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

中学化学教学问题及其成因与解决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15 共5844字
论文摘要

  化学作为我国中学教育阶段重要的课程, 其承担着相当的历史使命。 众所周知,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消耗的不断增加, 在未来社会, 我们一方面要面临着水、 土地、 矿产、 能源等资源的严重短缺,另一方面由于污染的加剧, 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在遭到不断的破坏。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 “化学科学及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将日益加大”。 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和现实条件的约束, 现有的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中学化学教学问题存在的特征

  化学学科主要起源于西方教育体系, 在清朝晚期由洋务运动将其引入到中国的教育课程体系之中, 是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供学生学习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化学是一个舶来品,在中国的教育历史上明显要晚于西方发达国家。 除了历史原因之外, 由于现实条件所囿, 我国中学阶段的化学教学也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1. 中学化学教学中缺乏化学史教育

  培根说, 读史可以明智。 其实, 我们不应该狭隘的认为这里的历史只是人文历史, 事实上, 科学历史也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 在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却只将化学中出现的客观概念和知识作为必学的内容, 而对化学的科学历史或者发展史则提的较少, 许多教师对课本中的化学史内容, 只是简单布置学生课后看一看。 他们认为化学史提高不了学生考分, 对升学率不起作用, 甚至对化学史提也不提”。 这种情况具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缺乏专门的化学史课程。 化学史展示的是整个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是化学体系脉络再次展现。 化学的知识只有放置于整个历史发展历程的背景才是生动且有魅力的。 然而当下中学化学课程中并没有包含这一块内容。 第二, 化学家的片段性介绍, 完整性不足。 其实无论科技多么先进发达, 起到主宰作用的还是人。 在化学学科中, 如果离开了伟大的化学家而讲化学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然而中学化学教学中出现的化学家一来数量较少,而来介绍的情节也较为简洁。 除了展现化学家突出的个人贡献外, 对其生平历程, 尤其是如何与化学结缘以及学习化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的描写还非常欠缺。 简而言之, 个性化的化学家形象并没有很好的展现。

  2. 中学化学教学中缺乏思想教育

  学者廖正衡指出, “研究化学思想的发展或化学理性认识的发展, 主要是化学理论和概念的演化过程, 将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化学的发展规律, 深刻理解化学的理论和概念, 汲取有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 化学思想主要以物质的化学组成、 结构和反应等三大理论体系为支撑的。 这三点虽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所提及, 例如, 简单介绍物质的组成, H2O 是由 H 和 O 组成的。 然而这只是知识性的介绍, 对化学如何通过宏观的实验现象切入到微观世界中的反应机理却没有深刻的解释。 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困惑, 我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用? 因为学习这样的知识事实上对显见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然而其背后却有这样深刻的含义, 这是一种思维的拓宽和机理的再创。 我们在学习这些早已生成并无多大现实意义的知识时, 如果不挖掘化学知识背后的深刻思想价值, 那么学习会陷入一种自我虚无的状态, 导致了认同的偏差, 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本质意义, 即获得一种新的思想。

  3. 中学化学教学中缺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 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成了重中之重, 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核心之一。 然而在学者调查中学实际教学情况时却 “发现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落实得不是很好, 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想到了砍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 认为它可有可无; 有的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就直接从教学参考书上照搬, 课堂实际教学中并不进行落实;有的教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随意性很大, 往往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实施……”

  调查虽然并不是完全直接的针对化学教学, 然而根据实践经验, 这些现象在化学教学显然也是普遍存在的。 事实上在化学教学中加入情感态度的教育也是对德育重要的支持, 是实现中学德育的有效载体之一。 然而, 在中学化学教学的普遍缺乏情感态度的教育则会对学生未来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一点, 目前无论是在化学教学思想意识上还是在行为实践上都存在的很大的不足。

  二、中学化学教学问题形成的原因

  中学化学教学出现前文所描述的各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观念落后、 评价机制僵化以及应试心态过重都是催生教学问题的重要因素。

  1. 中学化学教学问题的根本原因: 教育观念落后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中, 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传递知识。 “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 培养出的学生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只能在家长或教师划定的条条框框内进行, 不敢越雷池半步, 致使学生过于严谨, 尊崇权威, 思维定势, 创造性思维薄弱。 学生被动学习, 成了装知识的容器, 忽略了主观能动性, 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样, 这样的观念价值也渗透在化学的学科教学中。 首先, 将化学的学习简化为化学知识的学习。 化学是一门科学, 除了显性的化学知识以外, 还有隐性的化学学科思维和化学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然而, 在我们中学化学的过程中, 却有意无意的将后者忽略, 这明显是一个重大的失误。

  其次, 化学教学规避了创新与挑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核心内容的基础学科。 然而除了实验以外,化学还有 “试验”, 就是对已知实验之外的创新挑战。 然而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 要么以安全为理由, 要么以考试为借口, 总是在逃避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 将试验抛之脑后。 最后, 将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隔离。 学习化学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而服务的。 然而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具体考量, 而将化学中各种问题进行绝对理想化的处理, 比如不计成本的来消除污染显然不符合生活常理, 然而却时常将这样的选择方式置于教学之中, 显然没有注意到对学生实际生活思考能力的培养。

  2. 中学化学教学问题的关键原因: 评价机制僵化

  化学教学并不是一个自由散漫、 随心所欲的行为过程, 其有着外在较强的约束和控制。 目前,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然而事实上传统的评价方式仍然在起着主导的地位和作用。 “纸笔测试历来是简单有效的评价方式, 但在命题时我们的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 往往不自觉的就以旧教材的教学要求为标准进行组卷, 甚至直接从网络下载试题, 不做任何修改。 这样既不能达到教学信息反馈的目的, 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也有教师认为新课改的纸笔测试就是个形式, 命题时全部选用教材原课题, 原封不动的照搬, 这样的测试, 同样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 评价机制的固化僵化对化学教学情况的改善起到了强烈的阻碍作用。

  由于对化学教学的核心价值存在判断误区, 认为化学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导致 “有些教师对教材的深广度把握不当, 仍然按照原来的高考标准和课程要求来处理必修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内容, 随意扩展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 ‘越位’ 的情况很普遍”。 所以, 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频发, 可以说评价机制的僵化是逃脱不了责任的,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打破旧有的评价体系, 使得教学评价能够走向真正的合理和多元。

  3. 中学化学教学问题的直接原因: 应试心态过重

  有学者研究发现, 目前在我国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过度教学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重要推力之一就是应试的功利心态。 “应试功利心态使学校、 家长和社会对化学教师的过度期望是化学过度教学的又一个原因。”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 追求应试的能力是一贯而传承之的。 我国历来有 “学而优则仕” 的传统, 对于读书人来说, 通过考试并成为国家的官员是每个人终极的梦想。 倘若不能将自己平生所学兜售于 “帝王之家”, 人生便是失败的了。 其次,教育演变发展到今天, 固然在形式上发生了众多的变化, 但是其根本用意或许还是沿袭了传统的要求, 只不过演化为 “读书改变命运” 了。 但是改变命运是普遍的愿望, 大家需要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手段, 于是考试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考试一方面是较为有效的手段, 另一方面考试将相对公平做到了极致, 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化学虽然是近代新兴的学科, 但是引入中国之后事实上并不能逃脱这样的藩篱, 仍然被同化到如此的体系之下。 不过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所有的课程教学都面临着深刻的改革, 以往灵光的方法一直在遭受着其是否科学的质疑, 如果化学仍然寄生于这样的思维之中,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践踏和贬低。

  三、中学化学教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研究或许有批判的必要和解构的价值, 但是根本所追寻的还是走向建构。 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描述和造成问题原因的分析其最终走向还是渴望可以为中学化学教学进行策略构建。

  1. 结合素材, 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把课程目标划分为三个领域,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方面包含对自然科学和物质形态的理性认知, 另一方面也是对人文社会和自身发展方面的观照情怀。

  可以说新课程背景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将化学教学的目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再具体教学实践中, 学者吴燕娜认为主要可以利用 “兴趣教育; 热爱祖国、 热爱集体教育; 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意志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安全教育以及社会热点教育”的手段来开展和进行。 具体展开来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辩证思维。 化学的发展那一方面给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帮助, 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所以,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其双面特征, 偏向任何一方都是不太妥当的。 第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追求。 尽管化学给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将化学弃之不顾, 从本源上来看, 最终还是要依赖化学解决化学问题。 对于已然造成的空气污染、 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 其根本还是需要利用化学手段来解决。 所以, 化学带来的问题只是暂时性的, 关键还是在于人对化学的掌控和把握。 第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还是较为抽象的, 如果需要中学生对其能有效的进行把握还是需要一定载体加以支撑。 但是载体的选择方式一定要突破以往思维的藩篱, 例如单纯以考试或者安全为导向的, 这里不是说考试或者安全不重要, 而是说对考试和安全能够进行积极的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2. 联系过往, 增加化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化学科学带来的是知识, 而化学史则给予人以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此外, “化学史也是一部化学研究方法的历史, 结合化学教学内容, 运用化学史实培养学生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是很好的材料”。

  要做好化学史教学的工作, 一般遵循几个步骤: 第一, 注重整理化学发展的关键历史节点。 化学的发展主要是经过了古代化学、 近代化学和现代化学三个阶段。 古代化学主要以实践和经验为主, 是一种较为感性的化学认知。 而走向近代化学则经历了16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 其中逐渐摆脱了炼金术的束缚走向了系统化的元素理论。 而进入 20 世纪以后, 由于物理学的介入, 化学就更加的微观化、 精密化和定量化了, 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这些历史节点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动力。 第二, 注重化学家的完整介绍。 纵观我国的化学教材, 对化学家的介绍只是简单限于其贡献在哪里, 而其生平乃至个人遇到的挫折甚至是缺点等都非常少的提及。 这使得学生普遍认为化学家离自己较为遥远, 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第三, 注重化学失败的教育学习。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 是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 失败自然不可避免。 然而我们所涉及的化学史教学大多是成功的历史, 对其中曲折困难则提及的较少。 这使得学生对化学的认识过于简单化了, 缺乏合理的认知态度。

  3. 发展导向,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教育本质属性来看, 教学的真正目的既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也不是简单的应付考试, 而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样来看, 学生就成了主体,我们的教学不在于告诉学生应该知道什么, 而是自己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化学实验是一项精密的操作, 条件的略微改变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此外,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以及条件也是遵循着节约便利的道路不断改进, 化学其实不是静态而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 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应该最主要的就是“能不能换个条件呢”, 或者 “这样为什么不可以”,而不是 “哦, 我知道了”。 要培养学生如此的问题意识, 就要做到几点: 第一, 营造课堂民主的氛围。 很多在学生在自我问题意识方面其实有着很强的主动性, 然而由于整体的课堂氛围缺乏民主气氛, 教师的一言堂行为倾向比较明显, 导致学生出生有疑问却不敢言出的担心。 所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 “教师要多一点宽容, 少一点讥笑; 当学生所提问题让教师难堪时, 要多一点理解, 少一点责备; 当学生为了表达一个问题急得面红耳赤时, 要多一点鼓励, 少一点不耐烦”。 第二, 培养学生发问的能力。 问题的提出是认真思考的结果, 而不是随意的表达。 在化学教学中新知识的不断涌现, 学生可能在接受消化化学知识的时候出现困难。 但需要强调的是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不只是简单的态度问题, 同时需要大量技巧的培训。

  中学化学思维是新的比较独特的逻辑体系, 教师如果不对学生发问的能力进行提升, 那么学生的学习质量很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故发问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 第三,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来源, 也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基础条件。 在化学课堂上, 教师要全力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引发认知之间的冲突, 使之形成问题意识, 让学生感到确实有问题要问, 并且勇于问, 喜于问。

  参考文献:

  [1] 孙树萍, 阮文举, 张振民. 化学教学中 STS 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 教育研究, 1996 (12): 69-72.
  [2][10] 许青锋. 化学教学应重视化学史的教育[J]. 基础教育研究, 2008 (2): 44-45.
  [3] 廖正衡.化学思想的发展[J]. 科学、 技术与辩证法, 1986(3): 47-53.
  [4] 王秀红, 吕微. 中学化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J]. 化学教育, 2007 (1): 23-24.
  [5] 李乐萍. 更新化学教学观念 加强创新教育[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6): 122-12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返回:化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