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叔本华的哲学背景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主要受康德、柏拉图和佛教哲学的影响。
1.1 他从康德那里拿来"自在之物",认为"自在之物"就是意志就是世界的本质
康德的"自在之物"指本身是不依赖于我于我们,不依赖于我们的认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这样"自在之物"的非对象性使我们既不能对其有所断言,也不能对其有所怀疑,这就使"自在之物"本身对于我们成为一种多余之物。叔本华看到了"自在之物"的这种缺陷,对其进行了继承和改造"那认识一切而不为任何事物所认识的,就是主体。因此,主体就是这世界的支柱,是一切现象,一切客体一贯的,经常作为前提的条件,原来凡是存在着,就是对主体的存在。"这样叔本华用主体取代"自在之物",为意志的产生提供了前提。
1.2 他从柏拉图那里拿来"理念",认为理念是意志的直接客体化,是具体事物的"模式"
叔本华要确立他的真理---意志,不得不借助予柏拉图的理念。理念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感觉事物是多而理念是一,它作为其自身是永恒不变得自我完善的整体。所以,理念不仅不受事物的影响,而且理念和理念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因为理念是绝对的自身存在而不可能变为他物。
1.3 他从佛教哲学那里拿来悲观主义、禁欲主义和xuwuzhuyi
叔本华认为认识的主体和欲求的主体是合一的。他用主体的欲求代替主体的认识,用欲求的主体代替了认识的主体。这样康德那不能为我们所认识的"自在之物"在被叔本华归结为主体后,又被归结为欲求的主体,进一步确定其意志真理观。
2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
2.1 人生就是痛苦
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我的生存意志冲动,生存意志就是一种生存的欲望,而欲望本身就是不满足或匮乏感。由此而产生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产生残暴和欺诈,产生一切痛苦。既然欲望的结局就是痛苦,因而人生的本质也就是痛苦。
2.2 彻底否定生存意志是人生痛苦解脱的唯一途径
认为叔本华,生存意志的肯定或存在导致了人生的痛苦。那么要解脱痛苦,唯一的途径就是彻底否定生存意志。他写道:纯粹没有意志的认识,总是唯一纯粹的幸福,在它之前既不会有痛苦,也不会有需要,在它之后也肯定不会有后悔、痛苦、虚无和麻烦。
3 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启迪
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确实艰难。这个世界上有大量的痛苦和不幸,例如工作学习压力大、忍受病痛的折磨、亲朋好友的逝去、最信任的人的背叛等等。面对这些,处在社会中的我们会难过伤心,会怨天怨地,甚至是怀疑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同时会遇到飓风、台风、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在大自然面前,大多数的我们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强忍着内心窒息的疼痛。
面对这些我们该怎么办?了解、理解、运用科学知识也许能减轻这些灾难。但是,对于像叔本华那样所确信的宇宙从根本上是难以满足的欲望这样的问题,它能够提供解决的希望吗?当然不能。然而,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
我们在这个世界可以拥有亲情、友亲、爱情;可以用自己的头脑创造财富;可以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不是很有意义吗?不是很快乐吗?只要我们用不同的态度去认识叔本华的观点,那我们会有不同的感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或事值得我们珍惜、留恋,让我们感到幸福和快乐,让我们有所期待。人生是痛苦的,是因为我们有所欲望,正是这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者是这个欲望得到满足了但下个欲望又油然而生了,这样就让人感到痛苦。但是,正因为这个永远得到不满足的欲望激发了人类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人的创造力,让我们的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正是因为这个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使人去实现一个个无法满足的理想、目标,使我们的生命力体现在这个不断的追求中生生不息,永远充满活力与激情,来达到生命的价值与可贵。面对痛苦,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好的是勇敢的面对、直视它最后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它。
纵观叔本华整个悲观主义哲学体系,他以意志和表象的理论为哲学基础,并将其运用于人本身,从而得出了人生本质是痛苦和无聊的结论。在这一体系中,核心是痛苦、无聊是人生本质,而对生命意志的否定则是必然的结论。叔本华这个悲观主义固然会引起学术界的争议,甚至对叔本华其人的否定,认为叔本华因为自己的家庭父母的不幸而全盘否认整个人类社会。但我们得正确认识叔本华的观点。去读去理解一个思想家的观点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他的思想或着作,甚至站在他思想的对立面去否定去批判他的思想和观点,而是走进这个思想家的内心世界,站在他这个角度去理解去认知,了解他所处的环境,这样才能正真的读懂这个思想家的思想,才能真正了解一个思想家对于他的时代和后世的价值所在。所以在面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时也应该用这种方法去慢慢认真的走进他内心世界,去感知他思想的魅力与价值。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赤裸裸的为我们揭示人生的痛苦和无意义,他并不是想告诉我们逃避困难与苦难,对人生失去意义,而是告诉我们鼓起勇气,勇敢面对它,选择适当的态度来生活,磨炼处世的大智大勇。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式,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
正确认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痛苦和无聊,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到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于当人们面对与处理痛苦和无聊时是否计较它们。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自己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不至于陷入叔本华所说的"痛苦或无聊"的深渊,勇敢面对,坦然洒脱,正面面对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抗美,胡明。现代西方哲学评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39,45,46.
幸福是什么?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告诉我们:平淡是真,宁静是福。这也许是这位伟大哲人对幸福的理解吧!如今,悲观主义似乎已成为叔本华的代名词。但在我看来,他的骨子里也有积极乐观的一面,而他的幸福哲学观更是...
叔本华(Schopenhuaer,1788-1860),是19世纪德国着名的哲学家,然而在哲学家当中有许多的与众不同。他的哲学观不同于尼采,更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几乎所有的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乐观主义者,而他的人生思想带着明显的悲观主义色彩,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