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然而久坐和缺乏体力的生活方式却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国民对健康还是处于“知而不行”的状态中。于是,将健康与行为结合起来,改变不良行为、培养健康习惯则成为走向健康生活的关键步骤。锻炼行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已经提出了众多健康行为转变理论,其主要可概括为两大类:连续体理论和阶段理论。本文所要介绍的跨理论模型则是在锻炼行为领域中运用最广泛的阶段理论。
1 跨理论模型的相关概念
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TTM)是Prochasha比较分析了18种心理治疗和行为变化的精华理论,整合了不同干预理论的变化过程和原理,最终提出的一个改变行为的完整方法。由于该原理结合了弗洛伊德、斯金纳以及罗杰斯等不同学派的思想理论,故称为跨理论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核心结构包括: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决策平衡、自我效能和诱惑。
1.1 跨理论模型的变化阶段(Stages of Change)
TTM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动态循环变化的阶段变化过程。对动机、时间性以及恒心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将行为变化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这五个阶段反映了人们在何时产生行为改变。
前意向阶段(Precontempla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暂时没有改变行为的想法,至少在未来的6个月内没有打算进行行为的改变。
意向阶段(Contempla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有改变行为的意向和动机,想要在未来6个月内付诸一些实际行动。
准备阶段(Prepara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打算在1个月内采取改变行为的行动。
行动阶段(Ac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在6个月内已经采取了一些科学且专业的行动用以改变行为,在生活方式上已经有了显着的改变。
维持阶段(Maintenance)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保持已改变的行为状态,且已保持了6个月到5年的时间。
1.2 跨理论模型的变化过程(Processes of Change)
变化过程是促进行为改变的重要策略,是确保行为改变进度的重要引导,是阶段之间改变的自变量。变化过程中共有10个因素,归属于两大类: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其中认知过程包括:意识唤醒、生动解脱、自我再评价、环境再评价和社会解放。行为过程包括:自我解放、反条件化、刺激控制、强化管理和帮助关系。认知过程获得信息主要通过个体行为,而行为过程则是通过环境事件来获取信息。
(1)意识唤醒,个人努力去寻找关于某种问题的新信息,以获得对该问题的了解与回馈内容。(2)生动解脱,个人对某行为经过认知后所产生的强烈情绪体验。(3)自我再评价,个人对某行为的情绪与认知观的重新思考。(4)环境再评价,个人仔细的思考与评估某行为是如何地影响环境。(5)社会解放,个人在面对某行为时主观地认为在社会上是可行及可被接受的观念。(6)自我解放,个人对于改变某行为的自主决定与认同信念。(7)反条件化,对处理该行为的其他替代性选择,用可供选择的健康行为或认识替代不健康行为。(8)刺激控制,控制引发相同行为的刺激源。(9)强化管理,个人对某行为的认知改变控制或维持,一般有增强及消弱手段。(10)帮助关系,在改变某行为的方法中,需要相信、接受与善用关怀他人的心理技巧。
一般而言,认知过程通常作用于行为变化的早期阶段(前意向、意向和准备阶段),用来增加行为改变的意图和动机;行为过程通常作用于行为变化的后期阶段(准备、行动和保持阶段),以获得行为改变的可观测的、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尽力保持的努力。
1.3 跨理论模型的变化水平(Levels of Change)
决策平衡、自我效能和诱惑在整个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改变,这些影响因素构成了跨理论模型的变化水平。
1.3.1 决策平衡(Decisional Balance)决策平衡来自于Janis & mann的决策制定模型,反映了个人对于行为改变中得到和付出的相对权重,当人们在决定是否改变行为之前,会先衡量这项改变的利弊得失,然后产生是否要改变的决策。如果改变行为所获得的收益大于所付出的代价,则可能采取行为改变;反之,则比较不容易进行行为改变。
1.3.2 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诱惑 (Temptation)自我效能是在特殊情境下,使人们有信心因对高风险情境而不是退回到不健康或高危的行为习惯中去。其理论根据是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诱惑反映了在困难情境中改变特殊行为的强度要求,其中包括三个典型因素:消极情绪、情感抑郁和积极社会情境。由于自我效能和诱惑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影响因素,许多研究会省略诱惑这一变化水平。
2 国内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
TTM应用于健康行为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作用:(1)改变不健康行为,戒烟、戒酒等;(2)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有益健康的行为,如定期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压力管理和合理消费等。TTM最早被应用于吸烟行为的改变,后逐步被应用到其他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中。它根据不同变化阶段的行为转变者不同的需求,利用10个变化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技术,帮助人们转变或建立行为。
2 . 1 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的分析
在我国现有对跨理论模型在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多数是高校大学生,也有极个别的选择了高校教师、公务员和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而在所有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在变化阶段的分布情况则是调查的必要选项。在对高校大学生的大多数调查研究中,都选择了男女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分布特点、阶段性动态特征和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阶段性的差异。研究显示,男女生体育锻炼行为在各行为阶段上的分布均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男生不参加体育锻炼者显着地少于女生,而女生中有体育锻炼习惯者显着地少于男生;男生随年级升高养成锻炼习惯的人数逐步增加,而女生随年龄增长年级升高放弃锻炼习惯的人数却呈上升态势。在分布情况上,在对非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上出现了“一头大”的分布情况,即大多集中在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或只集中在前意向阶段。
2 . 2 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间的分析
变化程序是影响变化阶段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因,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的整合最终解释了个体行为的改变。于是研究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间的关系,可以为今后进行锻炼行为改变的干预提供良好的理论及实践依据。在已有的调查研究中,马爱国等(2009年)对我国公务员的锻炼行为变化程序的下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有6个因素存在于3个层面对公务员的锻炼行为阶段变化产生影响,分别是行为层面的自我释放和互助关系;认知层面上的效果评估和社会释放;在混合层面上的自我管理和意识控制。在赵媛媛对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阶段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此外,司琦(2005年,2006年)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与心理因素研究和路径分析中也对变化程序对变化阶段的影响做了本土化的研究。
2 . 3 自我效能与决策平衡的影响
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作为贯穿整个行为转变的变化水平,对人们进行行为改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有的研究中,结果皆显示:随着人们从早期变化阶段到维持阶段,自我效能呈现依次递增趋势。决策障碍的分布基本呈现递减趋势;决策益处的分布呈现逐渐递增。即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在不断增强,而一些障碍和诱惑的影响则逐渐减弱。在仅有的几个干预措施研究中提到了提高自信心和增强决策益处感知的方法。此外,马占勇等(2012年)对跨理论模型中自我效能对变化过程和身体活动关系的中介效应进行了详细研究。
3 对跨理论模型及其研究现状的评述
3 . 1 跨理论模型的优点与不足
在众多的健康行为转变理论中,跨理论模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由于TTM将行为转变的过程分成了5个阶段,而非传统的改变或未改变的全或无,使得处于不同阶段的人们都能得到符合其现况的转变策略,决定了其高参与度。其次,TTM提出了影响变化阶段的10个因素来帮助不同阶段的人们根据情况进行干预,比起传统的理论,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保证了其高保持率。再次,TTM将行为转变过程看作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变化等方面考察行为的转变,比起只有单一变量传统理论,对行为转变的进展的测量更加的敏感。然后,由于TTM各阶段的有效干预手段的不同,则方便分析每个阶段各自的中介机制。最后,TTM的高参与度和高成功率,使得其支持更加适当的评估结果。
当然跨理论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第一,TTM阶段性的区分缺少证据的支持,尚存在模糊与不明确之处。第二,变化阶段与变化过程的关系模棱两可。第三,采用不同理论理解TTM会自相矛盾。第四,TTM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描述性的而非解释性的。第五,TTM过分强调了主体的认知作用,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对行为改变的影响和作用。
3 . 2 国内跨理论模型在体育锻炼行为领域的研究对象
在我国现有的相关研究中,研究对象过于单一,主要以高校大学生为背景人群进行研究。仅有的其他研究对象其范围局限,且在验证上缺乏同类研究。从国外已有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看,有对学生、工人、医务人员、社区居民等锻炼行为的研究;有对青少年、中年人和老人等的锻炼行为的研究;有对男性、女性被试的锻炼行为的研究;有对特殊人群如病患者或是孕妇的锻炼行为的研究等等。在今后研究的研究中,应考虑扩宽研究对象的范围,有重点但不过于集中的选择研究对象。配合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践应用研究。
3 . 3 国内跨理论模型在体育锻炼行为领域的干预研究
近年来,跨理论模型颇受推崇,但是在我国体育锻炼行为领域的相关研究中,干预研究却极为缺乏。多数研究皆停留在描述现状的层面上,并没有进一步的进行干预。而在仅有的干预研究中,其干预手段也解释的较为模糊,干预方式皆在浅显的层面上,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对实践研究进一步的进行探讨,根据TTM的理论框架,总结出一套本土化的干预步骤及干预方法。且在今后的应用与实践中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使其更加的完整和系统。
4 结语
跨理论模型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锻炼行为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但在我国现阶段对体育锻炼行为的跨理论模型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多集中在高校大学生上,而其他研究对象则研究过少。而且,研究多为描述性、统计性的研究,干预研究凤毛麟角。在已有的干预研究中,干预措施也不够详尽和系统。“本土化”研究也需要加强研究和应用。跨理论模型有优点也有其局限性,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在完善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更多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 沈梦英,毛志雄,张一民.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HAP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整合 [J].体育科学,2010,12(30):4 8 - 5 4 .
[2] James O,Prochaska W, Velicer F. The transtheoreticalmodel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J]. The Science of HealthP romotion,1997 ,12(1):38-48.
[3] V elic er, W. F, P r oc ha s ka , J . O , Fava, J . L, et al.Smoking cessation and stress management:Applications of theTranstheoretical Modelof behavior change[J].Homeostasis,1998,3 8 : 2 1 6 - 2 3 3 .
[4] Kim Y H, Bradley J. Cardinal, Understanding exercisebehavior among Korean adults: A test of the transtheoreticalmodel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6:295-303.
[5] 尹博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23-26.
[6] 章玮.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变化特点的调研[J].安徽体 育 科 技 ,2008,29(1):80-82.
[7] 程小虎,卢标,张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 究 [J].体 育 与 科 学 ,1998,19(2):55-58.
[8] 程小虎,卢标.一、二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2):45-47.
健康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是民族素质高低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