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通过对中华茶文化丰富的遗产资源进行创意转化,已开发出一系列茶文化复合产品,如茶园旅游、戏剧表演、会展活动、餐饮服务、服装设计等。这些文化创意重新定义传统茶业,使之上升为茶文化产业,同时反哺并融合于传统农业,助力产业转型。
国内学者龚永新[1]最早提出茶文化产业概念,以三峡为研究对象探讨发展模式。但茶文化产业的学理发展,一直滞后于产业实践。
由于缺乏规范性理论指导,在业态实践中也出现诸多问题,如对于茶文化概念理解的片面性,使得文化资源类别混淆不清;区域茶文化公共知识缺乏统一,一地产业多种文化版本,使得区域文化趋于复杂化;未深度挖掘文化禀赋,缺乏创意设计,造成区域文化同质化;另外,资源开发过程中不进行价值评估过度开发,损坏历史价值和生态环境。那么,中华茶文化到底具有哪些文化资源类型,如何构建从资源到产业的转化模式,转化实践中又有哪些成功经验?本文将从资源类型和业态范式建构两方面进行探讨。
1 茶文化资源概念及类型
1.1 茶文化资源类型
文化产业学者依据文化构成理论,将文化资源分为语言、图画、观念、遗存、精神、知识、科技、艺术、组织、习俗、人力、市场等12 种类型[2].还有学者基于农业遗产分类方法,将茶文化资源分为特产、遗址、景观、文献、技术、民俗文化等 6 个主要类型[3].但这些分类尚不全面,如音乐、语言、歌舞、哲学、茶德等茶文化中的重要部分都未涵盖。因此,本文结合文化构成理论和农业遗产分类方法,以及茶文化的物质和精神概念来探讨茶文化资源的具体类型。物质文化包括科学技术、实践经验,也包括生产流通、生活消费、茶政设施;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的存在反映到人们记忆中的学习,包括茶的知识、礼俗、宗教等[4].若将茶文化视为可开发文化经济资源来考虑,它的定义应是广义的。按照有形和无形之分可分为五大主要类型,并进一步细分为 15 个基本分类(图 1)。
其中,隶属于有形资源的文化遗存为珍贵古迹和文物,需重点保护,不宜产业开发。地理遗迹如古茶园、古茶树等,应适度开发,以免破坏产业生态环境。而隶属于无形资源的历史观念类,比如茶的起源、历史故事、古代茶人、名言轶事、茶德哲学、茶政制度等,在商业品牌文化包装、宣传推广上可适度引用。制作工艺和语言习俗,在农业文化、民俗节庆等领域,可大力开发,有较高的转化价值。
1.2 茶文化产业类型
文化资源必须开发,只有开发才能转化为文化生产力[5].文化资源只有进一步与产业结合,附加在商品中,形成文化产业[6].根据文化产业的分类,可以将茶文化遗产资源商业转化后的产业开发进一步分为 13 种文化产业子类型(图 2)。这些类型都已在业界实践,每种范式不仅独立发展为文化产业,也呈现出复合型发展态势。比如茶舞台表演与茶生态旅游、茶馆休闲业等结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茶馆休闲业在自身商业定位的基础上,也积极涉及书报出版、舞台表演、茶会活动等产业类型。
2 茶文化资源业态范式的现实应用
茶文化资源价值转化的学理基础,是认定茶文化资源是一种文化资本。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戴维·思罗斯比[7]认为,文化资本是继物质、人力、自然资本之后的第 4 种资本。本文分别选取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产茶省、一个产茶区、一个茶企等 3 种不同类型产业开发主体,来研究茶文化资源转化的业态范式。
2.1 福建模式: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
在一个省市内公共文化资源相似性较高,茶文化资源也是如此,产业开发具有社会集体性,易文化同质。参照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同区域间可以根据比较优势来差异化开发,形成错位竞争,从而促进整体发展[8].
以福建为例,在中国茶文化资源库中福建无疑是最为丰富的省份。茶文化遗址和历史文化资源比比皆是。且福建茶叶生产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密切关联,茶文化以诗词、美术、歌舞、小说等形式融于民风民俗之中[9].福建境内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武夷岩茶 3 种茶类所属县域围绕彼此产业,挖掘自身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商业资源,并将之扩展成茶文化产业。
安溪作为茶叶交易中心所在地,铁观音市场高度竞争发展出独特的茶电商产业。武夷山依托岩茶母树资源和武夷山自然风光,围绕大红袍传说开发旅游演艺产业。福鼎依托太姥山资源和白茶特性,重点开发庄园产业和休闲度假经济。漳州则依托台商企业天福的品牌优势和茶博物馆资源,发展教育产业。厦门则依托成熟的休闲经济和浓郁的商业氛围,成为现代茶空间的集中地。整个福建省根据各自资源优势已发展出演艺、庄园、教育、空间、电商等五大茶文化产业,彼此联动形成福建模式(图 3)。
2.2 武夷模式:集聚效应的点轴开发
区域茶文化资源内涵非常多,需要确定何种内涵为首要增长极,从而吸纳其他文化生产要素,形成一个极化区域。在产业经济学中,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曾提出点轴开发模式,即在区域经济中确定一个增长极,通过具有“增长极”地区带动相邻地区共同繁荣[10].依照佩鲁观点,增长极以不同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轴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11].笔者仍以福建茶产业为例,用主题分类法,对武夷山地区的茶文化资源进行基础梳理,深度探讨该地区的茶文化产业。既然武夷山有如此丰富的茶文化资源,那么该以何种资源为首要增长极,以何种文化产业形式作为呈现载体?综合考虑文化资源稀缺性和久远性价值来看,地理遗迹成为首要核心内涵。围绕母树资源,结合武夷山地区丹霞地貌的自然资源,开发茶资源旅游,形成一个旅游极化区域。再结合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并融合茶礼茶俗开发出综合性舞台演出《印象大红袍》。
《印象大红袍》作为呈现载体以“一叶带三业”,促进当地文化产业、旅游业和茶产业整合发展。2012 年武夷山茶旅游收入为 150亿元人民币,“印象大红袍”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作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兴业态,武夷山模式为全国茶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提供了新思路,促进由茶叶到旅游到文化创意的产业链整合发展。
为了让茶文化和舞蹈文化实现完美的融合,需以结果为导向,设计出文化融合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机制,建立正确的认识与端正的态度,促使两种文化的完美融合,积极的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其健康和谐地发展下去。...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的茶, 原生长于中国, 距今约有4000年的历史。一直生活在茶故乡的我国各族人民, 大多都有饮茶的习惯。若将茶当作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的民族, 应当首推藏族。...
中国茶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完美的形式、丰富的内涵,融入了我国诸多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其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和贡献至今仍发挥着独特巨大的社会作用。...
复兴云南古树茶文化,要挖掘云南古树茶文化精华,积极做好云南古树茶教育工作,有效整合云南古树茶生态文化资源,用心培养云南古树茶茶食茶饮新观念。...
本文认为英国茶文化作为西方茶文化典型,影响了世界茶习俗、茶文化和茶产业。籍此研究,也望对中国茶产业升级和茶文化"走出去"开拓思路。...
摘要: 进行茶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茶产业是惠州市田牌村的特色产业,通过SWOT分析,发现其茶文化旅游市场开发优势和劣势并存、发展的机会和挑战同在,要想获得更加良性和可持续的发展,需要更加明确市场定位,进行资源的深...
茶树在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 经年累月迎朝霞, 送夕阳, 承雨露, 沐风雾, 渐渐吐出芬芳, 它叶嫩味甘, 香气隽永, 风味独特, 加上精湛的采制工艺, 徽州遂成名茶荟萃之地: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竹铺大方、绿牡丹等都是饮誉中外的出口产品。...
日本的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是在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之后,随着在本国的传播,开始逐渐产生变化,形成独具日本特色的茶道文化,从中也能感知到日本茶道中的独特审美。...
武夷岩茶肉桂,又名玉桂,原为武夷名丛之一,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中晚生种.上等成品茶条索紧实,色泽乌润砂绿,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带刺激性,汤色橙黄至金黄、透亮.由于它的香气滋味有似桂皮,习惯上称之为肉桂茶.肉桂原产于武夷山马枕峰,在武...
作为最古老的饮品, 茶在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 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