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只五彩缤纷的蝴蝶,不管追得上追不上,最起码,我们被蝴蝶领到了春天的菜园。”诗人严力是这样形容诗歌的,我看用来说文学,也不为过。梦想,一直是文学的精髓; 文学与梦,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作者而言,他们运用想象加工现实,通过文学作品勾勒、甚至创造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 对于读者而言,他们在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丰富着自己的情感体验,不知不觉接触到另一番广阔的世界; 对于任何一个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人,文学唤起了心底的人文情怀,在物质化的现实世界让他们感悟、扞卫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造梦的文学创作者,他们编制了另一个世界
可能是基于对现实生活境遇的不满,或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抑或是复杂的喜忧参半,文学创作者们开始勾勒他们心中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除了地面上的高楼大厦,还有 “飘在空中的寂寞”;除了林荫路上的脚印,还有人们记忆的烙印; 除了水面上的微波,还有人们心底的涟漪。
我想在绝大多数文学创作者看来,文学本来也没有必要分流派的,只是用灵感之源注灵感之泉,润泽需要滋润的心灵罢了。梦想几乎是不分种类、没有界限的,它只是单纯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家通过文字,向人们呈现出他们认为的世界该有的样子,而只个世界往往是与众不同的。无数个不同的世界相交织,构成了异彩纷呈的文学世界。这样一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二、圆梦的文学解读者,他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文学作品完成后,作家的造梦工作结束。而文学作品真正的生命力是读者赋予的。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一千个读者对一个故事的解读,他们通过一样的描述,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其实,文学作品不过是一把钥匙而已,打开了读者封存的想象空间。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知经验和理性常识,也对作品作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完善和再创造。
文学作品虽然本身的形式多样,但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离不开编制梦想。这些文学世界里的梦让读者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世很多已知和未知的融合。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不再以物质实体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各种精神实体的形式存在。人们尽情地在精神的海洋里畅游,基于自己的想象,以作家的作品为笔,勾勒、甚至刻画自己心中的另一番天地。
三、潜在的文学感染者,他们创造新的生活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浅阅读方式成为流行。与品味经典作品相比,人们更愿意低头读手机上的段子。物质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也更多地在意事物的效益,可是,这并不能否定文学的价值。文学的价值,是不能完全通过实际的量化标准衡量的。因为它是意识形态的高度抽象化产物,它的呈现方式和作用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
无论意志多么坚定,思想多么深刻,心灵是柔软的,坚强的内心也不例外; 高度效益化的社会生产方式要求社会成员像螺丝一样运作、按契约规则办事。人们在这样的暗示下开始紧张而忙碌日复一日的劳作,可是,心灵是柔软的,是需要滋养的。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深刻揭露社会生活的本质,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是培养道德情感的有效方式。”①多媒体和自媒体时代,文学也不再局限于书本。声音、视觉的融合、光影的对比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不断地刺激造梦家们编制梦想的热情,不多地开拓受众对想象的疆域。这又是文学的一次革命,文学的实质是运用想象,编制梦想,同时,创造、创造、再创造。作家创造新的世界; 读者创造新的作品; 而大众,创造新的生活。
四、结论
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是有它独特的价值的。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编制梦想,对个体起教化作用。无论是作家、读者,还是普通大众,都能通过文学创造出另一番天地,让人们的内心更加丰富。在越来越讲求功用和效率的今天,文学的作用会被质疑,不足为奇; 但它的真正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
一在罗宗强的文学思想史研究中,历史还原是他反复提及的核心理念。这个理念是针对当今古代文学思想史和古代文论研究中某些对古人的过度阐释和不当转化而发的。他反对用现代的理论任意附会、装扮古人,把古人文学思想不当地现代化。在1999年发表于《文艺研究》...
郭绍虞先生在1980年11月5日《人民日报》撰文,他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时我国多民族文艺理论研究现状:较多注意汉民族的理论而较少注意兄弟民族的理论。这种情况,近年来已有所改变兄弟民族的文艺理论也有所发现。但是,总的说来,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还需要有人...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精选几篇关于文学评论论文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一、引言。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盛行,给经典文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学经典在不断的平面化、娱乐化和商业化过程中,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崇高的审美价值以及高尚的人文关怀等价值被不断削弱。在这种情况下,经典文学陷入了尴尬的生存境地。然而,大众文...
第1章米勒对文学语言和文本的认识在漫长的中西文论长河中,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围绕文学是什么所进行的思索从未停止过,它一直伴随着人们探索文学意义的脚步前行。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存在,其自身一直散发着神秘而不确定的光彩,这种光彩使得人们很难...
一、文学史如何可能?谈论文学理论的历史,还是要从文学的历史说起。这是一个大问题,需要专门谈,但我想在这里提示一个大意。学界都熟悉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事件。这个说法受一种三分的逻辑所支配:历史=个别;哲...
作为作家的沈从文,用抒情、唯美、自然的笔触,创作了大量引人注目的小说,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作为批评家的沈从文,用平静优美的感悟式的散文化语言表达了他对评论对象的品味。从他的《沫沫集》等一系列批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
学术思辨最终总是要同现实的人生发生关系,这是大多数人认同的道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认定,理论研究的...
近年的文学地理学研究, 已经展示出蓬勃的活力, 成为中国文学研究中极具发展潜力的学术增长点。但是在其学科归属、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建设尤其理论体系建构等方面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层的理论探索。...
勒克莱齐奥是法国当代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23岁时出版的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荣获法国雷诺多文学大奖,至今已经出版包括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翻译等在内的多体裁作品四十余部。他的作品被译为至少17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