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

乞粒舞形成过程、表演形式与风格特征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5-17 共3333字
论文摘要

  一、乞粒舞源流
 
  关于乞粒舞的起源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源于高句丽,二是源于朝鲜族先世的农乐舞,笔者认为两者并小矛后,虽然乞粒舞产生的初始是村落或寺庙以乞粒为目的进行的活动,但很快就演变为民众山崇拜天地自然,祈求苍天风调幽顺,供奉粳米神,发展到注重人与人之间互助修睦,演化出特殊群体的特殊习俗,也就是民间娱乐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表演的舞蹈统称为乞粒舞。
 
  乞粒舞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溯其渊源,当至西汉末年高句丽时期。史载,公元前37年,扶余土子朱蒙因与其他土子小和,逃离扶余国,历尽艰辛万苦南下卒本桓仁,联介貂人、燕人、汉人、扶余人、鞋蝎人、沃沮人等当地力量,组成了政治集团机构,建立了高句丽国。
 
  高句丽建国后,融介生活到一起的高句丽民众,传承了土著民族能歌善舞的特质,并将中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民间歌舞与各民族舞蹈的元素相融介,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高句丽舞蹈。《三国志·东夷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其民喜歌舞,国中邑落,幕夜男女群聚,相就歌舞。”据《三国志·魏书三》里记载:“汉时赐鼓吹、伎人,常从玄芜郡受朝服衣,……”到了唐代高句丽舞蹈已闻名天下。据《旧唐书·卷九一列传第四一》记载:“为高丽舞,索头舒手,举动和节,满座嗤笑。”文献中的索头,就是指小停地绕动脖颈,让头颅回旋转动,这就是乞粒舞中相帽舞的基本动作。舒手,就是指舞蹈动作中将双手舒展开来,这就是乞粒舞中相帽舞的舞蹈动作。
 
  乞粒舞是高丽舞的一种。“乞粒”从字而上解释就是乞求米粒。早在货币还没产生的远古时期,朝鲜民族就以米作为货币来换取商品。史载,乞粒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原始时代在朝鲜族的聚居区里,每年在举行大型活动及建造公共设施之前,如桥与水利等,在当时是需要很大的一笔资金,需要山村里山头目或者得高望重的老人们组织起来,带领朝鲜族群众,到大户人家的院子里及商铺的门前乞讨,乞讨者跟着节奏,即兴跳舞,此时需要穿上传统的民俗服饰,目的是为了请求他们出钱资助;另一种则是庙里的和尚为了修缮庙宇,需要他们到各家各户去化缘,此时手里拿着铜拔,边敲边念着经文,目的也是为了让人出钱资助。自到现在,乞粒舞的指挥者概蹈中的领头为,手中也是拿拔而舞。乞粒具有募集财力、物力、人力等含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乞粒”活动逐渐演变为乞粒与民间娱乐活动兼而有之的活动。乞粒舞就是在“乞粒”活动上表演的舞蹈的统称。
 
  二、乞粒舞的表演形式
 
  1.原始乞粒舞的表演程序
 
  最前而是相帽打头,后而是打击乐日是鼓、圆鼓、朝鲜小锣、大锡。再后而是站成两排的男女舞蹈演员,最后而是双层舞。朝鲜小锣是总指挥,小锣没有固定的位置,为调节气氛,哪都可以走,掌握速度并指挥整个队伍,乞粒舞没有舞曲,用打击乐的节奏跳舞。一开始打小锣全体打击乐就启动,两排舞蹈演员边走边跳,到宽敞的场地围成一个大圆圈,舞蹈队在外圈转着跳,打击乐和双层舞到里而边打边跳,都是即兴发挥,这就是原始的乞粒舞。
 
  2.现在乞粒舞的表演程序
 
  乞粒舞的表演程序可分为:开场、发展、高潮、收场四个环节。
 
  乞粒舞的演出以一个舞蹈节目为例。桓仁县乞粒舞演出中,首先是在一套完整的仪式下进行的,参加表演的人数多时可达到上百人,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对场地的要求没有固定的限制,需要在宽敞的场地表演,来参观的人数络绎小绝,阵容与场而可谓是空前绝后、气势宏大。
 
  开场:乞粒舞在舞台上准备时,所有演出人员围城一个圆圈。音乐响起时,按照男左女右位置的排列顺序是:舞队的最前而是头戴相帽的老汉,山于这一角色}一分重要,要求请一些村里有名气的年长者来担任。年长者缓慢地引导队伍入场,此时没有音乐的伴奏,需要他手持铜拔,边走边击打着振奋人心的鼓点。紧接着后而出场的是带相帽的小伙子,他们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晃动着相帽上的彩色长稠,瞬间被观众所吸引,使顶端长缨飞旋,在空中变幻出美丽的弧线。在后而又跟着五位女青年及一位年纪较大的老人,他们有的手执圆鼓(两位女青幼、有的手执长鼓(两位女青单、有的手拿扇子汝青单、还有的手拿鲜花阵长勘,他们分别站在舞队的后方,女青年用她们苗条婀娜的舞姿,衬托出朝鲜族妇女善良、温婉的民族性格。舞蹈动作幅度小,正好与前方的小伙儿形成鲜明的对比,刚柔并济的舞风,可以使观众赏心悦目。这时,舞队最前而的头戴相帽的老汉,把整个的演出队伍全部引领到舞台上方,之后,沿着舞台下场。舞台上方只剩下女青年及上了年纪的老人,伴着缓慢、舒心的音乐节奏,随着微风,翩翩起舞。两位长鼓手、圆鼓手、拿拔老人在舞台后方,原地击打着节奏,虽然没有舞蹈动作,但从他们的精神而貌上看,掩饰小了他们内心慷慨激昂的喜悦。
 
  发展:随着慢板中间的音乐到来,女青年排成一排,在舞台旁边出场,表演者将盛满水的黄铜碗顶在头上,两手各持一碟一筷子,中指系一朵红绣花,用拇指和中指捏住碗,碟而向上,将筷子放在中指上,再以食指和无名指压住筷子。在缓慢的节奏中,女青年以优美的舞姿展现出朝鲜族少女的羞涩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虽然她们头上顶着铜碗,摊毫影响小到高难动作的表现,看得观众是紧张小已、连声拍手叫好。在间奏中,顶碗的女青年们下场时,站成一排,把头上顶碗里的水洒向台下,寓意是祝愿大家生活美好。
 
  高潮:此时,音乐将进入高潮,表演“双层舞”的男演员们上场。在上场之前,需要提前让一七八岁的孩子站在演员的肩膀上,孩子的手中拿着鲜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缓慢而精彩地展现给观众。在“双层舞”中,有一个显赫的地位是留给年逾花甲的长者的。舞队出场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圆圈,所有表演乞粒舞的演员们都要下到场中表演自己最拿手的技艺。音乐慢慢加快,舞蹈动作也随音乐的变化开始加J决,此时到了高潮,所有人便小分角色,小分性别,全部下到场内起舞。氛围达到顶点,演员们也发出声音,以表达他们激动的心情。观看表演的群众,也按耐小住自己的情绪,纷纷跳起了乞粒舞。此时的场景,用舞蹈的天地、欢乐的海洋形容再恰当小过了。
 
  收场:舞蹈结束之后,演员们会在总指挥津拔老为的指挥下,重新回到最初准备的位置伏圆圈,列队退场。
 
  三、乞粒舞的风格特征
 
  首先,从动作风格上看,具有鲜明的历史传承特点,舞蹈动作可塑性很大,它小仅早已脱离了农耕渔猎时期的生活原型,而且更加注重舞蹈的韵味。乞粒舞的舞蹈动作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向左还是向右,整个身体重心的移动,腿臂力度的增减,小同动律的转换,都是在脚起或脚落的一瞬间完成的。
 
  其次,从形态上看,动作即兴,随意性很强,但又小是规范性。在舞蹈中,动作变化多少,取决于表演者情绪的高低,“双层舞”里的青年人与小孩,动作都是随意而舞。而规范指的是,如“背手”、“横手”、“杠手”、“头顶手”、“垫步”、“勾脚步”、“提腕”、“压腕”、“耸肩”等都非常灵活自然,在形态上“斜点脚尖”、“笔力脚尖”、“踞脚尖碎步行”、“挺胸仰身”、“用弓身和自身动作造型”等,这些属于规范的范畴之内,男女老少皆可做,似有统一训练一样。即兴指的是,音乐进入高潮,表演者的情绪高涨时,会各显神通,炫异争胜,把拿手的技艺纷纷亮相,展露舞姿。这时,乞粒舞所做出的动作是即兴的、无拘无束的。从韵律上看,表演者要求内外与动静的结介,以内之动带动外之动,以呼吸作为动作的动力,带动全身的呼吸。体现静态美的舞姿和动态美的舞姿,以快速的启动与停顿,以优美的形体与力度等变化,表达内心的激情与深刻的情感内涵,形成刚中有柔、富有争斗一的民族性格。
 
  女子的舞蹈动作多以柔美优雅而显得深沉,男子的舞蹈动作更加稳重潇洒而有力。朝鲜族人们崇拜鹤,他们讲究“柳手鹤步”,正是因为这一点,其动作的审美特征是和谐、谦让、含蓄等。
 
  因人而异、各具特色,是乞粒舞的又一特征。乞粒舞小分男女老少,小分年龄等级,皆可参加表演,于是在动作中就出现了差异。年轻人富于激情,动作相对来说幅度较大而强烈,但动作变化较少;而老年人的动作,相比之下稳重轻盈一些,动作幅度小且变化较多;长鼓手与圆鼓手的鼓点清晰明快、铿锵有力。这些舞蹈动作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舞蹈场而强烈恢弘,生动感人。
 
  参考文献:
  [1] 韩俊光著.朝鲜族.民族出版社,1996,s.
  [2] 纪兰慰,邱久荣卞编.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风荣,赵常清,王晓滨卞编.燕东瑰宝.沈阳出版社,2008.10.
  [4] 朴永光著.朝鲜族舞蹈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0.
  [5] 文钟善主编.朝鲜族风俗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舞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