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由来已久,从词源看,其源自拉丁文seminarum,意为“苗圃”、“发祥地”,是欧美大学里一种比较通行的教习方法,现在多译为“讨论班”、“研讨会”。它既是一种教与学的方法,也是重要的交流途径,其方式是教师、学生围绕某一论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和相互激发。研究者一般认为seminar教学方式肇始于1737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创办的哲学seminar,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研讨方式在西方从苏格拉底、在东方从孔子时代即也产生,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理想国》、《论语》等,就是当时师生之间讨论的记录。
就其精神实质看,seminar本着一种平等、民主、独立、自由的精神,具有互动性、激发性、学术性、研究性特征,在欧美学术界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系统化的教学方法,而在国内学界,无论从重视程度、研究深度、运用广度方面都还有待加强。笔者在浙江大学读博时,曾经参加过许多次类似seminar的课程,但这都不是必修课,多是由于教师的兴趣而开设的。因此,当下在我们大学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课时,就开始尝试广泛地运用这种方式,在此过程中认识到对seminar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是运用好这种方法的基础,同时,结合这种实践经验的研究才能真正起到指路作用。
一、Seminar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我们所受的教育,大多来自于“言传身教”,主要是靠老师讲授加自己做习题,而这种方式也广泛运用于大学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教学中,因此,要改变原有的讲授式而大量采用seminar的研讨式方法,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但这不但是当今时代学术主流,同时也是课程设置、发展的内在要求。
1.对材料深度解读的要求。笔者所教授的课程大多是理论性质的,没有现场实验可以演示,有时连相应的案例都极难找到。以“西方文论”课程为例,它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西方文论名着选读”,其二是“西方文论史”。所涉及的内容都是思想史上不断嬗变的最精微思想,所涉及的理论家都是一些在生活世界枯燥乏味而思想世界精彩纷呈之人。如何对这些思想史上最精微的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并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及对于学术的热爱是课程的主要目的。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学生虽然可以记住一堆人名、概念,但分析能力不可能养成。比如,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序言中提到有“类比”与“推论”在其体系中的作用,这些哲学系的学生都要经年累月读书才能掌握的概念,通过seminar的方式,在师生及外聘康德研究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短短几个课时,就使学生们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并且大多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的相关见解。
2.对热点问题进行合理探讨的要求。理论课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们能对思想史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外,还要引导学生以这些资源来分析现实中的各种问题、现象,并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既受学生欢迎,又是提高课程效果的重要方式。比如在讲到海德格尔关于“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一思想时,专门设置了一个半小时的seminar,在对海德格尔的美学、诗学思想作基本介绍的前提下,让学生用海德格尔“世界与大地”的观点来对诸如“经适房”、“农民工”、“房奴”、“官员自杀”等问题进行探讨,由于学生一般通过网络获取了关于这些问题的基本信息,因此,都能够比较自如地进行讲述。教师在此过程中选取适当的时机插话,提醒他们在讨论中正确运用海德格尔的观点。事实上,每一种讨论都会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以seminar的方式,对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思想观点来进行分析,同一种思想观点亦可以用来分析不同的问题,这样,seminar的课堂就成为一个对学生提高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大有裨益的“思想实验室”,这些能力的获得,对于学生的学习、研究、就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3.培养良好学术思维能力的要求。学术思维是学术能力的核心部分,关于如何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自然与一个人长期的学术积累相关,但知识的累积并不会必然导致良好的思维力,后者必须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中才能有效养成,而seminar的设置则有如武术训练中的实战,一个人的能力如何,在面对面的交锋中表露无遗,同时,通过这种交锋也能快速地培养起良好的学术思维。因为这种方式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表达、时间和空间,破除了学生对权威、古人、教师及书本的迷信[1],使之形成了独立的思维态度、自由的思维方式,并从对前贤的批判性解读中建立起自己的思维系统。
二、seminar在大学课程教学中的适应条件
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方法,seminar在欧美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得到长期、广泛的应用,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不言自明的方法论系统,而目前国内的seminar运用情况并不充分,教师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对于其适应条件要有充分的认识、充足的准备。
1.教师具备良好的学术素质及掌控能力。作为整个课程、课堂的设计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在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对于课程本身必须有高度的掌控能力。首先,对于课程本身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全面把握和深刻洞察。教师的高度和深度是对学生正确指引的第一保证。其次是认真进行课程设计。“教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设计自己的教案,理清学科的重点、线索和方法”[2],教师对于集体讲授与seminar之间的比例搭配、内在逻辑要根据课程本身来进行设计,对于材料比较繁杂的课程尤其要注意以点带面、兼顾全局。比如在“西方文论”课程中,一个学期里要对西方文化史上近百位思想家进行阐述,其中的因果关系、承递关系等,如果教师本身没有深厚的学术素养是不大可能搞得清楚的。其次,教师对课程内容要有深入的思考。这方面取决于教师本身所接受的学术和思想训练,有俗谚曰“教人半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既指知识储备,又指思想实践。再次,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知道自己应当在何种时机适当插话,如何把学生们偏离的话题引入论题。
2.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一般来说,semi-anr的设置应当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程度有区别对待,对于刚进入学术研究“初阶”学生,重点在于对课程相关的文献阅读、评析,比如,对“西方文论”课程中涉及的“存在主义”思潮,学生如果要对原着作认真解读,根本不可能在一个学期之内完成,为此,就需要对相关阐述性、研究性、介绍性文献作大量的阅读,并从中抽出不同观点进行评析,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课程对“存在主义”思潮有较深入的了解,同时,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类也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功夫。而对于经过较长时间(至少两个学期)seminar训练的学生,其重点则应当集中在问题的剖析与探讨上,这同样建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教师应当对其所阅读的文献实行针对性指导,可以规定到某篇文章、某部着作的某个章节等。总之,良好的基础知识、大量的阅读是seminar取得成功的重要适应条件。
3.师生之间应当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seminar取得良好效果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而教师的适当点拨及师生的相互激发则是seminar发生效果的执行者。在互动中起主动作用的是掌控整个课堂的教师,其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思想穿透力、良好的道德水平(包括接受学生挑战的准备、充分包容的心态等),才能引导学生成功互动并共同攻克某一论题。比如在讲授“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这一思想时,许多学生援引唯物论来进行“非此即彼”的讨论,我分析其原因是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多数学生对于思想史的了解基于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很少这接触之外的思想家。所以,为这一思想准备的两小时seminar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在新思想的刺激下与教师和专家形成了强烈的互动。
三、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seminar教学法不是我国系统化的传统教学方法,在中西交流比较充分的今天,这种方法的应用也严重不足,在有限的应用中特别是笔者的课程中,仍然发现不少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改进seminar并且使其取得更好效果的必由之路。
1.教学管理部门普遍不够重视。在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里,都只是课程名称和地点、指定教材,并没有区分教师讲授和seminar,换言之,没有给seminar留出相应的时间和空间,具体来看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因反传统而受到质疑。许多研讨都是受过良好训练的教师自发组织的。在笔者的课堂上,经常采用这样的授课方式,学校质评部门的督导组教师也曾经旁听交流,大多数成员还是能够接受认可的,但也有一些督导教师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与传统的、教师主讲、单向的教学方法差别过大,课堂没有了原来的模式和规矩,容易让一些不够自律的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其二,硬件设备投入不足。在教室设计、图书资料配置、经费安排等方面尤为突出,有研究者从细节上分析对seminar不利的因素,“目前,大学教室桌椅的成排设置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3],事实上,小到桌椅和多媒体设施的配置,大到理念和经费上的支持,是真正搞好seminar教学的支撑条件,但现在这方面很欠缺、很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教学管理者应当加强对seminar的重视,适当的时候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教师对开展得好的地区、学校进行考察,要在学校、学院、系部、专业、课程等多层面进行设置,要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同时在资金、设备等方面亦要进行重点支持。
2.学生难以进入状态。笔者的就“西方文论”开设的seminar虽然经过了周密的思考和课前设计、准备,但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效果不明显,而且受到学生的抵制。仔细分析学生方面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不习惯。在进入大学之前,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们都是在教师讲授加习题的模式下学习,已经形成了学习方式的惯性,改变起来需要一个过程。其二,懒惰。即使一些着名思想家,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听说其名字和学说,课前阅读量大,许多人没有完成或没有认真完成,在习惯的驱使下,有些人甚至根本没读。其三,表达能力差。在讨论中这一点表露得特别明显,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其四,资源匮乏。一个课堂有二十余人,每个人拿到的阅读书目是一样的,比如《纯粹理性批判》,学校图书馆藏书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以上原因导致前三次seminar并不成功,通过分析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其一,不管学生们能否进行充分流利的表达,还是要求每人讲述不少于八分钟,提问不少于两个,不得重复,这样“赶鸭子上架”的办法效果非常好,有一些学生在第四次课上就有了不俗的表现。其二,搜集了大量的网络资源提供给大家,以解决资料不全的问题,许多免费的网络学术资源,学生们根本从未听说,这就要求学生提供了。其三,进行适当的评比,如与课程成绩进行挂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好,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式。
3.课堂之外没有形成氛围与习惯。seminar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但它同时也是一种独立思维的表达,但在现在的运用只限于课堂上,课外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即使有组织演讲比赛,但其对于个体的塑造作用远逊于seminar。而课后无论是学校、社团还是学生自行组织的学术活动极少,所以课堂上锻炼出来的思维能力与方式难以得到良好的运用,seminar的效果也就在时间递变中冲淡。针对这种情况,要求从学院和专业的层面组织更多的专业内部、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要开发一些网络平台,学生们一天都会有几个小时在上网,可以在网络上就公共问题和学术问题组织讨论,从而使seminar的效果得以发挥。
4.教学效果无法进行评估。seminar教学在长期的实践中表明其对于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提问能力、对话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甚至社交能力等方面都能有所改进,对于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有目的地进行知识和思维技能的储备具有极大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生与发现是渐进式、点滴累进式的,而且学生的个体差异极大,这种效果在表现形式上也差异极大,因此对于其进行量化的、客观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技术难度。比如在“西方文论”课程中,通过“实践理性批判”的教授让学生们产生了对于“道德律”的敬畏从而使其生活态度朝良性改变,其思维方式变得中立和理性,这些效果是无法用数据评价的,取决于周围人士的感知。
四、结语
面对这一情况,要求我们对seminar形成一种理性的、冷静的认知,它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技术,但我们不能把它“技术化”,要深刻理会其背后蕴藏着的独立批判、自由评价精神,让它成为一种不证自明的教学系统,而其效果则会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而不是表现在一年两年的数据评价里。
seminar教学法在国内属于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和应用系统,通过对其适应条件和主体要求、应用中的问题和对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对于“研究型”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它可以塑造出研究型的人才,seminar的质量也是一个研究型大学的标志。因此,虽然这种方式目前应用不广,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它必将成为一种通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静慧“.席明纳”教学模式:优势、功能及其实施原则[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2]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
[3]尹素琴“.seminar”教学法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1,(15).
结语回顾女性主义文论视域下他者(Other)思想探析论题的研究历程,我们明确了近代哲学以多种方式突破理性主体,建构新主体为研究本论题的思想背景。同时确立了解构哲学否定主体性哲学为研究该论题的哲学基...
强制阐释论是张江教授新近针对当代西方文论提出的一种论,与此论针锋相对的也是由他提出的本体阐释论.两论紧密相关。在张江看来,如何对待文学或文学性,是区分和隔离两论的关键所在:前者反文学或文学性,后者则以文学或文学性为文学理论批评的旨归。据说,...
强制阐释是中国社科院张江教授2014年提出并在多篇文章中倾力阐释的概念,主要用来指证20世纪西方文论的背离文本话语,消解文学指征,以前在立场和模式,对文本和文学作符合论者主观意图和结论的阐释这一主要特征和根本缺陷。①它已引起国内和国际学界的...
一、引言从本科阶段的现状看,文学类专业的当代西方文论课的重心往往被置于知识性要点的讲述之上,如社会时代背景、理论家的生平与着述概要、流派的主要观点等。严格地说,这实际上并非是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向,反而会使文论教学脱离理论原典及其文化内蕴,...
摘要西方女性主义文论语境下他者思想探析是在解构哲学否定主体性哲学的哲学基础上对西方女性主义文论语境下他者概念运用的考察研究。本文通过对传统女性主义(西蒙娜德波伏娃)以及后现代(法国)女性主义文论他者概念的运用梳理考察,以期实现在以解构哲...
第一章从西方文论到比较文论一、西方文论的研究方法张隆溪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就读研究生,开始了对西方文学的系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新时期的文学学习离不开文学理论,而受当年极左思潮影响,文学理论主要呈现出机机械反映论,资料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