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姜酚和姜醇的结构、药理作用及应用(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8 共6004字

  2 姜醇

  2.1 姜醇的结构

  英文 ginge 和 zinger 均为姜的意思,而 gingerol和 zingiberol 都以“ol”结尾,人们常将 2 个词都译为姜醇,可能是姜醇与姜酚用词混乱的原因。在一些文献报道中很多都将姜醇与姜酚混用,实际上大部分是对姜酚的论述,而对姜醇的报道较少,对于姜醇的结构有很多不同的认识。

  林正奎等[22]在四川生姜精油化学成分研究中,利用 GC-MS-DS 技术和 Kovats 保留指数的方法在生姜精油中鉴定出 42 个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四川生姜精油中单萜烯以 β-水芹烯为主,单萜含氧组分虽多,但量都较低;而倍半萜量较高,主要含有 α-姜烯、β-红没药烯、β-檀香醇、芳-姜黄烯和姜醇(1)等。且其中含有高沸点的倍半萜含氧成分,表明四川生姜精油香气的持续性。

  Brooks 等[23]在生姜精油中发现了一种萜烯醇,称为 zingiberol(2),提到生姜精油具有持续香味,认为 zingiberol 赋予了姜持续的香味。

  Li 等[24]采用 GC-MS-DS 技术,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来风生姜精油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精油中主要含有单萜类单萜醇、醛、酯等含氧衍生物,倍半萜类等;高含量的单萜及其含氧衍生物构成了生姜清雅的香气特征。根据 GC 主要峰(保留时间 33.50)、对应的 MS(m/z)和相对丰度与文献中姜醇的匹配度 89%,确定来风生姜的姜醇(3)量为 0.51%,经鉴定其分子式 C16H28O.

  Varma 等[25]认为 zingiberol 是 β-eudesmo(l顺势环和反式环结合)立体异构的混合物(4),并且已经通过 NMR 法确定。以上得到的姜醇结构见图 4.

  2.2 姜醇的合成

  生姜中姜醇的量少,不易分离。姜醇的生产还主要以合成为主[26],合成路线见图 5.

  2.3 姜醇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关于姜醇的报道较少,对其作用的研究更是有限,更多的是将其与姜酚混淆。

  2.3.1 抗肿瘤 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将40 只实验鼠分成 2 组,这些鼠均接种人类结肠癌细胞。其中 20 只鼠在接种癌细胞前后分别注射 6-姜醇,每周 3 次,每次 0.5 mg.另外 20 只实验鼠以同样方式注射稀乙醇溶液,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注射 6-姜醇的实验鼠体内癌细胞生长速度比对照组明显要慢。实验鼠体内肿瘤约在接种癌细胞15 d 后形成,注射 6-姜醇的实验鼠仅有 4 只体内出现可以检测到的肿瘤,而对照组实验鼠体内形成肿瘤的数目高达 13 只。注射 6-姜醇的 20 只实验鼠体内形成肿瘤的时间也比对照组明显滞后,前者为接种癌细胞后 38 d,后者是 28 d.Park 等[27]利用 ICR小鼠皮肤肿瘤模型, 证实 6-姜酚具有抗肿瘤刺激因子活性的作用。局部使用 6-姜酚可明显抑制 7,12-双苯蒽引起的雌性 ICR 小鼠的表皮乳头状瘤生成。Park 等[27]研究了 6-姜酚诱导的 HL-60 细胞凋亡作用。发现 30~50 μmol/L 姜酚可明显地抑制 HL-60细胞的 DNA 合成和活性,6-姜酚诱导产生的细胞毒和抑制细胞繁殖物质与细胞凋亡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6-姜酚具有细胞毒和细胞抑制剂作用。

  2.3.2 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陈美琴[28]选择 45 例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试验组使用姜醇局部涂擦后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3%,而对照组 1 次穿刺成功率仅为 62.2%;静脉炎组 11 例的红、肿、痛症状有明显改善,有 5 例患者硬化血管弹性得以恢复。结果表明,姜醇的使用能够提高浅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使用姜醇对于静脉炎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2.3.3 在预防长春瑞滨所致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张春贵等[29]将 72 例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长春瑞滨所致的化疗性静脉炎,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姜醇与紫花烧伤膏外涂进行预防,观察并记录输注长春瑞滨 2 个疗程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局部外涂姜醇与紫花烧伤膏能有效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3 结语

  姜是一种开发价值很大的经济作物,在医药、食品、香料工业中开发前景广阔。作为传统中药,历版《中国药典》都有收载。其成分复杂,主要是倍半萜和单萜类,生物活性多样,具有抗微生物、调节血脂、抗炎、抗衰老等作用。其成分包括精油、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成分。姜酚类成分为姜辣素主要活性成分,分为单芳环和双芳环庚烷 2 类,对姜酚的准确测定对于干姜及其产品的品质及姜的药效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姜酚的量较少,干扰测定的成分较多,化学和热不稳定性,增加了其测定的难度。对姜醇的报道较少,部分将姜酚与姜醇混淆。

  药理作用方面,姜酚已被证实具有强心、保肝利胆、调血脂、抗血小板凝聚、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姜醇本身报道相对较少,其作用研究更是有限,与姜酚类似具有抗癌作用,但机制未见报道。

  本文就姜酚与姜醇结构及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和探讨,不难发现对姜酚的研究较为深入,对其结构和药理作用较为明确;而姜醇的研究则较少,姜醇在文献中出现多种不同结构,甚至与姜酚混淆,原因主要是:(1)翻译不规范;(2)没有明确定义姜醇;(3)没有统一的对姜酚的认识等。为了纠正这种情况,应该对姜中姜酚、姜醇的认识达成共识,并加以定义,形成一种完整的系统理论。

  参考文献

  [1] 张贵君。 中药鉴定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2] 卢传坚, 欧 明, 王宁生。 生姜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概述 [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3, 14(3): 215.

  [3] Lawrence B M. Progress in essential oil [J]. PerfumFlavorist, 1997, 22(5): 74-76.

  [4] 张相年。 姜精油的研究进展 [J]. 广州化学, 1992(2):65-73.

  [5] 崔庆新, 董 岩。 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 分析研究 [J]. 聊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19(2):43-45.

  [6] 崔俭杰, 李 琼, 金其璋, 等。 生姜及其提取物研究进展 [J].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3): 229-234.

  [7] 孙亚青, 李景明, 李丽梅, 等。 姜精油的 GC/MS 分析研究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 30(6): 95-99.

  [8] 王 丽, 徐美霞, 徐 梅, 等。 HPLC 法测定母姜与子姜中的 6-姜酚, 8-姜酚和 10-姜酚 [J]. 山东科学, 2003,26(1): 12-15.

  [9] 陈 燕, 蔡同一, 付 力, 等。 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 测定姜中姜辣素 [J]. 食品科学, 2000, 22(4):60-63.

  [10] 张雪红, 李华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姜中的 6-姜酚 [J]. 分析试验室, 2005, 24(3): 8-9.

  [11] 曲 翔, 卢晓旭, 黄雪松。 以 6-姜酚肟为内标测定生姜及其制品中 6-姜酚的含量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33(6): 123-125.

  [12] 王维皓, 王智民, 徐丽珍, 等。 HPLC 法测定生姜中有效成分 6-姜辣素的含量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2,27(5): 348-349.

  [13] 黄雪松。 姜酚的测定方法研究 [J]. 中国调味品, 2004(2): 31-3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药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