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syphilis)也被称为胎传梅毒,主要是指梅毒螺旋体经母亲胎盘传染至患儿血液所致,其发生、发展与母亲妊娠期所接受的治疗情况息息相关。先天性梅毒可于新生儿、婴幼儿时期发病,会造成胎死腹中、新生儿夭折等,若能于新生儿早期确诊并给予综合治疗,其预后将会得到极大改善。目前,该病在我国呈不断上升的发病趋势,因此,为了减少该病对母婴所造成的危害,需加大对梅毒的研究与治疗,控制母婴传染。本文主要就母亲梅毒治疗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作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梅毒新生患儿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入院时间在1h~8d;47例为足月儿,33例为早产儿。根据其母亲在妊娠期间所接受的治疗情况进行分组:正规治疗组37例(治疗组)、非正规治疗与未治疗组43例(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新生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46例为皮肤黏膜损伤,主要表现为颜面与四肢丘疹,且伴有脱皮与皲裂现象,其中9例存在梅毒性天疱疮,其大小不等,破裂后存在大片脱皮现象,且表皮存在黑痂;41例为病理性黄疸,主要表现为黄疸退而复现、持续时间长等;29例存在心脏损伤,动态心电图表明其心肌缺血,心肌酶普遍较高;26例为肝脾肿大;14例为梅毒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有脓性分泌物等;12例为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密度增高、骨膜增厚等。80例患儿均不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
1.3方法:对所有患儿静脉滴注青霉素钠,每次剂量为5~10万U/kg、持续12h;1周后,每次剂量改为5万U/kg静脉滴注、持续8h,疗程为2周。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应以头孢三嗪代替;对所有患儿给予对症治疗与支持疗法。比如对于血清RPR下降缓慢或不下降者,应再以青霉素给予1~2个疗程的治疗,2个疗程之间的间隔至少为2周,当患儿血清RPR为阴性即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治疗组患儿出生时的临床表现症状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与ALT含量的对比情况:对照组患儿于出生时与出生后2周的间接胆红素较治疗组高(P<0.05);两组患儿出生时的ALT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生2周后,对照组患儿高于治疗组(P<0.05)。见表2。3讨论据有关调查显示,妊娠期梅毒妇女未经有效治疗,其新生儿感染先天性梅毒的几率高达75%~95%。先天性梅毒在临床表现为多样性,会对人体多个脏器造成损伤,其中尤以患儿皮肤损伤、肝脾损伤、黄疸、骨损伤为甚。临床试验表明,仅仅以RPR(+)或TPPA(+)作为判断先天性梅毒的依据尚无定论,相关研究者认为,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试验为阳性或TP-IgM-WB(+)可作为临床判断先天性梅毒的依据,且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程度同其母亲妊娠期的治疗情况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中,接受非正规治疗与未治疗的孕妇的新生儿,其先天性梅毒的表现与体征较接受正规治疗的孕妇的新生儿更为严重(P<0.05);且治疗组患儿的肝功能基本无异常情况。提示加强对妊娠期妇女梅毒的血清诊断与治疗,对于早期预防先天性梅毒具有积极作用。对妊娠期妇女给予早期抗梅毒治疗,可明显减轻新生儿的病情。
本研究还显示,对照组患儿于出生时与出生后2周的间接胆红素较治疗组高(P<0.05),表明其肝功能损害更为严重,临床表征更加典型。相关研究者得出,对妊娠期妇女提前16周给予对症治疗,则预防新生儿感染先天性梅毒的几率将大大提高。为此,需加大对孕妇梅毒的筛查力度,同时对新生儿的先天性梅毒进行追踪随访,对出生时即存在皮疹、肝脾肿大、病理性黄疸等情况予以高度重视,争取第一时间确诊,并给予针对性处理,将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母亲妊娠期间若接受非正规治疗或未治疗,其先天性梅毒新生患儿会于出生后表现出多样化的临床症状,对其肝功能造成损伤,因此,需加大对孕妇的综合干预,对其宣传性病有关防治知识,并对患儿给予全程抗梅毒治疗,以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症状予以有效改善。
4、参考文献:
[1]庞琳,曾慧慧,何明,等.妊娠合并梅毒孕期规范治疗后新生儿梅毒血清学的变化特点及转归[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3(4):282.
[2]王昌林,王晓蕾,李雅雯,等.母亲梅毒治疗情况对新生儿梅毒血清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8):923.
[3]吴慧.母妊娠梅毒之新生儿临床情况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166.
[4]高昂.新生儿先天性梅毒预防及早期诊断探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5):300.
[5]陶晓玲,马立显,李瑞,等.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治体会[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3,24(3):234.
目前梅毒血清固定的形成原因还不清楚,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梅毒螺旋体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但是多数临床医生或患者对梅毒血清固定的认识不够,仍会反复用抗生素治疗,而忽视其心理问题。随着就诊次数的增加,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尤其...
梅毒是由于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致、诱发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病症, 该病症患者不仅自身疾病困扰严重, 而且还会因HIV易感性的增加而提高艾滋病传播风险。...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可以发生在梅毒感染后的任何阶段,因侵犯部位不同,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成人梅毒相关性肾病是梅毒的一种少见并发症,由于肾脏损害临床表现不一,症状隐匿且不典型,以及患者常常隐瞒病史等原因,极易导致误诊、漏诊。本院曾在处理骨科患者时意外发现...
神经梅毒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由于苍白密螺旋体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后所致。在梅毒感染的每个不同阶段都可见到该病,因而其临床表现就显得较为复杂,且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出现。尤其是临床症状为眼肌麻痹的患者,此类神经梅毒患者相对较...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适合标本量比较大的检测, 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适用于梅毒治疗效果观察,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适用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检出标本的验证检测, 三种检测方式结合应用, 可以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 具有临床推广...
梅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而致,已问世数百年,当前在世界范围均有分布,极大程度地影响着患者工作、生活和学习。梅毒属于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常侵犯患者的黏膜、皮肤、内脏器官,尤其其临床表现呈复杂多样性,进而极易造成...
梅毒主要是通过性交传染的一种复杂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1].梅毒几乎可以损害全身各器官,如溃疡、硬下疳、皮肤黏膜损害、淋巴结肿大、心脏损害、树胶肿损害等,梅毒还具有传染性,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本研究就探讨不同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
性传播疾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性病的控制策略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早期发现性病感染者并提供规范化诊疗服务可有效控制传染源,防止性病进一步传播。...
0引言脑血管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模式转变,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临床检查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影像学技术发展,使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得到明确诊断和分型。但临床上较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仍易误诊误治,罕见病的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减少医患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