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 版 )》在 “双基 ”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在继续保证“双基”的基础上,还必须启发学生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 如何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在体验中思索,在体验中积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操作体验———积累活动经验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 可以通过具体实际的操作、观察和思考,获得对学习材料的直观感受、体验,从而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积累活动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与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推理与想象。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一课时,1.通过摸一摸文具盒的表面、数学课本的表面、课桌的表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操作活动, 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揭示出这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教师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如“黑板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面的面积”“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 2.在引出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叫做面积时, 设计涂色比赛。 (三个图形长方形、小正方形、角)。 出示要求:第一,发给你们的图形要涂满,不能有空隙;第二,我说开始时才准动笔,时间为一分钟。 现在请小组长打开1 号信封,每人发 1 张纸。 准备好了吗? 开始!
(生涂色 )师 :时间到 ,涂好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 我宣布比赛结果:××小组获胜。 获胜的小组,请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生 1:太不公平了,我们不服气。
生 2:角没有封闭怎么涂都涂不完。
由于教师给学生分发涂色的图形面积各不相同, 所以学生涂起来用的时间就不一样。
这样,当学生看到“事实真相”之后,对面积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强烈的感悟,从而引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在这类操作活动中,学生所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因个体的强烈感受而充满了活力。
二、思考体验———享受活动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自己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 ”如:人教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在教完小数乘小数这一部分内容后, 出示第一组:2.4×3、2.4×5、2.4×1.5、2.4×1.1。
第二组:1.2×0.4、1.2×0.11、1.2×0.35、1.2×0.9。 让学生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发现,这时我们教师不能草率地走过场,我们要追问学生说出你是怎么理解的? 看着学生茫然而渴望的眼神,作为教师在尊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关键是找准学生的现实基础与新知之间的“切入点”,即从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入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分数和小数的之间的联系来理解,如 1.2×0.4 为什么积会小于 1.2,我们可以把 0.4 看成十分之四 , 也就是把 1.2 平均分成 10份,取出其中的 4 份,那当然就小于 1.2 了。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理解 2.4×1.5,这个不但取了一个 2.4,还把 2.4 再平均分成 10 份,取出其中的 5 份,积当然会大于 2.4.这样子学生不仅只是学了两句发现,而是知会其中的“精髓”,让学生在享受数学思考快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获取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三、交流体验———升华活动经验
“交流”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学生在交流中智慧得到碰撞,感悟得到传达,体验得到分享,数学交流活动经验得到积累。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用连减解决问题”
1.师:出示 10 个橘子,9 个装一袋,能装满几袋?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装满”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袋要装够 9 个,装不够 9 个就没有装满。
师:那接下来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完成第一题,帮小猴子来分一分,装一装。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圈一圈或数的组成来解决问题的,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师:再出示 28 个橘子 9 个装一袋 ,能装满几袋?
师:你能解决“可以装满几袋? ”这个问题吗? 也请你们来帮一帮。
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 1:圈一圈,再数一数有几个圈就能装几袋。
生 2:我是用减法来算的:28-9=19,19-9=10,10-9=1;减了 3 次,最后等于 1,说明可以装满 3 袋,还剩下 1 个。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也非常好,从 28 中连续减 9,减几次说明可以装满几袋。 板书:28-9-9-9=1。
师:为什么减到这儿不减了? (因为只剩下1 个了,不够减了)生 3:可以用带箭头的算式来分一分。 圈了一袋就减 9。 师板书。
师:这里怎么就知道是装了 3 袋? (减了 3个 9)3.小结。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会用圈 、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碰撞,最后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并让学生有自我反思的空间,自觉矫正错误所在,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
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丰富地做—深刻地思—充分地交流” 这样有意识地帮助,使学生无意识的经验堆砌变成有意识的经验获取,从而实现帮助小学生获取数学活动经验的目标。
小学生数学论文是考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果,讲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以致用。以下学术堂整理了十篇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供参考!...
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在小学数学课程中, 小学生要能够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冯那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将'1'作为一个家庭投资在孩子身上的计算单位,那么父母就应该对家庭教育进行百分之五十的投资。...
那么,对于刚踏进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当他们面对枯燥乏味的口算、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以及各式各样需要独立完成的作业时,教师如何激发他们的心理内力呢?...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备课是教学的蓝本,是重要的教学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所在。但有些教师全文照搬、照抄,尤其是现代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上有许多名师的优质教案,许多教师机械照搬,同样的教案在...
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开发的黄金时期,对事物的认识也开始慢慢从感性认识转变成理性认识。由...
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既要注意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
《数学课程标准》把有效的组织练习和复习列为重要内容,以显示其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作用。练习课是新授课教学的延续,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如何让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有效,...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