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

新闻摄影中如何抓住生活中的典型形象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11-27 共3096字
论文标题

  新闻摄影师运用照相机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拍照,但它并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录,而是要在那些极平凡的事件、会议和生活中,寻找出有意义的题材,在求变上下功夫,在新闻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那么,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有意义的新闻摄影题材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1.在采访前要注重学习,特别是要在学习中深刻地理解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样才能加深采访意义、目的,时刻牢记我们手中的相机是为党服务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样才能身在平凡中,拍出不平凡的新闻摄影作品来。可能有些人觉得不以为然。认为只要有摄影理论,有抓拍功夫,自己手中的相机好,没有拍不出好照片来的。

  其实,这种观点是相当错误的。在新闻界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叫作“你有什么样的政治视角,就能拍出(写出)什么样的、带有较强烈政治倾向的新闻照片。有些人总以为西方的新闻是自由的,新闻摄影记者(包括文字记者)更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在美国挑起的海湾战争、轰炸南联盟等事件中,他们的新闻都带有极鲜明的政治倾向,所报的新闻、新闻照片都打着“人权”的幌子,使美国人相信,他们之所以动用武器是在维护世界和平。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战争期间,他们的战地记者所写、所拍摄的新闻照片都要接受“战时检查”。所以说,西方标榜的新闻自由只是一句空话。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他们用导弹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其目的是害怕我们新闻工作者向全世界报道事实真相。他们不允许我们有言论自由。可见,新闻是有阶级性的,是有政治性的。要想拍出好照片,在拍摄前,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多么重要。只有在脑海中真正把握好党的政策,在平凡的采访中,才能拍出立意高、有深度、揭示时代特征、弘扬时代精神的好照片来。

  当前,要想在平凡的生活中拍摄出好照片,就要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摄影意识,把握好政治这条主线,围绕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在那些看似平常、年年都开的会议中寻找、抓拍出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题材的照片来。如高秀峰拍摄的《民主权利》和贺延光拍摄的《民主进程》,就是由于能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政治这条主线,在年年都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抓拍到的新闻照片。这样的照片,它向全世界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正是由于有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才使这张新闻照片有了重要的新闻价值与历史意义,同时,也是我国政治生活进步的一个明显标志。这两位作者几乎都是在别的记者或回报社发稿,或不以为然地溜到休息厅喝茶时拍摄到的。从这两幅照片的拍摄成功,使我们看到学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性,看到了如何在平凡中拍出不平凡的新闻照片来,甚至是对新闻改革具有突破意义的照片来。

  2.在平凡的生活中,要有从细小的事件中挖掘新闻的功力,要有新闻敏感性,有以小见大的功夫。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时期,记录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我们新闻摄影记者的职责。要记录“改革开放”的进程,从细小的事件中挖掘新闻,所摄题材要有新意,要在求变上下功夫。现在报纸上刊登的新闻照片不少,但真正能以小见大、有新意、反映“改革开放”给人们思想带来变化的好照片还是不多。有的摄影记者总不能突破一成不变的思想框框,看人家拍出一张好作品就跟在别人后面“照葫芦画瓢”,视野极不开阔。而我们说要想开放视野,拓宽报道领域,就必须从一些细小的事件中,发掘出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来。

  我们有些新闻记者,总是有好高骛远的毛病,认为只有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才是新闻摄影的重要题材。因而,总是把眼光瞄向那些重大事件上,而对从细小的事件中如何才能挖掘出新闻来不去认真研究,新闻敏感性也就越来越弱。记得法国著名摄影家布列松说过“:在摄影中,最细小的东西,也能成为伟大的题材。人间渺小的琐事能变成曲中主调。”这话很深刻、很精辟地告诉我们新闻摄影记者,能练就出从小处着眼的能力,拍摄出以小见大的照片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在我们身边都发生着许多看似平常但却不平常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新闻敏感性,很可能这些能成为伟大题材的细小事件,就会瞬纵即逝,就会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溜掉。因此,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小见深,应当成为摄影记者选择报道题材、抓拍独家新闻照片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如庞永祥拍摄的《找信息》就是小中见大、小中见深的典型例子。他用平凡的人和事反映出“宣传改革开放”这一重大主题。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在社会生活中,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事情固然不少,然而,比较多的,还是那些平平常常的事情,要在平凡中拍摄出不平凡的作品,关键在于摄影者要善于发现、善于抓取。”又如:《小轿车进农村》就是作者在平凡中拍摄出不平凡的作品。

  从这一新闻摄影作品中,我们看到改革开放政策,使华西村这个只有320户的人家从贫困走向富裕,过去农民连想都不敢想的轿车如今也开回了家。这张新闻照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富裕后农民欣喜的心情。同时,它也创下了中国小轿车进入百姓家的新纪元,记录了华西人跨入小康的新闻事实。可见,在平凡中抓取不平凡的新闻摄影作品并不是谁都能想到和意识到的。

  在平凡的生活中,要想反映出以小见大,在小事中反映出时代感,反映社会大主题,就必须在拍摄时于形式上抛弃公式化、概念化旧模式,敢于突破旧的框框,这样,才能寻找到新闻的切入点。如笔者拍摄的《沈阳出现求职热》,反映的是国企改革中,一批批职工下岗后,他们没有坐家等政府给找工作,而是理解党的政策,用他们的话说:“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沉沦。”因而,大批的下岗工人,他们走出家门,自己寻找就业门路。作者身处大工业城市,面对党中央提出的“国企三年脱困”的攻坚目标,意识到从正面反映国企减员这一触动社会神经的敏感问题,作者在深入社会中拍下了一位中年下岗女士渴望再就业的焦急心情,以及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及带着忧虑的复杂心情的神态。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在于题材新、主题深,从一件细微的小事中,反映的却是下岗职工不悲观、不气馁,敢于正视“下岗”这一事实,挺起胸,不怕难,面向社会,自己去闯出另一番新天地。

  3.在平凡的生活中,不仅要宣传“改革开放”,宣传时代的进步,还要对丑恶的现象予以揭露,鞭鞑时弊,扶正压邪,这也是每一位新闻摄影记者的职责和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道德、令人气愤、让人不耻的行为。为此,新闻摄影记者在正面宣传报道的同时,还要对那些不文明的行为予以揭露。如武进群拍摄的《岂能如此对待顾客》,就是作者在乘坐公共汽车时,见到一位乘务员因顾客指责其服务态度不好,而对顾客破口大骂,为了不让这种不文明的举止蔓延,新闻摄影记者旗帜鲜明地举起惩恶扬善的相机,为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进行了“记录”。目的是让“服务窗口”单位的工作者,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一个集体,代表一个行业的整体形象。

  用事实说话,让震撼人心的画面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是新闻摄影记者向社会发出的呐喊。而要想报道好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事实,关键的一条,就是新闻摄影记者一定要“沉”下去,搞调查研究,拍摄有说服力、震撼力的新闻照片来。用新闻摄影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用事实说话,照片才有生命力、战斗力。如杨小兵拍摄的《孩子上学走钢丝》这幅照片,让每位家长看了心都在颤。上学犹如演杂技,而且是高空杂技,底下是湍急的河水,上面是仅有的为数不多的几块木板,这样的条件,不禁让人想起沈阳植物园的“铁索桥”,而且要比人们玩的“铁索桥”难走得多。一定要让孩子们上学不再心惊胆战———记者向社会喊出了《孩子上学“走钢丝”,谁来修座“平安桥”》的呼吁。正是由于这幅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照片,引起了省、市、地、县、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引起了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孩子们上学也有了“平安桥”。

  在细小的事件中挖掘新闻线索,在平凡的生活中抓住最具典型的形象,寻找出有意义的题材,这是当今我们每个新闻摄影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摄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