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的肠梗阻减压术分析(2)

来源:河南医学研究 作者:宋连成
发布于:2017-06-22 共2460字
  2.2 治疗指标 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及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胃肠减压引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12】  
  3 讨论。
  

  肠梗阻是一种治疗较为棘手的急腹症,若治疗迟缓,可引起肠管膨胀、肠内压持续升高、损害肠壁血运循环,进而造成肠壁坏死、穿孔、感染等症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资料显示,40%的粘连性肠梗阻由外科手术所致,尤其是腹部手术。再次行手术治疗可严重损伤患者机体组织及生理功能,甚至发生二次粘连梗阻[3].因此,如何在避免重复手术的条件下,有效解除梗阻,消除症状成为临床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郭文斌等[4]研究结果相似。DSA引导下肠梗阻导管减压机制可归纳为:DSA的引导有助于术者准确判断肠梗阻位置、发病原因及性质,便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将导管推至小肠远端,使其尽可能的接触梗阻近端部位,通过负压吸引的作用,快速解除梗阻,可起到有效的小肠减压效果,从而促进肠壁血运循环,减轻肠黏膜水肿、充血、粘连等症状,阻断肠梗阻进一步发展[5].本研究体会: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性梗阻适于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而其他类型肠梗阻需慎用,尤其是肿瘤引起的肠梗阻不适用该方式治疗[6].同时,对于粘连性肠梗阻反复发作或发生肠绞窄的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导管留置时间宜为 2周,不宜过长,以免损害鼻咽黏膜,破坏水电解质平衡等。
  
  综上所述,粘连性小肠梗阻行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可有效消除肠梗阻,降低肠内压,改善肠壁循环,促进临床症状消失,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松山,于培通,李鹏,等。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60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9):929-931.  
  [2] 罗小凤。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3):3679-3681. 
  [3] 辛力。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5,19(2):90-93.  
  [4] 郭文斌,孙希明。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J].临床荟萃,2016,31(1):85-87.  
  [5] 俞谦。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8):561-562. 
  [6] 傅继勇。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5):700-701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宋连成.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2017,(07):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外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