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文化论文参考范文10篇之第六篇:网络表情包在青年亚文化中的传播价值研究
摘要:新媒体时期移动互联网极速发展,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同时,网络社交方式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互动交流的方式种类更加多元化,让每个人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特别是随同新科技一起成长起来的青年。青年不仅仅拘束于语言文字等简单的交流形式,越来越多的青年利用非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进行自身情感的表达,追逐个性、喜欢另类的心理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非语言符号表达形式的青年亚文化产生。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 网络表情包; 文化意义; 身份认同;
Abstract:
During the new media period, the mobile internet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use of smart phon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surfing the internet. At the same time, people's social networking methods have also undergone corresponding changes. The types of people interacting and communicating are more diversified, whichlet everyone get more voice,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who grow up with new technology. The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are not only constrained by simple forms of communication such as language and words. More and more people use non-verbal and written forms to help to express their own emotions because of their pursuit of individuality. Like the alternative, this kind of psychology also promotes the generation of young subcultures of nonverbal symbolic expressions to some extent.
Keyword:
Youth Subculture; Network Expression Pack; Cultural Significance; Identity;
网络表情包(以下简称"表情包")是对人们现实生活中真实表情的另一种呈现,是一种典型的非语言交流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情感、态度都能通过表情体现出现。如果说在网络平台上的社交是现实交流在互联网中的延伸,那么表情包的流行和渗入便是网民们在网络交流中传达自身情感、分享自己情绪需求中出现的。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表情包一开始在网络交流中并未盛行,只是作为网络虚拟空间中聊天交流的一项附加功能,[1]还未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呈现在网民的视野中。但随着青年群体个性化需求不断上升,表情包凭借其便捷幽默的风格逐渐融入互联网中,成为青年群体社交互动的一部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将表情包以戏仿的形式运用到社会的热点事件中去,由此来进行发声,获得主流媒体的关注,同时,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意义也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表情包凭借其便捷趣味的特点,开始融入互联网交流当中,成为网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表情包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能满足青年群体个性彰显、情绪表达的需要,相比于纯文字的传播方式,表情包在传播过程中更具有即时性、娱乐性、直接性等特征[2],由此很快渗入到人们的交流活动中,逐渐演变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网络亚文化。
一、网络表情包的青年亚文化特性
当下,各个网络社交平台承载着各式各样丰富的表情包,是对文字符号表达意义的补充。制作者通过对影视剧中人物形象和剧情的截图,或者是流行的网络用语、抑或是自己的自拍照片来进行加工变形之后,再配以幽默诙谐的文字、蕴意丰富的表情和动作,简洁明了,在网络社交中传播、分享、收藏等,为青年群体的社交互动提供便捷,填补了纯文字聊天的缺陷。图文结合的方式更能清楚直白地表达制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能快速地拉近聊天距离,既轻松娱乐,又能缓解聊天时出现的尴尬局面,逐渐成为各大社交网站如QQ、微信、贴吧等平台中最常见的交流符号。[3]青年群体不仅仅在网络聊天中会频繁地使用表情包,而且在微信朋友群、微博、QQ空间里发布自己的动态时,在纯文字的基础上还会配上表情包图片来展现自己的状态和心情。比如在持续的降温严寒天气中,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都被"取暖基本靠抖""裹紧我的小被子"刷爆了。[4]表情包呈现一种多元化、趣味化的新形势,同时也表现出群体间的一种互动。网络表情符号在青年群体中大量使用,其受到年龄、身份、群体等因素的影响,构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体现出来的文化意义也值得我们深思。
(一)内容上:仪式抵抗与娱乐化的文化消费
表情包的制作在素材的选择上没有特定的限制,一切在表达上有意蕴、具备一定调侃功能的图片或视频都可做为表情包进行传播。我们所有的情绪都可通过表情包来表达,以至于当我们没有合适的表情包的时候,都很难与别人在交流时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表情包的配图与文字大多数都是来源于网络用语,语言通常具有嘲讽、调笑的趣味性。青年是最大程度自由创作表情包的群体,运用众多表情包制作软件,自己挑选表情包所用的图片、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等,完成后又用在聊天中,在网络社交平台中传播。
表情包是青年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从表情包的中文名能够看出丰富多彩的宣扬个性、倾覆传统、娱乐至上的含义。这类文化与主导、主流文化既有所不同又相互联系。鲍德里亚表示,如今人们在物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满足,觉得人们在日常消费当中从重视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关注其符号价值。[5]青年群体在制作表情包时采用的语言与图片的形式组成了其内涵多样、风格奇特的符号系统,已然是该群体在网络中的狂欢与文化消费的方式,青年们利用制作和使用表情包的符号意义来达到精神上的富足。
(二)方式上:组合粘贴式的亚文化风格
表情包最主要的制作与展现形式之一就是组合粘贴,网友把网络当中的图片以及语言采用组合粘贴的方法,做成用来抒发情感与情绪的表情包。拼贴就是说一种随时变化的文化过程,包括客体、符号以及行为都会被运用到不同类型的体制或文化里[6],进而得到新的意义。此定义是源于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的著述,只是在晚近亚文化以及生活形式的探索中才将其利用,通过将一些影视剧中的经典片段、自拍照片等配上幽默风趣的热门词汇,使原本的图片素材经过加工整理后具有新的蕴含意义。
表情包的本质就是一种亚文化,表情包将各式各样的人物、图像、热门词汇、夸张动作等元素组合拼贴在一起,形成了新的亚文化风格。青年群体个性张扬,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对表情包的使用过程中,图片的趣味性、戏谑性和颠覆性才是他们所重视的价值。
二、网络表情包的视觉对比
在网络聊天交流过程中,青年群体越来越少地使用文字符号来表达观点、抒发感情,更多的是使用虚拟现实性的表情来获得视觉上的直观体验。这里将表情包分成三种来分析:一种是纯文字性的表情包,一种是纯图片的表情包,还有一种是图文结合式的表情包。在平时的聊天过程中,如果单纯使用文字符号来向对方传达你所要表达的信息内容,在对信息进行编解码的时候,对方可能感受不到说话的语气和态度,甚至有时候会产生误解。而在信息传达和情绪表达的过程中,使用图文结合式的表情包对方更能直观地获得视觉上的体验,此时的文字是对图片的一种补充,更加能表达自身情绪,所选取的表情图片都带有夸张娱乐的韵味,能够调节氛围,在聊天的过程中避免了纯文字带来的枯燥和误会。在制作表情包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原始素材,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恶搞,人们能在互联网交流中释放压力,活跃气氛,这也是纯文字无法替代的,发表情包更加快捷方便,有时候打字需要花好几秒的时间,但如果有对应的表情包,或许一秒就能让对方知晓,而且图文结合,更加生动形象。[8]
三、网络表情包在青年亚文化中的传播价值
(一)丰富网络交流和表达方式的手段
表情包属于一种流行文化,它是一种带有宣泄、释放、调侃和娱乐意义的文化。表情包使用便利,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当时的心情,对方也可以立刻体会到相互之间的情感。比如听到朋友讲了一件很搞笑的事情,用"笑抽"这个表情就很好地表达了自己此时的真实情绪;[9]感觉到与对方快要起争执时,或许表情包也是一个缓解尴尬气氛的方式。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让人压力更大,情绪更加焦灼,而表情包亚文化的产生,缓和了慌张的氛围,对于内心感情的抒发、压力的释放、放松心情是较好的方法。与文字信息相较而言,表情包所表达的情感内容更加灵动、更具趣味性,使得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网络社交软件中,表情包的使用意义是无以取代的。表达的过程中有很多话用语言文字并不能完全体现,而一个表情包就能将其浓墨重彩地呈现出来,交流的两者之间,你来我往地发给对方一个个或有趣或符合自己心情的表情包,调节了沟通中的尴尬,展示了自己的个性,使两者之间的距离更近。在如今感情交流日趋淡漠的社会中,聊天软件中的表情对于人们交流情感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比如,和陌生人聊天,运用表情包能缓解尬聊,与朋友或者相熟的人聊天时就可以使氛围更加欢快,表情包能够模仿面对面对话的景象,充分体现聊天者的面部与肢体语言,填补了文字的空缺。表情包对于网络虚拟社交的促进作用是无可限量的,其所代表的图片社交形式也在网络中各个社交软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即使是相同的文字,但在不同的情景之下,语气态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大不相同,通过在社交软件上的交流,双方都不容易让对方知道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有时候因为编解码出现歧义,便会产生误解。为了满足青年群体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一些社交软件上自带的表情包简单、数量有限,在很多场合下很难应付过来,已经不能够满足青年群体的交流诉求,由此很多自制表情包的软件兴起之后,网民们可以选取不同的素材,截取生动的人物表情符号制作成内涵丰富的表情包,根据自身情景需要制作的表情包更能充分地表达出心理活动。[10]
网络的虚拟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和表达情绪的平台,在现实社会中,伴随着人们交流方式的不断改变,表情包不仅作为一种网络流行社交语言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且也逐渐成了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衍生文化。表情包是网络舆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一些场合青年群体通过搞笑夸张的表情包来传递个人情感、发表评论,将一些难以言表的价值判断和观念通过一张寓意丰富的图片表达出来,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接收的门槛也变得更低了,其简单便捷、生动活泼、直观生动的特点迎合了青少年的社交需求,满足了青少年多元化的诉求和审美取向。
网络表情包是青年群体表达情感的一种社交沟通方式,是视觉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也是青年情绪宣泄和群体认同的重要体现。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现代生活的多元化,使得语言不再是干瘪的文字信息,随之而来的社交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迅猛,日益更新。网络表情包作为一种近些年快速流行的网络语言符号,便是在信息技术的革新和人们社交网络生活需要之下诞生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为了维持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不太会去表达和讨论对某件事的看法和感受,那么表情包在这样的情形中也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11],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流露的情感,利用网络空间充分展现。社交网络是人与人进行互动交流的载体,文字和语言转变为表情包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在调节尬聊氛围的同时,使得我们的沟通氛围得到缓和,还可以创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拉近了沟通者的关系和距离,越来越符合人们社交网络交往的需求。
(二)提供娱乐,释放压力
网络表情包相对于文字符号而言更具有个体表达价值观念以及他人传递情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表情包能够更加生动活泼地将自己的内心活动展现出来,同时,在聊天时通过"斗图"的过程能够缓解聊天气氛,增加群体间交流的亲切感,也可减少对个体身份的迷失感。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不断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年群体在社会转型下所面临的是一个压力剧增的时代,网络上承载着大量的碎片化信息,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与此同时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青年群体在网络平台更加随意地发泄个体情感。
互联网的最大使用群体就是青年,他们对于学习、工作及生活当中的困难与重压,在网络空间中可以找到发泄窗口,或者谋求援助,所以,互联网是这一代青年的释压空间。网络表情包涵盖的风趣滑稽的元素让网友们得到欢乐。其UGC的创作形式可以让网民体会动手的乐趣,表情包当中有趣、嘲讽的图片形式与文字可以让网友获得吐槽的爽快,表情包有时间限制性的效果,可以和当时的热点话题或者事件相结合,可以达到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网络的虚拟空间使得青年群体能够在社交软件上释放压力,给网民的生活带来了欢乐,成为大众宣泄情绪的一种工具。
四、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表情包的文化认同建构
(一)网络表情包的建构性
泰弗尔及其学生特纳等众人创办发展了社会认同理论,将这一理论进行定义:个人对于Ta隶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看法,而且群体中各成员对其具备情感与价值意义。[12]社会认同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一群体里社会成员对于个人身份的一个自我认知,青年群体对于某一价值理念上的认同,个体才能在网络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一种群体归属感。
表情包的形成和使用让其运用者构成一个图像狂热共同体,在此共同体当中,他们都将自己放在网络虚拟空间内。表情包是大众文化其中一个表现象征,能够体现群体身份认可的请求。在表情包渐渐流行以后,网民们往往在一些公共热点事件、八卦新闻选取意义丰富的素材,经过加工变形后,制作成表情包,通过戏仿和幽默的形式介入到这些舆论事件中,他们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通过匿名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态度和见解,来对事件进行戏仿性的娱乐陈述,从而获得新的身份定位。
表情包文化实质是一场主流与边缘之间的探索,表情包作为一种亚文化出现在网络媒体中,其特征之一则是表现为群体身份认同的诉求。以前在网络上聊天时,隔着手机或电脑屏幕,聊天者身体是看不到的,也无法观看到对方的神情与表现,在视觉上不能随时得到反应,而这时需要更精准地表达一种情绪、一个态度,仅仅使用纯文字是不能实现这些的,这就需要借用更多的表情符号,利用这些符号了解对方的想法、立场以及价值观取向。大家在使用表情包聊天互动时,最大程度地模拟实际生活中的神情,虚构出更有感染力、代入感与共识感的聊天氛围。
在表情包不断盛行之后,网民们往往会将表情包用戏仿介入到公共事件中去,每当有新的公共事件出现的时候,网民们便在一些公共热点事件、八卦新闻选取意义丰富的素材,经过加工变形后,制作成表情包,通过戏仿和幽默的形式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价值判断,针对事件作出戏谑性的模仿,进而对其描述。表情包仰赖于其直观的视觉感受以及极大的粘着性的传递作用,让网友们享有更加充分进入公共事件的权力,而且能够让事件本身在娱乐的基础上被消费。
表情包在虚拟网络中的运用逐渐变成社交生活的习惯,丰富多彩的表情包流离在互动活动中,达到一种狂欢的效果。任何一种严肃和沉重的东西,被加入搞笑娱乐的素材制作成表情包之后,变得幽默诙谐。表情包文化实质是一场主流与边缘之间的探索,表情包作为一种亚文化出现在网络媒体中,与主流文化相对应,但与此同时,表情包与主流文化彼此之间又产生出一种接收的形态,形成相互融合和相互对话的关系。
(二)寻求群体间的文化认同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大量的信息不断进入人们的交往空间,使得人们接收到的信息不断地多样化和丰富化,与此同时带来的是人们需求也在随之多元化,表情包在青年群体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的再现。在网络传播对现实生活的模拟过程中,表情包作为交流传播中一种表达形式,图文结合的方式更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使双方距离更加亲近,运用风趣的表现形式提高双方的沟通兴致,采用更直观的视觉图片吸引聊天对象的关注度,而且也可以防止文字聊天索然无味。由此青年群体越来越热衷于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送表情包。
青年群体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相互交换着信息、传递感情,幽默的语言、谈话中的互动,让各群体之间的互动更加流畅,使人际关系更加缓和,维护个人情感、刻画生动的个人形象,以此来产生互动,从而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在网络世界里,网民们并不是以一种一成不变的身份在社交软件中进行交流互动,而是扮演着多重身份。互联网承载着海量的信息内容,在文化多元性的背景下,青年群体在网络社会空间中会承受着来自各方面文化的冲击,很容易在网络空间中迷失身份,青年群体害怕孤独不愿一个人,然而在虚拟的社交平台上,面对这些文化冲击,青年群体迫切地希望在网络社交中找到一个群体归属感[13],在新的环境下寻求群体间的文化认同。网友们在聊天时斗图能够完成群体之间身份认可的要求,把自己刻画成符合网络主流群体特征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接受,更好地加入群体当中,才能驱除自身的落寞感。
社会发展极其迅速,人们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文化,经济与社会分层的状况使得各类群体都有自身的文化身份认可需要,那么在任何阶层当中对于每一种风格的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喜好,表情包文化也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中顺应而生。表情包是一种流行文化,使公众的多样文化与审美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在人们的不同需求中差异性的传播发展,已经是非主流群体以及网络公众群体身份认可的关键渠道,同时也是展现自身对于社会需求的形式之一。表情包是自然产生的一种传播形式,与文字的谐谑话走向相同,尽管具有些许缺点,但也具备极大的正面价值,而这种价值就是对现实社会的影射,能够反映出社会心态以及价值走向,也被当作是如今社会中对于重压的一种抵抗,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降压的效果。总而言之,表情包是有利于使用者抒发情绪、体现想法的一种介质。而对其在社交网络中广为流传的使用情况要进行两面性的剖析,选择审慎包容的态度,能够针对性地探索表情包形成和发展中的特征与规则,提高并规范化地使用表情包,指导与规划不能适用于社会主流文化中的表情描述,营造良好的网络与文化环境,把在网络流行的表情包文化发扬到最高点,对社会及大众起到有利作用。
参考文献
[1]蓝芝同、谭亚丹。青年亚文化视角下表情包的传播探析[J].出版广角,2017 (06) :70-71.
[2]王蕾、许慧文。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鬼畜"文化--基于迷群文本生产的研究[J].编辑之友,2018 (02) :67-73.
[3]张瑜烨、朱青。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电视动漫"萌文化"传播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 (12) :75-78.
[4]杨嫚。网络表情包的亚文化风格构建:从自我表达到公共空间[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05) :88-93.
[5]曾一果。抵抗与臣服--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新媒体数字短片[J].国际新闻界,2009 (02) :97-101.
[6]蒋建国、李颖。网络涂鸦表情包的认知偏差--与龚建星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7 (09) :68-73.
[7]杨晓茹、范玉明。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网络微电影发展研究[J].当代电影,2013 (05) :128-131.
[8]李其名、黄薛兵。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全民直播"现象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7 (11) :18-22.
[9]武静。新媒体空间中的青年亚文化研究反思[J].青年记者,2017 (02) :9-10.
[10]徐登月、杜志红。网络空间中的青少年影客文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 (12) :23-30.
[11]肖伟胜、王书林。论网络语言的青年亚文化特性[J].青年研究,2008 (06) :21-26.
[12]征鹏、浦颖娟、孙艳。网络青年亚文化传播路径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3 (09) :18-24.
[13]韩昀。伯明翰学派女性青年亚文化研究及其范式转换[J].青年研究,2015 (01) :76-83.
后真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和传统新闻传播理论中追求信息传播的真相相背离的一种信息传播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