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重点研究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新闻学毕业论文的范文,共同来探讨一下新闻学这个课题。
新闻学毕业论文权威推荐范文10篇之第一篇:当下新闻学研究的挑战与应对
摘要:2019年,新闻学研究遇到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挑战。本文认为,面对美国主动挑动的意识形态斗争,我们必须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破解西方新闻观错误理念带来的影响,这是当下新闻学研究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面对2019年美国颁布的第103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引发的学界和业界关注,我们应当立足中国实际,对中国媒体舆论监督工作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审视。对于业界正在进行的媒体融合实践,学界的研究者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着力,为业界摸索出一条引导媒体融合成功发展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建设,应当注重多做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对未来新闻学界需要承担的几个重要研究课题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新闻学; 研究; 媒体融合样板; 四中全会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
问学录
2019年,新闻学研究遇到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建设,仍有许多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要做。
2019年快要走完了。盘点这一年的千头万绪,体悟这一年的千辛万苦,放眼来年的千岩万壑,真正感到肩头压着千斤重担。2019年,新闻学研究遇到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挑战。本文以时间为序,对这些挑战作一些简略的分析。
一、应对意识形态挑战,破解西方新闻观的错误理念
2019年1月,美国情报系统提交了一份名为《全球威胁评估报告》1.这份报告说,许多国家发明并采用了一批先进的通信技术,例如5G无线网络,这很可能对美国的竞争力和数据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量子计算领域的发展也预示着目前的数据保护和传输手段即将受到挑战。根据这些分析,美国情报系统向政府首脑部门提出,要警惕中俄的逻辑思维力量和意识形态,要主动同中俄打一场意识形态仗。
在我们的记忆里,以往总是美国时不时攻击中国"好斗",攻击中国挑起这个那个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现在情况变了,美国首先主动挑战,要同中国打一场意识形态仗。对方主动挑战倒并不可怕,因为西方国家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从来没有改变过。可怕的是,我们自己队伍里的一些人,对西方势力的这种行径仍然无动于衷,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熟视无睹,对西方新闻观在学界业界流传习以为常,甚至主动参与贩售这些观点。
对此,***总书记曾有过尖锐的批评。他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些人宣扬西方新闻观,标榜西方媒体是"社会公器""第四权力""无冕之王",鼓吹抽象的绝对的"新闻自由".少数人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专挑重大政治原则说事,公然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的不顾起码的是非曲直,以骂主流为乐、反主流成瘾,怪话连篇,谎话连篇。2对于这些言论,***总书记强调,任何新闻舆论都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没有什么抽象的绝对的自由。我们要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观的错误观点带来的影响。
但是,对于西方新闻观在中国的散布,特别在社会主义大学的课堂上公开讲授,有的党员包括一些党的干部却无动于衷,甚至不敢公开指出和严肃批评。***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斗争一线。2这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
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这个问题讲得更严肃、更深刻,他把对于西方新闻观睁一眼闭一眼、对西方势力的攻击不敢坚决抵制、不敢勇敢回击的同志,分析为这些人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他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制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
面对美国主动挑动的意识形态斗争,应对西方新闻观对新闻业界和新闻学界的影响,***总书记的上述一系列论述和指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划清了界限,还为我们指出了从解决理想信仰入手,破解思想意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现在我们新闻学研究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是,要从学理上讲清楚,为什么西方新闻观所宣扬的媒体是"社会公器""第四权力""无冕之王"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新闻自由"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为什么打着"新闻自由"旗号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完全错误的。据笔者观察,在2019年全年发表的新闻学论文中,政治正确、学术深刻、说理有力、影响广泛的论文数量并不多,为何会这样?这值得新闻学界关注和深思。我们只有一个一个地破解类似西方新闻观的错误理念的挑战与影响,我们才能一个一个地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发起的意识形态挑战。
二、普利策新闻奖引发对舆论监督报道的关注
2019年美国颁布了第103届普利策新闻奖。大家都明白,这个一年一度的美国新闻"大奖",是美国新闻界对过去一年新闻界工作的基本肯定,也是引领今后美国新闻媒介有所作为的"指挥棒".现实中,美国政府和美国公众对美国新闻界施加的影响有限,这种影响的施加有着美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特殊规律和特殊机制。两者之外,美国新闻界的自我管理(包括媒体所有人的核心价值观和新闻人的自我操控)则在其新闻生产中则起着相对关键的作用。纵观历届普利策新闻奖的操作过程,可以让我们对此有深刻认识。笔者以为,中国新闻学人和新闻业界大致是用这种价值观和阅读经验看待每年一次的普利策新闻奖评选的。
2019年第103届普利策新闻奖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主题引起新闻学人的普遍关注和思考,那就是舆论监督。请看:
公共服务奖颁给了南佛罗里达太阳哨兵报,该报揭露一家中学的枪击案,报道指责学校和执法官员失职;
突发新闻报道奖颁给了匹兹堡邮报,赞扬该报对另一起枪击案进行了"沉浸式、富有人文关怀的报道";
解释性报道奖颁给了纽约时报,该报对特朗普的财务状况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调查,揭穿了他声称凭自身努力创造财富的假面,及其商业帝国频频发生的偷税漏税行为;
国内报道奖颁给了华尔街日报,该报揭露了特朗普在竞选期间,贿赂了两名声称与其有暧昧关系的女性,并且揭露了促成这一交易的特朗普支持者网络,引发了公众对于刑事调查和弹劾特朗普的呼吁。
两个重要奖项--解释性报道奖和国内报道奖分别颁给了美国的两家大报(洛杉矶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第103届普利策新闻奖颁布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引起不少新闻院校师生和新闻传媒人士的议论,比较集中的话题是:为什么美国的新闻媒体能够进行和发表这么多揭露抨击性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揭露性报道和舆论监督效果如何?该如何做?其实这些话题的核心,探讨的是媒体的舆论监督问题。
首先,应该指出,坚持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题中应有之义,是无产阶级和党的新闻媒体的一个传统。马克思在编辑《莱茵报》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就社会使命说,人民报刊一方面要对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和思想方法加以不偏不倚的评价和批评,使治人者和治于人者平等地批评对方的原则和要求。另一方面,人民报刊又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是人民在自己面前的公开忏悔。简言之,对政府当局来说,人民报刊是孜孜不倦的揭露者;对人民来说,它又是人民自己的教科书。列宁要求报刊设立专门从事批评揭露的"黑榜",公布错误和缺点,动员舆论来抨击它们。他说,我们要把不接受纪律整顿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号召的企业和农村公社登上黑榜,或者列为病态企业,或者列为受罚企业,并且把它的工作人员送交人民法院审判。报刊应当成为我们加强劳动者的自我纪律,改变资本主义社会陈旧的、完全无用的工作方法的首要工具。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不到半年时间,就亲自签发了新中国第一个新闻工作文件《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这个文件一开头就指出,今天大陆上的战争已经结束,我们的党已经领导着全国的政权,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很容易危害广大人民的利益,而由于政权领导者的地位,领导者威信的提高,就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在党内党外拒绝批评,压制批评。由于这些新的情况的产生,如果我们对于党和人民政府的及所有经济机关和群众团体的缺点和错误,不能公开地及时地在全党和广大人民中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就要被严重的官僚主义所毒害,不能完成新中国的建设任务。3由于这样的原因,中共中央特决定: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其次,我们不应忘记,媒体什么时候主动勇敢地拿起批评的武器,组织和保护人民群众公开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那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能进步,而人民群众就拥护媒体支持媒体;媒体什么时候"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拿起批评的武器,不敢动员和保护人民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那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畏缩不前,党和政府的威信就会下降,人民群众的劲头就会消极低落。
再此,媒体应当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勇敢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努力开展好舆论监督。唯有这样,媒体、媒体人和新闻业自身才会朝气蓬勃,人民群众才会拥护鼓劲,否则媒体必然没有担当、没有活力、失去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舆论监督工作是否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并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把媒体批评和舆论监督工作做强做好。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29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新华日报《螃蟹养到太湖里,没想到代价这么大!--太湖围网清拆的调查与思考》、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老式里弄试点"抽户"改造》等聚焦百姓关注热点话题,大众日报《"大众调查·聚焦难点痛点堵点"17路记者暗访17市政务中心》、科技日报《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系列报道等,以舆论监督有力推动改革进展和社会进步。
我相信,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并支持媒体做好批评与监督工作,那么媒体也会自觉地有所担当。这样每年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也一定能产生一批勇敢而有效地做好舆论监督的好媒体、好报道。
三、拿出有说服力的媒体深度融合的样板
新闻界都期待,新闻主管部门拿出几个有说服力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学界能够对这些样板作出科学的评价,提供可复制的思路和方法。中央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是:坚定不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此,2019年初,中央新闻主管部门还专门推出一家县级媒体作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典型。
***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这三点是对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基本要求,除了经营管理方面的硬指标外,也应该是对媒体融合发展的社会效益方面的基本要求。
从操作层面考量,摸索出一条引导媒体融合成功发展的道路,拿出一批媒体融合的成功样板,首先是对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是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和担当。如果从新闻学研究层面考量,新闻学界的任务应该是:论证当前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评估媒体融合发展成功与效能的指标体系,吸纳国际上成功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个案经验,摸索中国成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路、途径及方法,积极支持新闻机构与新闻从业人员实施媒体融合发展的计划与步骤。笔者赞同有的新闻学研究者提出的说法:新闻学者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任务主要是,提高认识、促进务实工作、拿出一批可复制的样板、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向中央交一份合格的考卷。他们对有些理论工作者今天推出一个媒体融合发展的"典型",明天介绍几条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不以为然。这种批评,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媒体融合发展从提出到今天,说法几多变动,要求不断更新,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今天的"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关键是,要拿出一批真正有说服力的样板来,这种样板,既有先进的代表性,又有经验移植的可操作性。我们期待着。
四、以"主题"为指导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框架
***总书记多次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以笔者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语,含有两个关键词: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这里,"社会主义"是核心,区别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也区别于封建主义、奴隶主义,同时又区别于20世纪社会主义和新世纪社会主义,而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调整与强调的社会主义。调整者,这种社会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已有所变动;强调者,过去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在应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强调中国社会主义的时代性、本土性、大众性,特别是本土性和中国化。不能简单地把"中国特色"当作"社会主义"这一主体的修饰词和限制词,有的时候,"中国特色"也可理解为一种主体。离开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将会失去其主体与主角的地位。
由上面简要的词语解读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建设,我们有许多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要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建设的第一步,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架构构筑起来。这里,结合自己多年教学体验,观察中外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作品生产流程的一般状况,笔者对这种架构有以下几点初步设想:
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唯物主义原理,回答新闻的起源和来源问题,即人为什么需要新闻和新闻是从哪里来的问题。
其次,依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辩证法原理,阐明事实与新闻、新闻信息与事实信息、主观信息与客观信息的关系;讲清楚新闻的特点、功能(宏观)、作用(微观)。
再次,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唯物历史观原理为指导,阐释新闻媒介、新闻事业、新闻产业产生发展的条件、社会属性及实现机制、社会功能和作用机制。阐明它们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国际化及本土化。阐明它们同社会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关联。阐明它们同科学技术、经济生产等物质条件的关联。
第四,根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人的思维特征和作用机制原理,阐明新闻作品对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生作用的原理、功能、过程和制约因素,阐明新闻作品(含新闻评论作品)对人的思维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机制。
第五,依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社会控制与社会平衡原理,阐明社会控制的必要性与科学性,社会平衡发展的重要性及平衡实现的条件,诸如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以及社会控制的法律、行政、道德、心理等手段。
第六,根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分析比较方法,观照与阐明不同文化制度与社会规范条件下的新闻事业、新闻产业、新闻生产、新闻管理及新闻文化潜移默化的功能,进而就社会制度、文化规范、社会条件、心理机制进行分析与比较,由此认识新闻生产、新闻事业发展变动的规律,深刻认识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在其中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整体发展的特征和优势。
五、新闻学界在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精神中应承担的研究课题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下简称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学习四中全会公报的过程中,笔者初步认识到新闻学界承担着几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首先,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环境,我们要立足于自己的力量,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高度自觉认识当前局势和肩负重担。我们的"四个自信"来自我国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拥有的十三个"显著优势".公报对这些显著优势有详尽的阐述,据笔者粗略概括,大致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全国一盘棋、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公有制为主体、共同的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德才兼备的人才政策、确保人民军队对党的绝对忠诚、"一国两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的外交政策。这十三个"显著优势",实质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核、基本制度、基本特征。新闻理论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将这"十三个显著优势"总结好、阐释好。新闻学人要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以自己对这些显著优势全面了解深刻把握为基础,努力做到使自己的认知和四中全会公报的精神相符合。
其次,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任务,是继1984年提出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四中全会对这"第五个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各阶段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对制度保证提出了严格要求。所有这些,对新闻舆论工作来说,都是新的研究对象,要学会掌握相关的新的话语,把这方面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好。
第三,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此,全会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显然,这些要求主要是针对思想文化、新闻舆论工作部门提出的。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进一步更加自觉地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思想文化建设,如何确保人民在文化权益特别是国家教育资源和新闻信息资源的配置中使人民有真正的获得,如何在新闻舆论引导中保证导向的正确与效能,如何在新闻生产中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新闻舆论和思想宣传实践中去探索、去回答、去总结;又需要我们在新闻理论研究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去研究、去坚持、去发展。应该说,学习和贯彻四中全会,新闻理论研究工作者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这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需要我们认真应对的又一个理论上的挑战。
注释
1《美国发布全球威胁评估报告中俄再次"躺枪"》,环球网,2019年1月31日,http://news.sina.com.cn/c/2019-01-31/doc-ihqfskcp1989925.shtml.
2(3)***:《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9日。
3陈绚:《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新闻界》,2014年第15期。
文献来源:童兵。当下新闻学研究的挑战与应对[J].新闻与写作,2019(12):54-58.
新闻学毕业论文权威推荐范文10篇之第二篇:关于当前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摘要: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媒介,对新闻传媒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现代新闻传播学发展探索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新闻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是一个重要议题。基于此,该文将深入探析当代新闻理论和实践的相关问题,希望可以为我国新闻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闻理论; 新闻实践; 新闻报道; 创新;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大众传播成为当前时代的主题,使得新闻传播的渠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如今,新闻传播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多样化使得其可控性大幅度降低。为了保障新闻传媒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构建全新的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
1 新闻理论与实践简述
1.1 新闻
新闻是指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文体,其载体十分广泛,既包括传统的报纸、电视台,也包括新兴的互联网、自媒体等[1].简单来讲,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或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新闻一般是由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五部分构成,通常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具有价值的事实,帮助人们了解。
1.2 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新闻理论即理论新闻学,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简单来讲,新闻理论是对新闻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之后形成的理论,它可以为新闻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性指导。新闻理论对于新闻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新闻学者邵飘萍曾在《新闻学总论》中对新闻理论的重要性进行了表述:"欲矫正新闻业之弊害,则新闻学之提倡研究,乃其根本急务也。"[2]也就是说,对新闻学进行理论研究是解决新闻业发展过程中弊病的有效手段。我国新闻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截止到目前虽然已经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但其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社会形态的变化对新闻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只有不断进行新闻理论研究,才能使新闻传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结合当前新闻理论研究来看,针对现实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借鉴临近学科传播学的研究成果过程中融通式的运营和创造性的发挥偏少。因此从本质上来看,新闻理论和实践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新闻实践的发展催生出新的新闻理论,反过来新闻理论又为新闻实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 当代新闻理论相关问题分析
2.1 新闻研究理论性弱化
对于一个学科而言,其话语体系中普遍包含价值理念、规范理念以及知识理念等相关内容,它们往往是学科长期发展实践中不断累积和总结而成的,其中既存在可贡献于学科内部的知识、规范,同时也有从其他领域迁移的理论[3].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历史实践是知识和理论产生和实践的基础。
我国的新闻学最初是由西方传过来的,之后在指导本国新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文化色彩的话语,并与西方新闻学话语体系进行了融合。因此我国新闻话语相较于西方更显复杂。在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下,造就了我国新闻学理论话语失调的局面。
新闻学理论的发展和传播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使得传播学在传入中国之初便与新闻学建立了有机的联系,并对新闻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传播学促进了新闻理论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却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注意力从新闻学转移到传播学中,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异的现象,即新闻学在学术界的地位高于传播学,但理论研究水平却远远不如。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变革必然会使新闻传播发生巨大的变动,但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当代新闻理论研究却进展缓慢。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理论研究过于因循守旧,无法和现实问题形成有机的联动,且缺少年轻研究人才的注入,导致新闻理论研究水平一直难以实现有效的提升。
2.2 对新闻理论研究进行创新
基于以上内容,想要改变现阶段我国新闻理论研究面临的困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从知识维度进行创新。针对新闻理论研究知识维度的创新所指的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基于逻辑和经验的具有实证性质的高质量知识,换而言之,这类知识必然脱胎于时间,且不困囿于经验表象。从新闻理论研究历程来看,最初的新闻学知识提炼往往是基于新闻从业人员的一种经验总结,所获得知识的精准度并不高。而且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新闻传播媒介较少,且信息接收方式比较简单,通过新闻业实践对知识理论进行总结的难度并不高。而在信息时代下,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渠道和范围都出现了较大的拓展,信息传播速度大幅度提升,传播内容呈多元化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理论研究必须跳出简单信息提取的窠臼,需要在整体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对诸多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难度相较过去出现了巨大的提升。这就需要新闻理论研究者们进行更加精细的研究和论证,而不是粗线条的总结,如此才能使新闻理论具备基于实践经验的内在逻辑。
其次,从价值维度进行创新。新闻活动和新闻现象均具有社会属性,因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对新闻价值的研究是新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决定了新闻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基于其社会属性,对新闻价值维度研究的关键点在于其价值存在的真实性以及价值的内在逻辑。新闻学的目标十分广泛,因此不可能真正做到消除争议,因此新闻学理论研究除了要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之外,还需提供一定的价值。自改革开放以来,受我国社会变迁的影响,我国新闻学的研究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根据我国国情,一些学者提出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闻学理论框架,其中包含了明确的价值设定。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传播的变革使得这套框架的适用性不断减弱,需要再一次对新闻学的价值问题进行界定,构建符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价值理念,确保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新闻价值的正确发挥。
最后,从规则维度进行创新。就目前来看,新闻学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并未经过实践验证,新闻学不缺乏核心理念,但缺乏核心范式。在新闻理论领域,知识规则是学科知识系统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为新闻学知识系统提供规范。当前阶段,我国存在多种新闻学学派,由于学派之间相互竞争,加上彼此之间缺少一种范式连接,导致新闻学尚未形成一种稳定的且被大家明确接受的理论。而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学理论研究必然会变得更加广泛和复杂,想要形成统一理论将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必须尽快在规则维度上进行统一规范,实现各学派的统一,为稳定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如此才能为新时期新闻学的发展保驾护航。
3 新闻实践相关问题分析
3.1 新闻实践存在的弊病
长期以来,新闻业内对新闻理论的不正确认知在新媒体时代下被进一步放大,在更加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下,新闻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缺失现象变得更加严重,催生出了多种弊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竞争加剧造成的新闻报道失真,影响新闻媒体公信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出了许多新媒体形式,这使得原本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社会群众逐渐称为信息的产生者和传播者,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新闻传播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传播速度快,消亡的速度更快。新闻媒体不仅要面临来自行业内的竞争,还会承受到来自自媒体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媒体为了抢占先机,会在未核实信息的情况进行新闻报道,导致报道效果和新闻事实出现了巨大偏差,这必可避免的会打击到媒体的公信力。而且,还有一些无良媒体为了获取流量,不惜编造假新闻愚弄公众。
其二,广大网民的参与使得新闻报道的可控性逐渐降低。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变得更加广泛,人们在看到新闻报道的同时,会通过更多其他手段对新闻内容进行挖掘,之后再传播出去,这样就会导致媒体对某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出现失控,进而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严重影响。
3.2 新闻实践的改进
针对以上新闻实践中存在的弊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首先,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该践行新闻基本理论知识。现如今,新闻报道所具有的探索精神正在逐渐失去,大部分新闻稿件已经不具备消息的性质,许多新闻稿件都存在要素不全或是不含新闻要素的情况,甚至还存在新闻和广告河流的现象。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广大新闻从业者应该牢记自身职业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保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以不懈的精神对新闻事件的真相进行探寻,逐步转变行业风气,扭转新闻行业的不堪景象。
最后,准确把握定角色定位。在信息时代下,人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其中包含了各式各样的事件,这使得人们的猎奇心理逐步攀升。而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尽可能地迎合受众的需求,甚至恶意编造或是导演新闻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所具有的价值正在失去。用于"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新闻逐渐成为人们消遣的工具。对此,广大新闻从业者应根据新闻理论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认识到自身职业的价值,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充分履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再次,重视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影响。现阶段,饱含"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我国新闻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是一些灾害性新闻,这种过于煽情的新闻报道实际上却是对新闻事件的变相娱乐化消费。新闻从业者在报道新闻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牢记自身的职责,以客观的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探寻,过于掺杂感情并不可取。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新闻理论研究和实践均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理论研究的滞后以及实践的变形,都表明我国新闻业发展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畸形。面对新媒体时代下复杂的舆论环境,一方面应该从知识、价值、规则三个维度对新闻理论进行创新完善,另一方面则要针对新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改进措施,找准新闻报道行为、明确新闻报道职责,如此才能为新闻业的持续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葛芳玉。高校新闻宣传中的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评《高校新闻理论研究与实践》[J].新闻与写作,2017(10):113.
[2] 王娟。当代新闻理论教育诉求的思考---谈基于理论与实践互动中的创新教育模式[J].青年记者,2017(33):95-96.
[3] 杨伟。解读新闻学理论创新之路:问题与突破[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8,20(3):84-87.
文献来源:申丽。关于当前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几点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53-54.
新闻学论文推荐范文10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