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外科学论文 >

疮疡四畔的外用药物研究文献概述(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10 共3767字

  3 讨论

  3.1 外用药物频数统计分析

  治疗疮疡四畔的主要外治药物,使用频数最多的前 3 味药物是大黄、黄柏、冰片。其中大黄外用可治疗痈疡肿毒,疔疮,烫火伤[5]. 《日华子本草》中记载:“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作用[6]. 外治可用于疮疡肿毒、湿疹瘙痒[7],可配大黄、滑石等研末撒敷。

  冰片外治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8],《医林纂要》中记载:“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 ”

  3.2 外用药物药类频数统计分析

  在疮疡四畔药物治疗中, 清热药的使用频率最多,占 23.8%. 与疮疡热毒、火毒的病机相符合。 清热药,是指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9]. 性味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所谓“热者寒之”.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药一般具有抗菌和解热作用,部分药物有抗肿瘤、抗变态反应及增强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功能、镇静、降血压等作用[10].

  在治疗疮疡四畔的常用外用药物中,活血化瘀药占 12,2%,仅次于清热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也与疮疡辨证中瘀血阻络的基本病机相契合。活血化瘀药,是指以消散瘀血、通利血脉、促进血行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瘀血病证的药物[11]. 性味多辛、苦、温,部分动物类药味咸,主入心、肝二经。味辛能散、能行,味苦则通泄,且均入血分,故能行血活血,使血脉畅通[12].

  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血实者宜决之”之法。活血化瘀药可分为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症等不同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以促进病理变化恢复的作用[13];能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减轻炎性反应,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吸收[14];能 改善结缔组织的代谢,促进增生病变的转化吸收,使萎缩的结缔组织恢复[15];调整机体免疫,有抗菌消炎作用[16]. 现代医学研究和药理实验证明,虫类药与其他活血、利湿解毒等中药合用,具有降低血黏度、抗凝、抗炎、消肿、促进静脉回流等功效[17].

  3.3 对外用药物聚类结果分析

  第 1 类:白矾、黄连、生地黄。 其中白矾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外用主治疥癣湿疮、痈疽肿毒、水火烫伤等,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18]. 黄连配伍生地黄可清热解毒,兼护阴液,体现了清热养阴的外用药物配伍原则。

  第 2 类:胆南星、黄柏、大黄、姜黄、白及、天花粉、陈皮。 其中胆南星、黄柏、大黄、姜黄、天花粉、陈皮是金黄散的主要组成。 金黄散来源于明朝的 《外科正宗》,有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疮痈初起、红肿热痛等病症[19],并配伍白及加强活血化瘀的作用 ,与疮疡四畔的热毒蕴结证的辨证相吻合,体现了清热、活血、散结的外用药物原则。

  第 3 类:冰片、铅丹、琥珀、麝香、血竭、轻粉、樟脑、珍珠、龙骨、儿茶、栀子、红粉。 其中冰片、麝香、血竭、珍珠、龙骨、儿茶为《外科大成》中护心散的主要组成,外敷疮面可迅速止痛。 冰片、麝香、樟脑为开窍药物,走窜力强,能够增加皮肤局部对药物的吸收[20];铅丹、 轻粉、 红粉均为中医外科常用外用祛腐药物;琥珀、珍珠、龙骨外用可生肌长肉;少佐血竭、儿茶活血化瘀,栀子清热利湿。

  第 4 类:乳香、当归、甘草、川芎、青黛、鳖甲、炉甘石、鸡内金、紫草。 乳香、当归、甘草、川芎为活血化瘀药物;青黛、紫草外用可清热利湿;鸡内金散结;炉甘石外用可燥湿止痒;鳖甲可固护阴液。诸药配合,活血中又清热利湿、散结。

  第 5 类: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红花、苦参、肉桂、赤芍、土鳖虫、桃仁。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是五味消毒饮的主要组成,药理研究显示,其药物的浸出液和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且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21];连翘可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是治疗疮疡的圣药; 苦参可清热燥湿止痒;桃仁、红花、赤芍、土鳖虫活血化瘀通络,少佐肉桂温补阳气。 与疮疡四畔辨证中热、瘀、湿的病因相符合。

  3.4 不足

  目前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疮疡的文献众多,所用剂型及药物极其丰富, 虽然有些文献中未明确提出“疮周”、“四畔”,但其所用方法、剂型及药物仍隶属于“四畔疗法”范畴,因此基于四畔疗法治疗疮疡的外用中药疗效是值得肯定的。 但在疮疡治疗文献报道中,四畔用药组方仍以自拟方及院内制剂较多,这使一些科研成果的继承性、推广性及市场化困难。

  目前对疮周外治用药的文献综述多为小样本整理,缺乏对大样本文献的挖掘、研究,难以总结出较合理、普适的用药规律。

  [参考文献]

  [1] 赵 亚男 , 刘明 . 疮 疡四畔用药概述 [J]. 中 医外治杂志 ,2014,23(1):53-54.

  [2] 刘明。“四畔理论”在静脉性溃疡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2-8.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 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 部。北 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24-543.

  [4] 钟赣生。中药学[M].9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2-35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外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