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文专业推荐10篇之第九篇:陈式太极拳技术在健身养生、竞技竞赛、舞台艺术的演变
摘要:文章阐述了陈式太极拳技术的三个转向、问题及对策,总结了陈式太极拳技术在健身养生、竞技竞赛、舞台艺术三个方面的演进,指出演进中存在的"思维观念差异、专门性不足、传承传播制度混乱"等问题,提出"转变惯性思维,树立大太极观念,构建专门性的技术体系,规范传承制度,完善传播模式"等对策。
关键词:陈式太极拳; 技术; 演变;
太极拳作为武术文化的一种,其本质性功能应当是以技击搏杀为目的,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融入了健身、表演、修身等功能。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等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
在这种背景下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出现了专门的以健身养生、医疗保健为目的技术体系,而且还出现了专门的竞赛较技、比赛交流以及以舞台表演、艺术观赏为目的的技术内容。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分析法等,通过对太极拳产生的武术渊源、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等进行梳理,从健身养生、竞技比赛、表演艺术三个方面分析了陈式太极拳技术的具体演变,期望能够为陈式太极拳技术体系的科学演进提供一种思路和依据,为人们的陈式太极拳技术认知提供参考。
1. 陈式太极拳技术的具体演变
1.1 陈式太极拳技术转型的肇始
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作为武术文化的一种被纳入到中国体育事业中,如1953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天津举办,其中,太极拳就是重要的项目之一。1958年国家体委专门成立全国武术协会,并组织编撰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长拳、太极拳、南拳成为竞技武术的主要内容。另外,为了推动大众普及,1956年国家体委专门组织专家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的若干不稳定因素,太极拳的转型并没有大幅度推进。
改革开放后,陈式太极拳开始从村落走向国际,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随着时代需要而发生着转变。标志性节点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太极拳好""1995年《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出台"等。在这种背景下,不仅太极拳的健身、医疗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且太极拳娱乐、表演、文化等功能也逐渐得到开发。另外,不仅竞技太极拳得到广泛推广(如陈式56式竞赛套路),而且老架一路、二路、新架、新编太极拳套路等也都不同程度地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着推广交流。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工业化社会中的分工思维使太极拳技术的演变开始明显地向着健身、养生、竞技、表演等方面发生着演变或分化。
1.2 陈式太极拳技术向健身养生方向的演变
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满足,工业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大幅增多。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颈椎、腰椎、亚健康等现代文明病正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种背景下,缓慢柔和的太极拳运动就成为了受人们欢迎的活动项目,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其逐渐衰老的机体机能已经不适合于竞技性的现代体育运动,太极拳作为一种集健身、养生、技击于一体的运动方式就成为了广大中老年人的选择。关于太极拳与健身的科学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太极拳与高血压、中风、冠心病、帕金森病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在各权威期刊中发表,如:王晓军等对太极拳运动干预防治高血压病的实证研究[1],黄豪等对太极拳对早期帕金森病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2]等。中央电视台也多次报道了太极拳医疗功效的科研成果[3].因此,为了让太极拳服务于更多群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4]2017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太极拳健身工程"项目,提出"以武术中群众喜闻乐见的太极拳为载体,旨在形成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科学规范的太极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5].
1.3 陈式太极拳技术向竞技竞赛方向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体委的组织下创编了竞技武术体系,竞技太极拳是其重要内容。1989年,中国武术研究院专门针对陈式太极拳组织创编了56式竞赛套路。本世纪以来,随着太极拳运动在社会中的进一步发展,不仅陈式太极拳56式的习练者多了起来,而且在传统武术套路比赛中也加入了专门的陈式太极拳比赛。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进一步提出要提高太极拳的观赏性,对难度动作进行量化评判,确定等级和分值等。另外,各种新编陈式太极拳套路也被列入各级各类武术比赛中,如两年一届的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陈家沟太极拳家乡赛、中国陈家沟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等。
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得陈式太极拳技术明显着向着竞技化的方向发展,表现为竞技陈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技术竞技,但无论那一种,都深深地陷入了现代竞技体育规则的评分标准,导致太极拳技术高低的评判往往只看演练水平的高低。这种融合西方竞技体育思想的竞技化发展方向,导致运动员在练习中主要是对手、眼、身、法、步的演练追求,使陈式太极拳朝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它虽然有利于人们对肢体运动感知的艺术化追求,但是习练者或运动员过分追求形象美的同时,也忽略一招一式技术运作中蕴含的攻防技术含义与价值。
1.4 陈式太极拳技术向表演艺术方向的演变
作为武术套路的一种,陈式太极拳本身就带有表演艺术特征,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艺术体系中舞蹈是最为不发达的,但是这种表达思想情感最原始与最本能的身体方式没有消失,而是潜入其它文化形态中,以一种综合的方式存在,武术套路就是这样的形式之一"[6].如果说在本世纪以前,陈式太极拳技术的表演艺术性质还不够突显,那么本世纪以后,不仅在竞技太极拳赛场上其表演艺术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在各种晚会、展演等活动上太极拳都是主要的表演内容之一。如在竞技太极拳领域,不仅运动员的服饰妆扮越来越具有艺术性倾向,而且在演练中更加注重太极拳技术的表演性、观赏性,此外比赛中还加入了背景音乐等内容。在舞台表演方面,陈式太极拳套路具有的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特色,较适合舞台表演艺术,其不仅在武术表演、晚会活动等场所出现,而且200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还专门以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编排了精彩的《行云流水》节目。
2. 陈式太极拳技术演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 陈式太极拳技术演变存在的问题
陈式太极拳技术演变主要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1)思维观念差异。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文化发展的日新月异,不仅使不同年龄段人在观念上产生巨大鸿沟,而且同一年龄段不同职业领域的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在固守传统、坚守技击的陈式太极拳习练者看来,当前陈式太极拳技术的发展是花架子、老年拳,已经远离了武术的技击本质,而过度的商业化已经使拳师们直奔利益而去,再也没有当年师徒传承的样子。而在另一些人看来,陈式太极拳技术仅仅只是为了健身养生服务,技击当然不是学练的追求。(2)技术演变的专门性不足。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文化的过去,它的发展演变总在一定的路径依赖之中,离开了传统它将不再是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的发展虽然向着三个大的方向在演变,但它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传统太极拳技术的束缚,总是带有传统的倾向,这是其作为健身养生、艺术表演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阻碍。(3)传承传播制度的混乱。陈式太极拳一直以家族、血缘、师徒等模式进行传承传播,但在现代社会不仅传统传承传播制度依然在发挥着作用,而且学校教育、书籍报纸、影视网络等传承传播方式也大量的存在,使人们对正宗、嫡传等产生着认识上的混乱。
2.2 解决陈式太极拳技术演变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陈式太极拳技术演变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进行解决。(1)摆脱思维惯性,树立大太极观念。"文化的传统意味着文化的过去,文化的现在与未来,却又必然是对过去之文化传统的延续"[7].从这个角度说,当前所衍生出的新的太极拳技术都是传统太极拳技术的一种延续,无论是偏重健身养生的太极拳技术,还是偏重舞台表演的太极拳技术,或者是偏向技击的太极拳技术,它们都是从传统太极拳技术发展而来,同时也必然与传统不尽相同。这种对原本文化做出新的解释的过程,既是逐渐远离传统的过程,同时也是传统更新、发展、形成的过程。(2)技术体系的专门性构建。工业社会与农耕社会明显的不同在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在传统农耕文明社会中分工并不是很明确,但是在工业社会,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职业分工逐渐精细,同时也产生了专门性的社会需求。因此,不同职业的人对太极拳技术具有着不一样的需求,老年人的太极拳技术需求更多在于健身养生,而青少年更偏重于技击防身,女性白领不需要太极推手式的顶牛较力,青年男性更希望太极拳技术具有对抗性,这些都需要陈式太极拳从事者要有针对性的构建专门性的太极拳技术体系。(3)规范传承制度,完善传播模式。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太极拳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建立起了家族、血缘、师徒等一整套的传承传播制度,但是进入现代社会,生存环境的改变正使旧的太极拳传承传播制度被打破,新的传承传播制度又在当代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造成了正宗、真传等争论。因此,陈式太极拳习练者亟需要根据当代社会环境与观念,建立新的传承制度与传播模式,以规范陈式太极拳技术,更好地推动太极拳的社会化传播。
3. 结语
21世纪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大数据等使社会文化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推动文化多元化的有力杠杆,同时全球将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这种背景下的陈式太极拳技术,一方面它自身必然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演进;另一方面社会需求的不同也必然对其进行着刻意的改造。
参考文献
[1]王晓军,李艳君,刘宁宁。太极拳运动干预防治高血压病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9):75-77.
[2]黄豪,张文召,杨朴,何玉秀。太极拳对早期帕金森病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3):281-282.
[3] 搜狐网。央视首播:太极拳的神奇功效[2017-06-25][EB/OL]http://www. sohu. com/a/151871423_467831.
[4] 新华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2016-10-25][EB/OL]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16-10/25/c_1119786029_2.htm.
[5] 国家体育总局。"太极拳健康工程"形成全民健身服务体系[2017-03-09][EB/OL]http://www.sport.gov.cn/n316/n343/n1191/c792523/content.html.
[6]程大力。套路武术中国舞蹈:论竞技套路来自何方去向何方[J].体育学刊, 2013, 20(1):6-13.
[7]乔凤杰著。武术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12):243.
太极拳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中国传统的太极阴阳理论为基础,集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说、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为一体,且具有强身健体、医疗保健与实战等的深受大众喜爱的拳术。...
一、引言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应用到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武术课教学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优秀道德品质,还能树立民族自尊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4.3多种因素促使形意拳技术体系不断演变形意拳在姬际可明末清初创立,一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传承,从山西蒲州的小村庄一直到现在在全国各地都广有习练者,从传统古朴的拳法,传至河南为教内传播,拳法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被称之为河南派形意拳,传...
文化是几千年来民族发展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寄托。中华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儿女自强奋斗的写照,民族不断发展的内在力量。...
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太极拳,在竞技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现代竞技特征的武术套路竞赛项目。竞技太极拳是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世界武术套路锦标赛等重大武术赛事的竞赛项目之一。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成套技术中动作质量的完美呈现、演练水平的神韵展现...
1前言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各国综合实力方面所显示的巨大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种种号召和口号已日益成为神州大地、举国上下的最强音.体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内容...
0、前言现今的武术工作者,对于武术的认知,几乎皆识南拳北腿,而间之於南北之间有一种称之为短打的武技则罕为人晓。在明朝诸多兵书中屡见绵掌短打拳术,但只见其名却不见其形,故难知其质。短打即古时江南人所习练的武术技艺也属南拳,该派武技成自明朝初年...
本文主要阐述了陈式太极拳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了陈式太极拳的训练要领,最后对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引言从1958年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到2012年武术竞赛规则的出台,我国的《武术竞赛规则》先后进行了十余次的修改。综观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其评分体系及其内容都是在不断演变的。从1958年开始实行的第一套竞赛规则到1995年的第六套竞赛规则,采用整...
为了促使武术可以实现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应当促使武术套路技术体系日益呈现标准化,标准化对于武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人员要通过采取有力方式促使目前武术实现标准化,进而促使传统武术顺应科学化以及现代化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