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

《草原酒歌》原创舞的编创思路与手法

来源:文教资料 作者:金汉
发布于:2020-01-15 共3578字

舞蹈编创论文第三篇:《草原酒歌》原创舞的编创思路与手法

  摘要:舞蹈编创是一门综合性的舞蹈学科,主要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舞蹈剧目创作。本文对《草原酒歌》在舞蹈编创中如何运用思路、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问题进行研究,找准舞蹈编创过程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和在舞台上如何体现传统文化,剖析原因,提出见解。

  关键词:编创手法; 艺术感染力; 原创舞蹈;

  蒙古族舞蹈具有深厚的宗教意蕴,是蒙古族人民心灵深处对于生命意义、天地山川的折射和独白。原创蒙古族舞蹈《草原酒歌》,以蒙古族民间舞的八大要素为素材进行编创,整部作品风格新颖,构思清晰,以酒袋、哈达为道具,通过描绘蒙古族男人们在酒会上的洒脱,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敬和生命的思考。

  一、原创舞蹈《草原酒歌》的编创思路

  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那达慕”于每年七、八月份牲畜肥壮之季举行,这是蒙古族人民为了庆收所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大会上的娱乐节目数不胜数,其中的摔跤和喝酒给予了笔者创作灵感,原创舞蹈作品《草原酒歌》即由此灵感激发创作而成。在编创舞蹈《草原酒歌》的过程中,编创者主要围绕颂酒、以酒敬天地和赛马三个场景进行构思,以求较完整地表现“那达慕”的盛况。创编中把舞者对酒的热爱和对天地、民族的热爱进行了提炼、组织及技巧加工。舞蹈节拍融入了蒙古族舞蹈的节奏明快的鲜明特点,表现了蒙古族人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借助“酒袋”舞蹈道具形象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民族特色,有力彰显了蒙古人对天地的崇敬之情和以酒会友的豪迈之情。

  此外,《草原酒歌》中的道具、灯光在制造空间、营造环境、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的编创思路中非常强调道具灯光与舞蹈创作的配合,详情后文将会予以分析。

  二、原创舞蹈《草原酒歌》的编创手法

  1. 原创舞蹈《草原酒歌》的编创结构

  (1)开端部分

  《草原酒歌》的作品开端紧扣“戏酒”中的“戏”,用轻松娱乐、轻捷洒脱的舞蹈动作,增强了舞蹈演员的舞蹈姿态与舞蹈空间、舞蹈动作的联系性。在欢乐明快锣鼓点明显的音乐衬托下,使舞蹈过程中的点与点、点与线、同点与点线完美的配合凸显了出来。腰部的弯曲增强了整体舞蹈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表演过程中腿部的上压和弯曲使表演者的肌肉韧带得以舒展达到软的效果,透露出了蒙古族男性的豪迈潇洒、刚劲有力之美,把作品的感情基调迅速展现了出来,推动了舞蹈作品《草原酒歌》感情基调的发展。舞台上酒袋堆积在一起,适当运用灯光营造出热烈气氛,将蒙古族劳动人民淳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借助动作、声音、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传递给了观众。

  (2)发展部分

  《草原酒歌》的发展紧扣“敬天”的主题。在人声笑语渐弱的音乐渲染下,表演者渐渐苏醒过来,在欢声笑语之后的睡梦中醒来。在这一阶段的编排中注重演员表演的多变性、情绪性。突出表现在借助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刻画出演员在面对草原时的坚定、对家的热爱和对天地的崇敬。将蒙古人喝酒的敬天、敬地、敬你我的喝酒方式带入动作中渲染对天地的敬仰之情。同时又非常注重音乐伴奏发的渲染,通过不同声乐和鼓点的交融和共鸣,营造出动作沉稳有力的感觉。这伴奏显得神圣而富有节奏感,有效调动了表演者表演的专注性。在这段发展阶段的表演中,编排人员注重对演员胯软度的夸张感。胯的软度在蒙古族舞蹈中的作用非常大,不仅可以扩大表演者动作的空间范围,增大表演者动作的幅度,而且对于增强表演者身体下肢的表现力、柔韧性、灵活性具有推动作用。这些动作、声音、技巧的变化正是编排人员在构思创作时谨慎思考过的问题,经过大量实践,发现这些创意性的蒙古族舞蹈技巧对于推动原创舞蹈《草原酒歌》的情节发展、感情基调变化具有促进作用。

  (3)高潮部分

  《草原酒歌》在高潮阶段运用了大量技巧,突出表现在舞蹈中男性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在这一阶段显得格外矫健、灵活,在灯光四射的舞台背景下更具表现力。其中一段的技巧串场运用不仅为舞蹈作品锦上添花,而且充分运用了作为舞蹈专业学生必需的基本专业技能,使技巧与内容二者融合。在这段高潮的舞蹈阶段,突破性的编创在于对伴奏歌词的创作,为歌词加上音乐的翅膀使舞蹈过程中的伴奏富于表情和魅力。欢快、激情又有节奏的旋律令人兴奋不已,增强了舞蹈高潮阶段的影响力。最后一舞段将蒙古族男人们的豪爽、大气等气质淋漓地表现出来,《草原酒歌》舞蹈作品中对“那达慕”描写的生动又逼真,把表演推向了高潮。

  (4)结尾部分的分析

  一部优秀的蒙古族独舞作品仅仅具备完美的开头和完美的中间环节是远远不够的,完美的收尾更能锦上添花。编创人员在编创舞蹈《草原酒歌》的过程中,充分重视舞蹈作品结尾处的艺术功能,依据蒙古族舞蹈的表现力的优点,寻找到新颖独特的结尾方式。即通过高亢的音乐渲染出蒙古族人对美丽家园的热爱之情,通过舞蹈演员肢体、眼神的变化、道具的运用表达出人物丰富深厚的情感。整部作品以“酒”为线,展现了蒙古男人们的性格、信仰和独特的魅力。结尾处又通过道具来点睛,表达出了作品的中心思想。

  2. 原创舞蹈《草原酒歌》舞美的运用

  (1)舞蹈道具的运用

  《草原酒歌》舞蹈道具的运用显得非常简洁又富有形象意义,运用了“酒壶”“哈达”为整支舞蹈道具,为描绘该舞蹈“以酒会友”的宗旨填上了重重的一笔。主要寓意性在于编导想通过“酒壶”,渲染出整支舞蹈发展、高潮阶段的创新、神秘之感。力图从演员的角度,借助一次次敬天敬地敬人的情景、酒壶在舞台前方摆放一排的神秘及最后演员手捧哈达面对观众的友好之情,使作品深深感染观众。

  (2)舞蹈灯光、服装的运用

  《草原酒歌》中舞台灯光的变化必须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必须表现出蒙古族舞蹈“祥和大气,灵活多变”的特点。编排者采用了大面积的布光,强调了侧光、逆光在舞台效果中的作用。为了对《草原酒歌》舞蹈作品特定的环境进行交代和渲染出演员在不同阶段的情绪变化,舞台的灯光具有快捷、灵活、多变的特点,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及时给予演员表演区域明确的视觉补光,使情节及场景过渡得非常自然,通过灯光强烈闪烁,营造出激烈、欢腾的舞台氛围,使《草原酒歌》舞蹈演员们情感表达得更加顺畅、真实。更重要的是本舞蹈通过强调侧光、逆光在舞台中的效果性,更好地体现了舞蹈演员身体姿势的曲线和身体的运动轨迹,更好地营造了作品视觉、情感上的冲击力。作品中运用了蒙古族传统的服装———蒙古袍,蒙古族传统服饰凝聚着蒙古人的民族情怀和审美意识,非常符合《草原酒歌》的主题内涵,带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审美的追求。

  (3)舞蹈音乐的运用

  对于舞蹈中音乐的选择,“创作舞蹈伴奏旋律要从工作目的和对象出发,照顾到律动性、方整性、模拟性和节奏性的要求”。编创舞蹈《草原酒歌》的作品时,编创者严格全面地考虑到了以上方面,通过不同旋律、不同的音乐伴奏把作品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隔和相互连接,使各个阶段过渡得自然流畅。在音乐选择中编创者还充分思考了音乐对舞蹈动作形象性的作用,借助各种乐器进行错综复杂的交融和共鸣,伴随手鼓到鸟鸣、人声掌声一步步推动整个舞蹈作品高潮的来临。舞蹈动作和舞蹈的伴奏形成了和谐的统一性,使《草原酒歌》的主题思想更加凸显。例如,《草原酒歌》舞蹈音乐第一段主要采用杭盖乐队的《酒歌》,这是一首很欢快激情的音乐,旋律的特点具有欢腾不羁的感觉,似乎身临其境,令人们仿佛有一种置身于大草原的感觉。采用《酒歌》作为舞蹈背景音乐的优势在于这首歌曲的创新性,这首歌曲一改传统蒙古族深情、优美的特性,单单保留了蒙古族歌曲高亢的特点,把蒙古汉子潇洒的一面生动地呈现了出来,描绘出了开端“那达慕”的热闹非凡。总之,整个舞蹈与音乐的衔接融合,体现出了《草原酒歌》的中心思想,给观众一种视觉与听觉融为一体的欣赏与回味。

  三、结语

  原创舞蹈《草原酒歌》通过我们根据蒙古族“那达慕”文化特点的长期观察思考进行构思的,比如喝酒摔跤、以酒敬天地、酒后的赛马比赛等场景都在舞蹈动作中呈现了出来。创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原始素材,对真实有益的内容与艺术的抽象进行融合,分析其中的曲异,总结升华出创作结果。这正是编创者在编创《草原酒歌》时谨慎思考过的问题,也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概论(第三版)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2] 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5.
  [3]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审美历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4] 欧建平.中国舞蹈史及作平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5] 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6]徐英.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12.
  [7]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2.
  [8]徐小平.中国民族舞蹈编创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7.

点击查看>>舞蹈编创论文(推荐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苏州市艺术学校
原文出处:金汉.原创舞蹈《草原酒歌》编创设计及感想[J].文教资料,2019(28):75-7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舞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