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建筑设计论文 >

隈研吾设计案例中对自然材料的把握与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6-11 共2044字

 

 论文摘要
   一、对有机建筑思想的继承

    “·我想让建筑消失·负建筑,建筑融合于环境·我不想做特殊的建筑,但想创造一种特殊的环境·我们必须扭转我们的形式感觉.不是从外面看建筑,我们必须从内部考虑环境”-隈研吾从上述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隈研吾的建筑思想和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以及后来的阿尔瓦·阿尔托的有机建筑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理论方面,他的著作《负建筑》一书中在叩问建筑的本质与使命,而在《反造型-与自然连接的建筑》则是在对前者问题的思考.同时当我们看隈研吾的建筑作品时,表现出一种新地域主义的类型学思想.与他的前辈们相同,作为新生代的建筑师他也关注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但作为新生代的建筑师隈研吾又将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日本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亲和自然、重视地质学的场地性应用于设计中,赢得国际建筑界的认可.

    二、设计实践中对建筑实体的消解

    作为当今日本建筑界的领军人物,隈研吾在其设计作品中不仅仅局限于考虑建筑本身,而更侧重于建筑与人类、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隈研吾的思想里,大地就是建筑的原点.无法与大地割裂开,才是建筑.龟老山观景台建筑便是建筑师运用埋藏的手法让建筑实体隐去.建筑师对已经削平的山顶恢复其原本形态,在复原后的山上留一条缝隙,将观景台置于其中.这一改传统的地标性 望台的设计方式,将这个观景台建成看不到的建筑,没有外观,没有形状.在树木间拨开缝隙,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整个建筑与大地合为一体,有外观,没有形状,建筑被大地包裹.这种“退而守之”的建筑风格让观赏者不会感觉到建筑客体的存在.“水 /玻璃”是建筑师通过运用透明的玻璃材质来使建筑消解,这是建筑师对地面形式的可能性进行的探索性实验.自然时刻在变化,赋予这个实验设备各种边界条件.一瞬间,会让人觉得上下水面完全融为一体.与“水/玻璃”同样使用玻璃材质,上海Z58是隈研吾对前面建筑实验的延伸.Z58 这是在完全保留钟表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基础上,在顶部增建了四楼部分.安装镜面不锈钢花槽的玻璃外墙与整面流水内墙之间是挑空4层透明大厅,以玻璃外墙为媒介面对着番愚路.在这里所看到的建筑与都市的关系,不是以墙面对峙,而是通过渗透膜而融合到街道中去.

    三、设计案例中对自然材料的把握与应用

    将木材、泥砖、竹子、石板、纸等天然材料,结合水、光线和空气来创作建筑,是隈研吾在当前高科技时代使这个并不年轻的理念得以再生.他将现代高科技和传统自然素材结合来阐释建筑的自然属性.马头町广重博物馆的创作便是选择了自然元素和色彩相结合来凸显主人安藤广重绘画的创作特色.隈研吾创造了像建筑后山的杉树林一样的建筑,这就是他设计的出发点.建筑材料就以杉木为主,建筑的整体与局部均采用了简单的形态元素,屋顶和墙壁都是由木质栅格组成,把树林的这种状态原原本本地移植到建筑中去.为了坚持广重博物馆拥有那片森林中空气的质感与光的状态,新型的高强度和纸也应运而生.莲花别墅对隈研吾来说是比较费时费事的设计项目.在建筑中把自然材料的石灰华板做成轻盈的屏壁放置在建筑与环境之间,这将起到两者柔和地连接的作用.建筑虽是钢架结构,而连接主构架与屋顶板的小骨他却用了木材,在结构体与人们柔弱的身体之间插入木材这种柔和的材料做成次级结构体,把身体与建筑连起来.在身体与周围的自然之间,以莲的尺度插进来,希望它能将两个世界连接起来.除此之外,如竹屋、井村美术馆、高柳町社区中心等,隈研吾都在坚持自己回归自然本体的观念.在他看来建筑与其说是工业产品,不如说更像是萝卜,是与大地、水分、气候紧密相连的事物.

    在笔者看来,隈研吾是位“能文能武”的建筑工作者,他的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他的“负建筑”这个提法其实与中国台湾著名建筑评论家阮庆岳《从〈道德经〉看台湾当代建筑》所提出的“弱建筑”概念类似.因为隈研吾在建筑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这个观点通过这本书的出版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观点让我们国内建筑师不禁自问,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生硬的、咄咄逼人的、极具压迫感的、极不友善的、招摇艳丽的建筑占据了绝大多数,从而把市民的心灵逼迫到不能动弹的角落,这些就是强建筑、硬建筑.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国内还有多少称得上负建筑的作品?同时也是对整个人类建筑前途的思考.在《反造型》中,批判了欧洲建筑从古希腊到古罗马时代沿袭下来的割裂手法,对现代主义的柯布西耶到当下的库哈斯这种与大地割裂的建筑表达了憎恶.

    结语

    总结隈研吾的理论与实践案例,使笔者得出隈研吾这种回归自然本体、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思想是不变的.在笔者看来,隈研吾把人类的需要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合乎自然、合乎生态平衡的思想正是基于对建筑场地的思考得出的.他的设计作品无形中也带有内在的“场地精神”.最终告诫我们应将建筑快餐式发展的脚步放慢,回归自然,回到大地,重新审视建筑设计;告别长期困扰我们的视觉形式主义的审美观念,放弃对视觉的单纯依赖,这些都是当下建筑师要考虑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郝建海.消隐的建筑-隈研吾创作观解读.课程论文
    2.隈研吾.反造型-与自然连接的建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日]桥本纯.陆宇星译.“表层”的意义-隈研吾设计的上海Z58.时代建筑,2006.11
    4.焦燕,杨茂川.回归自然本体-试论隈研吾地域材质的新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建筑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