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盛开在生活土壤上的花朵,无论何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它用来照亮生活的媒介。日本文学家村上春树在他的散文集中创造了小确幸一词,就不禁令人眼前一亮!它道出了人们内心深处潜伏的共同期待。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碎片化,切割了既往的平静;而平了的世界又将人们的生存状态分散化、透明化,有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本质上更像是一场回归,回归自然、回归生物圈、回归生活的本来样子。人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重新回归到体验、亲自然的状态。
小的是美好的,讲求的是从技术到应用的适度。而技术的进步又进一步将小而美好变得可控,似乎盈手可握可触,却聚集着大千世界的无穷信息,其中充满了哲学的况味。真善美是这场大回归中的总体体验特征,而文学艺术的适者生存是自然文化生态的物竞天择.国画艺术的小品创作与传统戏曲的折子戏,就是两朵盛开在相似文化土壤中的奇葩。
以博大深厚的中国传统艺术为背景的戏曲和绘画,在创作规律与审美理念上不无交汇之处。首先,二者都是写意的艺术,当我们欣赏一出折子戏和一幅小品画时审美体感也不无相通之处。其次,它们的表现形式又是如此的不同。折子戏是动态的,小品画是静态的,一个是非物质的,一个是物质的,都面临着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问题;再次,就审美状态上看,二者又都是一种具象的艺术,都要经得起观众近距离观看、推敲和品味的。尤其是戏曲之精品折子戏与国画之精品小品画,更集中体现了这种独特的艺术欣赏体验。
其一,从艺术类型上,二者都给人一种纯粹、悠闲、放松、惬意的艺术感受,而其中又不乏耐人回味的劲道。我们在欣赏二者时都不用紧锁眉头苦思冥想作品背后所传达的种种含义,换句话说,它们没那么深刻和复杂,无怪乎有人把小品画称作是文人雅士闲暇时把玩、品味儿的艺术。不错,他们品味的是那一根根有弹力有张力的线条,那一笔笔墨与色的谐和韵味,更有整体画面散发出的几分惬意和优雅。相对于小品画,折子戏更是戏迷票友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杯提神降压茶,不听就难受,有时兴致来了还要唱一段才过瘾。戏迷、票友们看折子戏与书画行家们欣赏小品画一样重在听声腔,看笔墨,品韵味。如经典剧目《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西厢记》中的《拷红》、《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必正与妙常》中的《秋江》等,久演不衰。比如豫剧小生泰斗王素君用她那宽厚清醇、极具磁性的嗓音把一折《秋江》唱得婉转柔曼、韵味悠长,几多伤感,几多惆怅,将戏中人物潘必正那份落第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秋江河下水悠悠,飘萍落叶有谁收,如行云流水,由慢板起腔,舒展流畅,让人回味无穷。再比如宋徽宗赵佶的《腊梅山禽图》,从画面的右下方画一支遒劲的梅花枝干,枝干蜿蜒曲折向上方伸展开来,几支细枝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地交叉呼应着。两只白头鸟姿态优美并且很惬意地依偎在一起,它们的目光随着画家笔下的细枝所指方向远眺,恰似一对目光深邃、体态优雅、举止高贵的恋人在登高远望、欣赏美景。底部的两颗小白花映衬呼应着为数不多的几朵白梅,左下角是自创的瘦金体题款: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己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因为年代久远,并且是印刷品,我们看不太清墨色的清晰变化,但画面简洁精炼,笔笔到位,其整体作品散发出的优雅惬意,一下子就征服了观赏者。
其二,从内容含量上,二者都不求全也不求大,而是求其精、求其美。就写意花鸟画而言,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就可以构成一幅花鸟小品画。由一片落叶、两只蝴蝶、几颗樱桃等等引起情思,人物不求多,景物不求全,取材不求大,但求情趣生,笔墨妙。只要是生活中某一瞬间的体察感悟,都可以进入小品画的创作天地。比如白石老人画的虫草册页《鸾尾蝴蝶》《芙蓉蜜蜂》《秋叶蜻蜓》《皂荚秋蝉》等等,其构思之巧妙,其笔墨之精练,其情趣之盎然,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比如《芙蓉蜜蜂》的画面简洁到了极点,尺幅也小得甚是可爱,按当下的话,这就是微画了。画幅宽 25.5 厘米,横 18.5 厘米,一支花一片叶子,一只蜜蜂一方小印章,就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元素所构成的画面,笔笔见功夫,甚至到了多一笔嫌多、少一笔不够的稳准狠的艺术创作境界。他笔下的小蜜蜂就是拿放大镜看也一样的精美耐看。而与画小蜜蜂不同的是,他把植物叶子处理得比较写意,芙蓉花则用线描勾出,并根据花瓣的向背敷色,可以说他把小品画创作发挥到了极致,令人爱不释手。齐白石的画在收藏界能拍出亿元天价,绝不仅仅是商家炒作吧。再比如京剧大家马连良和张君秋合演的折子戏《游龙戏凤》,短短十五分钟,二人的唱腔和表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出戏的戏味关键在拿捏的寸度,过半寸就或许会轻佻流俗。而马连良饰演的正德皇帝潇洒飘逸,且有几分书卷之气,唱腔圆润纯熟,非常之耐看耐听。章诒和《伶人往事》一书中对马连良有这样的描写:他做戏潇洒飘逸,表演入微。每一出戏都有特点,特色,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称赞。他演戏,一切唯美是尚。动作规范,无处不美。拍他的照片,没有废片,张张漂亮。他的戏班扶风社,讲究三白(即护领白'水袖白靴底白)。马连良本人的的行头极其精美和考究。在扮戏房有专人管熨行头。可见马老先生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唯美主义者。张君秋饰演的李凤姐纯朴美丽,聪明机智,唱腔几近完美,韵味十足,忽隐忽现,若有若无,虚虚实实,令人难以捉摸。京剧大师叶盛兰曾称赞张君秋:气口用得巧,用得俏,用得顺,用得足.这出折子戏我看了 N 多遍,真是百看不烦,百听不厌,尤其是最后一段两人对唱是精中之精,但听正德皇帝唱道:好人家,歹人家,不该斜插着海棠花。扭扭捏捏扭扭十分俊雅,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李凤姐接唱道:海棠花来海棠花,倒被军爷取笑咱。我这里将花丢地下,从今后不戴这朵海棠花。听着听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摆起身段起舞,陶醉其中。
其三,都具有局部震撼、持久感染的审美效果。我们看到折子戏和小品画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绝不逊色于整台完整的戏剧和尺幅大的绘画作品。原因很显然,一出折子戏往往是一部完整剧目的核心和灵魂,是整部戏的精华,也最能体现演员的表演功底,最能抓住观众的心。演员在一桌二椅或一桌一椅的舞台上演出,如没有精湛的表演与唱腔又怎能吸引观众!与折子戏一样,小品画也最能体现画家的艺术真谛与基本功,单纯的笔墨游戏是不耐看的,更没有把玩、品味的兴致。是呀,演员们的一声一腔,一招一式和画家们的一笔一墨一样,招招见功夫,声声显底气,也只有这样才能吼得住剧场,也才能赢得观众的掌声。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折子戏《贵妃醉酒》中扮演的杨贵妃和《霸王别姬》中的虞姬以及《宇宙锋》中的赵艳蓉等,无论从扮相到唱腔,或是从身段到一招一式的武打剑器的表演皆恰到好处,甚至到了无处不美的境界。艺术到了一定高度会具有通感,梅兰芳将中国戏曲程式化的表演特征发挥到了极致,名列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位居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绝非虚名枉设。在国内,就连不同剧种的代表人物也纷纷向梅兰芳请教取经,愿拜其为师。
其四,两种艺术形式都需要非凡的硬功支持。梅兰芳的先天条件并不好,舞台下曾为这祖师爷不赏饭的自身条件吃了多少苦,流过多少汗!为练出这具有穿透力的眼神养了十年的鸽子,眼睛跟随着鸽子飞了多少万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书画名家们也毫不例外,他们曾为一根线条,为一笔墨色,在画案边弯腰笔墨丹青了多少年,扔了多少纸,用掉多少墨!加之诗外功夫的冶炼。梅兰芳不断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营养,比如众所周知的他拜国画大师齐白石学习画花鸟画,二人为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说到简洁、精炼,他曾经这样阐释:一句唱词,能用三个音符唱就不用四个音符唱。艺术果然是相通的,两位大师的追求何其相似!梅派艺术难道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多一声嫌多、少一声不够的稳准狠吗?而白石老人的小品画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恰到好处吗?
其五,追溯折子戏与小品画的渊源,二者都各有一位最高统治者直接或间接参与,这不仅直接推动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还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书画家和伶人们的社会地位。先说梨园祖师爷唐明皇李隆基,想当年兴致来了集创作、编曲、演员于一身,还曾坐镇舞台敲起大鼓,他挑选最优秀的乐师 300人,又从宫女中挑选了能歌善舞的几百人,组成一个庞大的皇家乐团,在梨园排练,这就是梨园的由来,也是我国第一所综合性的皇家音乐舞蹈戏曲学院。在院长李隆基的指挥下,连李白、贺知章都是他的剧作者。排练时李隆基还亲自坐镇导演,弹唱间或有谬误,立即给予纠正。那时被选进皇家音乐舞蹈戏曲学院的都是音乐舞蹈戏曲中的佼佼者,那可是皇帝的门生,地位可以想见。梨园的设置对唐代歌舞戏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李隆基功不可没。所以梨园子弟奉唐玄宗李隆基为戏神---梨园神。再说宋徽宗赵佶,更是不务正业,是个把绘画之事看得比天下大事还重要的一个风雅皇帝,整天琢磨他的瘦金体,画他的《芙蓉锦鸡》,带领一大帮书画家创建翰林书画院,宋人院体画风因此产生。在绘画方面,赵佶讲究孔雀登高必先举左、四时花蕊各不同这些自然规律,所以宋人院体画家们对形的刻画过于追求细腻逼真,因此也一直受到文人画家的抨击。但赵佶带领他的皇家画院团队不断锤炼笔墨并虚心吸收文人画诗意的注入,从此院体画就有了灵性,有了诗意和意境的营造,最后达到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高度,并形成一种绘画风格一直延续至今。赵佶在提高书画家的地位上比唐明皇更上心,他即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画院和画家的地位,把研究儒家经典的书院由原来的排行第一改为第二,画院作为第一,院画家的职位从虽服绯紫不得佩玉改作独许书画院出职人佩玉,其显赫地位可见一斑。
可见小不但是美的,小还是贵的。它们本来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因此具有了持久的生命力。虽然在历史发展的脉络里沉沉浮浮若隐若现,但是人们终究还是会记得它们。尤其在是数字化时代自媒体平台发达的大背景下,会再次被人们记起---最近网络歌手黄阅凭一曲《折子戏》迅速走红,他不紧不慢、忘我深情地演绎着现代版新概念折子戏:折子戏不过是全剧的几分之一通常不会上演开始和结局正是多了一种残缺不全的魅力才没有那么多含恨不如意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生命里是呀,社会就是个大舞台,一幕幕折子戏,串起来就是我们整个人生的精彩聚集。一段段微博,一条条微信,串起来就是我们当下生活状态的星光流转。我们在社会大舞台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演绎着一出接一出的折子戏,描绘着一幅又一幅的小品画,释放着自己的正能量,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生命里,一起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白领们盛装去小剧场看话剧听音乐会,秀着那份优雅;商家们在茶楼喝茶、听折子戏,附庸着那份风雅;书画、金石爱好者们手中把玩着册页小品画及扇面、核桃、佛珠与各种玉石小物件,难掩着一份自得与惬意等等。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当下生活状态的变化、生活品质的提高及幸福指数的上升,索然无味的生活也因此有了别样的情调,人们的艺术审美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提高,谈吐举止间也有了几分涵养与底气。小而精的艺术品俨然引领着时尚,它不再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而是寻常百姓生活的日用品,最终会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于是文化,就悄悄地进步了。
小时代来了……
西蜀园林作为四川平原地区的地方性古典园林, 蕴含着丰富的蜀文化内涵, 同时又具有西蜀地域特色的文艺美学特征。...
黑色幽默具有独特的美学功能和典型的美学特征,其脱离喜剧和悲剧的范畴独立存在.黑色幽默在文学上的美学特征和表达方式也被充分地运用到电影中,体现在语境、情境、人物性格刻画、叙事模式、镜头语言的表现等方面.黑色幽默下展现的影像故事,用笑表现悲,以荒...
透过情感体验的显微镜,在审美的现实语境中来审视审美活动的结构和状态,就会关注到美的状态特点,即呈现为对于审美情感的体验和把握过程。这一情感就是美感,也就是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结成的意味关系。由于美的现实语境是千姿百态的,也就必然造成审美关...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生活与精神领域,同时也成为了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对象。关于究竟何谓艺术的问题,显然是一个非常多义而又令人困惑的难题。这一问题不仅关联于艺术自身的规定,还涉及到对艺术存在及其本质的揭示,以及艺术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