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外科学论文 >

黄芪合承气汤口服预防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12-01 共2702字
论文摘要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因其发病迅速,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在中医学里属“肠痈”的范畴,而坏疽性阑尾炎作为阑尾炎的重症,处理非常棘手,需尽快手术切除感染灶,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但部分人术后恢复亦不容乐观,并发症多,恢复慢,甚至留下慢性腹痛或其他慢性后遗症,增加医疗纠纷。如何提高术后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复,这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合承气汤口服,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8 年 2 月 - 2010 年 2 月在本院进行坏疽性阑尾炎手术的 60 例患者,男 42 例,女 18 例; 年龄6 ~ 75( 48. 5 ± 3. 2) 岁。术前均诊断为坏疽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全部行急诊手术,术中诊断同术前,手术方式以阑尾切除,残端荷包或“8”字包埋,网膜覆盖,吸尽腹腔脓液置腹腔引流,手术过程均顺利。随机分为对照组 30 例,治疗组3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禁食、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抗炎、术后12 h 半卧位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 36 h 给予黄芪合承气汤口服,药物组成: 黄芪30 g,桃仁 12 g,生大黄( 后下) 12 g,厚朴 10 g,陈皮 10 g。煎服法: 分别取水 400 mL,待水沸后 10 min 放入生大黄,5 min后取汁 150 mL,连续煎两次将两汁混合,少量多次口服。加减法: 气虚明显者加党参、白术,瘀结明显者加枳实、芒硝,气滞明显者加木香、炒莱菔子。待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良好、切口 1 级愈合后出院 15 d 后比较两组一般情况,肠道恢复情况、饮食情况、住院天数。

  1. 3 疗效判定标准
  
  良好: 无发热,术后 3 d 肠道排气、排便、无腹胀,可进食半流,住院天数 4 ~ 6 d,术后无任何不适及并发症; 一般: 无发热、术后5 d 肠道功能恢复,有轻中度腹胀,可进食半流,住院天数 7 ~ 8 d; 不良: 有或无畏寒、发热,术后 7 d 肠道功能部分恢复,排气未排便,腹部胀痛较甚,部分要流置胃管,只能进少量流质食物,住院天数在 10 ~15 d。

  有效率 = ( 良好 + 一般) /n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SPSS17. 0 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资料 χ2检验,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 1。【表1】

论文摘要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诊疾病之一,由于其并发症多并变化迅速,至今仍是很多外科医生的难题。而坏疽性阑尾炎为其重症,处理尤为棘手。发生坏疽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后,大量细菌侵犯腹膜,腹膜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大量液体,并逐渐由清变浊呈脓性。肠曲浸泡在脓液中,发生肠麻痹,肠管内积聚大量空气和液体,使肠管扩张,导致麻痹性肠梗阻。由于抵抗力减弱或引流不畅,致腹腔局部脓肿。而中医学认为: 坏疽性阑尾炎其标为湿热瘀结、瘀滞热积不散向内腐败而成痈肿,本为气血亏虚,正不能抵御外邪的侵犯致外邪迅速扩散。故临床上因及时手术切除病灶组织,控制病情扩散。但基于抵抗力的强弱及就诊时间长短的不同,术后恢复会有很大的差异,临床上有时即使手术很及时也很成功,术中切除了病灶组织,吸除了腹腔脓液,但腹腔及肠壁间仍残留部分脓液,腹膜仍有炎性渗出,故术后对脏器的损伤仍不容小觑。部分患者的恢复仍差强人意。所以术后的治疗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术后早期的突出问题就是肠麻痹致梗阻,造成麻痹性肠梗阻的原因,西医认为为弥漫性腹膜炎、腹部手术致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紊乱,使肠蠕动减弱或丧失,故又称无动力性肠麻痹。而中医学对肠梗阻也早有记载,明代《医贯》载: “关者不得出也、格者不得入也,故曰关格”。肠道气血凝滞,阻塞不通,不通则痛; 肠道闭阻,胃肠之气上逆则呕; 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气体、液体积于肠内则胀; 肠道传导失司,大便、矢气不通则闭。呕吐频繁,欲食不能,津液大耗,则出现伤阴损阳之证候。患者素体虚弱,加之重病及手术,大耗人体气、血、津液,因为急症早期,故以肺、脾亏虚表现明显,肺主气; 主宣发、肃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升发肃降功能失常,肃降无力,则无力推动大肠下传,大肠腑气雍滞,传输糟粕功能减弱,即西医的肠蠕动减弱,肠麻痹。

  脾主运化,脾气虚弱,主运化水谷、津液的功能减弱,运化无力致水谷津液积聚在肠腔,阻滞气机的肃降。故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病因病机为: 素体虚弱,外邪侵犯人体,加之手术的打击,耗伤大量气血津液,致气血亏虚,气虚宣发、肃降及运化无力,肠管得不到有力的推动,蠕动减慢; 血虚不能濡养肠管,导致蠕动进一步减慢甚至丧失。综上所述,该病标为热毒瘀结、阳明腑实; 本为气血亏虚,治疗方法既要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更要补益气血,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笔者近几年来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合承气汤取得很好的疗效。方中黄芪为君药,肠麻痹为致病菌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腔大量积气、积液扩张明显。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黄芪大补肺脾之气,气旺则推动大肠下传动力旺盛,肠蠕动加强。大黄、厚朴为臣药,协助君药行气导滞,祛瘀解毒。研究表明,这两种药均有较强的抗炎、促进炎症的吸收及促进肠蠕动作用。桃仁为佐药,其意有二: 一取活血化瘀,为治内痈之要药,二取润肠通便,并研究表明,桃仁能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炎症的吸收及抗渗出作用。陈皮性温,理气健脾,为使药。研究表明,陈波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积气,增进食欲。上述药物组合能明显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使肠蠕动明显增强,对坏疽性阑尾炎术后的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到较好的效果,能很好的保证手术的效果,减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 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56 -458.
  [2] 王光清. 现代中药学[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60 - 561.
  [3] 李翼 . 方剂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382 -383.
  [4] 刘方伶. 注射新斯的明加厚朴温中汤加味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 40 例[J]. 河北中医,2012,18( 12) : 1820 -1821.
  [5] 张大成. 坏疽性阑尾炎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6) : 113 -114.
  [6] 闫凤翔,李雅慧. 复方大承气汤配合电针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 28 例[J].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12. 12( 4) : 36 -37.
  [7] 古应超,于健春. 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28( 12) 26 -27.
  [8] 李再福. 急性阑尾炎穿孔致麻痹性肠梗阻 30 例诊疗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11,9( 8) : 593 -59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外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