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论文写作 > 学术论文写作 >

关于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2)

来源:读写月报 作者:石人
发布于:2017-03-14 共5983字

  
  (二)
  
  综上所述,“审题”是考场写作的第一关。审题失误,就不知一篇文章要“写什么”,极易因“一着不慎”而导致“满盘皆输”.但即便过了审题关,也并非万事大吉,“怎么写”的问题处理不好,同样有可能铩羽而归。在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中,有内容、结构、语言、创新等项目。
  
  其中除了“写什么”的限定,也包含对“怎么写”的诸多考量。在我看来,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许多人、许多时候是有意无意地把议论文写作看得过于轻易了,于是,就有了百用不厌的“万能素材”,有了固定僵化的模式结构。议论文嘛,就是观点加例子,就是对比、比喻和因果分析,就是“引-议-联-结”,不过尔尔。其实,议论分析、理性思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它与学生的心智成熟程度、了解与关注社会生活的程度都密切相关;而且,即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生活的能力,有了自己对问题的观点与看法,从“说”到“写”,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仍然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严格训练。“给人一筐鱼,不如给人一支钓竿”,我们一定都认同这样的说法,但其实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只知道给人送“鱼”(比如送给学习写作者一本“万能素材”)肯定不行,而送一支“钓竿”(比如说改送一本《议论文写作大全》)也未必就能解决问题。因为,用一支钓竿钓上鱼来,除了要有方法、技巧,还要经过训练与实践的磨练。钓鱼要懂得天气与水文的变化,要知道钓不同的鱼要用不同的钓钩和饵料,就连上鱼时甩竿也有诸多讲究;此外,最重要的,做一个优秀的钓者要有良好的心态,要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钓鱼如此,万事皆然,写议论文又怎么能例外呢?
  
  比如说安排议论文的结构。写文章不能不顾及结构,这是常识,有条有理总比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误打误撞要强。但这里需要的,同样一是要有扎实严格的训练,二是不能凝固僵化,不知变通。
  
  关于写议论文开拓思路的方法,过去有人总结过几句口诀,叫做“是什么,怎么做;正面说,反面议;找证明,驳异议”.话说得都是对的,写议论文的大致路数都在其中,但光会背几句口诀肯定仍然写不好文章。例如,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就需要阐释,即下定义、作诠释等,这不仅需要对议论对象的深入了解,还需要有将事物的特征通过准确、精要的文字表述出来的语言能力。又比如“找证明”,无论找的是正面事例还是反面的例子,都需要概述能力,概述同样需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还要考虑所举例子与议论中心的关联,才能说得准确、贴切、雄辩有力。
  
  还有“驳异议”,不仅要明确对方的观点是什么,还要找出对方议论中的破绽,经过分析辩驳,破人之言,立己之论。所以,即便上面的口诀句句都是“真经”,也不是知道了就万事大吉,因为要做到哪一句都不容易,都必须经过训练与实践才行。有学者写文章介绍,说公共说理教育在美国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持续贯穿始终的;相比较而言,我们在这些方面的确存在差距。又比如许多人推崇的“引-议-联-结”的议论文结构模式,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和道理在,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并不一定要完全禁用。问题仍在于不可固定为模式来亦步亦趋,更不可僵化而不知变通地四处照搬。在“引、议、联、结”四字中,其实最关键的还是一个“议”字,其他三个字,用不用都得具体分析。
  
  比如“引”,现在的作文材料已不再是单向度的一个故事,也不仅仅是或此或彼、二元对立的观点,而是内容相当丰富、思辨性和包容性很强的多元表述;读题者要做的,首先是整体理解之后的“辨”(比较辨析)与“择”(选择观点以确定立意),如果一味强调“引”,照抄照搬,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使论题、论点模糊不清。又如2016年全国Ⅰ卷作文题的漫画材料,基本没有值得“引用”的文字内容,需要的是观察、比较与描述,一味强调“引”,就会一脚踏空。再说“联”字,如果考题用的是理性材料,那是一定要联系实际的,非“联”而不能成文章;但如果选用的就是一则事实材料(比如2015年全国卷的“女儿举报父亲违规”),则需以就事论理为主,“联”不“联”问题都不大;“联”得不好,还会“顾左右而言他”,偏离正题。再说,现在的议论文写作形式也比以前丰富,书信、时事评论、文艺评论、讲演稿、读后感、观后感等都有可能出现,写作时需要强调文体意识、功能意识,强调表达是否贴切、得体,如果非要用一种模式来限定,就更会有削足适履之嫌了。
  
  再来说说关于语言的问题。许多同学对自己的语言水平缺少自信,又觉得写高考作文是一件大事,语言总应该妆扮得漂亮一点,所以就背诵“金句”,滥用排比,以致在高考作文中“内容不够,修辞来凑”和“名人开会,名句荟萃”的现象相当突出。这中间,也有认识的误区在。作文的语言,主要是为了传达思想,华丽一点或者质朴一点,其实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中国是诗歌之国,几千年来留下那么多诗词歌赋,如果学语文十几年已经有了一点功力,那么,学一点庄子或者欧阳修、苏轼,把文章弄得漂亮一点,也是一种特色与个性;如果这方面功力不逮,就实话实说,只要文字通顺,“天然去雕饰”,语句质朴干净,能表情达意,同样能得高分。如果自己的语句比较寒碜,又贴上一些与文章内容关联不大的绮词丽句,反倒会显得色彩驳杂,让人倒了胃口,不忍卒读。
  
  (三)
  
  文章写了两节,似乎都是对负面现象的批评居多,其实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温儒敏先生说“全线崩溃”,我们的总体评价也许不至于如此悲观,但在历年的高考阅卷中看到的诸多不如意现象,印象也的确相当深刻。若要问改变现状的办法、出路在哪里,套用一句曾经很流行的话,就是“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若要问该怎么做,化用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里说过的话,那就是:放开眼光,自己来读,自己来写!
  
  先说“自己来读”.着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先生说,“‘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是教育的巨大悲哀”,而“当’做滥万套题‘变回’读破万卷书‘”,“一个个中学生都会因读书变得精神饱满,意气风发,此时,中学作文就真的有了希望,中国的前途也就更加光明”⑦。真个是痛哉斯言,快哉斯言!于树泉先生打比方说,要一朵花开,不能只着眼这朵“花”本身,而需关注花绽开所需的水分、营养、阳光等根本条件。从语文说,从议论文的写作说,只有阅读才能让这朵“花”开,单是“刷题”只能适得其反。只有阅读,才能使一个人获得思想和文化的滋养;只有阅读,才会使一个人的精神与文字变得格调高雅而风采迷人。即便从“作文应试”这个小天地说,也只有借助阅读才能提高文字的感悟力,便于审题,便于积累;只有阅读,才能从名家大师的佳作中悟出为文之道。
  
  因此,不要只是用“刷题”的方式学语文,更不要挤掉本来就不多的语文的读书时间来刷其他学科的题。因为,不读书,会让人思想苍白、头脑空空、视野狭窄、心理偏执,由此造成的精神、能力的缺陷,日后将很难弥补;而这样的缺陷,将影响你一生的发展与成功。有人说,高三这么忙,哪有时间读书!是的,读书本来应是“童子功”,应该从小学、初中做起;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高一、高二甚至到高三能做一点,也是为日后的人生奠基。否则,三更灯火五更鸡,成天过的是“课上围着考试转,课下围着习题转,偷闲捧着手机转,阅读围着’动漫‘转”⑧的单调生活,你就成了机器人,如此转过一年之后,除了那个不知是高是低,但本来也一定会有的考试分数,你真的什么也剩不下。
  
  再说自己来写。自己来写,就是回归写作最基本的常识与正途,自己来观察、思考生活,自己来积累素材,自己来谋篇布局,自己来调遣语言。就说积累素材吧,这是天经地义应该有的事,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谁也写不了文章。但作文素材不应是来自别人制作好的“素材大全”,那是别人嚼过的馍,吃起来难免恶心,而且弄不好就要犯移花接木、言不及义的毛病,闹张冠李戴、不知所云的笑话。现在是信息时代,方方面面的资讯可谓是铺天盖地,从神舟十一号火箭上天又顺利返回,到美国特朗普、希拉里竞选,以及某地的地震、海啸或雾霾,某处的特大施工事故等等,我们几乎是即刻便可知晓,只要有自己的眼睛与大脑,能观察,能分析,能评说,随时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营养大餐随处可得,哪里还需要到别人那里去找一点压缩饼干充饥?做高三语文老师的,也大可不必一周七天都把自己和学生都捆在考试的战车上,带着学生读一点时文、美文(自然也可读唐诗宋词),交流一回阅读心得,听几段消息,看几则视频,而后挥洒自如地议论一番,也过一回说古道今、指点江山的瘾,有何不可?说过之后,再让学生将印象最深的随意记上几笔,起个提醒、备忘的作用,也就是素材积累了,为什么要逼着学生去死记硬背那些僵尸化的“八股”材料?
  
  说到底,现代人就生活在语文世界的海洋里,只要有书(也包括各种电子资讯)可读,有笔(也包括用指头点击手机、电脑)可写,学语文、学写作就是时时可做的事,现在却被种种清规戒律所绑架,弄得左支右绌、举步维艰,岂非咄咄怪事?
  
  【注释】
  
  ①温儒敏:《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见作者博客。  
  ②③④⑤张开、王兼闻:《年年岁岁花貌似,岁岁年年理相通》,《语文学习》2016年第8期。 
  ⑥蔡建明:《“我”的突围》,《语文学习》2016年第8期。  
  ⑦⑧于树泉:《当“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见“Yu-shuquan”微信号。
原文出处:石人. 关于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J]. 读写月报,2017,Z1:39-4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议论文怎么写
返回:学术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