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和热词对社交媒体报道的影响(3)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作者:乔雪玮
发布于:2017-03-17 共13387字
而如果从另一维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范围不仅仅包括这些在社交网络中爆红的语言形式,还包括在网络媒体中广泛运用的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大事相关的新词新语,这类流行语虽然不是直接产生于网络,但在网络平台的传播中才具有了流行性,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的高效媒介对这些语言形式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因此它们也成为了网络流行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牛津词典的2016 年 度词汇(2016 international word of theyear) 列 表 中 显 示,post -truth、Adulting、Alt -right、Brexiteer、Chatbot、Coulrophobia、Glass cliff、Hygge、Latinx、Woke 为十大流行热词,柯林斯词典 的 年 度 热 词 包 括:Brexit、Dude food、Hygge、Jomo、Mic drop、Sharenting、Snowflake generation、Throw shade、Trumpism、Uberization. 我 们 在 对Twitter 中的八大新闻媒体(The Economist、TheWall Street Journal、Bloomberg、Reuters、BBC、CNN、Washington Post、Time) 语料收集中发现,它们的新闻报道中同样会运用到这些网络热词。例举如下:
Brexit 这一个词2016 年在英国脱欧期间迅速爆火,但这个词实则是新造词。 Algeo 指出,英语新词有六个基本的词源来源:新造词、借词、缩略词、合成词、拼凑词、转类等,Brexit 实际上由 British 和exit 两个词合并而来,是属于合成词。该词在 2016 年新媒体新闻报道中使用频繁:
(1) ”Theresa May says a Brexit deal couldbe completely as early as September 2018.“(Dec.21,2016,Bloomberg)
这个词自英国脱欧这一政治历史运动爆火后,欧洲其他国家的去留问题也被同时提出。因此,模仿这个造词方式,又出现 Grexit(希腊脱欧)、Nexit(芬兰脱欧)、Frexit(法国脱欧)、Oexit(奥地利脱欧)、Italeave(意大利脱欧)等仿词,在新媒体新闻语言中也均有涉及。
(2)”Monday Morning Briefing: Itxit? Italout?Italeave? (Dec.15, 2016.Reuters)
甚至在英国脱欧,民众出现后悔心理要求重 新 投 票 的 现 象 中 又 另 外 新 造 出 一 个“regrexit”,Regrexit 是Brexit 的 衍生词,是 regret和 exit 两个词的结合体,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后悔脱离”,直接翻译为“悔脱”.这一延伸词也出现在新闻标题中。
(3) “Bregret? Regrexit? Don't beg on it.”(Jun.27,2016.Washington Post)
(4) “To Brexit or Regrexit? A dis -UnitedKingdom ponders turmoil of EU divorce.” (Jun.26,2016. Reuters)
牛津词典将 Post-truth 评选为2016 年度流行词汇,将其定义为形容词,描述的是客观事实对公众意见的影响没有感性诉求产生的影响大这样一个状况。 2016 年6 月英国脱欧公投期间,以及 7月特朗普被确定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时使用频率明显增加。这一词背后反映的是政治事件与民众心理之间的密切联系,在 2016年政治局势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其在 Twitter 的新闻表达中也屡次出现。
(1) “Opinion: The post -truth world of theTrump administration is scarier than you think.”(Dec.3,2016.Washington Post)
(2) “Your post-election glossary ,from ”alt-right“ to 'post truth’”(Nov.23,2016.CNN)
(3) “Angela Merkel isn't buying into thepost-truth era.”(Nov.28,2016.Bloomberg)
Mic drop 在 推特和脸书上格外受到名人、政治家和皇室成员的欢迎,其中包括哈里王子及奥巴马等人。该动作在病毒视频(受到爆炸式增长关注的视频)及 GIF 动画里被不停模仿。该词用于指演讲后假装丢掉麦克风的动作,指某人公开表示自己的蔑视。在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方式不仅仅是语言用词,还包括表情图片和GIF 动画等形式。
(1)“Gmail's 'mic drop' April Fools' prankgoes terribly wrong.”(Apr.1,2016.Time)
(2)“Neil de Grasse Tyson fires back at B.o.Bover ”flat Earth“ spat with epic mic drop.”(Jan.29,2016.CNN)
Hygge 这个词本是丹麦语,用 来形容舒适和温馨的感觉气氛,读作“[heu-gah]”,2016 年在 Twitter 中被广泛运用。
(1)Enjoy mid -week delights the 'hygge'way. Scandi inspired recipes like Mary Berry'sapple and cinnamon loaf.(Nov.16,2016.BBC)
meh 这个词大概表示“无所谓”“随便”的意思,在口语中使用的频率更大。该词源自于2001 年《辛普森一家》的动画剧集。 meh 通常表示对所闻之事漠然或不关心的态度,也形容无趣的、沉闷的。通常情况下做动词,但因其属于新造词,用法不固定,也会用作形容词。
(1)Hillary Clinton can ill -afford to leavemillennials feeling “meh”. (Sep. 24, 2016. TheEconomist)
(2)Quantum Break has great actors but ameh story and gameplay.(Apr. 1,2016.Time)
(3)5 reasons why Democrats are “meh” onHillary.(Sep.11, 2015. Bloomberg)
(4)The verdict on China's easing of foreignproperty rules? A resounding meh.(Aug.28, 2015.WSJ)
(5)Mattel and Google have designed a newtoy. And the reaction is “meh.” (Feb.13, 2015,Washington Post)
(6)Twitter fights the 'meh' factor amongindifferent, mainstream users. (Feb.10, 2014.WallStreet Journal)
从英文社交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考察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首先就要考虑“网络流行语”这一概念应该如何界定。中英两种语言体系的内在构造和发展变革存在复杂的异同点,在英文中的“网络流行语”中,其中源于网民在社交网络上自发使用自创的语言表达是没有现实事件的新闻背景为支撑和传播的,只是通过网络、融合图片、视频等媒介的互相传播,这种类型的网 络 流 行 语(Dat Boi、Damn, Daniel、DrakeSitting on Things 等)没有被吸收进新闻报道的语言运用中。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像 Brexit 和Post-truth 等新词新语虽然不是产生于网络,但是得益于网络、在网络中爆火后又在网络中被高频率地使用和传播,这种类型的网络流行语很普遍地被巧妙融入社交媒体中的新闻报道之中。在网络流行语的运用形式上,英语社交媒体的新闻报道表现出和中文新闻表达的相似性,即引号的混乱使用。英文引号一般表示直接引语、标明短篇出版物的标题、表示所用的词语具有特殊意义、表示引起读者注意的词语,或读者不 熟 悉 的 特 殊 词 语。以“meh” 为 例,TheEconomist 中“feeling 'meh‘” 加了引号,而 Time中“a meh story”直接把“meh”作为“story”的定语,没有加引号。网络流行语作为人类语言发展到互联网时代共有的普遍现象,在如何将其恰当使用和融合的过程中无论英语世界中还是中文世界中都存在一定的混乱和模糊。这也正是网络流行语能否经得起历史考验而进入基本词汇和表达的过渡阶段。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乔雪玮. 网络流行语风格发凡[J]. 重庆社会科学,2017,01:81-90.
相关内容推荐
-
网络流行语“熟女”的语义内涵、特征及流行原
熟女一词源于日本,泛指40岁以上的女性,也用来指30岁以上的色情服务者,年龄上本无严格界定。自该词传入中国后,语义内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广义上包含30出头的少妇,概念接近中文的中年女性、中年女子,又侧重突出年龄、阅历所赋予她们的成熟。该词一...
-
网络流行语言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6章结语网络流行语与现代汉语一样,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在人类的语言发展史上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社会的发展影响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在网络上交流与学习,将电脑、手机等作为日常必不可缺的工具之一,更多的人使...
-
大众使用网络流行语现状探究
摘要:自1994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我国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至今,互联网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网络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并且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网络流行语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力求通过描写网络的...
-
网络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对网络流行语的促进
第1章绪论1.1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数字媒体日益发达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对于网络的熟悉程度可谓是了如指掌,随着博客、脸书、人人、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出现,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从最初的一部分人接受信息到后来的大部...
-
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第3章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网络流行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还没有哪一家权威机构或者刊物能够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网络流行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伴随着网民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是网民通过网络创造、传播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一种新兴...
-
网络流行语的词汇体系的构成及分类
第4章网络流行语的词汇体系的构成及分类网络流行语虽然不是一种成熟独立的语言,但它却看一看做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社会方言,它几乎利用了可以利用的一切现有的语言材料,从语音到词汇到语法,从文言文到方言到外语,莫不成为构建网络流行语大厦的建筑材...
-
网络流行语身体化现象和原因解读及思考
【摘要】:网络流行语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更反映了社会事实和个体情感的深层结构。随着屌丝、高帅富、白富美等新兴词汇的蹿红,身体化的网络流行语现象开始凸显。该现象是指网络通行语言单位的要素构成或深层隐喻在语言法则和社会意义建构的基础...
-
从社会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背景和价值
英国学者奥斯特勒在《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中提出,要寻找出一种语言盛行的原因,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许多。尽管研究语言变化的理据较为困难,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时代发展、文明进步、社会变革、文化嬗变、科技革新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因为语言与人类文...
-
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类型总结
网络流行语,字面上理解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其表现形式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交流方式。网络流行语,根植于网络语言的土壤,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传播媒介,具有一般的词汇特性,同时也受网络传播的影响产生独特的传播效果。随着网络的不断成熟,对网络流行语...
-
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第5章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关于网络流行语的优劣,从它出现至今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不能否认的是,网络流行语自身所有的粗俗性、混乱性等都是它让众多学者所摒弃的原因,但是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生命力、创造力都十分顽强的语言它具有无...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