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必修基础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渗透到医学学科的各个领域,成为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以及临床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生化实验教学质量, 进行教学改革就是生化实验教育工作者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目前,生化实验多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具有直接明了的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效果受影响。为此, 本教研室结合新兴医学院校的特点,对生化实验的教学进行了一定探索并总结以下几点体会。
一、优化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学会分析、研究和排除实验中出现的故障、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设立综合性实验项目如: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及其含量测定;质粒 DNA 酶切、连接、转化及重组体筛选等。内容包括了电泳、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质粒的制备等。这些实验内容难度中等,一般涉及多个知识点,相互有联系的实验重新整合成综合性实验,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在一个实验中系统连贯的体现出来。 同时,减少了重复学时,也可节省实验耗材,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开展设计性实验时,可向学生布置实验题目,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细化实验方案。 教师审阅后,学生即可展开实验。 从溶液的配制到具体的各项操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操作方法和出现的错误进行讨论和分析, 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实验目的,严格要求学生
实验课是理论的延伸,同时又是巩固运用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的学生懒散随意,在实验操作时不按要求操作,严重影响了实验课堂秩序和实验教学质量。 因此,要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学习意识。
(一)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
课前预习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学生不仅要预习实验的各项内容,更要预习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通过课前提问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再做实验,就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规范示范操作,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规范的操作,是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研室在每次实验前都要进行预讲预做。 对整个实验过程从讲授开始到实验操作, 完全按照上课流程演习一遍, 这样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试剂的纯度、仪器的使用温度、操作熟练程度等。通过预实验,及早发现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了解实验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在第一次生化实验时就应使学生学习规范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玻璃仪器的清洗、刻度吸量管及微量加样器的正确量取、溶液的混匀法等,然后学生再通过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同时,每次实验教师进行巡查指导,纠正学生错误操作,为今后的实验及科研打好基础。
(三)及时小结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每次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对不成功的结果启发学生分析,剖析失败的原因,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研室为各实验室都配备了一本记录本, 记录实验课及实验报告中学生出现的相关问题, 在本次或下次课前针对这些问题给予解答, 通过及时的进行反馈进一步将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三、改进考核制度,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改进评分制度,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教研室将实验成绩以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并入学科总成绩。实验成绩由课堂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考试成绩构成。课堂操作成绩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听课情况、动手积极与否、操作有无错误以及结果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也可在课堂上抽查学生做某一项实验操作,考察学生对实验技术的熟悉及掌握情况。在本次课后结合出勤,对每位学生评分。学生在实验完成后, 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对本次实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并总结,教师再对其点评、计分。 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及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记录,并在下一次实验授课前进行统一反馈。 最后,在本期实验课程结束后,组织实验现场考核,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四、开放实验室
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提供实验平台,如场地、试剂、仪器设备等,配备教师进行全程指导, 内容为现阶段所讲授的实验内容及其拓展与延伸。 实施时,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可以选择实验室提供的实验项目,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进行相关的研究。 通过开放实验室,弥补部分专业实验学时有限的缺陷,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不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为医学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贾 连群 、柳 春 、王 艳 杰 等 . 《 生 物 化学 》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
[2]刘美玲、刘立鹏、田智等.医学 生生 物 化学实验兴趣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
[3]梁亦龙、谢永芳、舒坤贤等.改革 生 物 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科学,2008(1).
无机化学是针对医药类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一年级医药类学生与医药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计量素质和基本实验素质的必修内容。该门课程不但为后续临床教学实践中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浓度调控以及药物的合成、鉴定和配伍等内容的应用提供重要的...
一、问题的提出物理化学是许多化工类专业的基础课,它后继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与这些课程形成整体化学知识结构,并成为其核心。由于物理化学在本科高校化学化工专业所处的地位,物理化学除了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物理化学理论和规律,打下坚实...
目前,化学面临人类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巨大挑战.传统的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数不清的物质产品,不断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需求,使人类今天的生活丰富多彩.可以说化学工业给人类医疗保...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今天的社会教育大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日益普及,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及其提供的相关服务和功能。如何开展网络时代的教与学已经有了较多的论述,但针对化学学科...
1简析综合化学实验化学在我国所有的课程当中,是一个比较基础,同时也比较重要的课程,它的核心组成部分除了理论知识外,还有化学实验,且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也是非常大的。其次,教学者通过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
我国近20年来,高职教育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它的目标定位不同于本科教育,也与普通专科或中职教育有明显区别。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定位在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
医学类专业的主要教学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以及生理类课程等,都和医用化学有较强的相关性。在这些课程的知识体系中,医用化学的内容是必不可缺的。目前医学类院校的医用化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诸如对医用化学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体系和教...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学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能够适应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在培养化学人才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概念。所谓的绿色化学指的是对环境无害,或者是对环境友好的化学,绿色化学融入了生物、物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化学教学作为专业术语使用的一个科学概念。尽管日常语言一定程度上阐述了化学教学一词在论述化学教育问题时的各种含义,但还没有精确到在运用该概念时,大多数人都有相对一致的看法。然而,化学教学概念的清晰,对于化学教学设计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开设的专业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基础化学涉猎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无论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还是在应用技术的研究中,化学的地位都不容忽视。高校中很多专业的学习,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基础化学是作为基础必修课开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