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外科学论文 >

烧伤留疤的治疗偏方及康复护理要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5-19 共1232字


 论文摘要 
    治疗偏方一:香附9g,柴胡9g,川芎9g,熟地黄12g,当归12g,赤芍9g,穿山甲9g,夏枯草15g,梨树根45g。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用法: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min,再入余药,煎煮30min,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偏方二:陈醋250ml,五倍子90g,蜈蚣1条,蜂蜜20g,冰片0.6g。用砂锅将醋上火熬30min,加入蜂蜜熬至沸腾后将五倍子粉用筛子慢慢筛入,边筛边顺同一方向搅,全部筛入后用文火熬成膏状,离火加入蜈蚣粉和冰片搅匀既成,装入玻璃器皿中。用时将药膏均匀涂在厚布上贴患处(不可用金属用具),此膏具有破瘀软坚之功效,但患者不可求治心切,一定要耐心使用才可见效,不可频繁用药膏(这样反而会效果差),隔2~3d换药一次效佳。

  偏方三:黑醋500ml,五倍子160g,金头蜈蚣2条研末,冰片1g,蜂蜜50g。用砂锅将黑醋、蜂蜜煮沸,再徐徐加入五倍子粉,熬成药膏,离火待温,最后加入蜈蚣末及冰片粉搅拌均匀即可,收贮备用。用时将药膏贴患处,2~3d换药1次。

  康复注意事项烧伤疤痕康复是现代烧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正确的疤痕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烧伤愈合质量,降低残疾率。

  1.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烧伤创面刚愈合时,仍有少量分泌物和药痂,细菌容易快速繁殖,加上表皮薄嫩,结构和功能都不完善,容易发生感染、破溃。在此期间,可使用中性清洁剂进行清洗,清洗后使用抗疤痕药物等治疗。

  2.避免过度摩擦和过度活动。由于疤痕表皮结构和功能不完善,表皮较易受到损害,一些不恰当的治疗可能加重损伤。在应用抗疤痕药物时,不宜过度用力按摩,也不宜过长时间按摩,这样会造成表皮与纤维板层分离形成水疱或血疱,关节部位过度活动同样会导致表皮松动分离,起水疱。

  3.下肢烧伤后,不宜过早下地活动。由于疤痕表皮薄弱,其下血管结构及功能不完善,不能抵抗重力的内压,在站立时下肢创面会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紫,甚至出血,这样会加重疤痕增生。一般在3个月左右下地活动比较适宜。在下地前最好使用压力套保护,这样可减轻疤痕充血。

  4.水疱应及时引流,避免感染形成溃疡。新生表皮由于各种刺激,易发生松动,形成水疱,出现水疱后若不及时正确处理,往往发生感染,形成溃疡。在出现水疱后,可用络合碘消毒皮肤,用无菌剪刀剪开水疱,引出积液。一般应在水疱消退溃疡愈合后再实施抗疤痕治疗。

  5.早期预防,持之以恒。烧伤疤痕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增生期、稳定期、消退期,增生期持续的时间从3个月至2年不等,大多数在半年左右。但由于多种原因,如溃疡、疼痛、没有耐心或方法不当等,某些患者常常不能坚持疤痕康复治疗,引起疤痕增生与挛缩。

  6.正确把握手术整形时机,防止残疾。对于功能部位的疤痕挛缩,如手部疤痕、眼部疤痕、颌颈部疤痕,在疤痕稳定后应尽早手术,特别是儿童,更应早治疗,可适当提前整形。否则可引起关节、骨骼发育异常及血管、神经短缩,导致残疾.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外科护理论文
返回:中医外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