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农村发展精神养老的主要障碍因素探究(4)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4-05 共8363字
  (五)提高老年人精神自养意识与能力
  
  1. 老年人转变观念,增强独立意识。帮助老年人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对待步入老龄阶段这一事实,它是人的生命历程的一个必经阶段,生命历程阶段不同人的工作和生活重心也会有所不同,老年人要增强自身的独立意识,切实正确认识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特长,老年后仍可以在某些方面继续发挥余热,减少对老伴、子女的精神依赖。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减少自暴自弃和消极悲观的情绪,培养新的兴趣和爱好,多看电视新闻,经常听收音机、广播等以保持积极的心态。
  
  2. 引导多方主体积极参与,为老年群体精神自养提供平台。相关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加大“老年当自强、老人是个宝”等教育宣传力度,向社会大力宣传世界卫生组织以“健康、参与和发展”这三大支柱为核心的积极老龄化理念,把其深入贯彻到精神养老工作之中,积极动员老龄群体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参与社会各项活动。农村可以学习和借鉴城市老年自治组织的经验,按照自发、自愿、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组建农村老年组织,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组织宗旨,以发挥老年价值为目标,组建琴棋书画协会、科技协会、家政协会、健康保健协会等各种老年组织。根据实际的精神需求在村里举办多种层次和形式的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置的房屋、学校、卫生所的资源,为老人提供健身、娱乐、学习、医疗的场所。可以动员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以及学校教师、卫生所医生开办心理咨询、文体特长、保健知识等各种老年兴趣培训班。
  
  五、结语
  
  现阶段而言,我国农村精神养老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是以家庭精神慰藉为主,社会化程度严重不足,其面临的多重现实困境呼唤着我们用新思路、新视角去关注和突破它。在新时期切实做好农村精神养老服务工作需要家庭、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同时老年人也要加强精神自养,依靠多重力量共同搭建好“精神关爱服务网”,努力使老人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敬、老有所用”,尊严、体面地安度好晚年时光。
  
  [参考文献]
  
  [1] 陈昫 . 城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2] 马可,张丽华等 . 传统敬老文化对现代社会精神养老的借鉴[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
  [3] 施鸣骞,周希喆 . 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精神关怀服务需求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调研世界,2013(2)。
  [4] 韩振燕,李东林 . 农村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体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3)。
  [5] 周绍斌 . 构建和谐社会与老年人精神保障[J]. 西北人口,2005(6)。
  [6] 周绍斌 . 论老年精神保障机制的建构[J]. 广东社会科学,2006(2)。
  [7] [15]胡爱敏 . 高速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服务的着力点--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观照[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12)。
  [8] 陈昫 . 系统论视角下的敬老文化与精神养老[J].老龄科学研究 ,2014(11)。
  [9] 陈铁铮 . 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来自258位农村老人的调查[J]. 湖北社会科学,2009(8)。
  [10] 方菲 . 影响家庭养老精神慰藉的因素分析[J].社会,2001(5)。
  [11] 周湘莲 , 周勇 . 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12] 周绍斌 . 论老年精神保障机制的建构[J]. 广东社会科学,2006(2)。
  [13] 周湘莲,刘英 . 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政府责任[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
  [14] 张晓杰 . 医养结合养老创新的逻辑、瓶颈与政策选择[J]. 西北人口,2016(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