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 教师的职业特性 、教育的特殊功能 、师德在整个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决定了崇高的师德是“师”之为“师”的根本度量。 每一时期的师德都是该时期所提倡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提出的“好老师”的四条标准可看成是对新时期师德规范的新凝练。 它不仅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全部内容,而且突出了当今师德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师德 ;***师德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加强师德修养、提升师德境界, 既是教育所承担的奠定 “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的使命使然,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所决定。 崇高的师德是“师”之为“师”的根本度量。 师德源远流长, 尽管其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损益扬弃,但“教书育人”则是其永恒的主题,“为人师表”是其不变的精神。 “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所提出的“好老师”的四条标准,可看成是对新时期师德规范的新凝练。 它不仅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 而且突出了师德的时代要求。 “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 ”***的讲话,指明了师德修养的宏观路径。
一、崇高的师德是“师”之为“师”的根本度量“
师德 , 即教师的职业道德 , 它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思想品质。 ”[1]师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育职业生活中的定向化、专业化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尚的、更完美的职业道德。[2]从道德意识水平上看,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从道德行为上看,它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强烈的典范性,即为人师表;从道德影响上看,它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有深、广、远的特点,教师对自己道德行为的后果和影响需要事前充分估计并特别注意,因此,它更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3]
(一)崇高的师德是 “师 ”之为 “师 ”的根本度量,是由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的
***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 ”教师的职业特性“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 、塑造生命 、塑造人的工作”.[4]
孩子,是父母的无价珍宝。 当父母把他们心爱的孩子先后送进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交给老师的时候,他们交给老师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他们希望通过老师之手,将孩子塑造成对社会有用的珍品。 孩子经老师之手被塑造成什么样子, 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也会影响整个家庭。 所以,当家长将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 他们对老师寄予的是信任和期望。为完成这一庄严而神圣的寄托,教师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怀,唯此,才能塑造和陶冶出高尚的灵魂。 墨子曾以染丝喻育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 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也, 士亦有染。 ”①“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 ”[4]
(二)崇高的师德是“师”之为 “师 ”的根本度量,是由教育的特殊功能决定的
***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4]“教育强则国家强。 ”[5]
古往今来的智者, 无不肯定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巨大作用。 隋代王通曾说:“居近识远,处今知古,惟学矣乎。 ”“虽天子必有师。 ”②《礼记·学记》开宗明义指出:“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③汉代董仲舒深刻认识到教师地位的重要,他指出:“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④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指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6]
***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 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基于这一认识,他希望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以与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相匹配。
(三)崇高的师德是“师”之为 “师 ”的根本度量, 是由师德在整个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决定的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凝练与提升,也是对各行各业“众师之德”的汲取。 任何时期相对完善的师德体系也对同时期各行各业“众师之德” 的完善与提升产生极大的影响 .由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并重。 各行各业“众师”的职责则主要以“传技”为主,即教会生徒一技之长以获得谋生手段。 这不仅使得教师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教学时限等方面与师傅带徒有很大不同, 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正因为如此,教师被社会期待为理想人格的化身。而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说, 教师也必须成为理想人格的化身,即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否则无法担当起传道、授业之重任。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新知识不断产生、新道德不断形成。 作为具有自觉意识的教师群体, 必须主动与时俱进,吸纳新知识、接受新道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而“三百六十行”中的许多其他行业, 由于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和本行业自身的局限, 行业道德的职业性和社会文明进步之间的与时俱进性往往严重滞后和大打折扣,致使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如传统手工业者的行业道德就带有某些封闭性和保守性,少数还具有迷信色彩;师德则不然,它能始终和谐地将职业性和文明进步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始终保持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吸纳社会文明进步的因素, 同时又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从而使得师德成为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的标杆。
正因为如此, 师德的这一特性使教师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全社会的尊敬和仿效。 数以亿计的学生“亲师性、向师性”的增长和几乎无处不在的家长的认同, 教师的师德规范便以民间的渠道和以社会舆论的方式在全社会得到推广,甚至许多家长为了配合学校、老师教育好子女自觉不自觉地仿效老师的文明行为。 这样,师德便在政府的倡导和社会的推崇下成了引导社会文明行为的具体榜样。[7].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师德的基本内核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核和内在精髓。 因其如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渗透于社会道德规范的方方面面,构成诸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内核和内在精髓。 师德作为社会职业道德的重要且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 必将全面而深刻地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精神。
2014 年 9 月, ***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四条标准,即“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 这四条标准可看成是对新时期师德规范的新凝练。 它不仅全面涵盖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而且更突出了教师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
“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 ”“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4]根据***的讲话,作为师德的“理想信念”应当包含如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传道”是教师的首要职责。 当今教师所传之道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这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首先要求我们的教育对象对我们的事业充满信心,就要求他们必须知“道”、信“道”. 而让学生知“道”、信“道”,教师的“传道”至为关键。
“传道 ”的技术性要素姑且不论 ,就理论性要素而言,教师要传好“道”,必须深刻地知“道”、坚定地信“道”.正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5]试想,一个连理论的来龙去脉都讲不清楚、 对理论的精髓都不能把握的教师如何能传好“道”?再者,教师对“道”的坚信更加重要。试想,一个教师对自己所传之 “道” 都不相信, 又岂能让他的学生信其“道”?
从更深层次上说,人人都信仰一种“道”,即哲学上所说“世界观人人都有”. 一个教师不信此正“道”必信其他歪“道”、邪“道”. 若其将自己所信之歪“道”、邪“道”在学生中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师德养成的第一要务。
为此, 教师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 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道”发出黄钟大吕之声, 使其激荡并深入学生的脑海;在课堂之外,教师所携带的正能量将如三春氤氲滋润学生的心灵。
第二,树立“执着于教书育人”的职业理想。
教师是一种高尚的职业, 但教师又是一种清苦的职业。 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矢志从教的职业理想,养成敬业奉献的崇高师德。
首先,要从国家、民族未来的角度坚定从教信念。 ***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论述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 ***指出, 在中华民族5000 多年文明发展史上, 由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中华文明的星空英雄辈出,大师荟萃;新中国成立 67 年来,由于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极大提高了- 14-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 年第 1 期全民族素质, 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当今世界,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
身为教师,一定要忠诚于教师这一职业,利用三尺讲坛,传播我们的信念和知识,造就千千万万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 实现自己的报国宏愿。 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兢兢业业做好工作。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的教师是一种“清高”的职业,“清者,清苦也;“高”者,高尚也。 “现在,很多地方做老师还比较清苦……收入不高, 物质生活不是很宽裕, 有些家庭负担较重的老师生活还比较困难。 ”[4]相较于那些同出校门而进入官场、商场的同学,可能显得寒酸,甚至可能被有些人视为卑微。
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加强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厘清当前师德建设一些模糊认识的基础上,明确师德建设的时代要求,坚持师德建设的价值引领,推进师德建设呈现新常态,迈上新台阶。一、厘清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