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常行政组织可以根据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划分成领导机构、职能机构和辅助机构。职能机构是指行政组织中行使专业行政管理事务的机构,也称执行机构或业务机构。辅助机构则是为行政首脑和职能机构实现行政目标,在组织内承担辅助性的工作任务。就图书馆来讲,如果将图书馆看作一个实行行政管理的组织,那么其所有机构都应当是行政机构,其职能机构即通常所说的业务机构。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正是由这些机构来行使的。而其它的人事,财务、总务等事务性机构则是辅助机构,不直接承担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行使,而是起保障和辅助作用,使得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预测和安排,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概念。在组织计划的过程中,管理者根据学校各专业的教学科研发展及读者的需求以及图书馆现有资源、人员结构、服务手段进行评价、分析,对包括藏书、队伍、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现代化载体及手段进行规划,制定未来(长期、中期、短期)的目标;并解决诸如藏书规模和结构、人才队伍结构、工作流程及服务方式等方面所存在的不适应的状况,还要确立监督机制、评估准则、效益分析,保证计划内容的可行性、可测性。
一、机制体制创新
在体制与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和机制,重视对产品和服务的绩效评估,采用如成本目标管理、效益分析、标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新的管理手段,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图书馆应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外部环境,加强内部科学、规范的管理,提高业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重大课题。
从业务链的角度来看,从采访、编目到流通、典藏,从一般咨询到课题或项目咨询,每一个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制定体制机制过程中,需要有全面、综合的考虑。图书馆管理者在规划和管理图书馆的时候,不仅关注当前需要,还要关注未来的需要。在资源采集上,处理好当前需求与潜在需求之间的关系。不能完全根据现在的需要来采集资源,否则当今后需要的时候,就很难获得这些资源了。在资源管理上,处理好现代处理方式与未来处理方式的衔接。目前,已经有许多资源描述的方式。图书馆要考虑与适应国际规范的新式轨迹。在资源服务上,处理好当前利用与未来利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一些珍贵或稀有资源,不能一味追求方便利用,而缩短资源的寿命。很多图书馆缺乏“保护性阅览”的意识及措施,等到一些珍贵的资料被用得破烂不堪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编目也应以人为本,为编而用,从用户的角度设计编目规则,使用户感到简便、实用。从以书刊借阅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到以信息交流为主体的知识服务的渐进过程。总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脱离就是失败的改革。
二、文化创新
高校图书馆的行政文化,是体现图书馆在行使其管理职能时所产生的文化。由于高校图书馆的特殊性,其行政文化的对象也具有特殊性。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门,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的广大师生,所以“人”是高校图书馆行政文化中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也是高校图书馆行政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本管理是基于科学的人性观基础上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强调对人进行关爱的同时,通过竞争性的组织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活力,使人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重视馆员的精神、价值观在工作中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且有效用的激励机制,激励馆员的创造性,使人才脱颖而出。图书馆与社会各界都有广泛的联系,应该利用这种特点,建立起图书馆的“外脑库”或“智囊团”。可以把一年一度的图书馆专家咨询会议以及社会监督员的形式,作为图书馆创建知识主管机制的有效途径。高校图书馆人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是人本管理的理想境界。
图书馆管理者对事情的关注。馆长如果重视继续教育,会再三的强调,还会建立制度并采取行政措施,使馆员逐渐明白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当组织面临危机或重大事件时,组织管理者所采用的处理方式,会显示出管理者的价值观。这种方式既可强化已有的文化,也可以带来新的价值观。组织管理者履行其角色的方式,也会增强或减弱、或改变组织原有的价值观与信念。图书馆组织文化本身就强调培养图书馆的学习文化,所以加强教育培训本身就是在传递组织文化的部分内容;组织文化的其他内容,可以用培训方式让馆员理解。如新进图书馆的员工,一般都会接受专业方面的培训指导。这时也应该传达图书馆组织的信念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等内容,以寻求新员工能够迅速理解组织文化并融入组织文化。老员工也不应该放弃组织文化方面的培训,因为组织文化的内容处在调整和变化之中。
要把图书馆的理念、价值观贯彻在日常服务工作和馆员行为中。经过馆所全体成员反复讨论和提炼,专家课题组广泛调查与研讨,领导班子深入研究和审核,职工代表大会认真审议并通过的基础上确定组织使命、奋斗目标、核心价值观和事业领域,形成符合图情事业发展趋势与特点的又具有拉动力的组织文化理念系统,增强全体馆员内聚力和向心力的意识形态的总和。主要包括:图书馆的行为文化(习俗、习惯、行为礼仪等);制度文化(制度、规定、准则等)和理论文化(科学、文艺、价值观念系统等)。
三、服务创新
图书馆管理的功能之一,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以读者为本,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读者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也不必到图书馆去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完成文献的查询、预约、续借等功能。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了馆外,其主动性、适应性大大加强。图书馆员应该积极配合读者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以多种方式开展读者教育活动,提高读者信息素质。从过去只提供书刊或二次文献为主,到不仅提供书刊或二次文献,而且还提供经过分析综合的专业咨询或研究课题。在技术开发上,从中重视二次文献检索到深入全文或内容的智能检索等。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以书刊、设施和设备为依托,提供读者对知识、信息和心理满足的劳务活动过程及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图书馆服务艺术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读者的方式、方法、策略和技巧。一言以蔽之,就是指图书馆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服务人员通过礼貌的语言、文明的举止、有效的不良行为预防及恰当的处理纠纷等,以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最高的服务满意率和最高的社会美誉度。
四、领导艺术创新
领导不仅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行使领导职能时,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经验,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技能和技巧。领导艺术不同于权术,是一种灵活的工作方式,但不是欺骗活动。在领导工作中,在用人艺术上,要任人唯贤,一心为公,而不能任人唯亲,或论资排辈。在待下属要坦诚,对所有的成员都应做到以诚相见,公正公平;在奖惩上,要严明规章制度;加强与下属的沟通,用感情、信任赢得下属的服从,以德服人。领导者要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要增强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以专业知识赢得下属工作中的信任和依赖。领导者用权要谨慎,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不可独断专行,也不可偏听偏信;对待问题要全面地考虑,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应采用民主的方式,广纳意见,以减少决策的失误。领导者在工作中要集中精力抓好大事要事,不能陷于日常事务。工作中要清除一切形式主义,繁文缛节,重视实干精神。
图书馆的领导班子应该具有知识型、专业型、互补型、相融型的性质,形成知识的合力和智慧的升华。在全馆上下都能提合理化建议,让每位职工都能为图书馆贡献其创意和智慧。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也变成了横向网络型,原来承担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联络的中间环节——中间管理层将日益减少,领导层由监督与控制为主转变为指导与激励为主,要求每个员工能够在自己岗位上了解全局、关心全局。
五、技术创新
针对全新的图书馆模式,现行的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现代信息技术在快速向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图书馆办公设备自动化、图书馆通讯网络化、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等,复合型图书馆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对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复合型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它在一个机构框架下,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并有机结合于一体,是继手工操作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据化图书馆之后的第四种全新图书馆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方向。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在各高校图书馆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传统因特网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Web实现了网页的连通,而要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下的高性能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就要用现在国际上流行的新信息技术——网格技术。网格技术可以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在网格资源层的基础上,通过网格中间层来完成广域计算资源的有效共享。网格技术主要应用于分布式超级计算、分布式数据密集型计算、远程沉浸、信息集成等领域,在城市管理、交通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型的网格技术对复合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同样可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能在图书馆管理中发挥作用。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是图书馆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建设和读者工作的调控中枢,是全馆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要以科学、合理的劳动组合,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完成更多的工作,取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建中.战略思考图书馆管理的10个热门话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刘兹恒.现代图书馆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马书堂.“图书馆行政管理”的涵义[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1(10).
[4]苏斌.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之我见[J].图书馆界,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