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貌研究的现状
言语礼貌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什么是礼貌? 学者们的回答却不相同。Fraser(1990) 把众多的礼貌研究文献分为四种: 即会话准则说、社会规范说、会话契约说以及面子保全说。会话准则说把礼貌作为一系列指导言语行为的准则,忽视了现实交际中各种各样的语境因素。因此,它不能真实反映言语礼貌的多样性。社会规范说以人们的言语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来衡量人们是否礼貌,忽视了交际者的个性和礼貌现象的多样性。会话契约说认为交际双方在进行交际时,都怀揣着对会话参与者所具有的某些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如果交际者所使用的言语和这些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就被认为是礼貌得体的。这种观点的不足在于它只关注了那些符合常规的言语,而忽略了在有些情况下那些非常规的言行也会被认为是礼貌的。面子保全说把礼貌认为是保全面子的策略,这无疑是承认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总是理性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这种观点忽视了言语礼貌中那些下意识的和出乎意料的情况。综上可以看出,这几种观点共同的不足之处在于他们都忽视了各种语境因素在言语礼貌中的作用,看不到言语礼貌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其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和现实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脱钩。
除以上几种观点外,还有学者在关联理论下研究过礼貌,认为礼貌是理解的结果; 也有人从顺应理论视角研究礼貌,认为礼貌是说话人对语境顺应的结果。这两种观点分别探讨了礼貌和认知、礼貌和语境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四种观点的不足。但他们自身也有明显的缺陷。关联理论下的礼貌研究过于偏重听话者一方,也没有回答认知因素和具体语境因素的关系问题; 顺应理论下的礼貌研究过于偏重说话人一方,没有解释交际者是如何顺应各种语境因素的。
纵观目前的研究可以发现,言语礼貌的概念及其具有的语用特征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鉴于此,本文拟对言语礼貌的概念进行重新考察,进而对其语用特征进行尝试性探讨。
二、言语礼貌概念的重新描述
既然言语礼貌也是一种对语言的应用,涉及到交际者的认知因素,那么,言语礼貌就是一种认知-语用现象。本文中,我们对言语礼貌的概念作如下描述: 在言语礼貌交际中,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认知语境假设,选择相应的话语形式来传达自己的礼貌意愿; 听话人则在考虑相关语境因素的基础上评价说话人的话语是否合适、得体,进而产生某种心理情感效果也即是礼貌效果。
三、言语礼貌的语用特征
根据上述对言语礼貌概念的描述,可以看出,言语礼貌具有主体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征。
(一) 主体性
礼貌语言的运用是人的活动,是人本质力量的体现,是说话人为了有效地执行言语行为,去接近或实现语用目的而采取的计谋和策略。言语行为的主体性决定了礼貌策略的制定要受到语用者主体意识的影响。某一语用行为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去执行,与说话人的立场、观点、情感和知识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同样,听话人的这些主观因素也会影响他/她对某一话语的理解。
在言语礼貌交际中,说话人根据当时的语境因素建构起一定的语境假设并根据这一假设选择一定的话语形式向听话人传达礼貌意图; 听话人也会根据当时的语境因素建构相应的语境假设来理解说话人的礼貌意图。由于认知语境的因人而异性,交际双方建立的语境假设可能会不同。因此,交际双方对同一话语是否礼貌也具有争议性。因此,在很多现实交际中,我们会发现,说话人意欲传达礼貌意图,听话人却认为他/她不礼貌; 有时说话人意欲对听话人不礼貌,而听话人却认为他/她是礼貌的。例如,A 同学田径比赛得了第一名,B 同学拍着 A 的肩膀说: “嘿! 你真像头牛! ”A 却生气地说: “怎么说话呢?”此例中,B 是想用牛来称赞 A 有冲劲,很棒。
而 A 却认为 B 的话没礼貌。因此,为了达成成功的言语礼貌交际,交际双方都需仔细估测对方的认知语境假设。
交际意图也左右着说话人对礼貌话语和策略的选择。例如,说话人想要得到提升,但他/她想隐藏这一交际意图。那么,他/她就会尽力选择一种间接的方式对听话人表示友好。他/她会说: “您好! 好久没见到您的女儿了。她最近学习是不是挺忙的,挺辛苦的呀?”这样的礼貌行为能迎合地位较高的听话人的心理期待———被尊重和关心。如果他/她想明示自己的交际意图,他/她会说: “您好,我今年也评职称,您看,到时能不能给照顾一下,先谢谢您! ”这里,说话人选择了非常礼貌的话语形式来明确表达自己想要得到提升的意图,他/她的礼貌话语和听话人期望被尊重的心理期待也是相一致的。然而,在有些情况下,说话人会故意选择和听话人心理期望不一致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礼貌意图。比如,小李想让小王评价一下他的画,小王说: “不好意思,恐怕我的眼力不行呀。”这句话显然不符合小李的心理期待———小王应该对他的画做一个评价而不是讨论自己的眼力问题。小李会格外留意这个出乎意料的回答,他会意识到小王是在以自己鉴赏力不高为借口,礼貌地表达画并不怎么样。
沈家煊(2001) 认为人们在说话的同时也展示出了一定的立场、态度和情感。换句话说,语言的选择是说话人顺应其情感因素的结果。因此,很难把话语中的信息内容和情感内容分割开来。说话人的情感因素制约他对话语的选择,听话人的情感因素影响他对话语的理解。在言语礼貌交际中,如果说话人不喜欢对方,他很可能会选择不礼貌的方式对他说话; 相反,如果说话人喜欢对方,他会尽量选择礼貌得体的语言对他说话。从听话人一方来看,如果他对说话人感到反感,那么,即便对方是在真诚的向他传达礼貌意图,他也很可能认为对方不礼貌或不真诚; 相反,如果听话人喜欢说话人,他很倾向于认为说话人是真诚礼貌的即使对方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二) 相对性
一句话语是否礼貌并不是取决于其话语形式,而是决定于相关的语境因素如物理语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交际者的认知心理因素。也即是说,一句话在一定的语境下被认为是礼貌得体的,而在其他语境下很可能被认为不得体。礼貌不礼貌是相对而言的。其中,物理语境因素包括时间、空间和交际者,它制约着说话人对话语的选择也决定这一句话是否礼貌得体。例如,在早晨向一个人问好时我们通常会说“早上好”,这被认为是礼貌得体的。然而,如果在下午向人问好仍然说: “早上好”就会被认为不得体甚至是怪异的。可以说,“早上好”这句话是否礼貌得体取决于言语交际发生的时间。另外,交际者的数目也影响着说话者对话语的选择。
第一次见面,如果对方是一个人我们可以说“您好”或“你好”,这被认为是礼貌得体的。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人,说“您好”或“你好”就不得体了,应该改为: “你们好。”
影响言语礼貌交际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交际者的职业、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亲疏关系等。这些因素深深地植根于交际者的心中,在言语交际中随时会被激活而制约和影响交际者对话语的选择和理解。在选择话语形式时,说话人会仔细考虑他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一般来说,关系越近,话语的礼貌程度越低; 关系越远,话语的礼貌程度越高。例如,下级对领导说话时总是用非常礼貌的话语,家人特别是夫妻之间话语的礼貌程度就较低。试想,如果丈夫对妻子说话时总是选择非常礼貌的话语,那么,妻子并不会认为他真正的有礼貌。
相反,她很可能会怀疑丈夫有别的意图。交际场合也影响着交际者对话语的选择和理解。一句话在一种场合下被认为是礼貌的,而在另一种场合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例如,在班级聚会上,女士 A 走向女士 B,对她说: “光阴似箭啊! 我们都老了。”在公共场合下被人评价为“老”会让女士觉得很难堪,她会认为对方的话很不得体,伤人面子。而如果是在一个私下的场合,比如在电梯里,没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说这句话,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女士 B 会认为 A 的话是出于对她的关心和体贴,没有什么不得体的。除上述社会关系和社交场合外,文化因素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也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一点在礼貌话语的选择和理解过程中更为明显,因为不同的文背景的人化对礼貌有不同的理解。例如,我们中国人见面喜欢问: “吃了吗”或“去哪儿”,这被认为是对听话人的关心,是礼貌得体的。而在西方国家,如果见面这样问会被认为干预别人的隐私,是不礼貌的。
由于不同认知主体具有不同的身份、阅历、信念、态度、知识等,人们所建构的认知语境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认知语境是因人而异的。对同一句话,有的人认为是礼貌的,有的人则认为是不礼貌的; 反之亦然。上面对认知因素在言语礼貌中的作用的论述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三) 动态性
言语礼貌是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受物理语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认知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表情、姿势、心理以及话语都在不断的变化中,这些变化迫使交际者随着交际的进行不断调整自己的语境假设。说话人语境假设的调整会引起他所选择的话语形式的变化,这一变化又迫使听话人调整自己的语境假设来理解话语。可见,言语礼貌的生成和理解过程都是动态的。这是言语礼貌微观层面的动态性。
除此之外,礼貌在宏观层面上也具有动态性。
也就是说,我们对一句话礼貌与否的评价标准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前被认为是礼貌的东西现在被认为是不太礼貌甚至是非常不礼貌的; 相反,有些以前被认为不礼貌的话现在反而被认为是礼貌得体的了。
例如,在古代中国,称呼女士为“小姐”被认为是非常礼貌的,现在,特别是在一些服务行业如宾馆或洗浴中心之类的场合称呼女士为“小姐”则被认为是不合适的,因为“小姐”一词现有一种贬义的理解即妓女。再如,几十年以前,在中国,当受到表扬或称赞时,如果直接说“谢谢”,会被认为不谦虚,而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早已习惯在受到称赞时说“谢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样做是合适得体的。
四、结 语
言语礼貌是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其生成和理解受各种语境因素如物理语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交际者认知心理因素的制约。而且语境是动态的,是随着交际的进展不断变化的。因此,言语礼貌具有主体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交际者的认知、情感、交际意图和意识程度都影响着礼貌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一句话是否礼貌也只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对礼貌与不礼貌的评价标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本文从语用的、动态的角度对现实交际中的言语礼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了言语礼貌的生成和理解,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认识礼貌现象。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以网络为媒介的各种交际形式应运而生,IT语言如MM(妹妹)、PMP(拍马屁)、BT(变态)等的大量出现,使得网络语言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同时催生了这种新语体的出现。在这里,汉语变成了另类表达,一些汉语病句或是数字、符号、拼音、谐...
一、什么是淘宝体近年来,基于互联网个人对个人的消费数量激增,淘宝网以其庞大的会员数量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网络购物过程中,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淘宝体。淘宝体源自网店客服,他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