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着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奥裔英国人,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多年以来,各国出版的哲学论着言必称维特根斯坦,他提出的两种哲学观在世界哲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行为乖戾怪异,着作也晦涩难懂,但其历史地位却是无法撼动的。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发展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其思想主要来源于弗雷格和罗素,强调以逻辑构造世界,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澄清命题的意义。代表作为《逻辑哲学论》。后期,他受到摩尔、莱姆塞、毛特纳等人的影响,注重使用日常语言,强调语言的不同用法和语言的约定性质。代表作为《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的前后期两种哲学都对分析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逻辑哲学论》的基本思想被维也纳学派所接受,经过石里克、卡尔纳普等人的工作而最终形成了强大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哲学研究》中表达的主要思想在日常语言学派那里产生了强烈共鸣,并使整个分析哲学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图像论
维特根斯坦的前期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他在《逻辑哲学论》中所阐述的关于命题与世界关系的“图像论”.根据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任何事物都必须存在于原子事实的空间之中,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就是原子事实的存在。
他强调原子事实不是指简单的对象本身,而只是对象的存在方式或者说逻辑结构。它在逻辑中成为一种图像,后者描述着原子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图像与它所描述的对象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这种逻辑形式不仅是原子事实的存在方式,而且构成了逻辑图像的本质。图像本身是无意义的,但它们可以描述原子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也可以反映原子事实的真与假。由于图像是在逻辑空间中描述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因而图像就是现实的模型,图像中的组成要素代表了现实中的对象,而图像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必与现实中的对象或事实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图像就是一些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起来去描述现实事实的逻辑形式。
所以,每一种图像都是逻辑图像,逻辑形式是逻辑图像的本质特征。维特根斯坦认为,这种逻辑形式表达了事实的逻辑结构,即简单对象在事实中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结构或关系就是“思想”,而在逻辑中表达的思想就是命题。因此,命题是事实的逻辑图像,而思想则在命题中得到表达。命题反映的是事实的逻辑结构,它以词的连接方式反映了事实中事物之间的连接方式。命题作为一种逻辑图像与事实的关系是投影与被投影的关系,也就是说,词在命题中的连接方式对应着对象在事实中的连接方式。正是由于具有相互对应的组成结构以及相似的组成部分,命题才能作为逻辑图像投影着事实。
维特根斯坦图像论的主旨,在于把命题看做是关于事实的逻辑图像,通过分析命题来最终揭示世界的逻辑结构。因此,对命题作用和意义的阐述在《逻辑哲学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维特根斯坦图像论的主要部分。
二、语言游戏说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核心内容。维特根斯坦提出,我们使用的所有语言实际上不过是如同儿童玩耍的游戏或人们常玩的其他各种游戏。他写道:“我将把这些游戏称之为‘语言游戏',并且有时将把原始语言说成是语言游戏。给石料命名和跟着某人重复词的过程也可以叫做语言游戏。想一想在转圈圈游戏中词的大部分用处。我也将把由语言和行动(指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那些行动)所组成的整体叫做’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描述了大量语言游戏,但他并没有对语言游戏下明确的定义,他认为正如“游戏”概念无法定义一样,“语言游戏”一词本身也无法定义。我们只能从各种语言游戏中感受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他针对关于任何定义都是对被定义者的一般性和本质性东西的概括这种本质主义思想,提出就语言游戏而言,并不存在这样的一般性和本质的东西。传统哲学的错误就是试图追求现象背后的本质、个别中的一般、差异中的一致,以致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无法回答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万事万物本来就是多样的,我们使用的语言也是具体的、个别的,没有适用于一切语言用法的共同的东西。所以,弗雷格、罗素以及他前期所追求的那种理想的人工语言完全是一种幻想,根本无法实现。我们所要做的只应是考察各种不同的具体的语言游戏,从中掌握语言的不同用法。而且一旦我们回到了日常语言的使用当中,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恼人的哲学问题也就消失了。同样,我们对语言游戏也只能描述或显示,但不能解释或说明。事实上,《哲学研究》就是对各种语言游戏的描述和显示的总汇,是对它们所做的“风景速写集”.
根据维特根斯坦的描述,语言游戏具有如下明显特征:
(1)它具有自主性,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对象,而在于使用的对错与否;(2)它不需要用其他的目的或标准来证明,也不是任何推论的结果,而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需对它加以反思;(3)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能把它们归结为某种单一的本质;(4)它必须遵守规则,不同的规则带来了不同的游戏,也决定了不同语言的用法。这些特征集中反映了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前后期两种哲学的关系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与前期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抛弃了用逻辑分析的手段建构世界和命题的逻辑结构的理想,从对命题意义的静态的逻辑分析转向了对语言用法的动态分析。维特根斯坦本人曾建议,在阅读他的后期代表作《哲学研究》时最好对照《逻辑哲学论》,以期清楚地看出其与前期哲学的明显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为:(1)否认存在一切命题共有的逻辑形式,抛弃了原子命题的独立性和关于真值函项的论题;(2)对逻辑原子主义的形而上学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从日常语言的实际使用出发,指出了这种形而上学的根源在于错误地使用了日常语言;(3)彻底抛弃了命题的图像论、语言与实在之间的同构关系和关于命题及其他所描述的事实之间关系的整个看法;(4)否定了逻辑形式的存在,强调日常语言表达式的语法结构和使用规则;(5)完全放弃了前期那种视逻辑分析为哲学主要任务的哲学观,提出哲学的任务应当是对日常语言的语法规则的研究,仔细考察句子和语词在不同情形中的不同用法,并根据它们的使用来确定它们的意义。
维特根斯坦的前后期思想之间的这些重要差别有时常被认为是二者完全对立或截然不同的。其实两者之间仍有“家族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两者关心的主题都是对思想的语言表达,而不是传统哲学所讨论的思想本身;两者都把哲学理解为一种活动;两者对哲学问题的处理方式上相似,都把哲学问题的出现看做是思想混乱和理智疾病的产物,因而,解决它们的方法不是根据问题的要求来回答,而是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而最终消解它们,由此表明它们的出现是不合理的或是违反了语言正确用法的结果;此外,在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关于“可说的”与“不可说的”东西的看法上、在对待形而上学的态度上,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都存在着一定的连贯性。
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是一个整体,不论是前后期思想,他都在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去显示或言说不可说的东西。前期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将不可说的东西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划定存在和显示之域;后期哲学的任务是通过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将不可说的东西显示和言说出来。不论他倾注多大的力气来构建逻辑语言或分析日常语言,都没有离开这个中心思想。
【参考文献】
[1]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陈嘉映。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J].现代哲学。2006(5)。
[4]刘龙根。维特根斯坦语义理论刍议[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5)。
[5]史洪飞,刘洪俭。超验形而上学: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研究的一个视角[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