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

竞技武术套路与散打分开现象研究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5-16 共6837字
论文摘要

  1、前言

  武术在中国冷兵器世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武术逐渐失去了实用价值,主要在民间流传,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武术重新得到政府的重视,焕发了蓬勃生机,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慢慢形成了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并行发展的局面。竞技武术作为“官办武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绩。然而,作为新生事物,竞技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从而引起了武术界广泛的争议。尤其,竞技武术套路与散打分开发展,即武术专业人士常说的“练打分离”一直是武术界争议多年的焦点。许多武术人士认为“练打分离”导致竞技武术畸形发展,也是造成竞技武术曲高和寡的“罪魁祸首”。本研究从竞技武术套路与散打开展时间不同入手,对竞技武术套路与散打的技术体系进行比较,从竞技体育的角度分析竞技武术“练打分离”现象的合理性。

  2、结果与讨论

  2.1套路与散打开展时间的不同为竞技武术“练打分离”埋下了伏笔

  竞技武术套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渐渐发展起来的,1959年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的实施,标志着武术竞赛步入了现代竞技体育的行列,为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几代武术工作者的苦心耕耘,竞技武术套路迅速发展壮大,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突出速度和节奏,有舞蹈动作倾向”———“强调动作规格、注重攻防意识的前提下,追求‘高、难、美、新’的发展方向”———“难、美、新、快、高、强”———“强调动作规格的同时,更注重创新和难度技术的提高”的发展变化。

  2003年,随着竞技武术套路新规则的实施,迅速推动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竞技武术套路在推广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运动员技术动作日益规范,套路编排布局日趋完美;演练水平越来越高,跳跃动作腾空高、落地稳;难度技术飞速提高,创新难度越来越多(旋子由开始的360度,到旋子转体360度,再到旋子转体720度),可谓眼花缭乱。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武术节目《行云流水》给全国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数位武术运动员表演的竞技太极拳,一改人们心目中缓慢柔和的印象,许多跳跃、转体动作频出,造型优美,令人叹为观止。同时,竞技武术套路也受到一些非议:运动员套路编排千篇一律;为了追求气氛,运动员抡臂砸拳、单拍脚等击响的动作重复多,演练风格日趋一致;演练速度越来越快,造型越来越优美,许多非武术的动作(体操、舞蹈、影视)在自选套路中越来越多,忽略了动作的攻防含义,技击性在武术套路中几乎消亡殆尽。

  建国后不久,武术界对武术“唯技击论”进行了大力批判,武术技击自然被束之高阁,不允许公开传播。同时,竞技武术套路则一枝独秀发展壮大,随着竞技武术套路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许多国外技击高手在不同场合向中国武林高手发起挑战。面对国外技击高手的咄咄逼人,国内外政治环境也日趋缓和,许多武术工作者重申“技击是武术的唯一本质”。1979年,武术散打终于“破土动工”,分别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进行试点工作。散打作为竞技体育项目,武术专家们可谓群策群力。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运动员人身安全,如:运动员戴厚实的护具、按体重分级别比赛;另一方面,最大限度还原武术技击的原貌。所以,武术专家们对传统武术技术进行了取舍:吸收了某些拳种的技术优点;对一些拳种技术进行了改造;至于传统武术中强调的踢裆、锁喉、挖眼珠和反关节等“绝招”自然被毫不留情地抛弃。同时,散打在试点期间(1979年-1989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古老的国门徐徐打开,拳击、跆拳道和摔跤等世界各国技击术进入了武术专家们的视野,散打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就充分吸收和借鉴了拳击、跆拳道和摔跤的部分技术优点。散打技术由拳法、腿法和摔法构成,独具风格的快摔是散打的民族特色,“远踢、近打、贴身摔”是散打比赛的客观评价。

  散打运动的开展,在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效应,一举打破了笼罩传统武术界多年的技击神话。曾几何时,痴迷于传统武术技击神话的练习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今,散打运动的出现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作为武术技击的一种形式,散打技术简单实用,没有任何花架子,毫无神秘色彩,短时间学习就能取得一定的技击效果。在许多武术练习者心目中,散打已经成为检验各拳种实战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散打运动在试点开展初期,许多传统武术界的“世外高人”“、气功大师”“、掌门人”看不起散打技术的“拳击+腿法+摔跤”,实战切磋中,面对散打选手看似平淡无奇的技术,传统武术高手们练习多年的“绝招”丝毫派不上用场,结果自然是大败而归。不可否认,传统武术的技击威力在冷兵器时代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武术已经逐渐失去了生死格斗的土壤,实战技术相应退化了,大多局限于同门之间说招、拆招,与真打实斗相差甚远。许多传统武术名师一辈子没有与人真打实斗过,只是靠本门前辈的“光辉事迹”包装自己。

  竞技武术套路先于散打开展几十年,竞技武术套路从竞赛规则、裁判员和教练员队伍、各省(市)武术套路专业队的成立、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都具备了稳定的模式,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因此,散打运动的开展,基本上属于另起炉灶,如:制定散打竞赛规则,培养散打裁判员和教练员,成立散打专业队,探索散打运动员的训练模式。套路和散打作为竞技武术的两大项目,由于开展时间错失长达数十年,已经为日后竞技武术“练打分离”的发展趋势埋下了伏笔。

  2.2套路与散打技术体系的巨大差异是竞技武术“练打分离”的根本原因

  我们对竞技武术套路与散打技术体系进行比较研究,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明显不同之处。第一,步型不同:竞技武术套路步型主要有马步、弓步、仆步、虚步和歇步,演练者脚趾抓地,重心低且稳,套路演练中步型不断变换,通常是左右腿交替上步。散打的步型如实战姿势:两脚前后开立,膝关节微曲,距离稍大于肩,前脚掌内扣,后脚跟离地,重心在两腿之间。实战中,散打运动员应始终保持实战姿势,向前移动时,先移动前脚,后脚顺势跟进,忌讳出现两腿交叉移动的现象,造成重心不稳,容易被对手乘虚而入。第二,拳法不同:竞技武术套路的拳法从腰间冲出去,动作幅度大,出拳速度慢。散打的拳法从胸前直接出击,动作幅度小,出拳速度快。第三,腿法不同:竞技武术套路腿法种类多,飘逸华丽。腾空飞脚、腾空外摆莲腿、腾空侧踹腿跳得高,击响明显,落地稳。前扫腿、后扫腿扫转度数大(360度、540度和720度)。散打腿法朴实无华,鞭腿、侧踹腿快打快收,动作幅度较大的后摆腿鲜有人使用,腾空腿法更是难得一见。四,难度不同: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大,各种空翻、旋风脚720度、旋子转体表演确实赏心悦目,体现了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散打技术拳法简单、腿法直接、摔法明了,没有任何花架子,给人“大巧若拙”的感觉。

  为了找出竞技武术套路与散打技术体系的具体差异,我们以武术中常见的“左弓步右冲拳”为例进行比较:武术套路中要求“前腿弓,后腿绷”,即左大腿接近水平,膝关节与脚背垂直,右腿膝关节绷直,脚尖内扣,两脚全脚掌着地。上体挺胸、收腹、塌腰,左拳收于腰间,拳心朝上,肘关节向腰间夹紧内收,右拳从腰间旋臂前冲,手臂伸直,与肩同高,力达拳面,眼视右拳。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该动作步幅大,重心低且稳,招正势圆,富有攻防含义,似乎有无坚不摧的气势。从实战的角度看,该动作双脚全脚掌着地,步法移动不灵活;后腿膝关节伸直,重心低,挺胸、塌腰,无法发出很大的打击力量;同时,动作幅度大,预兆也大,速度相应就会变慢,容易被对手识破。因此,这样的技术在散打比赛中肯定无用武之地。

  散打技术中的右冲拳可以视为武术中“左弓步右冲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实战姿势站立,右脚蹬地,用前脚掌向内转,转腰送肩,上体左转,同时,右臂由曲到伸内旋,直线向前冲出,拳心朝下,力达拳面,目视右拳。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该动作步幅小,后腿弯曲,后脚跟离地,重心高,左臂弯曲在胸前,耸肩,下巴内收,似乎有缩手缩脚的感觉,动作很难看,缺乏美感。从实战的角度看,该动作在移动中完成,上体前压,打击距离较长;后腿稍曲,且脚跟离地,便于移动的灵活性;步法与冲拳、拧腰与合胯配合协调,不仅出拳速度快,而且打击力度大。

  武术套路是演练者事先编排好的一系列动作,演练节奏也是固定的,经过无数次的练习,逐渐突出个人风格,注重演练的过程,表现力十足。就技术而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和平时训练基本没有什么差异,即“平时怎么练,比赛就怎么练”。以自选长拳为例:运动员身着华丽的表演服,在宽8米,长14米的地毯上起势,时而单拍脚接仆步抡拍;时而腾空飞脚接侧空翻;时而旋子转体720度接旋风脚720度接跌叉;演练的节奏通常是由慢到快,高潮时“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当观众看得眼花缭乱时,运动员突然一个虚步亮掌,戛然而止,并步收势,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优秀的套路运动员演练过程犹如艺术家作画,比赛地毯就是作画的宣纸,演练者在上面不停地挥墨泼毫,动作多的地方“密不透风”,动作少的地方“疏可跑马”,运动员仿佛沉浸在套路演练中,如痴如醉。

  “既得艺,必试敌”,竞技散打是实战对抗性项目,注重“快、准、狠、变”,即出招速度快,击打得分部位准确,攻击力量大,击打效果明显,战术随机多变。散打比赛中,运动员身着护具,在8米见方的擂台上相互较量。一方拳腿组合连续进攻,步步紧逼,另一方依靠灵活的步法移动防守,趁对手出腿的空档运用接腿摔得分;双方不断的试探,一方用拳法攻击对手头部,另一方全力防守头部,对方突然用侧踹腿击中躯干得分;一方在得分领先的情况下,眼看就要获得胜利,突然被另一方用重拳击中头部,倒地不起,痛惜败北。散打技术的应用注重随机应变,运动员根据不同对手的技术特点制定相应的战术,所有的技术运用都是围绕打中或打倒对手服务。只要不违反比赛规则,散打运动员可以运用任何技术进攻和防守。实战对抗“拳打两不知”,因此,散打技术不可能有固定的招法,更不能按照事先编排的动作去打,武术套路中花拳绣腿肯定派不上用场。

  竞技武术套路与散打技术体系存在巨大的差异,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随着竞技武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运动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竞技武术套路与散打同源不同流,逐渐分道扬镳,各自独立发展。可以说“,练打分离”现象的出现是竞技武术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2.3竞技体育的功利性加快了竞技武术“练打分离”的步伐

  竞技体育是人类挑战自我生理极限的产物“,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更是激励了无数运动员刻苦训练,力求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世界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运动员一旦获得奥运会项目金牌就意味着得到全世界的认可,继而就能名利双收。为了获得梦寐以求的金牌,教练员和运动员除了刻苦训练外,比赛中还会怪招迭出:服用兴奋剂、年龄造假、收买对手、贿赂裁判、打假球等。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中,中国两位选手因涉嫌“让球”而被取消了比赛资格,顿时,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受到许多指责。李永波在接受柴静采访中说:“有了金牌就有了一切,没有金牌就什么都没有。”李永波一语道破了竞技体育“金牌至上”的功利性。

  竞技武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比赛项目,时至今日,竞技武术一直在为进军奥运会而努力。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体育部门对全运会相当重视,某些方面的投入甚至超过了奥运会。获得全运会金牌是竞技武术运动员的最高目标。如果某位武术运动员在全运会获得金牌,教练员就能涨工资、升职称。运动员能够免试上大学、获得巨额的奖金、分得房子、退役后安排称心的工作。作为武术专业队,每年都有全国锦标赛,全运会更是重中之重。教练员必须完成上级部门预定的比赛任务,完不成比赛任务就会受到惩罚。九运会期间,某散打队主教练没能完成领导下达的夺得金牌的任务,立刻就被免掉了主教练资格,“成王败寇”在竞技体育领域表现得淋漓尽致。面临着夺金压力,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压力之下无疑会变得很功利。由于竞技武术运动员运动寿命较短,高水平运动员实力很接近,金牌竞争十分激烈,稍不留神,冠军头衔就会擦肩而过。为了夺得金牌,竞技武术教练员和运动员几乎是绞尽脑汁,力图在最短时间内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竞技武术套路是表演性项目,运动员讲究“高、难、美、新”,即跳得高,难度大,旋转度数多,落地稳,造型优美,动作创新独特,由裁判员打分决定名次。武术自选套路竞赛规则:10分制,其中,动作质量5分,演练水平3分,难度2分。训练中,运动员苦练手、眼、身、法、步,动作规格标准,尽量不被裁判扣分;运动员穿着绚丽多彩的表演服,脸部经过精心化妆,演练中不乏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得到裁判员对其演练水平的认可;难度动作是决定套路运动员成绩的关键,一定不能失误,力争拿满分。我们不难发现:武术套路得分的高低是通过运动员表演的好坏来定的,尽管运动员在场上冲拳踢腿、跌扑滚翻,气势逼人,但技术的运用能否打中对手,能否产生打击效果,这些与比赛结果毫无关系。

  散打是格斗对抗性项目,对比赛结果起决定因素是打中对手获得分数多或者击倒对手。散打运动员苦练拳法、腿法和摔法技术,通过空击提高技术规范性,打靶、踢沙袋提高打击威力。随着散打运动水平的提高,要想在全国比赛获得金牌,散打运动员不但技术全面,而且要有重创对手的独门“绝招”,以便在关键的时刻一锤定音。如:用鞭腿踢中头部得2分,同时造成对手读秒,再得2分,如果对手倒地不起,不能参加比赛,则直接优势获胜。

  因此,散打运动员在技术全面发展的同时,想尽千方百计提高打击力度。散打比赛中,只要运动员运用合理的技术击中对手得分部位,并产生击打效果,裁判员就会给分。至于该技术是否规范;造型是否漂亮;是否“精、气、神”结合;手脚是否与身法配合。这些对裁判员给分没有任何影响。

  根据运动训练学项群理论分析,武术套路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而武术散打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两者无论从选材、训练,还是比赛方式,几乎是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散打运动在摸索开展初期,参赛选手普遍技术水平低,的确有一些运动员既参加武术套路比赛,又参加武术散打比赛,并且获得很好的成绩。近年,随着散打运动的逐渐完善,武术套路高水平运动员改行练习散打,并在散打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类似的情况几乎不可能重演。近二十年来,许多原来学习摔跤、柔道、拳击的运动员改行练习散打,在国际和国内散打比赛中所向披靡,夺得金牌,引起武术业内人士的关注,甚至招来一些非议。这种现象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散打与拳击、摔跤、柔道都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相同点很多,运动员跨项目训练适应很快,摔法是散打的特色技术,得分高,练习摔跤、柔道选手在散打比赛中,无论是施展摔法,还是抗摔技术都有优势。

  竞技体育竞争十分残酷,一旦能够夺得金牌,就会名利双收,就有话语权。如果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兼练习散打,或者竞技散打运动员兼练习武术套路,不但会占用大量的训练时间,而且对比赛结果毫无帮助。所以,无论是武术套路还是散打运动员都会专注自己的项目,不可能做到“练打结合”,毕竟,“金牌至上”才是竞技体育的精髓。

  3、结语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保守性,许多人对新生事物一时难以接受,竞技武术是创新的产物,被不断质疑也是理所当然。我们必须指出“,练打结合”是传统武术遵循的规律。而竞技武术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竞技体育比赛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独自体系的新拳种。许多人对竞技武术“练打分离”现象横加指责,其实是站在传统武术“练打结合”的立场。只要我们搞清楚传统武术本质上属于搏杀术,而竞技武术属于竞技体育项目,两者在本质上截然不同,就会发现这样的批评观点未免有些荒缪。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学科门类增加,许多学科独立,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分离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如果我们不遵循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内在的发展规律,依靠行政手段,强行把竞技武术“练打结合”,结果会适得其反,竞技武术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参考文献
  [1]曾于久,陈星潭.武术散打运动30年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9(6):3-8.
  [2]曾于久,张莉等.对武术散手与散打名称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69-73.
  [3]文善恬.竞技武术,歧路之羊[J].体育科学,2008(11):87-92.
  [4]王柏利,王岗.守卫中国武术发展的技术底线:打练统一[J].体育文化导刊,2008(4):49-51.
  [5]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478-496.
  [6]温力.武术与武术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93-129.
  [7]洪浩,栗胜夫.对武术竞赛制度改革的思考———兼论套路与散打的分离与结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3):49-52.
  [8]范海彪.对散打“练打分离”现象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3):121-124.
  [9]范海彪.对散打若干重要批判观点的评释兼议散打的发展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160-164.
  [10]于万岭.散打发展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02-105.
  [11]程啸斌.散打技击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112-117.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