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是独立的、非营利性的志愿组织。该组织坚持"扶助老弱孤寡残,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宗旨,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大学生志愿者论文范文,供给大家参考阅读。
大学生志愿者论文范文第一篇: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的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
作者:徐绘 冯宏伟 王瑞月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
摘要: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学生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之一,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学校可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以推动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基金:陕西省2018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志愿者服务队伍专业型建设的机制探索"(立项号:2018FXM28);
将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服务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促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提高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拓展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途径,丰富建设内容,提升建设质量。
1.有利于拓展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途径
近年来,高校日益重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志愿服务行列,投入到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大量实践证明,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的高校服务型党组建设,改变了单纯讲政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拓宽了党建工作途径,丰富了党建工作内容,改进了方式方法,提高了党建质量。
2.有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党组织的感召力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阶段,他们大多爱玩好动,积极上进,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和有意义的事情比较感兴趣,渴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展示自我、体现自我价值。因此,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热情,使其从中感受到党组织的强大力量,从而在党员大学生先锋模范的引领和影响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
3.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大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丰富阅历,积累经验,锤炼社会实践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实力,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策划、实施、总结、体验和感悟等过程,有利于培养其组织策划、综合协调、分析总结、实践创新等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主动担当、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其志愿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根本目的。
当前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高校的党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但是,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途径比较狭窄
在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实施途径比较狭窄的问题。有的教师政治站位不高,片面地认为党建就是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开展"三会一课"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多大关系。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从而导致党建与实际相脱节、"两张皮".还有的教师认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只能因循守旧、按部就班,而不宜积极创新。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党组织建设中的实施路径不够宽阔,内容比较单一,工作质量不够高,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党建新要求。
2.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比较落后
在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方式方法上,有的教师不注重与时俱进,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方式方法,不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等现代先进手段开展工作,仍然以说教的教育方式为主,容易让学生感到呆板、枯燥乏味。有的教师甚至会动不动就讲大道理、批评训斥学生,极易让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倘若工作方法不够科学、得当,就容易导致工作效果不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效果。
3.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水平不够高
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在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人员配备不够。有的学校负责党务活动的工作者主要由专业教师兼任,他们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又要完成教育科研任务,时间、精力非常有限,往往无暇顾及党组织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的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策略
针对当前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不足,结合近年来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经验,笔者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为载体加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出如下策略。
1.创新平台抓服务,夯实阵地抓队伍
志愿服务平台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条件,高校应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坚强有力的平台。
(1)打造服务队伍
高校应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创建良好环境,搭建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基地,积极组建各种志愿服务团队。要重点提高党员、积极分子和志愿者的积极性,将其吸纳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应充分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的先进模范作用,鼓励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做好党员参加党内工作、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记录,便于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与考核。党员与积极分子应经常开展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活动,将其作为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引领更多大学生加入志愿服务团队。同时,要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坚持边服务、边宣传,将志愿服务与基地锻炼、公益项目实施及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
(2)建好服务平台
一方面,要加强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当前已进入自媒体时代,只有加强志愿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才能进一步拓宽工作途径,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服务质量。高校应加强网络党支部、党建微博、微信公众号、党建QQ群或微信群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短视频直播平台等媒介,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平台。另一方面,应拓展校内外的媒体宣传阵地,依托各媒体平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向校外延伸。比如,高校可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一特殊群体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不在身边,他们最缺乏父母的关爱,最需要进行情感的慰藉和心灵的呵护。高校可组织大学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深入社会基层,用实际行动奉献一份爱心,并能全面客观地了解社会、了解基层、了解群众,从而强化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进一步培养其社会担当与为民服务的情怀。
2.健全机制重激励,完善制度重保障
任何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都离不开科学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一方面,健全激励机制。高校应注重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建设,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注册登记,制作志愿服务活动记录簿,加强志愿服档案建设,使学生强化身份意识。同时,应规范服务行为,通过反馈、交流等方式了解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强化志愿服务活动结果的运用,高校可在评选评优、入党、保研等方面,在条件相当情况下,优先考虑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另一方面,激发内生动力。高校要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制度,激发学生特别是党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力。例如,在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可以在校园举办汇报会,让志愿服务精神在校园传播得更广泛。
3.专业引领强本领,志愿服务提水平
(1)注重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在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应该注重与专业课程实践相结合,以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动服务社会,使其感受到所学专业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高校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应该坚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切实把志愿服务精神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如医学专业学生可深入社区、农村、学校、养老院、孤儿院等地方,开展义诊志愿服务活动;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加强与学校、工厂、企业等方面的联系,开展计算机技术专业志愿服务活动;师范类学生可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开展支教、送教、定岗实习志愿服务活动。各式各样的专业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既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精神,为其将来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宣传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高校还应注重宣传教育,让志愿服务精神深入到广大学生的心中。一是将志愿服务宣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各科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将志愿服务宣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提高志愿服务的知晓率、传播面和影响力,从而吸纳更多学生了解、理解、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将志愿服务宣传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应将志愿服务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文化长廊、黑板、展览、路标、宣传标语等形式,再结合校园媒体阵地,构成立体化的志愿服务宣传网络体系,形成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三是将志愿服务宣传渗透到学生文体活动中。高校可充分利用专业成果汇报展览、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校园文化艺体节等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宣传,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感受志愿服务精神的熏陶和影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能教育、引导学生结合中国梦及个人梦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
(3)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志愿者的个人综合素质是影响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成效的关键因素。作为高校党组织,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者素质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强培训。高校可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演练等方式,对各个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开展调研。高校可将志愿服务活动分为扶贫帮困、支教、环保、社区建设、社会公益等多个方面,再根据各活动的特色及需要开展调查问卷,以了解不同类型活动对志愿服务精神带来的影响。教师可通过访谈了解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感受,调研活动对大学生心理、服务意识、志愿精神等方面的影响,以便探索构建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的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模式。
结语
在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能号召更多追求进步的青年大学生投入社会实践之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拓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途径和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参考文献
[1]梁燕,冯兴进,谭夏茹新形势下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高校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一以广 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为例[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9(3):51-54.
[2]李景鸿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3):48.
[3]魏莹推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以学生 党支部为案例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 2015(4):182-183.
文献来源:徐绘,冯宏伟,王瑞月。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的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21(05):42-43.
大学生志愿者论文范文第二篇:、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探析
作者:王梓伊
作者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参加志愿者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体现个人价值,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路径。分析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原因,并提出今后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翻族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档、
作者简介:王梓伊(1989-),女,辽宁省锦州市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精神写照,也是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向[1].在这个过程当中,高校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对于促进学生发展以及志愿者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的改进与提升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建设研究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育人体系的不断发展,对于提升学生的个人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在自身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说是成绩与不足并存。从整体上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在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中,组织领导与管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具体调研的情况来看,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成立了大学生志愿者协会或者相关的学生团体,但是,从学校组织架构建设方面并没有与当地的志愿者队伍组织进行很好地对接。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在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获得更大的组织支持与助力。因此,在今后的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在组织管理方面进行提升。
其次,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思想意识有待提升。目前,大学生志愿者已然成为社会公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西部支教还是到边远山区进行助学,都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在高职院校当下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过程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怕吃苦,不愿积极承担与付出的心理。这种心理也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在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的成长过程当中,在思想认识,特别是价值奉献精神的教育等方面进行强化[2].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才能获得更大的助力。
再次,队伍建设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不健全。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发展过程当中,围绕艺术专业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等相关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并没有很好地设计与执行。这就很容易导致在具体的志愿者活动过程当中,存在着队伍不稳定,相关的志愿者服务衔接不畅等问题。尤其是针对一些落后地区所开展的支教活动,仅仅是一种偶然性的志愿服务行为,并没有很好地坚持。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整体的志愿者服务的效果。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在今后的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过程当中,有必要在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方面进行健全与完善。
最后,志愿服务工作效果有待提升。在高职院校日常的志愿者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一些志愿者服务单位反映,大学生在进行志愿工作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及技能特长。还有的志愿服务存在着形式化的现象,没有给服务对象带来积极的影响。这就很难保证艺术专业学生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所以,在今后的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过程当中,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质量。
总之,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日常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活动开展中,队伍的组织管理、思想管理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也为今后的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上文中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所存在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方面,缺乏必要的环境。在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过程当中,需要在必要的环境里进行营造和创设。虽然高职院校加大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力度,围绕志愿者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宣传,但是,从活动的动员结果来看还有着很大提升和改进的空间。所以,在环境营造方面还应该进行必要的完善。
另一方面,必要的后勤保障体系有待健全。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过程当中,其自身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都应该纳入规范的管理体系中。一旦出现意外或出现危险,可以按照预警体系进行应对。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围绕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足。这也为今后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在今后的开展中,需要在环境体系建设以及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系统优化。
三、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优化建议
在今后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过程当中,高职院校应围绕艺术专业自身的专业特点以及学校发展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与提升。
首先,进一步强化组织管理和领导。在今后的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以及志愿者队伍建设中,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相关领导负责制,在制度、规章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完善与社会志愿者协会进行对接[3].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好地避免由于管理漏洞以及制度体系不健全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在进行组织管理以及人员框架建设等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相关经验以及国内著名高校的管理经验,来弥补在管理中存在的经验不足问题。
其次,提升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思想意识。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是一个参与社会公益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在相关的平台进行意义宣传和价值宣传。例如:用微信推送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看到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的价值,从而提高广大艺术专业大学生参加、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
再次,健全志愿队伍常态化工作机制。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从制度体系方面进行常态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为了解决艺术专业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的后顾之忧,相关组织部门应该联合社会相关部门,对社会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以及整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最大层面的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助力艺术专业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当然,在实施过程当中,应该结合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政策的调整。
最后,提高志愿服务的效果。在今后的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应该健全志愿服务效果评价体系[4].例如,高校应该与志愿组织管理部门进行积极沟通与互动,通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指导其志愿服务的高效开展。
总之,在今后的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过程当中,需要在组织建设、思想领导以及必要的保障体系方面进行系统地完善。只有这样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助力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志愿服务。
参考文献
[1]叶乐,黄暖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探讨[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7(5):42.
[2]王伟婧。基于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23):238.
[3]金昱。刍议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8(9):5-6.
[4]徐盈推进高职院校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55-56.
文献来源:王梓伊。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35-136.
1.将微信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2.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识别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QQ号
3008635932
2.打开QQ→添加好友/群
粘贴QQ号,加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