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

运用费孝通“多元一体”理论剖析当今武术关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4549字
论文摘要

  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并存,各国争锋相对,中国武术应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将决定它的发展方式。上个世纪 80 年代,费孝通先生首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以下简称“多元一体”),且认为这可能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形成过程。反观武术世界,何尝不是如此,从多种拳种的历史演化到同一空间的朝夕相处,武术界也存在多个层次的“多元一体”格局。因此,用费孝通“多元一体”理论来剖析当今武术关系,是探索和谐武术发展模式,构建和谐武术世界不可回避的一个环节。

  1 多元一体及多元一体理论

  1.1 多元一体概念的厘定

  多,指数量大,与“少”、“寡”相对,元,指根本,根源,资治通鉴有载“: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便有此意。多元,指事物的发展有多个根源,且到了一个很丰富的境界,有多种分类。

  一体,谓关系密切或协调一致,犹如一个整体,《管子》中曾提及”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汉书》也有记载”二者并行,合为一体。“二十一世纪是个多元的时代:文化多元,政治多元,经济体制多元等等,但是随着世界联系的日益加强,各地之间又越来越像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探讨多元一体的概念及含义是新时代给我们的新命题。

  1.2 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生命的最后征途中仍关注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费孝通先生就民族问题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于”多元一体“,费孝通形成了这样的定义:中华民族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则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P1。)费孝通先生从”多元“的发生、发展到”一体“的形成给予了充分重视,并认为对这样一种格局的认识,将有助于解决世界民族问题。他提出的”多元一体“存在三个维度:

  (1)在这一体中,分散的存在着各个单位,在形成华夏文明之前,中国大地上遍布各种文化区,它们有自己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2) 在多个文化区的基础上,各文化区之间相互的政治互动、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和民族融汇等,使它们逐渐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不断吸收优秀文化的精华。汉族在民族融合中起了凝聚核心的作用,最终形成统一的民族实体。

  (3)在这种统一的民族实体中,中华各民族既有自己相对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认同,又在实际上不断发展着彼此之间血浓于水且不可分割的一体联系,各层次既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原有的特点,又形成新的统一整体,并且部分与整体共同发展。

  2 武术文化中的多元一体

  2.1 集个人为一体的多元武技相通

  (1)技术的多元化。武术拳种众多,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各动作在方式上的不同处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体系。如速度的快慢相间、节奏的抑扬顿挫、幅度的开合有致、力度的轻重并举等。实战中的不同需要也产生了多种技术,如用手与用脚的不同、站着打与倒地打的区别、远距离打与近距离打以及零距离打的不同等。技术差异上的对称性则促使了技术策略的多元化,形意拳专注正面直来直去的技击,八卦掌反之以侧面取胜;多数拳种快于发力尚于攻,太极拳则慢于蓄力专于守。物化的技术体系也一样,既有”刀如猛虎,剑如飞凤“之技术总结,也有”棍用两头打“”、棍打一片“的风格特点,更有”护中直刺,桥闪旁扼“的招法和神韵。

  (2)技术间的交流。传统武技萌生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兽之间的相互搏斗,在相互过程中进行技术的交流。现代武术交流的方式不外乎拳场师徒间的传承、私下锻炼以及节日走出拳场的公开展演。不管以哪种方式,技术都在其中得到发展甚至产生新的拳种,不同门派和不同拳种间的争奇斗艳便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大杂烩,对于国家,利于武术的发扬光大,声名远扬,对于个人,亦可以综各家之长技,备自身之功长。

  (3)个人的武技相通。古语有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还在于各个武技之间是相通的,所以虽然历史上出现过的武技举不胜举,但是确实有集多种武技于一身者,以有限的人生展示了武术交融的无限魅力。如:孙禄堂先学形意拳,兼习八卦掌,并师从郝为真学太极拳,并将三者合而为一,形成孙式太极拳。又如:李小龙,七岁便学习太极拳,后拜叶问为师,习咏春拳,此外,他还练过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脚、节拳、白鹤拳等拳种,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集地方为一体的多元武文相融

  (1)文化的多元化。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养育它的土地,都是那片土地上独有的果实。武术拳种按地域划分,有”南派(在长江以南各地传播的拳种)“和”北派(指长江以北,黄河流域传播的拳种)“之说,南派的拳法多,腿法少,动作紧凑,劲力充沛,而北派则腿法丰富,架势开展,动作起伏明显,快速有力。当地外在的物质形式得益于当地文化,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少林拳,以佛教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了佛教禅宗的智慧,且由于地处深山,吸收了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行为技巧而创造了许多出神入化的象形拳。我国武林中素有”南尊武当,北尊少林“之说,武当武术源于武当山,我国的道教名山,武术参以道教内丹功法的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此外,还有全国各地的地方特色拳种:山西形意拳、湖南巫家拳、四川余门拳、湖北孔门拳、江西硬门拳、福建虎拳等等。

  (2)武文间的交流。地方文化与地方武术的交流对武术的促进作用极大,其中既包括当地文化与武术的交流,也涵盖异地文化与武术的交流。如:峨眉武术深受峨眉山道、儒、佛等宗教文化的影响,此外,古代冷兵器时期的战争引起四川独特的”湖广填四川“等移民文化,也促进了峨眉武术融各派武术为一体,再加上巴、蜀各族人民在生存斗争中受到民俗、民风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峨眉武术内外兼修,成为几千年来各种流传拳种的精妙汇总。又如:福建地区的地方武功直接促进了南拳的起源,但南拳跨越省界,在多个地方发展起来,并多以地域而得名,有广东南拳、福建南拳、广西南拳、浙江南拳、四川南拳、湖南南拳等,各地流传的南拳往往自成体系,各具特色。

  (3)地方的武文相融。武术个体性是武术多元性、武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正是各地各派的拳种存在个性化差异才展示出武术世界的多样性,呈现出武术文化的丰富多元特征。然而武术与文化是共生的,一定的文化基础产生一定的武术特色,峨眉武术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原武功的三大流派,他们的发展便深深地根植于当地文化的土壤,致其自身带有浓郁的个性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

  2.3 集国家为一体的多元武思相承

  (1) 思想的多元化。关于武术的多元思想主要包括尚武精神、传统武德和中国哲学。远古时期部落间频繁的战争造就了先民强悍的民族性格,传说中的蚩尤便是”铜头铁额“,而剑作为象征物在随后的朝代也普遍使用,满族”骑射天下“更是突显了民族骁勇,形成强大的尚武传统。”文以德彰,武以德显“,在挑选传人、完善个人、维护国家尊严等方面,武德一直扮演着重要作用。另外,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生产、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受中国哲学影响极深,哲学中的儒家思想、阴阳、八卦、五行、道与气、天人合一等思想在中国武术都有深刻的反应。

  (2)思想间的交流。中国是一个文化思想浓厚的国家,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武术将三者思想汇于一体,形成自己庞大的文化体系。儒家的自强不息与入世观,道家的清静无为与顺其自然思想,在武术中成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文化特色以及”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武术结构。武术与天人合一交融,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身体动作”内外如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太极中的阴阳对立,形意拳中的相生相克,八卦掌中的随走随变,无不体现出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3)国家的武思相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蕴含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并在这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宗教、美学等文化内容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作为中国特色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国粹,武术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屹立在国际文化的舞台上,为唤醒民族觉悟、激起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美德提供了一种一脉相承的寄托,也为中国思想绵延不绝提供了最坚实的见证。

  2.4 集全球为一体的多元武艺相识

  (1)技艺的多元化。全球各地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信仰等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武术技艺。日本统治者历来重视武术,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即武士道精神,日本的武术和武士道是长期武士社会的产物,它们的结合支撑了日本武士社会。韩国武术则是远古时代朝鲜族人民为了获得食物和抵抗外族及野兽袭击,衍生出各种生存技能。东方人把生命融入武术,以求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西方武术则重视理论科学,打法朴素,拳击是西方武术的代表,受西方哲学影响很深,包括摔跤、击剑、自由搏击等。泰国民族的国技则是泰拳,享有”五百年天下无敌手“的美称。

  (2)技艺间的交流。俗话说得好,不打不相识,如今世界开放,各国间已不再是”闭门不出“,而是”出门迎客“,日本的武士道受佛教以及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很大,大多数日本武术直接源自于中国或韩国,并由中国传入的禅宗思想作为哲学基础。空手道,原称”唐手道“,是古代琉球人将中国的拳法融合于日本原有的武艺而激发和创造的一种搏击术。而韩国武术受外来文化影响也极深,最初由韩国的花郎道、中国的武术、日本的空手道融汇而成,武术形式以跆拳道为主要流派,以脚为主,因此又称”脚的艺术“。泰拳则受中国、印度两国文化的影响。

  (3)全球的武艺相识。费孝通曾说:二十世纪是世界范围内的战国时代,各国间虎视眈眈,彼此竞争,在武术界,全球武艺亦是如此,且不说中泰拳王争霸之类武术比赛体现了多少国家层面的文化含义,就拿武术进奥运来说,其艰难历程已告诉我们在多元化的全球武艺之下竞争的激烈性。多种武艺的相识相知在这里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武艺的种类繁多利于他们之间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但也带给它们更多的生存压力,如何保持自身的特色,如何融入武术大家庭,如何在大家庭中受到尊重,如何实现大家庭的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美美与共,已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3 结语

  武术的多元一体格局是”四体“的,它包括集个人为一体的武技相通、集地方为一体的武文相共、集国家为一体的武思相承和集全球为一体的武艺相识。在这”四体“中,个人是一切的起点和中心,但个人既为自己的人生考虑而进行选择、采取行动,同时他又受生他养他的地方文化的影响,还会被国家政治、文化所左右,而所有的一切更是发生在地球村这个大环境下,于是在个人、地方、国家和国际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状连接,其中每”一体“都有其内在独立的结构,这便形成了一张武术界的关系网。认清了这样一种环环相扣、层层相连的关系, 我们便可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一种和谐武术关系的模式,并延伸为武术发展模式,称之为”四体合一“发展模式,即人的发展、地方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和全球的发展融为一体,以达到美美与共。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2]王铭铭.超越新战国:吴文藻、费孝通的中华民族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3] 华 博.中国世界武术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4]戴国斌.门户对拳种、流派的生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4).
  [5] 徐杰瞬,韦小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08(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