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 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如同“家常便饭”, 而在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下, 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不断的侵蚀和压迫, 带来了一系列的“文化安全”问题。因此文化安全也成了制约传统文化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文化安全的视角出发,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以传统保健体育文化为研究重点, 在论述文化安全的背景和概念的基础上, 分析了文化安全给传统保健体育文化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并着重阐述了文化安全视域下传统保健体育文化发展三个新的路径, 为传统保健体育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文化安全; 文化霸权; 传统保健体育; 学校教育; 发展路径;
Abstract: As the glob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creasing frequently, the blending and collision of national cultures are as "routine". Bu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al hegemony, the strong western culture is constantly eroding and oppressive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t brings a series of "cultural security" problem. Therefore, cultural security becomes the primary problem in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curity, the theor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focuses on traditional health sports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background and concept of cultural secur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challenges brought by cultural secu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health sports culture.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hree new approach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health sports cultu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curity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traditional health sports culture and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 Cultural security; Cultural hegemony; Traditional health care sports; Schoo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pproach;
“文化安全”是一个与文化变迁、文化冲突、文化霸权、文化软实力以及文化传承、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和文化和谐等密切相关的复杂概念[1]。学界内人士在面对他国文化的侵入和我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不足时, 为保持中华文化的个性, 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是外部、西方文化纷纷涌入我国, 文化的‘西化’、‘洋化’、异常活跃, 内部传统文化呈势衰状态, 已经威胁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传承, 需要抢救、保护和振兴”[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然满足两个最基本的需求:一是国家生存安全的需求;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民族生存安全是第一位的需求, 是首要的利益。只有生存安全有保障, 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3]。现代社会, 体育文化在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 在文化安全的背景下, 体育文化也成了西方文化渗透的“突破口”和我们容易丢失的“阵地”。
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具有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同时也是中医药院校的特色课程[4]。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 由于其独特性在文化安全问题上显得尤为严重, 文化安全也成了传统保健体育传承和保护的新视野。
1、 文化安全背景下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的发展困境
传统保健体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在体育文化安全视域下也不可避免地备受冲击。“西方体育文化具有一种结构性质和力量式的冲击, 将挤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和传播空间, 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5]。胡惠林认为:国家文化安全是关于一个国家以文化生存与发展为基础的集合, 一种由这种集合形成的动力结构规定和影响一个国际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全部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集合体[6]。传统保健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这片“热土”正与其渐行渐远, 一步步地被西方体育文化取而代之, 传统保健体育的文化空间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挤压和剥离。
1.1、 传统保健体育的文化迷失
传统保健体育中的竞技武术发展之路, 首先是传统保健体育的文化迷失。传统保健体育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包含了防身、健身、修身多层内容, 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体系, 追求一种谦逊、和谐、天人和一的精神境界。而竞技武术, 虽然是在传统保健体育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但它更多的是受到了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竞技武术追求“高、难、美、新”的发展目标, 正是趋附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但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并不适合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的发展。西方体育的核心是要求公平的竞争、统一的标准, 这似乎是给“自由”“和谐”发展的传统保健体育带上了一道道的“枷锁”。
传统保健体育“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 但是近半个世纪来因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辐射及自身主动趋附, 致使原本博大深邃的传统保健体育文化发生了一场活生生的和平演变”[7]。而“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 正在全球成为人们势捧的对象。但以传统保健体育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则日渐远离我们的视野”[8]。现代竞技武术虽然开辟了传统保健体育发展的一条全新途径, 甚至可以说是传统保健体育流派的一个“新成员”, 但是就文化迷失的角度无疑会使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备受影响。
1.2、 外来体育文化的竞争
众所周知, 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的背景是农耕文化, 正是这样传统保健体育散发着“淳朴”“厚重”的气息。随着社会的转型, 传统保健体育的文化背景一点点的转变, 传统保健体育也渐渐地进行着一场转型。社会的和谐发展, 传统保健体育的技击功能似乎已无“用武之地”, 但是物质文化的发展扩大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此时, 传统保健体育的健身、养生功能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
外来体育文化的强势竞争, 成功地达到了“反客为主”的目的, 是得作为传统保健体育的本土项目失去的“主动权”, 传统保健体育在大众心中的地位也渐渐地降低, 这是现代传统保健体育发展的严重困境。分析目前的现实状况, 最为突出的是跆拳道和瑜伽两个项目。“跆拳道近几年来的发展形势是蒸蒸日上, 在中国开展的更是如火如荼”“作为‘舶来品’的跆拳道的发展门庭若市, 作为‘国粹’的武术却实不乐观”[9]。而瑜伽更“如印度飘来的一股旋风席卷而来, 风靡南北, 盛行全国, 深受人们亲睐”[10]。跆拳道和瑜伽在我国火热的开展,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是替换了传统保健体育的养生、健身功能。
1.3、 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的传承危机
传统保健体育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靠“身传心授”, 传统保健体育“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基本上处于自然发展、‘自生自灭’的状态”[11]。脱离了农耕文化后, 呈自然传承性质的传统保健体育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是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 传统保健体育的传承体系。传统保健体育的传承体系主要是靠人与人的传播, 但是受到传统观念和我国现代史上的曲折路线的影响, 大部分的传统保健体育文化随着老艺人的仙游而呈现出“人亡歌息、人去艺绝”的现状。
第二, 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的偏移。传统保健体育为了走向国际化舞台而孵化出的竞技武术一直是近代传统保健体育工作的重心, 以致相对长的一段时间传统保健体育的其他项目遭受冷落, 虽然近几年有关部门意识到了这方面的不足, 并制订了一些抢救措施和对策, 但毕竟是杯水车薪。
第三, 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传统保健体育赖以生存的热土正受到一点一滴的销蚀, 文化背景的变更, 致使传统保健体育的文化空间遭受挤压, 对传统保健体育造成了“唇亡齿寒”的影响。
1.4、 传统保健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不足
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 就更不用说传统保健体育产业的发展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趋于成熟的体育产业, 可谓是望尘莫及。近几年来蒸蒸日上的传统保健体育赛事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开展, 在加速传统保健体育传播的路径上可谓是一片“新大陆”。但是就目前大部分的传统保健体育赛事均以“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的赛事理念, 多多少少与传统保健体育的核心思想有点“背道相驰”。现今那些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保健体育赛事, 在传统保健体育文化彰显的作用上可谓是“劳而无功”, 甚至会导致传统保健体育产业的畸形发展。而相比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所带来的GDP来说, 传统保健体育产业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谓是微乎及微。当然, 这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 加之国民的消费观念和经济水平的影响, 存在差距是正常的。但是, 表现在传统保健体育产业的管理和组织、专门性人才的培养以及理论层次的研究上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1.5、 传统保健体育传播体系的落后
任何一种文化想要有持续性的传承, 都离不开文化的传播。就传统保健体育传播现状, 依据目前传统保健体育传播的研究成果而言, 对于传统保健体育传播的内容上, 传统保健体育传播存在着内部的失调。传统保健体育国际化传播的形式大多是与西方竞技体育接轨, 因此在传播的内容上就使得传统保健体育中的竞技武术自然而然地优于传统保健体育中的传统武术。而竞技武术是顺应西方竞技体育而生的一种传统保健体育运动, 相比其具有传统保健体育文化底蕴的传统武术明显是“嫡系正统”。而在国际体育舞台上, 西方竞技体育可谓是独占鳌头, 因为西方竞技体育有一套近乎完整的传播体系。传统保健体育中的传统武术要“走出去”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标准化”的问题。不论是传播内容的规范化, 还是传统保健体育国际化传播的标准化方面都是传统保健体育传播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新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新媒体是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统称, 以技术上的数字化、传播上的互动性为本质特征, 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化、信息海量性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性[12]。近几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进和网络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微博、网站、笔记本、平板、手机等媒体终端日益多样化, 电子音频、电子书、手机报等推陈出新, “新媒体不仅成为信息传播甚至也是社会变革的强大引擎”[13]。网络传播以其虚拟的品味、互动的特点以及对接受者主动性的强调等优势特点构成了一个关于传统保健体育传播的网络世界, 它很可能使得未来的国际互联网络成为一个巨大的传统保健体育音像资料库和信息库[14]。新媒体在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彰显, 在文化传播和文化较量的“战斗”中, 可以说是“得新媒体者, 得天下”!
而回到现实当中, 似乎是西方体育文化在新媒体的掌握上更有控制权, 并且也成为其文化渗透的主要突破口。在信息资源上发达国家与我国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发达国家信息资源霸主的“身份背景”也促使了其文化霸权的滋生。“在各种新式的传播技术和手段日渐普及的同时, 一条横亘在西方发达国家与中国体育文化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在形成”[15]。
2、 文化安全给传统保健体育文化发展指明的新路径
2.1、 以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的“苦行性”来弥补学校教育的“柔性化”
苦行主义是传统保健体育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苦行主义” (asceticism) 源自希腊文askesis, 最初是指运动员为准备表演、比赛所进行的锻炼或训练, 现在则指在一定信仰和理想基础上, 通过刻苦身心的行为和态度, 控制或降服对低等对象的生理欲望和心理情感, 以追求宗教或世俗意义的崇高和至善的境界[16]。苦行主义是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的核心思想, “太极十年不出门”“十年磨一剑”“拳练千遍”等这些都是在传统保健体育练习过程中的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经过无数次汗水的洗礼才能成“一家之艺”;传统保健体育的练习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 以这种节制自己的身体或心理欲望的方式, 来达到防止意志的堕落、避免行为的放纵, 以达到身心超越和升华的修行方式, 传统保健体育那些独具传统魅力的特性, 使每一个传统保健体育爱好者挑战自己, 通过无数次的磨练以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这也正是传统保健体育文化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儒家思想恰如中医, 重在治本;法家思想却像西医, 重在治标。如果说法家思想是一种“刚性教育”, 那么, 儒家思想就是一种“柔性教育”。这两种教育方法, 在学校教育管理上, 只要运用得当, 就能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育效果[17]。教育柔性化是一种盲目照搬和误用西方教育理念和经验, 推行所谓的“教育革新”, 导致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素质普遍“弱化”的现象[18]。纵观整个教育发展史上, 无论是洛克还是卢梭, 也无论是西方教育理论还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更无论是儿童中心论还是其他的一些教育理念, 说到底这些思想的核心都是既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 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但也不是任其放任自流;既不能过分严格, 也不能过分放纵。这些思想也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尚中”“刚柔并济”的思想相一致。
然而“现代教育似乎过于倚重柔性教育而摒弃刚性教育, 以致于现代教育柔而不刚, 少了血性, 少了骨气”[19]。现代教育, 特别是学校体育教育, 过分地强调学生的兴趣。这种以顺应和迎合为主的教育应对方式, 助长了学生中的柔弱、娇嫩之风, 也导致了学生体质健康和意志品质的下降。大力鼓吹给学生制造愉悦的学习体验, 导致各种以艰苦奋斗为特色的体育内容在教育语境中的“合法性”逐渐丧失[18]。
“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主体、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然而我国青少年对以传统保健体育为代表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接受上却令人担忧”[20]。青少年人群是传统保健体育传承的后继人群, 是未来发展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的中坚力量, 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对象。但是目前学校教育的“柔性化”是阻碍这一路径实施的一个障碍。发展传统保健体育文化, 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阵地;以传统保健体育的“苦行”主义思想来弥补学校教育“柔性”的不足, 才能实现“少年强”;只有“少年强”才能实现“中国雄于地球”的美好愿望。
2.2、 使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的“传统性”适应市场消费“娱乐性”
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社会正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按照界内的主流说法, 社会转型带动的是社会结构的转变, 我国从农业、乡村、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 向工业、城镇、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型[21]。社会的转型将原来的农耕经济推向了市场经济时代, 市场这“一支看不见的手”, 正一点一滴地改变着传统保健体育那片赖以生存的热土。市场经济使得市场需求开始呈现出以“利益化”“快餐化”和“享乐化”为特征的娱乐特性。而这与对传统保健体育文化“淳厚”“谦逊”和“质朴”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本质是来说是相悖的。
传统保健体育文化为何经久不衰?最主要的是在其发展过程中, 善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正所谓“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传统保健体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也不乏创新。明代时期, 在与倭寇对抗的过程中, 传统保健体育的武术家们能善于吸收日本刀术的精髓, 从而丰富了传统保健体育刀法的内容。现代社会, 对传统保健体育又提出了新的考验, 传统保健体育又该如何应对?当然,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传统保健体育要想适应市场“娱乐性”的需求, 势必会要失去原来的一些特质。而如果传统保健体育不能按照市场的需求而改变, 继续“墨守成规”, 那么也会失去在今天立足的根本, 从而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因此, 传统保健体育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应摈弃一些落后的思想, 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娱乐性”需求。
2.3、 激励民间传统保健体育传承的“自发性”来充实实际传承的“空穴性”
民间是自古以来传统保健体育传承的一个主要范围。师徒传承一直以来是传统保健体育在民间的主要传承方式。“中国武艺不可胜纪, 古始以来, 各有专门秘法散之四方教师相传, 各臻妙际”[22]。如今传统保健体育的传承虽然在继承方面保留了它原有的精湛技艺与保证了传统武术的正统, 但是这种保守的、形式单一的传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保健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23]。
师徒传承的特点就是“自发自觉”, 在师徒传承体系下, 师父在收徒的过程中势必是亲力亲为, 较好地保证了传统保健体育的纯正性, 也符合传统保健体育传承时需“身传心授”的特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民间这种“自发性”的传承方式受到了严重的断层危机, 许多传统保健体育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空穴”现象, 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传统保健体育项目已经消失。民间传统保健体育传承的“空穴”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方面, 传统保健体育传承人地位的弱化, 经济的贫困, 迫于生计这些传承人只能无奈地选择另谋它业, 而导致在传统保健体育的传承上的“乏力”。另一方面, 民间对于传统保健体育观念的改变, 使得民间的青年群体失去了对传统保健体育传承的兴趣, 这也就是导致传统保健体育传承上“后继无人”现象出现的原因, 最后随着老拳师的寿终正寝, 传统保健体育也“人去艺绝”。
由于传统保健体育主要是一种技艺的传承,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传承成了传统保健体育传承的显着特点。当代社会传统保健体育在民间的传承时, 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后继传承人培养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正因为传统保健体育在民间的传承呈“自发自愿”的特征, 要使传统保健体育在民间“细水长流”, 就应激励传统保健体育在民间传承的“自发性”来充实实际传承中的“空穴”现象。
3、 小结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识。文化安全是传统保健体育文化发展道路上必须逾越的一道障碍, 也是提升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竞争力必须攻克的一道难关。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是处理好它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 如何在保持其传统性质的前提下, 又能更好地适应在当代社会的发展,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李金奇.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天府新论, 2005 (1) :103-105.
[2]韩源.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形势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 (4) :103-107.
[3]胡惠林.在积极的发展中保障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J].美术, 2003 (2) :96-99.
[4]王宾, 徐仰才, 吴志坤.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武术拳操校本开发的教学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 (6) :164-167.
[5]张世威, 袁萍.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安全及创新性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0) :15-19.
[6]刘芳.对国家文化安全及其实现对策初步思考[J].文教资料, 2017 (31) :65.
[7]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2 (2) :51.
[8]王岗, 朱家赋.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的实施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4) :292-293.
[9]史鹏飞.对比跆拳道浅析武术发展状况[J].搏击·武术科学, 2013, 10 (2) :11.
[10]谭琳, 田雨普.对瑜伽热的冷思考 (上) ——反观失落的中华气功[J].现代养生, 2008 (4) :11-12.
[11]洪浩, 胡继云.文化安全: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的新视觉[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4 (6) :54.
[12]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 2008 (6) :66-69.
[13]黄聚云.体育强国建设中的文化安全命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 36 (3) :10.
[14]施振文, 王宾.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武术拳操传播策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 (21) :186.
[15]梁同福, 张帆, 仇军.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数字鸿沟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5 (3) :43-47, 94.
[16]许列民, 何光沪.基督教《圣经》的苦修主义[J].学海, 2005 (2) :67-75.
[17]梁五月.刚性教育与柔性教育——从儒家思想谈学校的教育方法[J].教育科学, 2014 (7) :5.
[18]黄聚云, 陈玉忠.文化安全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育亚文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40 (9) :7-11.
[19]纪大海.也说“刚性教育”[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 2011 (9) :27.
[20]吕旭涛.社会化视野下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路径导绎[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0 (4) :136-137.
[21]王伟光.中国社会学30年:1978-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63.
[22]郑若曾.《江南经略》卷8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23]田林.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华武术·研究, 2018, 7 (3) :42.
传统保健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在构建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探讨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传统保健体育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