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现力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身体、动作和神态表达内在感情,是舞者外在的动作和内在的精神气质的完美统一。舞蹈所表现出的感染力,包括它内含丰富的意境和节奏以及品位、情感等等。可见,舞蹈一定要能展示感情、表达思想,缺乏思想的舞蹈动作,也只算是一种机械的运动,不能称之为舞蹈。而舞蹈能否正确而恰当的表达它所蕴含的感情,关键还要看舞者是否具有较高的舞蹈表现力。
另外,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表演艺术,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的刻画、情境的展现、情感的抒发,都要求舞蹈演员具有高水平的舞台表现力。一个好的舞蹈,除了有好的情节,好的动作以及编导手法外,还要求用规范的动作展现出舞蹈的风格和动律,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舞者内心对舞蹈内含、情绪的体验,用感情和激情把舞蹈的美感充分表达出来,让观众欣赏到有情感的舞姿,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感到满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求舞者有较强的舞蹈表现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提高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把握舞蹈作品的感情基调
情感是舞蹈进行的灵魂,在舞蹈中处于核心地位,每一部舞蹈作品都有其要突出的感情基调,或欢快,或低沉,或豪放,或委婉等等。所以,可以简单地说,舞蹈是人类情感流露的一种方式,情感则是它的内容和实质。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能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由于不同的人自身经历的不同,对各种情感的理解不同,那么他对舞蹈作品的态度也会有很不同的反应。但舞蹈要表现出所需要的情感,而表演者很可能从未经历过这种感情,这就不仅仅是让表演者发挥自己的情感了,还要求表演者亲身去体验所饰人、物的生活,尽可能理解这种情感。
在对舞蹈活动的表现中所做出的理解,往往与学识素养、生活经历、情感状况等其他方面都密不可分。一位舞者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学识修养越高、视野越开阔,那么他就会更深刻的理解舞蹈作品的感情基调,更贴切的感受舞蹈中的角色,更容易产生好的舞蹈感觉。例如,只有让学生充分体会和理解蒙古舞的内涵,才能使学生把握舞蹈动作形象的感情基调,情感体现。那种或粗犷、或温柔;或豪放、或含蓄;甚至是强悍而奔放、典雅而端庄等不同风格舞的情感的大方向就能被学生牢牢把握。所以,在舞蹈教学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力;另一方面,在平时基本功的练习中,让学生先来体会每个动作所传达的感情,并将一系列的单个动作进行整合,感受整支舞蹈的情感基调。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丰富舞蹈的艺术情感
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方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细致观察,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学习舞蹈,就应对各类的舞蹈作品进行观察。在观察时提高认知,理解内涵并进行必要的细节记忆,最后提炼、升华,以此来充实、提升自己。同时,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观察各种舞蹈作品的机会,教师可以将观察的方法和要领传授给学生,使其养成善于观察舞蹈的良好习惯。
尽管舞蹈是高于生活的,但舞蹈艺术的根源是生活,尤其是带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所以还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其实,在任何一个民族舞蹈开课之前教师都应让学生了解该民族的属性和生活习惯,不管是通过视频观察还是到当地去观察。以学习藏族舞为例,通过学习之前对藏族人们的观察,学生会发现藏族人由于生活在高原上,因此日常行走过程中上身会不自觉前倾、后仰,而这种体态也恰好是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在了解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之后,学生不仅能很轻松地掌握藏族舞蹈的体态还能感受到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高原地区人们生活意志的坚强。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体验舞蹈形象中的愿望和心情,从而不由自主地表演,这样舞蹈的艺术情感立刻就丰富了很多。情感是舞蹈的生命。舞蹈在音乐的烘托下要表达出它内在的含义时,只有外在的舞蹈动作,是远远不能达到,只有将感情融入舞蹈,观众的心才会跟随舞蹈一起舞动,才能触及舞蹈的精髓与灵魂。丰富饱满的感情为舞蹈的正常展开提供了内心依据,感情与舞蹈的统一创造了真实而美好的舞蹈形象,舞蹈的艺术情感倍增。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舞蹈不单是将精湛的技术技巧展现给观众,更重要的是通过肢体、神情等诸多表现力向观众传递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知。学生通常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只注重动作的规范性、流畅性以及技巧的高能化,却往往忽视了舞蹈表现力的学习和锻炼。以至于在表演剧目的时候会让人感觉想是“有血无肉”的空架子,从而也就失去了舞蹈本身所存在的意义。首先是以身做起,在传授专业技能时,语言要生动、准确、亲切,动作要在规范的同时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和技艺性。形象性是舞蹈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只有生动的、鲜明的、具体的形象才能使人有审美的感知。离开了艺术的形象,就不可能给人以美感。但并不是一切的形象都能引起人们的美感,舞蹈的美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感染性。具有感染性的形象才能激起观众情感上的浪花,拨动观众的心弦,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培养学生内心感情的激发,面部表情的强化,肢体表现力的水平以及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动作与音乐的结合。内心感情的激发是只有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了编导想要传达的思想或作品本身所存在的感情所要表达的东西后,与自己的心灵发生了共鸣,这时候他们的情感才会被激发出来,所以要尽可能的多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的作品和感人的作品,这样可以更容易的把握作品本身蕴涵的感情。
在注重培养学生表现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艺术培养。注重舞蹈课和艺术实践活动的结合,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一定的舞蹈知识学习后,要安排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达到展示舞蹈美的目的。当然,艺术通常呈现出不断分化和不断渗透的趋势。这不仅要求要对学生开展舞蹈专业理论的教育,还要进行历史和文化以及艺术等多种人文学科方面教育,全面增强学生的艺术培养。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高舞蹈的艺术水平
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创新性。舞蹈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艺术水平的重任,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广阔空间。这样才更有希望培养出具有独特艺术审美的舞蹈人才和具有高超舞蹈技术的舞蹈人才。同时,舞蹈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舞蹈艺术从生活中吸取充足的养分和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并且必须经过艺术创新才能以更加充满生命活力的方式展现给人们。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在感受生活、体味生活的同时要大胆创新,使舞蹈跟上时代步伐,展现出舞蹈更高的艺术水平。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即兴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生活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生活感受沉淀到一定程度,在即兴表演中,创造力瞬间爆发,从而才能创造出最符合实际生活需求与特色的舞蹈。这种创新符合生活时代需求的舞蹈,不仅使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得到很大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舞蹈的艺术水平。任何艺术表演,包括舞蹈表演,都属于一种创造行为。即便是舞者试图完全按照编导意图进行舞蹈表演,而实质上其中也或多或少包含了舞者个人的创造行为。在整个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表演者所具有的创造力是极其重要的,整个表演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舞蹈表演者的创造力,所以表演者的创造力不仅不容忽视而且应该必须引起重视。当然,包含舞者创造行为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舞蹈的艺术水平。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还可以从这门综合艺术的其他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其他方面提高舞蹈的艺术水平。
舞蹈艺术的存在是以形体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同时动作要包含丰富的感情。因此,舞蹈要求舞者拥有很深的技能功底,基本功训练必不可少,但是表现力决定了舞蹈的成与败,对于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表现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学实践中,在注重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力、对舞蹈和社会生活的观察力、对舞蹈想象力和对艺术的创造力。通过循序渐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把握舞蹈作品的感情基调,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继而,使学生舞蹈的艺术情感更加丰富,舞蹈的艺术水平更高,最终实现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明显提高,真正实现舞蹈的艺术价值,展现舞蹈的欣赏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晓磊.在舞蹈教学中关于学生艺术表演力的培养的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2] 李娜.论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演力和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5).
[3] 郑玉玲.浅谈舞蹈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从作品的艺术价值角度来分析,舞蹈《孔乙己》的精髓之处在于“古典舞元素”与“个性创作”的结合,此舞蹈所蕴含的“人生情感”与“编创模式”,属于一种随着时代审美变迁而创作的中国古典舞,它的编创摸索出中国古典舞与众不同的舞蹈风格,提炼了具有典型特征的舞蹈...
民间舞蹈是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广泛流传于社会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当前,民间舞蹈创作的生存环境...
民间舞蹈是我国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在当前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重大冲击的新形势下,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传承民间舞蹈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与...
舞蹈包含了音乐、表演、戏剧、文学等多门艺术,是一门综合体艺术。在这些艺术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最密切的。舞蹈可以通过音乐传递感情,表达思想,又可以将音乐的结构运用于舞蹈的动作创作上。编舞者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舞蹈段落的编排,可以说是...
舞蹈能够直观地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舞蹈是美的艺术,充分表达舞者的内心感受,反映的是真实的艺术.在最近的舞蹈比赛中,往往以舞蹈中的难易系数评价舞蹈是否突出.所以,在日常的舞蹈训练中,教师和学生关注的也是舞蹈技巧,对舞蹈自身魅力及其中的感情没...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本质上是人们内心情感通过肢体语言的流露。下面是舞蹈论文题目100个,供大家参考阅读。...
1我国的广场舞蹈沿革背景以及发展情况我国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国家社会经济,随着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政策引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浪潮时代,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当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中的人...
舞蹈艺术是一种技术性极强的艺术门类,优秀的舞者,首先应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较好的体形条件和舞蹈技术能力,这是舞蹈表演的基础.舞蹈技术不是舞蹈的一切,舞者即使圆满完成了技术技巧动作,也还不能完全达到舞蹈表演最终目的.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方面,即艺术表...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独特的社会自然环境,生长着一个由各种舞蹈门类组成的相关舞蹈团体和组织共同聚集而成的大型舞蹈群落,对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用舞蹈生态学的观念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较为明确的分析出其发展机制,为...
四川天府之国西南部,有一块别具特色的区域凉山,汉语或许意喻凉爽的山。在彝族语言诺苏方言中称凉山为诺苏木地,或是宁木,意思为诺苏的家乡。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就生活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