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积极心理学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来源:中国农村教育 作者:江汉军;袁安全;徐春晖
发布于:2020-03-25 共2848字

积极心理学论文独家整理10篇之第八篇:积极心理学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摘 要: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心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的阶段。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同学关系、人际交往以及自我意识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对中学生造成心理健康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是初中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介绍的是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所实现的"初中生良好心理"的辅导。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心智成熟越来越糟,加之社会诱惑较大,给我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风险带来了巨大挑战。积极心理学基础理论是在基于心理学教育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由心理学家Martin E.P.Seligman提出。心理学家们把积极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类积极品质,使社会变得更加繁荣的科目之一。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中,认为教育不止是改正学生们的错误,还应该对一些正向的、积极的品质进行挖掘,并通过实践对这样的品质进行培养和拓展。怎样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基础理论,帮助初中生建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理念,是作为初中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也是初中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初中班主任应积极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加强初中生的心理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初中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做好初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积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据心理学家研究,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包含三个方面:(1)积极预防理念;(2)积极教育理念;(3)积极组织理念。

  积极预防理念即为:每个学生本身都有着不同的内心冲突,但都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解系统和完善能力。所以,初中班主任应该在实际的心理教育工作中,注重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及初中生积极力量的挖掘。

  积极教育理念即为:初中生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教育者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在发现中学生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基础上,更注重初中生积极品质的体验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积极组织理念即为:良好的社会组织环境,有助于组织人员的健康成长,为形成善良的人格提供了有利条件。初中班主任应该积极营造班级内健康的活动氛围,积极开展健康的心理教育课程。

  二、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一)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及时预防心理问题

  初中班主任应当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辅导教育。当初中生遇到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紊乱等情况时,班主任应当及时给予倾听和对话,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疏导,改变学生不正确的观点,引导初中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初中生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品质。初中生是心理成熟的成长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人生阅历还不足,在对问题的考虑和解决上仍欠妥当,容易陷入自己的主观意识中去,看待问题过于片面。当学生处于这种心理问题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自己极端的思想,帮助初中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为初中生,在以后解决问题时提供方法。同时,也避免初中生形成消极的观念。

  例如:在初中阶段,初中生经常会因为作业繁多,成绩下降而陷入自卑,这时初中班主任,应及时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积极的看待问题。教师不但要帮助初中生找到成绩下降的原因,还应该帮助初中生克服自己的自卑情绪,挖掘初中生自己独特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主动分析和思考自身的积极品质。

  由于初中生遇到的问题具有多样性,只有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初中生做好积极的心理问题预防和树立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才不至于让初中生因心理问题,影响以后的成长之路。

  (二)注重初中生的情感体验,加强积极的心理教育

  积极的心理认为:积极的情绪能够得到拓展,并可以由此建立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初中生情感体验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初中生只有亲自体验或实践之后,才能促进趋向性行为和趋向性行为情感的形成。初中班主任在工作中,合理运用情感体验的形式,帮助初中生积累情感体验,促进初中生的心里健康,保持初中生的心态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这种培养不仅可以保证初中生形成积极的品质,确保学生们具备乐观、自信的心态形成。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遇到的问题是同学之间交际困难,就会导致初中生厌倦交朋友,从而导致学生自身陷入比较差的心理情绪中。遇到这样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该主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交际关系,从见面的礼貌招呼做起,让初中学生在频繁的问候中,体会到交际的乐趣,改变厌倦人际交往的心理情绪。

  (三)发挥榜样作用,实施言传身教的教育

  在传统的初中生心理辅导中,班主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对初中生的心理关注度做到了尽心尽力,有时仍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心理教育而言,并不能够通过付出的时间来衡量教育的质量。在初中生心理教育中,不但分为有声教育,还分为无声教育。积极心理学教授指出:"学生们更容易跟着你做,而不是听你的指令做,所以,如果想改变世界,就先改变你自己。"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时,首先给初中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实现更好的心理教育。

  (四)注重赏识教育,不断鼓励学生的进步

  赞美具有很强的渲染力,可以给初中生的心理创造强大的推动力。某位心理学家说过:"信任、赞美和期待具备一种奇特的能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当你对一个人赞美时,他就会觉得获得了认可和支持,从而变得很强大,增强了自信心,获得积极向上的推动力,同时也会尽力达到赞美者的期待值。"鼓励是一种正向的教育方式,对于初中教育而言,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到了赞美、赏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正向行为进行鼓励教育,肯定学生们的进步。

  例如:小明从小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家里的条件并不好,平时小明比较自卑,经过几次考试以后,小明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但是一次放学的时候,小明在操场玩篮球,打的还不错,班主任走过去对他表扬一番,由于小明平时很少受到表扬,这次小明觉得老师不仅没有数落他"玩篮球,不务正业",还鼓励他。小明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色,明显感觉到整个人都自信了很多。班主任还建议,小明可以报考体育特长生。这次,班主任通过与小明的认真交流,让小明找到了自己的自信。

  三、结束语

  初中不仅是学习的阶段,也是掌握知识的阶段,还是学生们心智开始萌芽的阶段。学生们的人格品质在此阶段,开始成长起来,积极正向的观念不断形成,所以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建设和疏导工作不容小视。初中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帮助学生们构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时疏导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们正确的看待问题,消除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培养学生们形成积极的品质。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文关怀,确保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对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点击查看>>积极心理学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何官学校
原文出处:江汉军,袁安全,徐春晖.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3):107-10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返回: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