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书法篆刻论文 >

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大家的字形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27 共2113字
论文摘要

  宋代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以重情感、重主观、重个性为标志的“尚意”书风大兴。整个宋代书坛高扬着个性的旗帜,把汉代杨雄提出的“心画”主张推向了高潮。宋代书家的作品无不散发出强烈的“书卷气”“忧愁不平气”(苏轼《送参寥师》)、“至大至刚之气”(苏过《斜川集》卷六《书先公字后》)。他们以抒发个人意趣为主,唯情是尊,极力在作品中张扬个性、才情,但求遣兴畅怀,不计工拙,无视功夫技巧,任凭情感波随意流。他们甚至不避讳“丑”,不拘泥形式美的规律,冲破了平和、安稳的“中和”规范,出现了反和谐、不平和的“丑”的因素,在艺术上表现出了“欹侧怒张”的审美理想。一切具体到字形结构上则表现为冲破方块汉字平正、端庄的结构规律,把以往以长方、正方、正三角、梯形为主的水平、平稳、静态的结字体系彻底推翻,在有宋一代的行书中全力推行倾斜的、动态的、情态摇曳的平行四边形结字法。此种结字法虽非是宋人创造,可宋人运用的最得心应手,最具韵味,最多姿多彩。而苏、黄、米三大家对此发更是情有独钟,且运用之妙,各有千秋,均登峰造极。

  一
  
  我们知道,中国书法史上无论是汉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还是唐代的楷书基本上都是采用水平的、平稳的、静态的结字方法。这种结字方法很适合发挥方块汉字的实用性功能,用于记事、记功,书写、镌刻公文、墓碑、史料之类庄重的文字。但要借以表达人们丰富多变的情感,显然是不如意的。汉代随着我国古代审美意识的觉醒和书法本身的发展,行草书应运而生。在汉帛书、楚简中已经大量出现倾斜的、动态的结字方法,汉字的抒情性功能也从此凸现出来,因而有了杨雄的“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之说。然而,这种结字方法真正走向成熟则是人们对书法的审美功能有完整认识和人性得到完善的宋代,也只有宋代的抒情“尚意”书风才具有供其发育成长的条件。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大家顺应时代潮流,在下意识的状态下选用并发展了这种结字方法,自然也就是规律使然了。

  如果对照苏、黄、米三家的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松风阁诗帖》《苕溪诗帖》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书法在结字上有明显的共性,即三帖中绝大部分单字都呈倾斜的平行四边形。如《黄州寒食诗帖》中的“又苦雨两”四字、《松风阁诗帖》中的“然老松”三字、《苕溪诗帖》中的“贺老载”三字。

  这些字不光字势倾斜,还个个中宫紧缩,即便偶有“伸腿挂脚”的纵逸之笔远离中宫,像《黄州寒食诗帖》中“纸”字的长竖;《松风阁诗帖》中“旋”字的横画;《苕溪诗帖》中“夏”字的反捺,也是情之所至,笔到意随。

  二

  不过,同是平行四边形结字法,苏、黄、米三家因书写习惯、生活阅历、个性修为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具体风貌。

  苏轼学识渊博,才起超群,诗、文、词皆成就极高,亦有很深的书画修为,且精琴棋,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极罕见的天才式人物。他一生仕途坎坷,频遭贬谪,思想上受儒释道三家的交织影响,终身徘徊在“出世”与“入世”矛盾之中,虽也豁然旷达,终不免“戴着镣铐跳舞”的尴尬,胸中块垒成堆,发而成诗,濡墨挥毫,便有了《寒食帖》的凄苦悲怒、郁勃雄逸。表现到字的结构上,则是大小变化极大,重心下移,横向取势,以扁平为主,向左倾斜的平行四边形。如“坟墓在万里也拟”七字,“也”占的面积最小,“墓”字最大,比差大概为“也”字六倍。其体势纵横变化如此之大,似见东坡当时长歌当哭、一唱三叹之状貌。通篇情满势足,比之右军《兰亭序》、鲁公《祭侄稿》二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理在情中。

  黄庭坚诗书俱佳,自称山谷道人,喜禅家语,一生仕宦,偶遭贬徙,还算畅达。其书法亦如师法,讲究脱胎换骨,化腐朽为神奇,似有仙风道骨,字体多纵向取势,精神抖擞,运笔一波三折,结体以面积较大,向右倾斜的平行四边形为主,大小变化不十分明显。如《松风阁诗帖》中“到晓悬相看”一行,间或也有向左倾斜的,如“贫买酒醉”四字。

  与苏黄相比,米芾虽然也当过几任小官,但更多的时间是在诗酒书友浪游中度过的,一生相对潇洒。他个性率真狂放,言辞激进,锋芒外露,比之苏黄更具纯艺术家的气质。其自诩“臣书刷字”,用险得夷,似欹反正,多取纵势,变化和谐,呈多向左倾斜的平行四边形,如《苕溪诗帖》中“惠泉酒点尽”五字。

  三

  倘若再细观之,苏黄米三家两两之间也存在一些共性和差异。苏黄的字一样,多呈向右倾斜的平行四边形,但苏字的变化大,多取横势,如“石压蛤蟆”(黄庭坚语,见宋人曾敏行《独醒杂记》),似“肥美艳婢”(明·项穆《书法雅言》)。黄字多呈变化小面积大,取纵势的平行四边形,“几如树梢挂蛇”(苏轼语,见宋人曾敏行《独醒杂记》)。黄米之间,相同之处是多纵向取势,大小变化不多,不同之处是黄字是面积较大,向右倾斜的平行四边形,米字多为面积较小向左倾斜的狭长平行四边形。苏米之间共性较少、差异较大,苏字扁,米字长,苏字向右倾,米字向左倾。

  一言以概之,宋人上承唐人“尚法”书风,直追魏晋,在“尚意”抒情的书风熏染下,大行动态的平行四边形结字法,使之趋于极致;下启元人“尚态”书风,在书法史上留下了重彩一笔。

  时至今日,这种结字法仍如一面高高飘扬在书法群峰中的四边形旗帜,为学书人不断研习探究。而苏东坡、黄山谷、米元章无疑是缀在旗帜上的三颗永放光芒的星星,显得更加耀眼和夺目!

  参考文献: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下编》,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书法篆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