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年试卷其他考查物理观念试题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考生在物理观念这一核心要素发展上有待提高的主要是两个方面: ( 1) 了解并掌握物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思路; ( 2) 形成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物理知识。
2. 考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及发展状况诊断与分析。
科学思维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其中,模型建构和科学推理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素养。
( 1) 考生模型建构水平及发展状况诊断与分析。
模型建构是物理学在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这种方法的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中研究对象的条件、物理过程的特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理模型,通过模型思维进行推理。
在 2016 年天津卷的试题中,选择了大量生产生活实例作为试题的背景,如在8 道选择题中,就有4 道题以生产生活实际及现代科技发展作为试题素材,加强了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而理论联系实际的本质,就是要抓住实际的情境核心要素,将其转化为物理问题。这一点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比较困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对题目中给出的关键信息不理解,不能将题目中的条件与物理量对应起来,因此也就很难进行模型的构建。
下面以 2016 年理综物理卷第 8 题考生表现出的模型构建能力分析考生的科学思维发展状况。
( 2016 年理综物理卷第 8 题) 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谐号动车组是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某列动车组由 8 节车厢组成,其中第 1 和 5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则该动车组:
A. 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B. 做匀加速运动时,第 5、6 节与第 6、7 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 3:2.
C. 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成正比。
D. 与改为 4 节动车带 4 节拖车的动车组最大速度之比为 1:2.
这是一道以高铁动车的运行为背景的试题,动车的运行涉及到多个物理量及多个规律,试题考查了加速度与合外力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牵引功率与最大速度的关系。但在选项中,并没有明确以这些物理量的关系进行设问,而是用了“车厢的作用力”“滑行距离”“4 节动车带动 4 节拖车”这些与现实情境更为贴合的描述方式,这给考生进行模型构建增加了难度。考生答题情况如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