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微观经济学论文 >

公私合作制(PPP)的经济学本质及其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3)

来源:商业经济 作者:孟惊雷,邱晖,杜忠连
发布于:2017-06-13 共8137字
  (二)PPP 模式供给公共品的社会福利。
  
  假定市场上存在一个具有垄断势力的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它的讨价还价能力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可以提供市场上公共品的质量保证。假设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面临竞争,随时有被另外的私人部门进入公共品供给市场并与政府合作所取代,这样,交易的价格就取决于不同的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的担保是不履行的,但是其承诺是可信的,因为它所关心的是不兑现担保承诺的信誉后果。
  
  考虑信号博弈的分离均衡:高质量公共品都通过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来出售给政府公共部门,而大多数低质量产品直接向公共部门出售。因为私人生产部门知道低质量公共品不能通过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的检验,所以不会通过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而直接提供给政府公共部门。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为了产品获得足够高的支付价格,所以会运用其专业化技能来精确地估计公共品的质量。则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的期望利润:
  
  π=11-δθ(δρH-ωH)-K (5)。
  
  式中,ρH为高质量公共品的要价,ωH为高质量公共品的出价。只要 δ 足够充分接近于 1,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的经济利润就为正。由于公共品质量认证过程中所造成的时间延误,高质量的公共品价值就会降低,因此用未来贴现来表示。则在存在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的公共品供给中,社会福利水平:
  
  W*=11-δ[(1-θ)νL+θδνH]-K (6)。
  
  (三)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
  
  比较上述两种公共品供给方式的社会总福利,当只有低质量公共品进入市场时,存在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的公共品供给绩效与不存在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的公共品供给绩效的差别为:
  
  W*- WL=11-δθ[δνH-μH]- K  (7)。
  
  在由私人部门生产的两类高低质量公共品都进入市场交易的情况下,PPP 模式的公共品供给与政府直接提供公共品供给的绩效差别为:
  
  W*- WH=11-δθ[δνH- δt(νH-μH)-μH]- K (8)。
  
  式(7)和(8)说明,无论哪种情况下,随着 δ 接近于 1,PPP 模式供给公共品的社会福利水平会更高,可以发现提供高质量公共品的贴现价值 νH-μH大于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进入的一次性投资成本。根据以上的分析,市场上提供高质量公共品的利益越大,PPP (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介入的价值也就越高;而且低质量公共品的比重越大,柠檬市场的条件就越可能被满足,从而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也越有必要进入公共品供给市场;如果市场贴现率相对比较低,或者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的启动成本相对较低,就会获利,而且由 PPP(公私合作制) 混合组织进行的公共品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使得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高。通过两种公共品供给方式的比较,存在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的公共品供给会有更高的平均价格和质量,因此在公共品供给的逆向选择市场上,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的质量认证有助于部分地解释常见的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要价和出价之差,也有助于解释政府公共部门在市场上为公共品质量做出单方面担保的原因。[17]
  
  五、结语。
  
  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通过为公私部门提供公共品质量等信息可以降低公共品供给交易的不确定性,增进公共品供给的期望社会收益,也通过克服逆向选择问题而获得回报。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与不同的私人部门有交易关系,所以出售低质量的公共品动机与单个私人部门提供低质量的公共品的动机不同,出售了低质量公共品会丧失信誉,从而失去所有的客户,也就失去了其专业化经营的优势。PPP(公私合作制)混合组织参与交易的频率较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比传统政府采购有更大的信誉回报,因而其公共品质量保证和监督能够有效克服公共品供给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参 考 文 献]  
  [1]Hart O.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public ownership:remarks ,and an applicationto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J]. Eco-nomic Journal 2003Mar,113(486):C69- C76.  
  [2]Bentz,A.,Grout,P.A.,Halonen,.M.L.What Should Govern-ments Buy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 Assets or Services?[Z].Working paper ,2005.  
  [3]Bennett J. ,Iossa E. Delegation of Contracting in the PrivateProvision of Public Services[Z]. Working paper,2005.  
  [4]叶晓苏,熊含梦。我国西部地区 PPP 项目合作效率关键因素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3(6)。  
  [5]DewatripontM.,Legrros 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con-tract design and risk transfer [Z]. EIB PAPERRS,2005.  
  [6]Bettignies J- E de ,Ross T. W.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and the Privatization of Financing : 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Z]. Working Paper , 2007.  
  [7]Moszoro M.,Gasiorowski P.,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of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Z]. IMF Working Paper08/1,2008.  
  [8]Nisar , T. M. Risk Management i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Contracts [J]. Public Organization Review,2007,7 (1) :1- 19  
  [9]Guasch , J. L. Granting and Renegotiating InfrastructureConcessions: Doing it Right [M]. Washington D. C : WBIDevelopment Studies,2004April.  
  [10]Estache ,A. PPI Partnerships vs. PPI Divorces in LDCs [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6, 29: 3- 26.  
  [11]Hammami M. ,Ruhashyankiko J- F. , Yehoue E. B. Deter-minants of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in Infrastructure[Z]. IMF Working Paper,2006.  
  [12]淮建军,刘新梅。公共服务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7,265(7):96- 99.  
  [13]郝继明。都市圈经济的繁荣与政府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J].经济与管理,2007,21(12):42- 47.  
  [14]王玉明。政府公共服务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J].理论与现代化,2007(2):56- 61.  
  [15]梁冬玲。PPP 建设项目隐性风险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4.  
  [16]宋波,徐飞。厂商中间层理论视角下动态联盟的成因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9(3):14- 16.  
  [17]宋波,徐飞。公私合作制(PPP)研究 - 基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过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孟惊雷,邱晖,杜忠连. 基于厂商中间层理论视角的PPP项目供给效率分析[J]. 商业经济,2017,(06):44-4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微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