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文化节是以普通高校的教师、学生和其他武术爱好者为参与主体,利用高校课余时间多、场地器械充足的便利条件,开展的以娱乐性、健身性的武术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形式.武术文化节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进行武术活动,利用武术特有的运动形式,力求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武术文化节强调的是参与性,所以在项目的设置上特别突出了娱乐性、参与性和健身性,通过开展武术表演、武术挑战赛、武术文化讲座、武术文化辩论赛、经典武术电影赏析、武术图片资料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武术文化节的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了在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武术文化活动,达到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目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辽宁师范大学武术文化节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首先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武术文化节的资料收集,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其次大量搜集图书馆的武术文化节资料,为武术文化节的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武术文化节的举办现状和在校师生的不同角色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对学校开展武术文化节的发展认知进行调查.发放教师问卷 100 份,回收 100 份;学生问卷 200 份,回收 200 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 100%.
1.2.3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 Spss13.0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并用半信度法进行检测,计算结果可靠性系数教师为r=0.723,P<0.01;学生为 r=0.761,P<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文化节宣传报道认知调查分析
从表 1 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学校的绝大多数师生都比较赞成开展武术文化节的活动,并且也比较赞成加强武术文化节的宣传力度,其中被调查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涨,说明武术文化节的举办比较符合学生的意愿,可以达到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目标.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武术文化节的宣传力度,动用学校的宣传栏、校报、宣传条幅、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等多种渠道在师生中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让老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武术文化节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所在,让全校师生都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武术文化节的活动中来,让武术文化节蓬勃开展起来.
2.2 学生参与武术文化节兴趣的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参与武术文化节的积极性较高,有 57.5%的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武术文化节;有 28.5%的学生会关注武术文化节的开展;只有 14%的学生不会关注也不参与武术文化节的活动.这一数据表明开展武术文化节能让较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武术活动中来,调动了学生的客观能动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达到了健身和健心的效果.
2.3 学校武术场地器械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对学校武术场地器械使用的调查分析发现,学校武术器械可以基本满足教学的使用,但是有 50.0%教师和 45.0%学生反映学校武术场地器械的设施安全配置不够完善,并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需要;有 83.0%的教师和70.0%的学生觉得学校武术场地器械的对外开放不够,不能有效的满足教师和学生课余时间的锻炼使用.安全设施配置的缺失和对外开放度的不足,都抑制了教师和学生参与武术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武术文化节开展的良好氛围,阻碍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鼓励武术文化节的开展,学校有关部门应加大武术文化节的投入,尤其是在武术场地器械设施方面,增设新的武术器械设施,配套完备的安全措施,并且根据武术设施使用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对师生开放,满足师生课余时间参与武术锻炼的需求.
2.4 武术文化节举办时间的调查分析
武术文化节的项目设置较广泛,涉及到武术文化讲座、武术竞赛表演、武术电影赏析、武术图片展等等方面,所以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武术文化节中,体验武术文化节的各个项目的乐趣,武术文化节的举办时间长短就成了关键问题.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 51.0%的教师和 45.5%学生都认为武术文化节应该举办一个月;另外 44.0%的教师和 40.5%的学生反应课余时间有限,这影响了他们参与武术文化节.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学校在组织实施武术文化节时,应考虑到师生的业余时间和工作学习压力,尽量延长武术文化节举办的时间,使更多的师生能利用闲暇时间参与武术文化节,进行身体锻炼和娱乐,享受到武术文化节的乐趣.
2.5 师生体育观念调查分析
武术文化具有武术本身的健身性、技击性、教育性、娱乐性、哲理性,武术健身养生的价值主要就表现在它是一种运动形式,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武术核心是技击性,当然由它延伸出的文化也应具有这一特性,它主要通过武术技击动作和武术套路动作来实现;武术文化的教育特征是武术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从各个方面影响了我们下一代,这也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特征;武术的娱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愉悦感,另外一方面就是人们在观赏武术表演时获得美的享受;武术文化具有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
通过调查发现,67.5%的师生认为参与武术文化节,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73.0%的师生认为参加武术文化节活动,可以改善心理素质;72.0%的师生认为参与武术文化节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 73.5%的师生认为参与武术文化节有助于个性发展.这些数据表明,学校师生在参与武术文化节的过程中,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了提高,说明武术文化节的举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但是也有少数师生缺乏对武术文化的认识,没能深层次的看到武术文化的价值所在.因此学校应当继续加大武术文化节的举办力度,从理论层面对现代武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教育与引导,增加投入,扩大举办规模增强师生对武术文化的认知度,让武术文化节产生最大的文化教育功能.
2.6 武术文化节实践项目设置调查分析
武术文化节最受师生喜爱的就是武术文化节的武术实践类项目,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武术对抗赛,其次是气功、棍术、剑术和刀术.受到运动形式的限制,太极拳和长拳受关注程度较低,影响了师生的参与度.因此,武术文化节要在受欢迎的项目上继续加大举办规模,增加文化节的影响力;其次要在受冷遇的项目上,另辟蹊径,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变通的进行举办,增加项目的娱乐性和竞技性.最后还要在日后的项目设置上推陈出新,设置更多的新型项目,丰富文化节的内容,保持武术文化节的旺盛生命力.
2.7 武术文化节发展对策调查分析
表 7 数据显示,有 256 名师生认为每届武术文化节都应拥有一个鲜明的文化节主题,这样才能使每届都有各自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增加文化节的感情色彩,并在项目设置上紧扣体育文化主题,将武术与文化、运动与精神人格与团队紧密结合达到弘扬体育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促进学校发展,增进师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最终目的;有 264 名师生认为,武术节应该统筹安排,各部门共同参与组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工、各负其责,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文化节的顺利进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有 287 名师生认为武术文化节要注意推陈出新,增设一些新的项目,保持文化节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让武术文化节充满青春活力.只有做到以上所述内容才能使武术文化节越办越好,经久不衰,产生深远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体育文化节现在是高校学生深爱的体育活动形式,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而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武术,在校园的开展却不如其他体育项目广泛,武术文化节作为新兴的武术活动形式,还处在摸索和学习的阶段.武术文化节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将德育、智育和体育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发挥了其社会功能,促进了师生交流,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武术文化节由于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在活动的组织上、管理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漏洞较多;在项目的设置上还不够完善,项目不够丰富;在宣传上力度不足,有碍文化节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在举办武术文化节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武术文化节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设置灵活多变的参与项目,突出主题满足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体育文化节的认识,还要规范组织管理,使各个部门协调配合,让体育文化节在高校蓬勃发展.
3.2 建议
(1)武术文化节要有鲜明主体,项目设置围绕主题开展,反映时代特征,增强武术文化节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促进学校发展,增进师生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2)武术文化节虽尚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应在经费问题上给予强力支持,增加投入,扩大举办规模,增强影响力.
(3)学校应动用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武术文化节,提高学校师生对文化节的认识,扩大武术文化节的影响力,推动武术文化节的全面开展.
(4)武术文化节突出的是娱乐性、参与性和健身性,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培养,所以在项目的设置上要灵活多变,形式新颖,增加师生参与的兴趣.
(5)高校武术文化节成立专门机构来负责,同时学校各部门全力配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工、各负其责.学校应积极积累举办经验,完善武术文化节的活动,将武术文化节变成体现学校特色校园文化传统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 黄可可.试论中华武术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0(3).
[2] 王国志,王 岗.论和谐的中华武术[J].体育文化导刊,2006(12).
[3] 马 娜.试论和谐校园与武术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9(7).
[4] 孟 涛,梁 蕾,薛 红.大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现状及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10(5).
[5] 刘世海.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2).
[6] 李晶晶,李颖斌.传统武术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
[8] 申彦昌,王华锋,李印东,陈 超等.论武术的和谐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
1前言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打运动有别于套路运动的动作多变、神形兼备,而是参赛双方依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格斗项目。现代武术散打运动依傍于中国传统武术,在融合了近代西方体育思想之后逐渐演变为现如今的发...
结论沧州回族武术是中国武术历史长河中的一支涓涓细流,武术已成为宣传沧州、推介沧州的名片。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沧州的人文风貌,挖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突出沧州的武术底蕴与文化特色。沧州古时侠义之乡,今朝好人之城.在经...
引言一直以来,武术文献的研究,处于冷门状态,得不到武术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这不仅因为现今品流驳杂的武术文献难以辨伪考证,也与中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武术古籍文献的存留罕见,真正保留下来并有一定价值的武术文献更是寥寥无几的现状息息相关。所以...
中文摘要我国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很明确的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小康社会不仅仅体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指数上,更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所以,不仅要要全力的构建全民健身健康体系,还要积极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武术如何在现代社会更好发展是全民族共同关心、关注的大事。武术源于农耕社会,历史悠久,拳种繁多,以家传或师徒传承形式,依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相传,是一种活态的传承方式,因此具有人...
武术套路竞赛在今天的中国武术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武术套路竞赛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武术套路竞赛在内容上可以是民族的、传统的,但在形式上必须是中西通用的、现代的。武术套路作为体育运动项目,被生活在...
自古以来的大部分时期,武术就只有少部分人所有,民间习武一直被统治者严厉禁止,一些人不得不转入地下进行练习。在艰苦寂寞的环境下,通过长期的磨练强大自己;在中国农耕文明社会背景下,形成了独有的封建宗法制,武术仅在门内相授,还有传男不传女的传统...
摘要:本文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指标(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力量、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以及专项技术训练方面的身体训练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旨在为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实施有效的控...
峨眉武术养生文化,溯源于道家的养生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是在道教导引、行气和佛家禅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养生文化,其以广纳众长,博大精深,讲究阴阳调节、内外兼修等特点,在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蕴含着强烈的儒、释、道文...
一、引言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应用到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武术课教学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优秀道德品质,还能树立民族自尊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