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关于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定性分析,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而在已有实证研究文献中,主要是从时间维度探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联性。然而,根据经济地理第一定律,经济变量往往具有空间相关性,故本文认为有必要从空间异质性角度,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同时,又考虑到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可能存在某些门槛,所以本文力图在上述方面进行尝试,并努力取得突破。
二、实证分析
(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1 - 2012) 以及各省市区的统计年鉴 (2001 - 2012) ,并以2000 年为基期,对相关数据进行价格处理。
( 二)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水平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文利用 DEA-Malmquist 方法对我国 31 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2000 - 2011 年,我国各地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平均水平如图 1 所示。【图1】
从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内蒙古、四川、吉林,其技术创新水平相对较高,但其产业升级排名却较低,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些技术创新对周围地区产生了较大的空间外溢性,从而使这些地区产业升级受到了损失。同时,有些地区如陕西、宁夏、青海、福建,其技术创新水平较低,但其产业升级水平较高,原因可能是由于周围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其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提高了这些地区的产业升级水平,这说明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存在空间相关性和外溢性。
( 三) 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1. 空间自相关检验本文采用 Geoda 软件对2000 - 2011年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性 Moran'I 检验,并且选取 Randomization 模拟999次检验,其结果如表1所示:【表1】
从表 1 可以看出,在 2000 - 2011 年,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技术创新水平,都呈显着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呈现一定的空间聚集性特征,即高产业升级水平 ( 技术创新水平) 地区和高产业升级水平( 技术创新水平) 地区相邻,低产业升级水平( 技术创新水平) 地区和低产业升级水平( 技术创新水平) 地区相邻。
2. 空间相关模式的散点图分析为了验证以上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空间地理聚集性分布特征,我们对 2000 - 2012 年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平均水平进一步作了 Moran'I 散点图分析,结果如图 2、3 所示,对应地区分布如表 2 所示。
图2和表2表明,2000 - 2012年技术创新总体上呈显着的正自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 3390.其中位于第二象限的吉林、内蒙古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其排名分别为第4和第10名,但其产业升级排名分别为第18和20名,黑龙江、陕西、宁夏技术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其排名分别为第18、20、25名,但其产业升级排名分别为12、13、14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周围地区吉林和内蒙古对其产生了技术创新溢出作用,所以促进了其产业升级。同时,吉林和内蒙古由于技术创新溢出损失,从而相对降低了其产业升级水平。位于第四象限的地区有浙江、福建、四川、青海,其中浙江、四川为技术创新较快的地区,其技术创新排名分别为第9名和第6名,福建、青海为技术创新较慢的地区,其技术创新排名分别为第21名和第30名,但其产业升级排名分别为第11名和第10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其周围地区浙江和四川对其产生了技术创新溢出作用,从而促进了福建和青海地区的产业升级水平。总之,位于第一三象限的地区比位于第二四象限的地区要更多,我国各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分布并非随机分布,而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同时,图3和表2表明,2000 - 2012年产业升级在总体上呈现显着的正自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 2602.其中位于第一象限(HH) 的有13个地区,这些地区均为产业升级相对较快的地区。位于第二象限(LH) 的有5个地区,位于第三象限(LL) 的有10个地区,这些地区产业升级相对较慢。位于第四象限(HL) 的有3个地区。总之,位于第一三象限的地区比位于第二四象限的地区要更多,这说明了我国产业升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聚集性特征。
( 四) 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检验
由于产业升级不仅受全要素生产增长率的影响,而且也受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考查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本文首先构建如下线性模型:
lnIUit= ci+ β1lnTFPit+ β2lnCFRit+ β3lnHCit+ εit( 1 )其中 IU(Industrial upgrading) 表示产业升级( 用第二三产业产值占 GDP 比例来表示) ,HC(Human Capital) 表示人力资本 ( 用各地区大专以上人数与总人数比率表示) ,CFR(Capital Formation Rate) 表示物质资本形成率( 用固定资本额与GDP 比率表示) .
为分析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设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别为:【式 2】
为了比较时间维度线性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本文对上面的(1)、(2)、(3)式进行相应的估计,其结果见表3.【表3】
表 3 表明,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计量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更为合理。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弹性为 0. 4672,表明技术创新增长每变动1% ,产业升级则同向变动 0. 4672% .物质资本形成率对产业水平升级的弹性为 0. 2015,表明物质资本形成率每变动 1%,产业升级则同向变动 0. 2015%.人力资本增长对产业水平升级的弹性为 0. 1603,表明人力资本每变动 1% ,产业升级则同向变动 0. 1603%.
( 五) 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作用的门槛效应检验
本文以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根据 Hansen(1999) ,设定如下门槛面板模型:
lnIUit= β0+ β11lnTFPit·I(TFP) itδ1) + β12TFPit·I( δ1<TFPitδ2) + … + β1nTFPit·I(δn - 1<TFP itδn) + β1( n + 1 )lnTFPit( TFPit> δn) + β2lnCFRit+ β3lnHCit+ ε(4)其中 δ1, δ2, …, δn表示 TFP 门槛值,I(·) 表示示性函数。
根据门槛面板模型 ( 4 ),我们采用 Bootstrapf 进行500次抽样发现,技术创新存在着两个门槛值( 见表4) ,其分别为1. 050和0. 972.当 TFP <0. 972时,其对产业升级的弹性为0. 4853.当0. 972≤TFP <1. 050时,其对产业升级的弹性为0. 4617.当 TFP≥1. 050时,其对产业升级的弹性为0. 4301.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非呈现简单的线性递增或者递减规律,而是存在着门槛效应。随着技术创新的提高,其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反而在减少。【表4】
根据门槛值分布,我们进一步对各个地区分布进行了归类,其结果见表 5.【表5】
三、结论及政策含义
( 一)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 2000 - 2012 年全国 31 个地区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对各地区之间的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空间自相关研究表明: 在 2001 到 2011 年这 12年中,所有年份地区间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呈显着空间正自相关性。这说明地区间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性特征,这一点通过 Moran'I 散点图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2. 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滞后模型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弹性为0. 4672,表明技术创新每提高 1% ,产业水平则提高0. 4672% .
3. 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并非呈线性关系,而是存在着显着的门槛效应。当 TFP <0. 972 时,其对产业升级的弹性为 0. 4853.当 0. 972≤TFP <1. 050时,其对产业升级的弹性为 0. 4617.当 TFP≥1. 050 时,其对产业升级的弹性为 0. 4301.
( 二) 政策含义
1. 由于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存在着空间外溢效应,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内蒙古、四川、吉林等地区技术创新水平较高,但产业升级水平较低; 而黑龙江、陕西、宁夏、青海等地区技术创新水平较低,但其产业升级水平相对较高的原因。这是由于内蒙古、四川、吉林等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围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地区如黑龙江、陕西、宁夏、青海产生了空间外溢效应,从而提高了黑龙江、陕西、宁夏、青海等地区的产业升级水平,而内蒙古、四川、吉林等地区由于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发生,使其本身产业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失,从而降低了产业升级水平。特别是四川,其技术创新水平排名第 6 位,但其产业升级排名第 28 位,这很可能是由于四川同时向青海、陕西、甘肃等多地发生了技术溢出,其本身产业升级受到了较大的损失。因此,在考虑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根据我国技术创新现状,一方面,对于那些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地区,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同时,对于那些技术创新辐射能力较强的地区,可以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溢出效应带动周围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促进周边地区产业升级,同时又弥补自身技术创新溢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2. 由于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显着的两重门槛特征,对于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相对较低,而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地区,其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反而较大。所以,对于那些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应该协调均衡好技术创新力度、物质资本形成、人力资本投入之间的关系,做到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对于那些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地区,应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从而加快这些地区的产业升级,推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 1 ] Abernathy,W. j. and Utterback,J. W. Pattern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 J ] . Technology Review,1980,( 6 ) : 20 - 29.
[ 2 ] Rothwell R. Towards the fifth - generation innovationprocess[ J].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1994,11 (1 ) : 7 - 32.
[ 3 ] 李时椿。 技术创新: 我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必由之路[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10).
[ 4 ] 徐康宁,冯伟。 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J]. 中国工业经济,2010,(11).
[ 5 ] 万军,冯晓琦。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J]. 江西社会科学,2012,(5).
[ 6 ] 陈文华,关小燕。 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战略路径 [ J ] .江西社会科学,2012,(2).
[ 7 ] 安华。 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 J ]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2).
[ 8 ] 周永涛,钱水土。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J]. 国际贸易探索,2012,(4).
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中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能源的发展可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一、建立模型设计量经济模型为:=+++++式中,为第t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亿元);为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为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元);为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元)为铁路里程(万公里),解释变量前的系数均为正。为估计参数...
引言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投入共同推动了产业增长,这在经济理论中已经得到了共识,包括索罗模型在内的宏观经济增长模型对这已经进行了相当完备的解释和说明。然而,技术投入到底通过何种途径作用于增长?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其路径是怎么样的?目前,对这一问题...
一、引言失业与物价水平是社会和谐发展应该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如何稳定物价和治理失业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和紧迫的问题。江苏作为经济大...
一、引言关于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定性分析,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而在已有实证研究文献中,主要是从时间维度探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联性。然而,根据经济地理第一定律,经济变量往往具有空间相关性,故本文认为有必要...
一、引言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标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就意味着在不增加任何资源投入的情况下,要想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技术效率水平。因此,有...
题目:常见计量经济软件的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摘要(详见正文)1Eviews、Excel、spss的简介1.1Eviews简介1.2Spss简介1.3EXCEL简介2案例分析2.1用EXCEL对案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2.2用EVIEWS对案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2.3用SPSS对案例进行线性回归分...
GDP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产出及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是政府部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及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术界运用最为广泛的指标之一,对企业及社会公众调整投资消...
一、引言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家庭收入也持续增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6280元增加到2012年的18783.2元,增加了近2倍。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城镇家庭人均储蓄率也在一直增...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技术市场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市场是技术产品实现从科研成果到生产要素转化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