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先民长期居住在与大陆隔绝的海岛上,古时候的海南岛是一个"蛮荒"之地.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原始社会,他们面对不可预测的自然环境的灾难,海啸、地震、雷光、电火等让他们感到恐惧,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地将这些自然灾难都归咎于"鬼".于是黎族先民就有了最初的驱逐"鬼魔"的舞蹈形态.
《驱鬼舞》《打碗舞》《温娲舞》就是人们偏信于"鬼"的结果.后来"驱鬼"并未消除自然灾难的降临,他们坚信天上一定有神灵在主宰着世界,于是他们举办各种祭祀仪式请天上的"神"来治"鬼",在"驱鬼"和"请神"的活动中他们或向天空举手伸臂或开胯、踏脚、踱步等,这就形成黎族舞蹈的雏形---"艺术前的艺术".黎族舞蹈有其自身的舞蹈语汇及产生的环境因素与发展的社会规律性,有属于自己的运动形式和表现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形态.
1 回归自然 富有原生态韵味
尽管舞蹈的起源目前有多种理论观点,但是关于黎族民俗舞蹈起源于劳动和巫术活动是毋庸置疑的.这里所指的自然美一方面指舞蹈中的人体形态谐和之美,二是指大自然环境中的意象被运用到舞蹈场景中的自然之美.人体形态之美是舞蹈艺术孜孜以求的最高艺术宗旨.黎族民俗舞蹈也像中国古典舞蹈那样讲究腰身和手脚所构成的曲线美,讲究"舞蹈构图中的点、线、面、角、体、形"的协调及腿脚的"闪、起、抬、蹦、撇、钩、落"的虚实结合之美.还原自然并超越自然是人类所有艺术的根本回归,不管是绘画艺术还是雕刻艺术,音乐艺术还是舞蹈艺术,都力求"自然".大自然的风景在舞蹈家的眼里是一幅美丽的图像,并且在它的秘密深处都蛰居着人类心灵的内涵,骚动着抒情表达的渴求.黎族歌舞诗《达达瑟》就是一部极好的诠释大自然的唯美舞作.该剧由海南省歌舞团和海南省民族歌舞团联合创编.全剧由序、上篇、中篇、下篇和尾声五个篇章组成.其中《序》就"以黎族老汉赶鸟的特写镜头作为引线,在朴实真挚的歌谣、竹器和鸟声中,表现了大自然的造化所赋予黎族人的独特的生命色调."在上篇中"构建了一组组优美无比的田园小诗篇……"中篇"选择比较浪漫的色彩,在歌与舞的缠绵交织和意象叠合之中,传达黎家人浓浓的乡情、人情和恋情,赞美了大自然赋予人们的美丽性情和气质."
2 故事性强 充满生活节奏和趣味
大部分舞蹈家常常都把情感的触点,伸向生活的实践之中塑造舞蹈形象,给观众有近距离刺激和空间美的欣赏,从生活到舞台,从舞台到回归于生活.
关于黎族舞蹈的起源我们在前面已经定论,在此不必累牍.
黎族的"艺术前的艺术"往往是形成于生活的.这些"艺术"因有着一定的社会功效被一直沿袭流传至今.黎族舞蹈《舂米舞》正是艺术家们对客观世界"材料"的再现."舂米"不仅是黎族妇女劳动生活的特点,而且,黎寨每逢祭祀礼仪和办喜事时,她们总爱凑在一起,各执舂杵在木臼内舂出新米以敬奉祖先和招待贵客.每当舂米时,她们一边击杵舂米,一边在有节奏的声响中表演着各种矫健优美舞姿.反映到舞蹈中的舞蹈形式为:
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表演时,舞者面对木臼,分单双数交叉相对站立,其中以二人为主击杵,四人为辅击杵,先后舂击出不同的节奏,当单数右腿弯曲站立作舂米动作时,双数则弯腰用木杵在木臼边敲击一下或数下.当单数舞者,提木杵亦在木臼边敲击一下或数时下; 双数舞者即举木杵往木臼内舂一、二下,腰和膝部则随春击动作而前后拱动.如此交错反复循环,围着水臼向前行进; 并不断变换节奏和舂击木臼各个部位,木杵舂米声与敲击木臼声形成"咕曲! 咕曲! 咕咕曲! 咕咕曲曲! 咕曲曲! "有节律、有对比,清脆而富有情趣的声响.
说到生活化的舞蹈不得不提《打柴舞》( 或称"竹竿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舞是黎族文体结合的民间传统舞蹈形式.据传,此舞原叫"跳柴",是黎族古时祭祀祖先和天地的祭祀礼活动.旨在一则告慰天地和先灵,黎寨玉米、山栏丰收了,敬请天地神灵回黎寨与村民一起"跳柴"同庆丰收.
二则祈望祖先英灵保祜黎寨人丁兴旺,丰衣足食.所以,每年农历十月新谷登场至元宵节期间,家家户户煮新米,杀鸡宰猪,人人穿着节日盛装,到空旷的山地燃起篝火举行"跳柴"祭礼.首先,由"奥雅"( 老人) 主持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祭祀活动后,青年人围绕着篝火跳呀! 唱呀! 有的往篝火堆中添柴; 有的从熊熊的篝火上腾跃飞过; 有的在地上合击竹竿; 人们来回跳跃着,或唱歌,寻找伴侣.舞蹈时,在空旷平地上平行摆放两根 6 ×12 厘米粗,3 米长的四方木,两木相距约4 米,上横架6 至8 根4 米长的竹竿,由6 至8 人分别蹲在两边( 左右各半) 方木前,每人双手各执一对竹竿的顶端,把竹竿往方木上有节奏地分合敲击.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空隙中间穿梭、跳跃、转身、腾飞.动作由慢至快,敲击竹竿节奏有轻有重.以表示钦佩和赞扬,让你情不自禁地都会把握着这样一个主题"生命永恒于对心灵世界的热爱之中".
3 合理想象 工于艺术融合
"想象是人类最高的禀赋之一,人类因此得以把积累下来的形象和思想综合起来,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出奇妙的成果."正是如此,想象能使舞蹈实现了自然和人物发挥作用,创造出欣赏和审美群体,经过舞蹈本体完整地体现艺术之中,并激发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黎族神话"鹿回头的传说"由来已久.根据这个传说创作的舞蹈也有多种版本.我们这里选择性地讲一讲海南省民族歌舞团1999 年编创的新编人偶剧《鹿回头》.《鹿回头》该剧的创作源于这个流传已久的"百字传说"."神话"的原本内容不过百字,但经过艺术家们的合理想象,舞台创意,极大地丰富了该剧的内容,而且以全新的、不同于以往传统模式的方式展示在舞台之上,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部人偶剧这所以能够展现异样的色彩的原因还在于它做到了'串味优生'",所谓"串味优生"就是说"要在原味中巧妙地加入一些能够产生新鲜味的其他东西,以达到优化剧情的目的".剧中,艺术家们巧妙地添加了猪妖、峒主、水牛等原来神话里所没有的角色,"串味"性地"加入"了猪妖与花鹿之间的存在矛盾,鹿变成人又变回鹿的矛盾的情节,合理地串联了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以及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借用了临高人偶剧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法,将人与偶之间的角色转换作了巧妙地处理,使得该剧看起来即在情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鹿》剧把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爱情神话故事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地展现在了这个狭小的舞台空间,引起受众的共鸣.1999 年晋京演出轰动京城,被戏剧界冠予了"有趣、有戏、有品位""千年珍稀剧种""人偶双绝"等.
以上几点是本人对黎族舞蹈审美意识形态之拙见,但黎族舞蹈的美绝不仅仅于此,而其美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生活中的美往往流露于"自然"之中,而自然对象往往被意象化、艺术化,被美化.总之,美与不美完全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情绪,大概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意吧.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变的中国古典舞 《孔乙己》 选材独特,舞蹈动作的运用也是少见的中国古典舞的拧、倾、圆、曲,从一个文学作品中挖掘一个大家熟悉的平民形象。...
民间舞蹈是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广泛流传于社会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当前,民间舞蹈创作的生存环境...
民间舞蹈是我国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在当前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重大冲击的新形势下,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传承民间舞蹈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与...
舞蹈包含了音乐、表演、戏剧、文学等多门艺术,是一门综合体艺术。在这些艺术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最密切的。舞蹈可以通过音乐传递感情,表达思想,又可以将音乐的结构运用于舞蹈的动作创作上。编舞者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舞蹈段落的编排,可以说是...
舞蹈能够直观地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舞蹈是美的艺术,充分表达舞者的内心感受,反映的是真实的艺术.在最近的舞蹈比赛中,往往以舞蹈中的难易系数评价舞蹈是否突出.所以,在日常的舞蹈训练中,教师和学生关注的也是舞蹈技巧,对舞蹈自身魅力及其中的感情没...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本质上是人们内心情感通过肢体语言的流露。下面是舞蹈论文题目100个,供大家参考阅读。...
1我国的广场舞蹈沿革背景以及发展情况我国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国家社会经济,随着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政策引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浪潮时代,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当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中的人...
舞蹈艺术是一种技术性极强的艺术门类,优秀的舞者,首先应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较好的体形条件和舞蹈技术能力,这是舞蹈表演的基础.舞蹈技术不是舞蹈的一切,舞者即使圆满完成了技术技巧动作,也还不能完全达到舞蹈表演最终目的.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方面,即艺术表...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独特的社会自然环境,生长着一个由各种舞蹈门类组成的相关舞蹈团体和组织共同聚集而成的大型舞蹈群落,对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用舞蹈生态学的观念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较为明确的分析出其发展机制,为...
四川天府之国西南部,有一块别具特色的区域凉山,汉语或许意喻凉爽的山。在彝族语言诺苏方言中称凉山为诺苏木地,或是宁木,意思为诺苏的家乡。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就生活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