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我国倡导终身体育,游泳作为一项生存和发展技能逐渐受到各界的重视。中小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泳运动能够更好地促进此阶段青少年儿童体质和精神的积极发展。目前游泳运动在中小学体育保健课的普及度较低,且在其推广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本文在分析增设游泳内容的必要性基础上结合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保健课; 游泳; 技能培训;
游泳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体育运动,受到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喜爱,并且是国家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大力支持和推广的运动之一。中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同时也是体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进行游泳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精神意志,提升体质水平,更重要的是让中小学生通过学习、练习新技能,更好地防范生活中的意外风险。国际社会中将游泳纳入青少年阶段必修课程早已成为共识。当前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大,如何让中小学生掌握游泳技能,树立危机意识,学习预防溺水危险显得愈发重要。
一、中小学体育保健课程中增设游泳内容的必要性
游泳作为一项实用性与运动性完美结合的运动,不仅对身形塑造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精神心理的正向引导不容忽视。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都将中小学游泳运动作为重要必修课程,并对教授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和规定,对游泳教学进行正规化训练。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大都以陆地教学为主,但日常生活里孩子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更容易心理焦虑、精神紧张,从而增加了发生意外的风险。中小学生处于青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通过正确的锻炼能够极大激发身体机能的潜能发展。科学证实,游泳锻炼能够增强人类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加体内血氧含量,提升肺活量,帮助大多数人克服生来就有的水中生理不适感。同时游泳对于中小学生身型塑造有明显作用,有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进行过长期游泳锻炼的学生,其骨骼发育、爆发力、持久力均得到了较大提升。另外,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水陆运动锻炼,能够提高学生全身肌肉的延展性和平衡性,使其拥有健美匀称的体形。
除了对学生身体体质方面的正向作用,游泳对于学生精神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体育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游泳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新鲜事物,学习并达到熟练掌握有一定的困难,但这一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绝佳机会。通过在中小学塑造的良好心理素质,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更加勇敢坚定。
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溺水报告》显示,溺水率最高的是1-4岁的儿童,其次是5-9岁的儿童。中国的溺水死亡率为8.77%,其中0-14岁的青少年儿童以56.58%的溺水率高居首位,同时这也是此年龄段青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游泳内容的增设其深层目的并非让学生学习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传授给学生游泳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能力,在熟悉水性的同时,树立学生的危机意识,从小培养其防范溺水风险的正确意识。
二、当前增设游泳内容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有中小学校增设游泳课程,但并未得到全国推广。这其中的原因,不仅受各地自然、经济条件不同的影响,同时还有对学生安全的担忧以及来自各界的不同看法。
首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天气、地理情况差异显着,不同地域对将游泳作为一项基本技能的态度有明显不同。在江浙等沿海或多湖泊、河流地区,游泳大多被视为一项基本技能,很多孩子或是被家长要求从小掌握,或是在平日同伙伴在水中玩耍中逐渐掌握要领,这些地方的孩子大多都具有良好的水性。而对于远离近海,深居内陆的孩子,他们所在的地区并没有很大的能够游泳的水体,家长也并不会强求其掌握游泳技能,这一技能对于他们来讲或许有些鸡肋。但是同时这一情况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交通能力的提升渐渐得到改变。
其次经济原因是很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大多数学校都会选择室内游泳馆进行游泳课的开展。室内游泳课能够更加方便教师进行体育课程的安排,帮助学生消除不适感和紧张感,提高教师应对意外事故的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安全。但室内体育馆涉及的设施较多,学校不宜掌控,如涉及泳池水的消毒循环过滤、保持恒温的加热装置、空气质量控制系统等相关的辅助设施。这意味着建设室内游泳馆的资金需求较大,尤其后期一系列的维护修缮以及人工,都需要不小的精力和资金进行解决。
再者,虽然增设游泳内容得到支持,但还有一部分人表示担忧。学生对于游泳课程的增设接受度较高,但他们的父母对此意见不一。部分父母尽管支持增设游泳课程,但对于是否会影响正常文化课学习、意外风险增大等持保留态度。部分体育教师表示游泳课程的开展有较大难度,不仅是因为需要专业的游泳教练进行指导,并且由于学生的习水性有较大差异,需要对课程设置、考核进行一个合理的安排有较大困难。学校则表示需根据不同地区、年级以及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安排,任务量较大,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对此需更加慎重。
最后,游泳课程对于大多数学校及体育教师来讲都是一门新的课程,教学场地、内容、学习方式等都会带来新的挑战。根据以往的经验,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结果,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在课堂控制、技能教授、指导练习的过程中往往科学合理,安全有序,教师本人在应对突发状况时也能冷静迅速地采取安全高效的应对措施。相反,没有经受过专业游泳训练的教师或对游泳教学不熟悉的教师,对于整个课程的安排没有一个专业的整体把控,也会在教学方法上犯照本宣科的错误,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无法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这不仅容易打消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三、解决对策
针对自然环境原因造成的游泳课程增设困境,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进行沟通处理,制定出适合当地情况的游泳课程安排。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尤其随着跨地域务工子女的增多,游泳技能确实有必要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来掌握。另外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多了解一些常识,多掌握一种技能,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帮助。
另外由于资金不足导致中小学建设游泳馆有较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及教育部门灵活处理,已有学校开展多校共同使用一个室内游泳馆的尝试。也有学校通过与邻近游泳馆的合作或部分承包、租赁等方式来解决。在日本很多小型学校校内的游泳馆仅保持了最低限度的游泳教学功能,游泳池的维护清扫分配至教师和学生,而在进行考核或比赛活动时,学校再租赁私人游泳馆场地,保证活动的进行。我们增设游泳课程的目的并非想让学生成为游泳天才,而是通过这一课程的切身体验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建立危机意识,在危险发生时能沉着冷静地自救。
对于各方的担忧,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的安全问题。首先游泳内容属于体育保健课程的一部分,增设游泳课程并不会占用原本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其次由于游泳属于危险系数较大的运动项目,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精力旺盛的时期,大胆的想法配合不严谨的动作很有可能会发生危险意外。但是如果不通过游泳训练树立一个科学的意识,将来恐怕会产生更大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的细心指导和教导,安全问题是游泳训练中的首要问题,课前强调纪律,课中注重示范和个人练习,必要时配备多名教师进行协助看管,防止危险发生。另外这也要求学校对于游泳课教师的选拔和配备有较高的标准,游泳课程班额的设置,教师的安排等均需要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规划和安排。
同时我们也呼吁各地学校、教师打开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在保证学生安全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课程的安排。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逐渐加深,多媒体教学在室内得到广泛的运用,师生反映良好,在全国十四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可以发现多名体育教师创造性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游泳教学相结合,教学反馈良好。王博教师在《仰泳———腿部技术》中多次运用多媒体互动技术模拟整体运动,分解腿部动作,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理解动作要领,循序渐进地掌握腿部力量的操控。此次教学得到了参会教师的赞扬和肯定,也值得各地学校、教师参考借鉴,以此作为启发点,开创更多适合游泳教学的内容和模式。
四、结语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游泳不仅是一个新课程,他们通过课程获得的也不只是一项新技能,更是通过课程的练习,技能的掌握领悟到自然的危险与魅力并存,树立牢固的防范风险的意识,关键时刻这一技能不仅能帮助他们脱离险境,或许还可帮助他人。同时多项研究表明游泳运动对于青少年身体体质、精神心理方面的积极影响也不容小觑。将游泳内容增设进我国中小学体育保健课程,也符合国家对于中小学课程规划的改革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快速运行,教育也应随时代而进化,这不仅要求学生家长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教育部门与学校要眼光长远,从保证青少年儿童长期发展的大局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当地中小学生的游泳课程,并且在学校协调游泳课程陷入困境时,教育部门应积极与其他部门交流协调,协助学校将游泳课程的开展尽快落实,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使游泳增设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章笑来,王天聪.从中小学体育课现状谈体育保健学教学改革[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2]张世超,翟波宇,陈平.游泳安全进校园课程的教法及效果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3]孙红叶.游泳训练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5).
为了使得弱、...
基于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积极推动高校体育保健课程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此,高校需积极引进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方式促使教学创新,在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青少年时期一方面是自我意识和人格等心理因素发展的敏感期;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的体育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成年后对体育的态度和体育参与[1]....
历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在形态发育、营养状况改善的同时,身体素质却并未得到全面提高,甚至在个别指标上还有所下降[1-2].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学生的体质状况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3].以往有研究在分析当前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和艰巨任务,特别是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一些身体存在先天残疾或者自身患有一些体育禁忌病症的学生逐渐进入了大学校园学习。应该来讲,这些学生由于自身存在运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