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7篇(7)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李老师
发布于:2017-07-06 共28084字
第四篇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考察》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先后四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 对 60 多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历史回顾,将有助于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考察。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很多媒体和讲话中都出现了“新农村”这个字眼。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从1982 年到 1986 年 ,中央接连颁布了五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其中 1982 年、1983 年和 1984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 1987 年的中央五号文件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十三届八中全会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也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归结起来,先后共有四次。 现阶段, 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是对前三次新农村建设的继承和升华。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 为了加速农业的发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和满足工业化对农副产品的大量需求,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概念,就农村工作的任务及长远奋斗目标作了一系列的规定, 成为指导当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纲领。1956 年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这个《章程》成为当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法规,农业合作化成为当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广大农民群众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以《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为纲领,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步探索,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第一, 建立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制度和 “政社合一”的组织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技术、农业机械的推广,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建立了农村基层政权。以贫下中农为骨干取代没落的乡绅,广大农民群众参政议政,成为自我管理、当家作主的新型农民, 彻底改变了农民被排除在外的农村政治旧格局。
  
  第三,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封建等级观念、家族观念、夫权意识等得以荡涤, 农村丑恶的社会现象以及封建陋习基本被消灭或控制,农村社会风气得到净化,爱国家、爱集体、男女平等成了社会主流意识,农村图书室、夜校、扫盲班、基础教育体系的建立,使农民文化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农民、农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第四,初步建立了包括劳动保险、困难补助、生活补贴、社会救济、农村“五保”和敬老院等简易社会保障组织体系和以“赤脚医生”为骨干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队伍。以县医院为中心,公社卫生院、大队卫生保健站为辅助的农村医疗保健组织网络,使农民群众的生、老、病、死等得到了基本保障。
  
  1956 年到 1976 年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推动了我国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农村发展经验。但是,当时对国情的认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阶段,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过分强化意识形态,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后期对大寨经验又教条化。由此导致这一时期的新农村建设走了很多弯路,农村的发展一度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这些惨痛的教训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依然有警示作用。
  
  二、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使中国经济步入了高速增长的轨道,农村也迎来了大发展时期。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越来越坚实的情况下,顺应时代要求,在更高起点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1984 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991 年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 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丰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
  
  与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的新农村建设相比, 这一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思路方针、目标和任务上都有重大突破和创新。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开始强调城市对农村的服务,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指出:“国家设在农村的一切企事业单位,通过提供当地农民需要的各种服务,与农民共同建设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促进商品生产发展、加强工农联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 ”二是建设目标比改革开放之前更高,且具有明显的小康社会特征, 建设内容也更丰富了。 在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下,改革开放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我国主要农产品由原来的长期短缺变为供需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农村改革深入开展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加剧,“三农”问题变得严重和尖锐起来。 在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进程中,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在总结 20 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决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做出了具体概括,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经济上,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文化上,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决定》还就新农村经济建设、民主政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新农村建设论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返回:产业经济学论文