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

徐璐作品中对校园青春的描写(2)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作者:刘頔
发布于:2017-07-01 共5865字
  (二)积极从朋友身上吸取经验

        青春时期的成长总是伴随着疼痛---自身学业、感情的失落,或者是深深的无力和失望,对人对己。但是,青春并不是孤独的,身处其中的人们还可以从友人、师长、亲人的身上汲取力量,重拾对人生的信心,怀揣着期望跟随勤奋一同上路。在徐璐的小说中,故事中的男男女女总像现实中成长的生命一样,会遇到各种问题,但从不放弃希望,敢于付出,一直相信生命的美好。正像《乒乓的 38 度》中的乒乓一样,即使经历分别和失恋的痛苦,逃课、逃学却不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痛苦的深渊中,而是与旧友、同窗一起聊天、嬉笑,从他们身上找回失去的信念。
  
  小说中,在失恋的打击之下,和所有的青年一样,乒乓心神俱散。她在失恋打击之下日渐颓废,甚至想到了死:“一天黄昏,乒乓在教学楼的顶楼上站了许久,看着下面,她听见心里的一个声音说:乒乓,跳下去,跳下去你就不痛苦了。”而后,乒乓找到在华工念书的易馨;易馨给乒乓讲述了自己以往的失恋经历。和魏明分手之初,她也和乒乓一样痛苦,但她让自己的伤口在时间中痊愈。最终,她“复原了,还更强大了。”由此“,乒乓得到了好友开出的治愈良方---相信时间的力量。”而在恋爱中,她尽情享受了无理取闹的权力……所以,乒乓不后悔这段惨淡收场的恋情;正如青春的价值不会因生命走向最终的成熟而消逝。
  
  成长之中,人们总会有各种际遇。有的是亲身经历,有的是见证别人的遭遇,从而也转化成了自己经历的一部分,间接地影响了人们的成长。乒乓也从初中旧友穆遥亲人的遭遇中对生命有了更真切的认识。书中,朋友穆遥在听乒乓说过自己失恋的苦闷之后,对她道出了自己初三时家人发生的事---姐夫车祸去世,姐姐因此痛苦自杀,母亲因为打击过大生病住院。他本想一走了之,但在看到父亲仍努力工作养家之后,明白自己“没有理由离去,没有理由放弃。”乒乓因穆遥这番平静的话而心惊魄动,她内心有感动,有惭愧,亦有温暖。
  
  徐璐小说中的人物大都经历过学业或感情的震荡,有过迷茫,甚至逃避---像乒乓一样想到死亡;但他们积极从他人身上汲取自己失落的信念,以更“强大”自信的姿态面对未来。所以,乒乓最后在穆遥的陪伴下来到长江大桥上,以尽情的一顿哭喊终结了这段难忘的恋情。成长的脚步,不会因为某次特殊的遭遇而停滞不前;而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一些经历,会使每个成长的个体更加深刻、丰满起来。
  
  (三)保持坚韧的信念

      青春之美,贵在努力、坚持和一定要实现目标的自信。正如《时间自有来速》中的“我”一直爱恋着中学好友兰颜,在表白被拒后的数年中,兰颜在情海起转沉浮,“我”一直在国外学习自己喜爱并擅长的物理,而且,一直爱着她。即使好友一再拒绝,自己也深知彼此关系转变的不可能,但“我”还是控制不住内心隐隐的期盼,相信“我会依然爱你。”
  
  故事中的“我”很倒霉地对将自己当“好哥们”的姑娘“一见钟情”,且一直痴心不改。虽然“这只是我的单纯的愿望。只能梦想一下,心动而又心痛。”正是这份青春的执着而纯粹的爱情使“我”即使身在异国也时常忆起和兰颜相处的点点滴滴。“我”喜欢兰颜,却无法使兰颜接受“我”的爱情;同时,又无法停止地越来越爱她。这样的辗转反侧而不得---是年轻人对于醉心的美好事物的纯粹的执着;正是这份执着,使“我”的青春彰显出坚韧的力量。同时,文中的“我”对自己与兰颜的未来也充满信心。
  
  因为我也不知道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结局。下面我将用我的空间物理学试着作一个预测。
  
  我们是在大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两颗微小卫星。
  
  ……但是时间最有力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你的逃离能量不断耗损而我的追寻能量不断增强。
  
  所以,我得出了新结论:终有一天我会把你这颗顽皮的小卫星揽入怀中。
  
  “我”这种持续数年的隐忍的、无声的坚持,也正是徐璐小说传递出的向上的、坚韧的力量。因为年轻愿意相信世间一切美好,敢于付出,才使得“我”不论身在异国他乡还是“在图书馆对面一栋楼的台阶上坐下来等你”时可以“面带平和满足的笑容”.
  
  由此,徐璐的文字不仅仅是在向读者诉说时间力量的强大---能够把“我”从一个高中课堂上有些顽皮的男生蜕变成为在国内拥有自己的软件公司的成熟男子;而是体现“我”在对兰颜多年的爱恋、对物理十年的学习中慢慢积累的包容、隐忍、坚毅。“我”在兰颜和新疆歌手热恋时,由电影《我最好朋友的婚礼》想到“这大概就是我们的结局。我,以你最好朋友的身份,参加你的婚礼。”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至爱无言,是故事中“我”对兰颜多年感情的最好诠释。
  
  这当中有对爱情的执着求取---轻易不肯放弃使青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有友谊无法升华到爱情的无奈---对感情的无能为力是青春中深深的缺憾;但是,青春之美并未因为这求而不得的复杂心情而折损,正像篇末徐璐引用的“Love is something you cannot get; If youget,It is not anymore.”涵义一样,有的事,在人们为之不断努力、付出的时候,它就已经给奋斗中的人带来了一种坚持的快乐。徐璐也在《小情歌》的结语中写道“:故事不完美不要紧,只要往事并不如烟。因为老就老又不是没有年轻过,我们可以对往昔微笑,那时我们很美。”小说中人物的经历,也正向人们展示了一种肯坚守信念,为理想不断付出的坚毅、自信的青春气质。
  
  (四)相信“时间自有来速”
  
  青春虽美,却很短暂。珍惜当下所有便是对此的最好纪念。徐璐曾反复在其作品中说道:生活太美好了,怎么过都觉得是在浪费。正处青春的人,除了感情、学业、事业之外,应该放眼于生命更广阔的外延上;只有这样,生命才会更加充实有力量。如小说中乒乓花了一个下午,把一百多篇日志全部看完,边看边笑,边笑边骂,边骂边思考。人生其实是很开阔的,不该太过汲汲于小儿女的气短情长;只顾在爱情的钢丝绳上铤而走险,却忘记生活里还有这么多可敬可爱的人物。
  
  通过好友冯栖寒的博客,乒乓看到他在德国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感受着世情冷暖,开始意识到生命除了爱情之外有太多精彩之处。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的阅历一样应该是比较丰富的,这样能避免自己在狭隘的自我世界里愈陷愈深、无法自拔,从而感受到更多生活的乐趣。故事结尾,乒乓于长江大桥上的嘶吼、恸哭中彻底告别逝去的感情,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这正是以往处在痛苦中的她难以想象的“成长”.
  
  而正如冯栖寒的经历一样,对于成长时期发生的种种,其意义往往会在以后的历练中显现。对此,徐璐在《此时彼刻》中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会将这一切彻底地遗忘。对此,倒是无需多虑,因为 Time comes at itsown speed,那样的一个个忆起和忘怀的时刻,终会自行到来。”
  
  在《滴答》后记中,徐璐说这是一本关于时间、成长、青春、友谊、家庭、梦想、疼痛、温暖、爱的故事;而书中不论是狄夏对命运的反叛不屈,还是霍一宁因家庭的破碎出走、为实现梦想而远行,还是倪薇拉在朋友的聚散离合中逐渐成熟,都使人们从几人的成长蜕变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仿佛是它在塑造一切,摧毁一切;但故事中真正把以上三位推上人生舞台的,仍是他们自己。时间之于“青春”到底意味着什么?徐璐这样解答:
  
  而我暗哑,无法告知季候的风/时间怎样在繁星周围滴答出一个天堂。时间是小说的一大主题,“天堂”是我对过往生活的感觉“,暗哑”是我想要赞美时的无能为力。
  
  由此可见,青春之美只有在时间洪流的不断冲刷下,才可熠熠生辉。因为任何一方面的成长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沉稳、自信、豁达、坚毅、包容等等人性中的美好品质,都需要在时间中积累,练就。“时间自有来速”正说明成长中无论辛酸、欢笑都会是人们回首时的宝贵财富,是这些经历造就了每个人独特的青春。
  
  每个时代的文学发展各有特色,而作为新世纪初大放异彩的“80 后”青春文学因其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特殊的观察视角、细腻的情感体验而备受各界关注。不可否认,主流“80 后”青春文学中浸透的浓郁的感伤、忧郁、迷惘是青春成长时期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但对这些消极因素的过渡渲染,在很大程度上也削弱了成长的力量,使“青春”的内涵显得单薄。
  
  而作为“80 后”作家之一的徐璐,在其以校园故事为主的小说中历来将青少年在挫折中蜕变的过程作为主线;侧重体现自信、坚毅、乐观向上的青春气质,这是徐璐小说的独特风格,亦是其作品别于主流“80 后”的独特的青春美。同时,作为成长中的“80 后”作家,徐璐的小说也同其他“80 后”作家的作品一样,在不断走向成熟。对她以及更广大的“80 后”作家群体未来的作品,我们有理由怀以更高的期待。

原文出处:刘頔. 在流光中微笑——论徐璐小说的青春美[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197-19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现当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