民俗摄影即以民俗事象为题材的摄影,对民俗文化进行拍摄记录、搜集整理,以独特的记录手段和视角展示民俗生活的丰富多彩。民俗文化中的服饰民俗以其艳丽的色彩、特殊的形制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注意。服饰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服饰具有实用价值,多为生活必需,同时也有观赏、美化生活的作用,即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是服饰美的最大特征。我国地域辽阔,各民族居住地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宗教信仰各异,这一切使得各民族的服饰复杂多样,丰富多彩。服饰对于各民族不仅仅只是一种御寒保暖之物、或是炫耀财富的物品,它还是标明人的身份、区别种族的符号。如苗族有一种分类方式就是以服装不同的样式、颜色将苗族分为“白苗”,“黑苗”,“红苗”,“花苗”,“青苗”等五个族群;如新疆地区,生活着多个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等等。它们都是游牧民族,生活习惯大致相同,语言多通用维吾尔文、又都信仰伊斯兰教。旅游者或外来者去到那里,语言不通,沟通不够时,会很难分清是哪一个民族的。但如果出发前,稍微了解一下各民族的服饰,还是可以大致加以区分的:例如男性戴的帽子,哈萨克人戴的是用动物毛皮做里,用缎子做面的皮帽;维吾尔族则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柯尔克孜人则戴深色灯心绒圆顶小帽。虽然此地区的男人的装饰大都类似:即穿圆领衬衫,外穿“袷袢”外套,腰束皮带,但三角形的绣花腰带就可以把乌孜别克族区分出来。新疆的姑腹都梳有十数条小辫子,如果我们看到她戴着皮制的圆形平顶帽,帽子上插一撮猫头鹰羽毛,我们就可以断定她是哈萨克族的姑娘。各民族漂亮的服饰把人们带入—个多彩的世界,因此,每一位旅游者或摄影爱好者最好在去各地旅游拍摄前,应了解一些有关该地区的民俗情况,清楚该地区各民族最具有典型性的民族特色服饰,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如果地球上的人都不着衣服,通通赤裸着自己的胴体,那么,彼此都是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旦穿上服装,佩上各种金属首饰,我们就能看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人群来。”①这句话很好的概述了服饰的文化内涵。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离开了穿着服饰的人,服饰便只是一件单纯的工艺品,所以,我们在拍摄时应尽量选择合适的动作、体态来展现穿着在人身上的服饰,而不要只注意服饰本身,忽视穿着它的人,这样的话还不如拍摄挂在衣架、或博物馆中的服饰,服饰只有穿在人的身上才会散发出迷人的风采。各民族的服饰各不相同,服饰穿戴于人的身上,在环境的衬托下方才有意趣。由于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渗透,少数民族的着装多趋于汉化,只有在节日才将本民族的传统服饰穿上身;另一方面,平时为了劳动生活方便,也穿着样式简单的便装,民族特色不鲜明,因此在拍摄民族服饰时还要学会把握时机。
在民族服饰的拍摄过程中应注意突出重点,我国56个民族,服饰千差万别,有的色彩绚丽,如藏族、蒙古族服饰;有的面料特殊,如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有的以刺绣纹样最美,如苗族刺绣;有的胜在形制奇妙,如傣族服饰等。因此可针对服饰的不同特色进行拍摄,尽量将服饰的独特性和美表现出来。拍摄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服饰时,要想将它们的美充分展现出来,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服饰的色彩.
色彩在民族服饰中占有重要地位,服饰的色彩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它被用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比如蒙古族喜欢蓝色,这是天空的颜色,并且与大自然色彩相协调。同时蒙古族曾经信奉过萨满教,崇拜苍天,认为天是神圣的;彝族、哈尼族以黑色为美;藏族、白族等民族崇尚白色;云南傣乡和尚以身穿黄色袈裟为尊。要突出民族服饰,首先突出它的色彩。在拍摄时,一方面用正确的曝光量使饱和色彩呈现在画面之中;另一方面要用对比的方法,即用灰暗的背景色彩环境来突显服饰的色彩。
二、运用光线表现服饰的质感.
由于各民族生活的地域和气候环境不同,因而服饰的质地也不尽相同。比如生活在高原的藏民,衣服是厚实保暖的氆氇或由羊皮制成的,色彩凝重;而傣族生活在潮湿炎热的森林里,无论男女都是用轻薄柔软的绸布做衣服,色彩明快。不同类型的光线对这些物体有不同的描绘。如布类、丝绸的轻薄,可用逆光来显示,而顺光只能显示其轻,却无法将薄表现出来。灵活地运用顺光、测光、逆光的强弱可以突出服饰质地的特点。
三、注意闪光灯的使用.
闪光灯是摄影重要的辅助工具之一,但不是任何场合都适合用。例如拍摄苗族盛装上那些华贵的银器配饰,使用闪光灯会造成银器强烈的反光,而不能展现银器上细致、精巧的图案,因此在拍摄银饰或其他易造成反光的服饰时,应小心使用闪光灯,尽可能少用。但是,如果是傻瓜照相机,则几乎都有内藏电子闪光灯,而且在光线暗弱时会自动闪光,虽然光亮较小,但照明角度完全随同相机而不能改变。有时自动闪光灯反而会碍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闪光灯遮住或将会自动弹起发光的闪光灯压住不使其发光,而利用自然光拍摄。
在拍摄民族服饰时,不必像拍摄人像那样集中以面部表情来表现被拍摄主体的性格,可以用广角镜头把人物所穿着服饰的细节表现出来,不仅能将服饰很好地呈现在画面上,还能很好地把人物与全身上下的服饰结合在一起,以免顾此失彼。在用长焦距离头拍摄时,用较大光圈,通过控制景深,把焦点集中在主体上,虚化前景,不仅能通过虚的前景表达出画面空间的深度,还能强调真实的现场气氛,以虚衬实,很自然地把观者的视线引到照片的主体上来。另外,摄影者也可以利用服饰来拍摄有独特个性的民族人物肖像照片。在拍摄民族人物肖像时,在姿态和表情上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某些小饰物配件能很好地衬托肖像人物。例如,傣族的姑娘常常在头上插精巧的小梳子,戴上色彩鲜艳的包头巾,有时还采上几朵鲜花戴在头上,而藏族成年姑娘,常常在发顶上插有一种名叫“巴珠”(用宝石或珊瑚做成)的首饰,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半月形,只要姑娘头上插“巴珠”就意味着姑娘已经长大成人。彝族的男子也喜欢在头上做文章,他们有的头顶留一小块二三寸的头发,打成辫结,称之为“天菩萨”,有的用长达数丈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的“英雄结”,向前伸出帕外,以示英雄。
这样的配饰体现了摄影作品的文化性,他们不仅成为人物个性的延伸部分,而且能加强肖像的真实性,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扬和保护。
民俗摄影作品是对各民族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状况的记录和展现,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们在有意和无意中,用他们手中的相机对民俗文化进行了纪实性拍摄活动,通过他们的摄影作品纪录了许多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民俗资料。在抢救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过程中,摄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这成为了塑造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文化特性的内在物质基础。随着社会日益进步和文化融合,包括民族服饰在内的许多传统民俗文化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异甚至消失,我们应该利用好摄影这门技术,充分发掘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注重表现作品的真实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使民俗摄影作品具有真实性、艺术性和学术性,为记录、保护、传承民俗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注释:
①霍大寿:《陪比尔?卡丹先生看京剧》,载1994年11余额日《北京晚报》第一版。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谭巧勤.关于民俗摄影的考察与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3]屈琳.论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与表现形式[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4]周晓峰.传统吉祥装饰的形态特征及其创作主题[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5]陈开文.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继承[J].铜陵学院学报,2006(02).
[6]唐韶源.美术教育中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08(26).
数码摄影和美术设计原本是两个互不影响的艺术门类,但是,随着最近几年艺术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数码摄影与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两者之间的有机交叉和融合。如何高效地把数码摄影和美术设计有机的交叉与融合起来,创造出更符合人文的艺术作品,是...
优秀的摄像师技术和艺术的有效结合,而作为摄像师既要有专业的技术和经验,还要有较高的艺术创作能力。从表面来粉,摄像工作只是操作机械,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摄像师除了具备专业的技术,还要能够对要拍摄的对象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逐渐的感知、体验、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油菜花成了摄影者十分看好的题材近是花卉,远是风光,人见人爱。10多年前某摄影杂志主办的月赛到青海评选,大概这位国内知名摄影家评委很少看见过油菜花的缘故吧,但凡送来参赛的油菜花照片都被他看好,于是这次月赛一、二、三等奖几乎全...
模特并不仅仅是个衣架子,更需要是个好演员。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如同一位导演,模特就是演员,只有融入进角色之中,理解出其中的含义,才能创造出一张张满意的作品,在镜头前展现出最好的自己。对于残酷的模特行业,外形是硬件,外形条件不优秀的注定无缘...
目录中文摘要绪论第一章贝歇学派类型学的形式第一节从贝歇夫妇到贝歇学派第二节贝歇学派生成的理论语境及其理论意义第三节贝歇学派生成的理论语境及其理论意义第四节贝歇学派的理念1大画幅手法还原细节真实2无表情外观的冷美学坚持拍摄对象...
张大千,原名正权,又名季爰,法号大千。四川内江人,中国近现代极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宗师。在国内美术界,相比徐悲鸿、高剑父等改革派画家,张大千常被很多美术理论家归纳为固守传统的守旧画家。其实,纵观张大千一生,是植根传统而又不断创新的一生。他从早...
摘要:摄影并非是一项简简单单的照相,其中也存在很大的学问、技术、技巧。让摄影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让摄影成为学校工作和社会活动的有效载体。此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又能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将锻炼...
近年来,随着我国摄影事业的发展,修撰大部头的中国摄影史已成为摄影理论界乃至整个摄影学术界的呼声。已有若干部关于中国摄影简史(包括地区史和行业史)付梓。但其距离中国摄影全史或通史的学术要求都还相距甚远。当下中国摄影史新的编撰工作应该立足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