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在不同民族区域的中华儿女手中创造出了不同门派、风情的民间传统武术,弘扬、传承着传统文化,同时在传统文明延续的过程中,还不断吸收不同历史的社会文化,丰富着武术文化内涵,使得武术的价值体系不再是肢体动那么简单,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传统武术占据了很大的话语权,无论是上流社会的皇权贵族、地方富绅,还是平民阶层的民众都对传统武术有种特殊情感依赖。从我国封建帝国发展的脉络来看,那些强大的封建国家对传统武术更是推上了膜拜的顶峰,封建统治者以“武定天下,文邦兴国”的治世态度来管理国家,一个处于蓬勃发展的社会,在内部上离不开“文”的治理,稳定内部社会的和谐;在外部上离不开“武”的管理,扩张、防御都离不开武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武术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先进结果,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都离不开“尚武精神”的萌发,在武术文化的带领下,实现了封建帝国主义的统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融合。创立的武举制度是对传统武术强大政治作用的认同,武举制度带来的利益不仅满足了国家内外建设的需要,而且还促使平民阶层为武疯狂,为平民阶层谋取一定的政治影响力提供了一个晋升台阶。总体说来封建时期,神州大地没有外界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丰韵的环境氛围中使传统武术很是受欢迎,传统武术发展得甚是乐观。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价值的影响,传统武术逐渐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体现了以西方体育价值观为主导的拼搏精神,传统武术内涵慢慢呈现的是以武术竞技为新的价值意义。武术文化的现代竞技化实质上是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淡漠,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竞技价值的体现,西方竞技体育价值观影响着我国各大城市对传统武术的发展,使传统武术脱离了传统文化的氛围,是以一系列竞技规则为主导的现代武术文化。
1 重庆地区武术发展现状
武术是传统社会文化影响下以及民众在生产劳作过后所产生的民族化运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不可缺乏的核心力量。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受西方文化价值对传统文化的同化和洗涤作用,传统武术现今已经演变成为了以西方现代价值为主导的现代武术,以一套完善的竞技规则来约束传统武术的肢体语言。虽然传统武术的价值意义被重新定义,但是我国传统武术文化根基还在。现今在我国各个城市区域武术活动的开展都以社会武术、学校武术、竞技武术这三大分支为现代武术内容,这三大分支囊括了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碰撞后现代武术的发展方向。
1.1 重庆地区社会武术活动
社会武术是武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武术因为武术文化内容丰富而显得有内涵,武术文化因为社会武术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弘扬、传承的作用,使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武术文化的传承机制当中。两者虽同为一个整体,但却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发挥各自的价值,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在体育价值观的阐释上是密不可分的。
从改革开放的起点来看重庆社会武术活动进程,笔者认为在重庆范围内社会武术活动发展得还是不错,经常举办武术赛事如社会性赛事重庆传统武术精英赛、重庆少儿武术比赛等比赛已经举办了 11 届,对社会武术而言,赛事的举办有利于提升重庆人民参与武术运动的热情,对社会武术的发展促进作用极大。社会武术活动的进行既是响应“全民健身”纲领性文件,又是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有助于重庆精神文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共十八大会议的召开,重视传统文化的回归。社会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于西方体育价值影响下的竞技体育,他是社会人士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一种膜拜所引导的传承,是传统武术文化在现代社会立足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国家政府必定会为了民族文化的繁荣支持社会武术活动。近年来重庆市各大区县的武术社团、武术协会在开展社会武术活动时都会给予经济的支撑、场地提供的便利。如 2014年在重庆梁平举办的武术文化节、重庆渝北区举行的武术比赛都是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外物的支持作用下,各个市、区、县体育局还会指派传统武术集大成者到各区县武术团体进行精神层面上的指导。
1.2 重庆地区学校武术发展
学校武术顾名思义就是以现代教育体制为基础的学校在学校内部所进行的武术活动,他参与的人数不像社会武术活动那般人数众多,而是处于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所从事的一系列武术活动。在学校武术系统中又可分为中学武术和大学武术两类。
在笔者考察的几个重庆中小学中都有专业化的武术运动员,他们经过学校武术老师的专业化指导,练就一番武艺,有武术套路、武术器械、武术对抗等等项目的运动员,武术领域中各个项目都有涉及,目的是为了参加重庆市举行的青少年武术比赛,取得好名次为学校争光。不光是学校有武术专业化运动员,同时在学校日常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老师也会把武术套路掺入到体育课堂中,让学生了解、认识传统武术文化。今年两会期间又推出了“武术课程进课堂”的教学活动,使传统武术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不再处于边缘处境,而是要逐渐取代体育课堂的其他运动项目,成为体育课堂的主要内容。关于中小学学校武术开展的如此之好,笔者认为有两点重要的原因:一是学校教育对传统武术的重视;二是家庭教育对传统武术的重视。在学校层面上,中小学时代练习武术不仅可以感受传统文化对“礼、义、廉、耻”等礼仪修养的培养,而且中小学生练习武术还能促进身体健康,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家庭层面上,重庆市被誉为“健康重庆”说明重庆人民对健身运动很崇尚也很热爱,况且由于社会武术活动的频频举办,武术这个传统体育项目在市民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父母的意向思维自然会落实到孩子家庭教育的日常工作当中,提倡孩子练习传统武术。
大学的学校武术开展的就没有中小学武术那般活跃。笔者认为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是武术发展的核心关键。大学课堂具备了武术课堂等专业教学,而且武术器材、场地等设备设施都十分完善,但是大学武术发展却没有中小学武术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不是学校老师的问题,而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大学老师拥有的是硕士、博士学位且武术专业化技能也是全国高校中较优异的,大学生由于思想成熟,没有中小学灵活好动的心态,在学校的日常教育中很少有学生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而是把重心放在了个人事业在未来发展的路途中,对于传统武术课程而言,自然是以不关心的态度对待。
1.3 重庆的竞技武术
竞技武术是西方体育价值观传入我国之后与我国传统武术相融合的产物,也是现代武术主要的发展形式。从竞技武术的本质属性出发,竞技一词就具备了很强烈的对抗性,要求运动员要充分发挥自己身体的运动技能,把武术的肢体语言发挥的淋漓精致,以取得高的得分、成绩为其根本价值,从而打败对手,取得胜利。撇开传统武术的文化内延,以西方竞技体育价值观的观点来看待竞技武术,其实竞技武术就是一场野蛮运动,所幸的是他又不是完全的野蛮运动,因为有一套约束竞技武术的规则机制。
在我国的竞技武术项目中,武术套路和武术对练是竞技武术主要的两大发展形式。重庆在竞技武术对练项目取得不错的成绩,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时,重庆市第一块全运会金牌就是武术项目,是在现专业队主教练刘艳艳的带领下获得的。
2 重庆市武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武术发展滞后
从 1961 年开始我国教育部就已经把武术项目纳入到大学体育课堂教育中来,实现了高校体育教学课堂的丰富性。虽然武术项目进入高校课堂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但是现今高校武术的发展却不尽人意。自从传统武术文化转变成为现代西方体育价值观的现代武术以来,高校武术的竞技性就一直是我国竞技武术的主要载体,在全国举行的大小体育赛事上,与竞技武术相挂钩的运动员基本出自于高校,还有一部分是社会人士的参与以及国家运动队队员的参与,除非举办的运动会是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当西方现代武术以运动科学知识训练队员时,我国高校却还是使用传统武术的训练机制以时间线性关系的积累来磨练运动员。本是同一个平面发展而来的,却因为高校领导层面对武术项目的忽冷忽热态度,导致全国高校范围内武术发展的滞后。
就重庆市高校而言,武术发展局面滞后已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重庆内部高校在每年体育考试项目中没有设立以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项为指标的招生考试,而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田径高水平运动员等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代表的竞技强烈的运动却设立很多招生指标,其原因的根本在于高校不重视传统武术在高校的发展。高校现存的武术高水平运动员以及关于武术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项目都是聚集一些热爱武术运动为主的学生,他们在高校经过刻苦的训练达到了现在高水平的层次。重庆高校制度的设立导致重庆高校武术发展滞后,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2 竞技武术发展不够全面
竞技武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武术套路为主导的竞技武术;另一类是以对练项目为主导的竞技武术。对练项目的竞技武术是以西方竞技体育价值观为指导,运用竞技武术的规则体系,来约束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只要不违背竞技武术规则,通过运动员自身实力将对手“打倒”,便能获得胜利。此种竞技模式,只要运动员熟悉竞技比赛规则,通过科学的手段,制定合适训练计划,假以时日便能取得奇效。然而,对于另类以武术套路为主导的竞技武术却与对练武术项目存在天壤之别。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门派因为地域关系的差别,经过实践、时间的积累创造出符合地方特色的武术套路,寄予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短时间内没有良好的武术功底是不能领悟到武术套路的真谛,换言之只能模其型,不能模其神。
历年来重庆内部高校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对练项目都取得不错的佳绩,而武术套路却是重庆竞技武术发展的一个弱项。
3 重庆地区武术的发展对策
3.1 持续加强群众武术活动建设
把重庆地区武术引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离不开广大社会民众的支持,群众武术是整个地区武术事业发展的基础,同时群众武术也是武术发展的核心力量。群众武术是个庞大的群体,群众武术的根基打牢了,势必会带动其余武术项目的繁荣。在重庆这片土地上,群众武术集体的分布并不是呈现均匀的几何态势,而是杂乱无序的。利用这个几何分布可以先突出群众武术群体的发展,群体武术以点汇成线,以线汇成面带动其他武术项目的发展。而群众武术的基础来源于社会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为了搞好、搞活群众武术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诱导社会群众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依赖。现代价值层面要想诱导群众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依赖就必须要办好传统武术精英赛,并且还要加大力度。
3.2 推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等单招专业的申报
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能站在现代竞技武术立场去思考,而是要冲破西方竞技体育价值观的枷锁,把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文化引向高校内部武术建设中来。在高校的招生制度上,支持一些有实力,有武术底蕴的高水平运动员、民族传统体育等单招,打破常规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模式,以此吸引外省高水平武术运动员参与到重庆市高校武术项目的发展中来。
4 结语
全球化以来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受到西方竞技武术价值观的影响,已经和西方竞技体育为主导方向相融合成为了现代化的竞技武术。传统武术文化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不能只是被动的进行保护,而应该主动出击,融合现代教育模式,在高校中培养优秀的传统武术人才,实现高校武术文化卓越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朝洲,吴向宁。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91- 393.
[2] 王 燕,陈 姗,柯 易。武术发展的涵义、特征与战略原则[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9):61- 64.
[3] 高 涛。大众体育背景下武术发展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1):135- 137.
[4] 陈寿忠。高校武术研究的现状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6(10):55- 57.
[5] 刘立华。 基于战略学视野的高校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1):107- 110.
1前言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打运动有别于套路运动的动作多变、神形兼备,而是参赛双方依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格斗项目。现代武术散打运动依傍于中国传统武术,在融合了近代西方体育思想之后逐渐演变为现如今的发...
结论沧州回族武术是中国武术历史长河中的一支涓涓细流,武术已成为宣传沧州、推介沧州的名片。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沧州的人文风貌,挖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突出沧州的武术底蕴与文化特色。沧州古时侠义之乡,今朝好人之城.在经...
引言一直以来,武术文献的研究,处于冷门状态,得不到武术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这不仅因为现今品流驳杂的武术文献难以辨伪考证,也与中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武术古籍文献的存留罕见,真正保留下来并有一定价值的武术文献更是寥寥无几的现状息息相关。所以...
中文摘要我国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很明确的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小康社会不仅仅体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指数上,更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所以,不仅要要全力的构建全民健身健康体系,还要积极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武术如何在现代社会更好发展是全民族共同关心、关注的大事。武术源于农耕社会,历史悠久,拳种繁多,以家传或师徒传承形式,依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相传,是一种活态的传承方式,因此具有人...
武术套路竞赛在今天的中国武术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武术套路竞赛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武术套路竞赛在内容上可以是民族的、传统的,但在形式上必须是中西通用的、现代的。武术套路作为体育运动项目,被生活在...
自古以来的大部分时期,武术就只有少部分人所有,民间习武一直被统治者严厉禁止,一些人不得不转入地下进行练习。在艰苦寂寞的环境下,通过长期的磨练强大自己;在中国农耕文明社会背景下,形成了独有的封建宗法制,武术仅在门内相授,还有传男不传女的传统...
摘要:本文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指标(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力量、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以及专项技术训练方面的身体训练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旨在为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实施有效的控...
太极拳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中国传统的太极阴阳理论为基础,集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说、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为一体,且具有强身健体、医疗保健与实战等的深受大众喜爱的拳术。...
峨眉武术养生文化,溯源于道家的养生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是在道教导引、行气和佛家禅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养生文化,其以广纳众长,博大精深,讲究阴阳调节、内外兼修等特点,在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蕴含着强烈的儒、释、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