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水文学论文 >

城市河道景观整治提升优化设计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03-21 共3588字
论文摘要

  1 工程概况

  莲柄港景观整治提升工程,位于长乐北部,呈 Y 字型,西至主城区海峡路,北至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南至文武砂两港桥。作为长乐的母亲河,迄今已为长乐各乡镇服务了近百年,然而,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工业、生活污水不断影响河流,生态连续性不断受到破坏,原本直立僵硬的河道护岸,也造成河岸生态失衡和滨水景观效果不佳等负面影响。近年来,许多城市开始对区内河流进行大规模整治工作,河道整治,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突破点。

  2 河道景观整治提升优化设计
  
  时至今日,“河道笔笔直、堤岸崭崭齐、河水低低流、行人远远离”的河道形象愈来愈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要,在改变观念的前提下,如何营造安全、舒适、优美的水环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笔者针对莲柄港的已施工和未施工驳岸等关键问题提出以下生态改造方案和几点思路。

  2. 1 驳岸优化设计

  目前驳岸设计分别采用 1∶2.5 斜坡式预制混凝土连锁块护岸; 1∶0. 15 直立式浆砌条石护岸; 复式斜坡预制混凝土连锁块护岸; 复式直立浆砌护岸。

  ( 1) 驳岸 A. 1∶ 2. 5 斜坡式预制混凝土连锁块护岸。

  驳岸优化思路:

  方案一: 在原有驳岸的基础上,将栏杆往外移 2 米,留出完整的河岸绿化带,同时种植垂悬植物延伸至水面,弱化生硬岸线。改变道路平行于河道的做法,设计成蜿蜒小道,增添自然气息。

  有利因素: 基本不改变护岸工程量,不影响工程进度,只适当增加植物覆盖量。

  不利因素: 不能消除河道水体与河岸土体之间的阻断,常水位以上驳岸生硬感亦无法改变。

  方案二: 保留原有水利驳岸设计断面,将驳岸线适当后退,在常水位以下,以抛石、石笼网围合成蜿蜒丰富的水岸种植区,将生硬的驳岸改造成为一个有生命的系统,为水净化和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

  有利因素: 在不改变驳岸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改良的方式软化生硬护岸,增添自然美感,改善生境的多样性。

  不利因素: 增加工程预算,影响原有工程进度计划。

  方案三: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着重考虑生态护岸的设计,改变硬质护岸材料,采用活性植被材料和石笼网工程相结合的技术,确保整治后的河道排水能力不被削弱,同时又具备护岸结构强度,通过填料之间的空隙为水气、养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生长空间,最终形成具有生态功能的护坡。

  有利因素: 石笼网工程技术造价较,低抗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又能满足生态型护岸的要求,此种材料可以保证河流水体与边坡土体中地下水之间正常交换,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促进在河道流域范围内逐渐恢复或形成健康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为长乐建立一条真正意义的滨水休闲生态廊道。

  不利因素: 需要重新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生态河道的建立是动态的,易受植物群落演替特征过程的影响,因此要经历较长时间,需要工程实施后投入后续绿化养护和监测,否则会影响到以后防护作用的发挥。

  ( 2) 驳岸 B. 1∶ 0.15 直立式浆砌条石护岸。

  驳岸优化思路:

  由于原有设计断面常水位距离洪水位有 2m 高差,河岸带离河道水面垂直距离过大,缺乏亲水性和生态适宜性,景观效果较为生硬。方案在保留原有直立式浆砌条石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复式断面形式,将临水驳岸降至常水位以上 0. 5m,退让 2M 宽绿化带软化生硬护岸,增强生态适宜性。

  有利因素: 增添自然美感,改善生境的多样性,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

  不利因素: 需要重新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需要工程实施后投入后续绿化养护。

  ( 3) 驳岸 C. 复式斜坡预制混凝土连锁块护岸。

  驳岸优化思路:

  方案一: 保留原有水利驳岸设计的复式断面,在洪水位线下增设一道毛石挡墙,将第二级连锁块护岸结构改为绿化护坡,增加植物覆盖量。

  有利因素: 在不改变驳岸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改良的方式软化生硬护岸,增添自然美感,改善生境的多样性。

  不利因素: 不能消除河道水体与河岸土体之间的阻断,常水位以上驳岸生硬感亦无法改变。

  方案二: 保留原有水利驳岸设计的复式断面,在洪水位线下增设一道毛石挡墙,将第二级连锁块护岸结构改为绿化护坡,将第一级连锁块护岸结构改为活性植被材料和石笼网工程相结合的技术,通过填料之间的空隙为水气、养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生长空间,最终形成具有生态功能的护坡。

  有利因素: 石笼网工程技术抗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又能满足生态型护岸的要求,此种材料可以保证河流水体与边坡土体中地下水之间正常交换,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促进在河道流域范围内逐渐恢复或形成健康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

  不利因素: 需要重新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生态河道的建立是动态的,易受植物群落演替特征过程的影响,因此要经历较长时间,需要工程实施后投入后续绿化养护和监测。

  2. 2 护栏设计

  ( 1) 原设计栏杆。原设计栏杆材料采用 664 花岗岩,单跨长度1820mm,栏杆竖条石间隔 253mm,该栏杆造型较为简陋,且竖条石间隔过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 2) 重新设计的护栏。A: 原木或仿原木栏杆适用范围: 斜坡式驳岸。本类型护栏,适用于调整后的斜坡式驳岸,人行道与河岸预留有 2米以上绿化空间。由于处于非市区段,周边现状人流量较小,因此,可将护栏原设计位置内移,提高安全性,同时在护栏材料上,可选择生态原木或仿原木混凝土为主要材料,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B: 花岗岩条石栏杆适用范围: 直立式/复式驳岸。本段防护栏,适用于人行道与河道间无绿化缓冲空间或高差较大的驳岸,以安全耐用为主要考虑,重新设计后的护栏保持小单元跨度不变:

  1820mm,缩小了原有条石间距至 210mm,提高安全性,并使用圆润现代的造型代替原有方正的护栏。

  ( 3) 金属石笼网护岸技术。施工顺序为: 基础面处理—土工布铺设—碎石沙铺设 - - 石笼网施工。石笼网箱具有极佳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它是由热轧钢丝拉伸后形成的网线,经热镀锌或复合防锈处理,再经聚氯乙稀覆塑处理后织成,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在自然环境中一般可正常使用 30 - 50 年而不改变性状。出厂后的石笼网经折叠加工成箱体网笼,相邻网笼采用绑扎连接,绑扎间隔不超过200mm 一道,组装完成后填充块石( 粒径 100 ~ 250mm) ,空隙用小碎石填塞,用木棍捣实,并最后完成封盖,格宾网箱护岸结构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很好地融合,填料之间的空隙为水气、养分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生长空间。这种结构抗冲刷能力非常强,并且具有很高的抗洪强度,适用于水量较大且流速较快的河道,而且造价低廉。

  2. 3 慢行系统设计

  ( 1) 总体布局。河流是城市中宝贵的连续空间,将河流整治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慢行系统相结合,倡导低碳、生态、环保、健康的生活休闲方式,使之成为一条人河共生、水岸联动的滨水休闲廊道。

  本次莲柄港河道慢行系统的设计,衔接了《长乐市绿道网总体规划》中,长乐 4 号“烟波溪趣”沿江向海绿道,以及长乐市域“文岭支线”绿道的走向; 遵循了最低生态影响原则,线路依托莲柄港水利枢纽工程及两岸良好的自然风光,结合在建的防洪堤岸进行建设,东以鹤上镇朝阳洞东出口为起点,北至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南至文武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以及标识系统、交通衔接设施和服务设施等。

  北线串联节点: 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博物馆———姚广孝纪念堂东线串联节点: 长乐城市森林公园———莲花山南线串联节点: 壶井山公园———文武湖( 2) 慢行道设计。莲柄港景观提升方案应突出绿道线路特色,建议将水利院设计的 3m 宽泥结石路面改为具有绿道线路特色的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同时增加自行车停靠点、绿道标识系统等绿道设施,避免将来建设绿道时造成二次返工。

  慢行道在设计布置上,改变了原有与驳岸平行的布置方式,将其蜿蜒于绿地空间内,使驳岸与慢行道之间,形成不等宽的曲线,增加行驶与漫步的乐趣。

  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做法: 1、50 厚彩色透水混凝土面层 2、50 厚本色透水混凝土垫层 3. 200 厚级配砂石及找平层 4. 素土夯实层。

  ( 3) 驿站设计。一级驿站设施: 咨询中心、休闲中心、售卖点、餐馆、医疗站、治安点、消防点、自行车租赁/修理点、停车场以及办公管理房等( 应结合驿站所在景区服务点设置或改造) 。

  二级驿站设施: 咨询中心、休息亭、售卖点、医疗点、治安点、消防点、自行车租赁点等( 可单独设置) .( 4) 标识系统导则。根据《福建省绿道规划建设导则》中规定,绿道标识系统,按照功能的不同绿道标识系统分为: 解说标识、指示标识、引导标识、命名标识、警示标识五大类。

  设置位置为: ( 1) 绿道出入口或附近。( 2) 绿道驿站。( 3) 绿道交叉路口。( 4) 绿道主线与支线的接驳处。( 5) 在绿道沿线路段上建议以 3 ~5 公里为间距设置,具体设置与否视需要而定。

  3 结束语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应该成为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以及最具亲和力的绿色休闲场所。

  经过精心设计的河道及滨水景观,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城市面貌,而且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水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