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计量经济学论文 >

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19-11-25 共5155字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之第八篇: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

  摘要:计量经济分析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方法,人文地理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面临着学生知识基础良莠不齐、学习内容不明确、研究性教学不足等诸多问题,教学改革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人文地理专业; 计量经济学; 研究性教学;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诞生以来, 经过70余年的发展 , 其理论日臻完善 , 应用十分广泛。计量经济学是经管类的核心课程, 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方法, 学会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它合理的来研究经济现象。因为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 所以学好计量经济学对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经济理论有着积极的意义, 计量经济学得到了各个高校相关专业的极大重视, 目前各大高校人文地理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主要面向的是研究生, 本科生开设的是统计分析一类的课程。从我院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 尽管学生们心理都很清楚这么课程的重要性, 也都尽了自己的努力想学好, 然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却不是很好。笔者长期以来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 教学活动中也尝试了各种教学改革, 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和体会,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认为, 教学中只有贯彻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 才能搞好教学, 才能取得师生双方满意的效果。

计量经济学

  一、 人文地理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

  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 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表面状况相互影响的客观规律的基础学科。古时候的地理学主要描述人类周围的地理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活动的要求, 在逐步积累地理知识的基础上, 地理学对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提出了假说、解释, 通过各种途径探索地球表面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规律。在 现代社会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现代生产迅速发展, 人类社会活动不断增强, 人类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强度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显著突出。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复杂多变, 对地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推动了地理学的变革, 促使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地理学的定量化研究是随着计算机的发明、改进、发展和普及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的地理学研究中, 广泛的定量化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与此相对应, 各个高校的地理专业开始注重定量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比如, 开设计量地理学、统计学等课程。这里应该指明, 计量地理学是以统计学为主要内容, 或者说是统计方法的地理学应用。显然, 地理专业增设定量方法的课程, 通过教学活动, 对培养我国地理人才、促进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该说明的是, 这一类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大都以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为主体, 它们和地理学的结合不甚紧密, 看上去与应用数学课程无异, 这些属于学科发展的问题, 本文不涉及这个问题。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它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 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 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规律。"人文" 二字泛指各种社会、政治、 经济和文化现象 ,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 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是社会、经济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发展始终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在这种情况下, 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总会与经济如影随形, 即便是研究社会现象, 或多或少也会和经济有关, 可以说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 知识和理论 .社会经济现象大都具有随机性特征, 因而统计学方法成了该类现象重要的研究工具。社会经济现象往往是复杂多变的, 主要原因就是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 有些影响因素可以量化, 也有相当多的因素无法量化, 对于无法量化的因素, 需要更多的数学技术加以解决。由于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的结合, 可见计量经济学的思想与方法理应成为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 计量经济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 专业知识背景不同 , 学生知识基础良莠不齐。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计量经济研究的是现实经济问题, 计量建模是以对经济现象清晰、透彻认识为前提; 同时, 计量模型变量的设定、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及模型检验等部分全部需要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而且, 在模型构建、假设检验、模型估计等部分对学生的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 因此, 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具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与数理统计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类实践, 掌握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灵活运用这种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动态计量经济学、时间计量经济学等更高级的计量经济学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实际教学中发现, 学生的基础知识难以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部分学生的数学、统计学基础薄弱, 对计量经济学原理及方法理解困难。就研究生的生源来说, 跨专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院人文地理专业的研究生有很多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研究方向, 虽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本科阶段是地理专业的学生,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旅游、城市规划、历史、经济、 土地管理、经济贸易等文科专业, 甚至还有外语、哲学等文科专业。即使是地理专业,其教学计划也会与经济专业不同, 不会涵盖全部的计量经济学先修课程。况且不同的本科专业, 不同的院校, 其教学计划也会不同, 课程设置不同, 教学要求不 同。因此,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要学好计量经济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2. 没有适合的教材 , 学习内容不明确。计量经济学是经济专业的核心课程, 计量经济学教材是适应经济专业需要而编写的, 因此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经济学特色, 而地理学特色弱, 目前还没有适合人文地理专业的教材。因此,当务之急是编写一本适合地理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是李子奈等编写的高教版教材, 这本教材适合研究型学生使用, 教材的通俗性不强, 不适合作为自学参考读物。从多年的教学经历来看, 虽然选用的教材大体上是可以应付教学需要的, 但仍然存在与地理研究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科, 并非是数学模型的简单堆砌, 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对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现象有透彻的认识, 具备扎实的研究经济问题的基本 方法 ,而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教材的编写仍遵循着一套传统的方法, 虽然大多数教材中涉及一些经典计量模型和经济理论,但是要体现出来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还是远远不足的。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是李子奈等编写的高教版教材,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 虽然教材强调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但不少学生还是认为它是孤立于经济学的一个方法论的课程, 更接近于一 门数学课。学生的这种看法不是偶然的或是个别的, 这说明教材的编写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也有教学设计上的问题。

  3. 教学重过程的推导 , 轻实际的操作 , 研究性教学不足。高校大多数课程的教学过程采用的是传统的方式, 几乎都以讲授为主,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 主要注重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 注重过程的推导, 对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却讨论得较少。计量经济学虽然利用了很多的数学方法, 但毕竟不是数学, 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数学推导上只能是事倍功半。对于那些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 对于数学推导并不感兴趣, 进行长篇累牍的数学推导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他们更乐于接受比较现成的思想和结论, 教学应该是有的放矢, 按照客观情况因材施教。

  研究性教学是以研究、探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 即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进行的,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探究性、交互性、实践性、启发式、开放性和 自主性的教 学特点 ,研究生课堂教学应该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主, 现在大部分研究生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很少让研究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重视知识的继承, 重视演绎, 忽视知识的创新, 这种"填鸭式"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对于研究生而言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改进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建议

  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要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找出问题的症结, 以便对症下药。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我们觉得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核心, 是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1. 加大实践教学 ,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去解决社会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实践, 只是纸上谈兵,学生不可能真正掌握计量经济方法。在实践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可有意地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学习形式的改变增加了学习的 机会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的数理基础普遍不好, 而且参差不齐, 学生缺乏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对于较深的数学推导更是觉得晦涩难懂。如果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处理经济中的问题。计量经济学之所以使许多学生感到难学, 除了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知识掌握较差这个原因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课时少, 这样不能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加强实践教学, 增加实践的教学时间, 减少课堂上有关数学推导与演绎的部分理论授课, 使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实践中, 转移到原理的应用上。既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增加学习的乐趣, 又能使学生摆脱枯燥繁琐的数学演算。实践教学环节并不是留几个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去做那么简单, 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动手亲自完成一个计量模型从建模到应用的整个完整过程。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如果能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实 践教学 ,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 以研究性教 学方法为 主体 , 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 力。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二字, 具体表现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上。研究生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 需要训练和培养, 应从教学模式、培养体制、实践手段、环境因素、 导师队伍、教育观念等多方面着手, 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培养和训练方法。计量经济学教学活动可采用多种研究性教学方法, 主要有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问题, 或由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应的知识和原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案例分析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具体来说, 就是由教师或学生提供案例作为教学剖析的对象,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体验和感悟案例情境,吸收案例讨论中有价值的思想和方法, 内化为自己所学知识, 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教学的基础是案例或问题, 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难点在于案例和问题难于设计。由于大学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的背景, 要设计出高质量的案例或积累源于实际工作的研究性问题并非易事。因此, 搞好研究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多接触实际工作, 多积累案例与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 努力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 以便实施高质量的研究性教学。

  3. 结合专业特色 , 确定适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教材体现出来,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 重要组成 ,教材对搞好教学活动十分重要, 一本好的教材应该与专业有较好的结合, 在人文地理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 由于没有适合本专业的教材, 只能利用经济类专业 的教材。因此, 本专业的教材建设是一项紧迫的事情。由于地理学主要是从区域的角度探讨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 一般研究的是宏观问题, 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具有区域性和宏观性特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围绕这个核心, 在此基础上组织教材的建设。

  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原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都需要利用软件来实现。考虑到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增强实践性教学以及研究性教学, 教材建设应满足这方面的 需要 ,教材应包括软件运用方面的内容。目前, 计量经济分析最受欢迎的软件是Eviews, 由于Eviews软件是面向对 象的 ,对使用者的编程要求不高, 软件的可视性极强, 以此, 该软件得到大多数计量经济学教学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的推崇。国外一些计量经济学教材中的案例, 也是用Eview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

点击查看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计量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