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史论文 >

竞技体育项目发展制胜的规律和内在逻辑(2)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11-30 共8821字

  1972 年“乒乓球外交”是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界、外交界的重大事件,生动的展示了体育在促进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友谊的积极作用。乒乓球又一次在世界舞台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73 年,亚运联理事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合法权利的决议。在 1974 年德黑兰亚运会期间,举重、羽毛球、射击、体操联合会等亚洲体育组织先后恢复了我国各单项运动协会的合法席位。

  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也陆续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

  文革初期,我国的竞技体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发展停滞。文革后期,中国体育界克服困难,恢复训练、竞赛和后备人才的培养,获得了运动成绩,恢复了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关系,优势项目发展迅速,在其他体育项目复苏中,充当着引领其他项目发展的作用,逐渐进入世界竞技体育的舞台,并取得突出成绩,为后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 3. 3 探索发展阶段 ( 1979-1999 年) 1979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猛。1979 年 2 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了: “在 20 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世界上体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的奋斗目标。根据奥运会项目设置和金牌分布,将当时技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在国内受到群众广泛爱好或国际影响较大的包括跳水、体操、举重、射击、柔道( 女) 、排球( 女) 、乒乓球、羽毛球在内的共 13 个项目列为全国重点。按照全国一盘棋的精神,组成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常设国家队,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重点进行了项目的布局和调整并取得成效。

  1979 年 11 月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1980 年 3 月,国家体委在给国务院《关于加速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提出: “调整好运动项目的重点布局,集中力量把奥运会和有重大国际比赛的若干项目搞上去。”进一步提出:“我们的项目设置应尽可能的与奥运会对口,并突出重点,才有利于在体坛为国争光。”1984 年 8 月,北京召开体育发展战略、体育改革会议上提出了实施“奥运战略”,要求全面落实“奥运争光”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以在奥运会上创成绩为发展竞技体育的最高战略任务。”20 世纪 80 年代对60 年代“举国体制”的雏形进行了强化和完善,确定了“全国一盘棋”的项目布局,突出体现了奥运项目的重要性,国家把有限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和政策实施主要用在优势项目上,集中保证奥运优势项目的发展。在各项政策和制度不断支撑的条件下,逐步形成了“侧重抓提高”的项目发展战略,推动了优势项目的迅速发展。

  在奥运战略的影响和实施下,“投资少、见效快”的个人项目和短时间内能达到世界水平的项目得到了迅速发展。1995 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颁布,我国竞技体育明确提出调整战略重点的思路,采取的积极举措,为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竞技体育发展策略和“奥运战略”的影响下,各项目积极探索,在训练、科学研究以及对项目的认识上也逐渐深入,这一时期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初期,提出了参加奥运会,完成既定奥运目标的主要任务。当时国内经济发展刚刚起步,基于我国国情和国际的形势,80 年代提出的竞技体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思想和 90 年代围绕“奥运战略”提出的《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为竞技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优势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尤其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柔道项目发展迅速,乒乓球和羽毛球分别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同体操、跳水、射击、举重分别在近几届奥运会上不断取得突破,这一阶段我国的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已经进入第一集团,竞争优势明显,优势项目成绩突飞猛进,发挥稳定,个别优势项目实现了包揽,初步形成优势项目的集团优势,成为中国参加奥运会金牌和奖牌的主要贡献力量。

  2. 3. 4 稳定成熟阶段( 2000 年-) 21 世纪,申奥成功后,备战北京奥运期间,为了实现备战效率的最大化,要实施优势项目的巩固和潜优势项目的突破,将大力发展本国的优势项目作为备战重点,国家体育总局坚持了: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思路,确定了:“以优势项目备战为重点,以实现潜优势项目突破为辅助,以带落后项目提高为基础”的战略导向。对优势项目重点保障,对重点项目和重点运动员给予重点关注,以保持和扩大我们的领先地位。

  2002 年国务院主持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体育总局制定的《2001-2010 新奥运争光行动计划》和《2008 年奥运争光计划》,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采取积极措施,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的再次突破,加强科技投入,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优势项目不断采取积极的举措,探索项目的制胜和发展规律的把握,适应外界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稳中有升,确保项目的长盛不衰。

  2007 年 3 月,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 “缩短战线,突出重点,备战工作向战时状态转变”的要求。2008年中国承办了一届“无以伦比”的奥运会,并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 51 枚金牌,100 枚奖牌,占据了奥运金牌榜的第一位。中国传统优势项目获得金牌数占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的 80%,为竞技体育的再次飞跃做出了贡献。2012 年,获得境外参赛的最好成绩,金牌 38枚,奖牌 88 枚,全面超越俄罗斯稳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 2 名。优势项目中乒乓球和羽毛球实现了包揽,优势项 目 占 金 牌 总 数 的 68. 42%.占 奖 牌 总 数 的52. 27% .优势项目已经成为我国竞技体育金牌和奖牌的主要来源,形成了集团优势,占据世界的前沿,并长期占据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支撑地位。

  在围绕备战北京奥运会实施“奥运战略”中,优势项目形成了以奥运备战与参赛为导向形成了有效的训练、管理、科技创新的机制,加强了国家队的引领和后备力量的有序储备,积淀了优势项目制胜的经验与文化,与时俱进的把握项目本质特征和制胜规律,准确掌握关键技术导向,强化观念与方法创新以优势项目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项目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在参加第 28、29、30 届奥运会上又有新的突破,优势项目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个别项目实现了包揽,优势项目获得金牌的比重稳定且持续增长,积累了成功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和集团优势,占据了世界前沿,在世界单项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

  2. 4 对优势项目发展演进的视角探析 从以上的历史演进及分析,优势项目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的显着特点都不是偶然的,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分析历史演进分段的逻辑关系可反映出优势项目发展演进的必然性。

  2. 4. 1 战略推进-“优先发展”的视角 优势项目的优先发展、由落后到“潜优势”到优势发展阶段的转化,符合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邓小平同志说: “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这是党中央和邓小平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对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步骤和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超前发展,重点项目优先发展的体育战略表明,通过优势项目的“先富”,带动其他项目的发展,最终实现竞技体育整体发展的思路。

  从以上优势项目的历史演进过程多次提及战略推进对项目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政策层面的坚强保障,尤其是在优势项目发展的引进、酝酿阶段和探索发展阶段,亟待提高竞技体育的水平,摆脱的“东亚病夫”的帽子,通过体育提升民族凝聚力,依据项目发展的基础,结合国家对竞技体育快速实现突破的要求,能在短时间内经过投入迅速提高的项目被列入重点项目,优先发展。项目确定后,首先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要针对现有条件给予战略上的关注和政策上的倾斜。个别项目利用条件优先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优势。对优势项目的不断投入,推动项目发展的诸多要素逐渐成熟和完善,逐渐形成促进项目发展的竞争优势。在传统优势基础之上再去争夺新的奥运奖牌,成本会低的多,后期投入少,见效快。制度不断得到加强和刺激,形成了发展惯性,竞争优势不断的得到增强。在长期的历史选择中,优势项目依靠政策推动,脱颖而出并长盛不衰。

  2. 4. 2 制度推进-“路径依赖”的视角 路径依赖是指制度在变迁的过程中存在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会使制度变迁依据其初始条件沿着某一特定的路径承袭下去。

  “路径依赖”存在“惯性”作用,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或框架( 无论是好是坏) 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决定着后续发展的路径选择。通俗的讲,就像下棋一样,当采取了某一步骤之后,就会影响到以后所采取的若干步骤及其后果。因此,在既定的制度变迁目标下,要正确选择制度变迁的路径并不断调整路径方向,使之沿着不断增强和优化的轨迹演进,避免陷入制度锁定状态。“路径依赖”的研究主题就是过去的历史是如何和现在、将来相联系的。路径依赖是过去的历史经验施加给现在的选择的约束。

  优势项目的发展经过前 3 个历史阶段的一系列政策实施和推动,优势项目面对国家荣誉和为国争光的迫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依据前 3 个阶段的战略推进,优势项目获得了继续发展的条件,经过不断的创新,个别项目发展迅速,实现突破,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乒乓球项目已经处在世界竞技体育的最高峰,羽毛球、跳水、举重、体操等发展迅速,国内和国际竞赛中已经打破世界记录,具备与世界强队抗衡的竞争实力。优势项目的发展路径依赖于前 3 个阶段的路径选择而打下的坚实基础,积累了经验,建立了发展模式和发展的惯性。

  所以,优势项目的发展是竞技体育路径选择的结果。竞技体育发展过程的每种政策变迁都为优势项目设定了发展路径,并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设定了约束。优势项目就是在以上制度的不断变迁和选择中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2. 4. 3 “自我建构”-竞争优势的视角 竞争优势是个体或组织在稀缺性资源争夺过程中,优于竞争对手的势态和地位 . 换句话讲,也就是在稀缺性资源争夺过程中,个体或组织获得资源越多,竞争优势越明显。

  竞技体育的竞争是零和博弈,冠军只有一个,要想保持冠军地位,项目长盛不衰,就要不断的契合项目的发展特点建立竞争优势,巩固项目的发展态势。

  项目发展发展初期: 竞争优势的获取-依靠要素推动的阶段,主要是国家政投入、运动员的个人能力;优势项目发展的初期,依靠资源占据项目发展的优势,或者依靠项目起源,出现了天赋较好的运动员、教练员、适合项目发展的政策。政治、经济、环境等均利于项目的发展,进入竞争优势Ⅰ阶段。

  探索发展时期: 竞争配置-依靠能力推进的阶段。有意识的主动制胜,依据现有的资源,发挥能力优势。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深入开展运动项目发展的研究和探讨以及新技术的运用。坚持自主创新,结合项目发展特点,探索项目发展规律,集合各种制胜要素的统筹、整合、协调,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发挥主导竞争优势或者主导制胜要素在选材、训练、参赛和管理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有利于项目发展和获得竞争优势采取的办法、举措、制度等,形成了竞争优势Ⅱ的发展阶段。

  成熟稳定时期: 竞争优势的转化-依靠创新推动优势项目的发展。项目发展积累独特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以集成创新为动力特点的发展阶段,形成了竞争优势Ⅲ的发展阶段。

  在以上 3 个发展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多个竞争能力的支撑,在不同的竞争环境,不同的竞争能力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支撑项目的发展。具有主导地位的竞争力获得主导竞争优势,其他的竞争力发挥支撑优势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革新,核心竞争力会转变为一般能力,主导优势不同的竞争环境下可能会发挥支撑优势,要保持优势项目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不断发挥竞争优势群的整体优势,对项目优势进行权衡-维持-增强或者更新。

  3 结 论

  优势项目是在国际竞技体育竞争中占据世界发展前沿并具有竞争优势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群。按照事物演变的规律和发展态势,以重要事件和运动成绩的明显改善为阶段,将优势项目的历史演进分为引进酝酿阶段、停滞复苏阶段、探索发展阶段和稳定成熟阶段 4 个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优势项目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存在其发展的的必然趋势,从战略推进和制度推进的视角认为,优势项目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满足国家竞技体育战略需求,以优势项目优先发展从而带动其他项目实现全面发展策略,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应运而生的项目群。优势项目发展得益于制度的推动,形成路径依赖的发展惯性,保证了优势项目的良性发展。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发展也是自我构建,积累优势资源,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建立竞争优势,巩固竞争优势地位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谢亚龙,王汝英 . 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282 -300.
  [2]梁晓龙 . 举国体制[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9 - 20.
  [3]肖杰 . 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3 -8.
  [4]钟秉枢,熊晓正 . 新中国体育 60 年[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91 -92.
  [5]杨桦 我国奥运会备战参赛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5.
  [6]程勇民。“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J]. 体育学刊,2005( 3) : 99 -100.
  [7]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 . 体育运动文件选编( 1949-1981) [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133.
  [8]史康成。 备战2004 年雅典奥运会的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J]. 体育科学,2004,12: 7 -9.
  [9]邓小平文选: 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155.
  [10]冯晓丽 . 路径依赖视阈下的中国竞技体育体制[J].体育学刊,2010( 8) : 7 -8.
  [11]张晓义 . 我国夏季奥运项目非均衡发展成因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 8) : 5 -10.
  [12]何强,熊晓正 .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及其选择[J].体育学刊,2010( 4) : 8 -12.
  [13]余佳奇 . 中国模式的形成、内涵和启示[D]. 上海: 复旦大学,2010.
  [14]冯瑞 . 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探骊[D].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2010.
  [15]钟秉枢。 奥运战略目标的实现与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转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 ( 11) : 114- 119.
  [16]陈会林 . 体育文化的培育与传承: 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36( 5) : 437 -450.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