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师德建设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09 共2757字
摘要

  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加强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厘清当前师德建设一些模糊认识的基础上,明确师德建设的时代要求,坚持师德建设的价值引领,推进师德建设呈现新常态,迈上新台阶。

  一、厘清师德建设的模糊认识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1].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近年来人们对师德建设的认识出现了偏离甚至混乱。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因此我们必须厘清师德建设的模糊认识。

  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应对教师提出高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在生活中犯点人的错误,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2].前段时间在网络上流传的《我只是个老师》的文章,就表达了这种观点。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师只是一种社会分工,一种职业,是人们对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的称谓。但是,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从教师的职业特性上进行分析,教师是培养人教育人的职业,是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业。教师不仅是博学多才的人,更应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直接参与教育过程的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人格塑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感”,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从教育活动的范围看,教师的个人品德虽属于私人领域的问题,但是不能否认教师的个人品德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不仅比一般普通人高,而且比其他职业也要高。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要优先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工具向度从属于它的道德向度。教师的“为人师表”不能排除私人领域,教师个人品德对学生的影响不应该排除在他们的工作之外。教师的“为人师表”具有普遍意义,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中的优秀群体。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光辉就是建立在师德基础上的。面对师德建设的这种模糊认识,我们应当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变中把方向、在多样中谋共识。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师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必须忠诚和热爱所从事的职业,始终牢记“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崇高”.要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事业奋斗的志向,去除浮躁之气、远离功利之风,执着于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做好工作。

  二、明确师德建设的时代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会发生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迷失甚至嬗变。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影响,少数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工作敷衍,学术风气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

  面对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加以积极的正面引导。如2008年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都提出要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针对近年来媒体曝光的个别教师的不道德行为,教育部先后制订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对侮辱、体罚、收礼、性骚扰、有偿补课等行为要进行处分,明确划定教师禁行行为“七条红线”.同时,党和政府也大力宣传师德模范,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开展“师德标兵”评选等,努力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凝聚正能量。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好老师的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并强调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习总书记关于好老师的要求,厘清了人们在师德建设上的模糊认识,明确了师德建设的内容和途径,为我们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坚持师德建设的价值引领

  自教师职业产生以来,教师职业生活都是在其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加强师德建设,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需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需要广大教师的文化自觉与教育引导。教师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丰富自己的精神、高尚自己的道德、塑造自己的信仰、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素质,从而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与自信。

  加强师德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价值观是一种内在追求,职业道德是一种外在要求。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形成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推动、激励和鼓舞。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师德建设的根本依据。

  加强师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就要根据***总书记提出的做“四有”好老师的要求,紧密结合教师职业的特点,切实做到“学高身正,仁爱厚生,敬业乐教,淳朴弘毅,传承创新”.这五个方面反映了当代教师与自身要求、教育对象、教育事业、国家人民、社会发展等方面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自我到天下、由微观到宏观、由内化到外化的相互联系和逻辑关系;体现了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价值追求的内在统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落地生根的基本要求[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完整体系,党的十八大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概括,体现国家、社会与个体的内在统一,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培育与践行都需要教师的自觉引导和敢于担当,并将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师德建设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兰英,黄蓉生。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5.

  [2]郑富兴。好人与好教师[J].教育学报,2014,(5)。

  [3]管向群,等。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价值观论文师德论文教师德育论文
返回: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